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测量值与具有正常生育能力女性骨密度测量值对比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声骨强度测量仪对观察组(206例围绝经期妇女)与对照组(206例正常女性)进行骨密度测量,比较两组SOS值,T值和Z值。结果:观察组SOS值、T值和Z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患有骨质疏松患者33例(16.02%),对照组诊断患有骨质疏松患者1例(0.49%),观察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量流失从围绝经期开始,该阶段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时期,应适时进行骨密度测量,及时发现估量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幼保健》2017,(24)
目的调查江苏省镇江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48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入组对象的腰椎、髋关节骨密度以及身高、体质量、激素水平,并分析骨密度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受检者的骨密度平均值为(0.842±0.150)g/cm~2,骨质疏松60例(24.19%),骨量减少97例(39.11%),骨密度正常91例(36.69%)。按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质指数(BMI)分组,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产次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均无相关性(P>0.05);年龄、BMI、闭经、吸烟、运动、豆类摄入及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_2)、促黄体激素(LH)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均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H及闭经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BMI、运动及豆类摄入为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普遍存在骨密度降低问题,年龄增长、LH升高、BMI偏低、豆类摄入少、运动少及闭经均会增加围绝经期妇女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骨密度(BMD)检测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围绝经期女性(40~55岁)486例,分为月经规律组(195例)、月经紊乱组(29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非绝经期、围绝经期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其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病史、生化指标、激素水平等,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桡骨远端BM...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BMD)水平以及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分析影响OP的有关因素,评价OP的单光子筛查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10个群体,对2
429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BMD测定.结果(1)OP患病率为37.9%.50岁以上各年龄组患病率明显高于40岁组(P<0.001).城市妇女OP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妇女(P<0.001).(2)绝经组BMD均值为0.591±0.110,未绝经组BMD均值为0.702±0.100(P<0.001).(3)骨折发生率为5.9%.骨折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肢、手腕、腰椎.(4)与BMD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生育年龄、体重、喝牛奶、锻炼、居住地农村.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吸烟等.(5)单光子筛查方法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0.7%.结论围绝经期妇女BMD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年龄、绝经因素的影响.预防OP应提倡加强锻炼、不吸烟,妊娠期和哺乳期每日喝牛奶等.研究提示测量BMD有助于预测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单光子骨密度测定适于在患OP的高危人群中作为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4 489名 40~65岁妇女进行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饮食习惯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高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牛奶及豆制品的摄入量所占比例较大; 经常喝牛奶及经常吃豆制品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不喝牛奶及不吃豆制品者发生率低; 嗜好饮茶者占 37. 3%, 其围绝经期综合征、关节疼痛发生率低于不饮茶者。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除药物治疗外, 改变饮食习惯, 增加牛奶及豆制品的摄入,可降低或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骨矿物质变化及雌激素对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406例41~60岁围绝经期女性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2)及前臂1/10和1/3部位的骨密度(BMD),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51~55岁和56~60岁年龄组女性随着年龄增大体内E2水平快速下降(P<0.01),随之前臂远端1/10和1/3部位的骨量均出现快速丢失(P<0.01),骨质疏松(OP)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上升;46~50岁和51~55岁年龄组女性1/10部位比1/3部位显示更高的OP患病率(P<0.01)。结论:女性围绝经期BMD的快速下降及OP患病率的升高与围绝经期血清E2的快速下降关系密切。检测女性OP时,测量前臂1/10部位BMD较1/3部位更敏感。女性OP的防治应侧重在围绝经期进行。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 (BMD)水平以及骨质疏松 (OP)的患病率 ,分析影响 OP的有关因素 ,评价 OP的单光子筛查方法。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 10个群体 ,对 2 4 2 9名 4 0~ 6 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 BMD测定。结果 :(1) OP患病率为 37.9%。 5 0岁以上各年龄组患病率明显高于 4 0岁组 (P<0 .0 0 1)。城市妇女 OP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妇女 (P<0 .0 0 1)。 (2 )绝经组 BMD均值为 0 .5 91± 0 .110 ,未绝经组 BMD均值为 0 .70 2± 0 .10 0 (P<0 .0 0 1)。(3)骨折发生率为 5 .9%。骨折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肢、手腕、腰椎。 (4 )与 BMD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 :生育年龄、体重、喝牛奶、锻炼、居住地农村。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 :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吸烟等。 (5 )单光子筛查方法的灵敏度为 83.3% ,特异度为70 .7%。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 BMD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年龄、绝经因素的影响。预防 OP应提倡加强锻炼、不吸烟 ,妊娠期和哺乳期每日喝牛奶等。研究提示测量 BMD有助于预测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单光子骨密度测定适于在患 OP的高危人群中作为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及糖脂代谢指标水平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寻求激素补充治疗依据和激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8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73例为观察组,54例处于围绝经期的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运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定两组研究对象B...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杭州市妇女围绝经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以杭州市区企业宿舍46~55岁围绝经期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Kupperman评分法调查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结果:杭州市围绝经期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51.61岁,Kupperman评分在15分以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达49%。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应加强健康教育,注重围绝经期保健,注意合理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绝经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抽取就诊于山东省泰安市3家医院妇科门诊、年龄40~ 60岁、有子宫及一侧或双侧卵巢、有月经改变或有绝经期综合征表现的862名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使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进行绝经症状评分,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的标准相比较.结果 月经情况:初潮年龄为(14.8±1.9)岁,绝经年龄为(49.2±4.8)岁;799人出现了≥1种绝经症状,占92.69%;Kupperman症状评分与绝经综合征症状得分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均有相关性(P<0.05);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与《指南》相应项目比较,均不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推荐值.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与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科学城社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及治疗现状。[方法]问卷调查科学城社区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1 213名。[结果]有围绝经期综合征者902例,患病率74.4%。普通职工、对工作环境不满意、有过精神创伤、夫妻关系不和睦是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按Kuppeman’s评分结果需要治疗者133例,其中47例曾经或正在接受治疗,治疗率35.3%,而经过专科检查曾经或正在接受激素替代治疗者8例,治疗率6.0%。高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治疗的危险因素。[结论]科学城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高,治疗率低,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相似文献
13.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3)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状况,为认真做好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至201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5例临床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精神与神经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血管舒缩症状、骨和关节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48.0%、38.4%、36.0%、12.0%,同时出现3个系统以上临床表现的患者占62.4%.固执、急躁和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率分别为58.4%和45.6%,明显高于其他异常心理表现(χ2=104.634,P<0.001).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只要注意围绝经期保健和合理饮食,保持健康心理,对症治疗即可;对重症者应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小剂量合理应用雌激素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具有正常生育能力、围绝经期和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BMD)测量值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分析身体成分对BMD的影响。方法:采用韩国Osteo Sys公司生产的EXA-3000型前臂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器,检测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非惯用手前臂远端BMD,对300例围绝经期妇女、300例绝经早期妇女和300例正常生育妇女进行BMD测量,记录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围绝经期和绝经早期妇女的体质量、BMI和BMD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低体重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OP)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骨量流失从围绝经期开始,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工作应及早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北省各地区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抑郁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河北省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共抽取700名45~5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Kupperm an评分。有效问卷627份。结果627名调查对象中,围绝经期综合征总发生率为95.22%,轻度症状占22.65%,中度症状占61.08%,重度症状占11.48%;抑郁总发生率为31.26%,可疑抑郁者占9.89%,肯定抑郁者占21.37%;城市、无工作、伴侣患病离异丧偶、婚姻质量差、居住环境欠佳、与子女及邻里同事关系差、月经紊乱、无社会或家庭支持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频率或程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程度越重,抑郁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河北省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杭州市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方法:对门诊或住院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骨质疏松情况调查。结果:杭州市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27.98%,患病率居中等偏下。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随着Kupperman评分的增加而降低,而骨密度越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越高。结论:通过调查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情况有利于采取合理饮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运动等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中山市妇女对围绝经期保健的态度及行为,以便更好地改善围绝经期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1 678名40~6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68.5%,发生率最高的前3个症状依次为失眠、肌肉骨关节痛、头晕。②围绝经期综合征受年龄等12个因素的影响。结论:①中山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2/3)相近。②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失眠等躯体症状为主,烦躁、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也占一定比例;提高这一人群的生命质量,药物治疗需配合心理支持治疗。③围绝经期综合征受年龄、自我保健意识、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要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需加强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妇女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疗法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和常规健康教育,治疗组则采用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潮热出汗、腰背/头痛、情绪不稳、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碱性磷酸酶(AK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的雌二醇(E2)、孕激素(P)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生存环境、总分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实施综合疗法后,可明显缓解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为及时进行干预防治提供方向。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社区内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骨密度测量和重要激素水平的检测。
共收集有效问卷720份。在接受调查的720名围绝经期女性中,骨质疏松173人,非骨质疏松547人。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雌二醇(E2)水平、体重指数(BMI)、年龄、末次月经时间、绝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绝经、PTH水平的异常升高是影响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围绝经期女性应加强骨密度监测,对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和必要的治疗措施。
20.
目的探讨由轻创伤引起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86例40~58岁由轻创伤引起的Colles骨折女性患者和232例同年龄无骨折史来我院健康检查的女性,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左股骨上端骨密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组BMD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Colles骨折组为31.82%,对照组为12.16%。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由轻创伤引起的Colles骨折与BMD有密切关系。围绝经期妇女更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以避免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