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应用于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PCI术后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前及术后用药相同,观察组行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持续治疗,对照组行PCI术后给予肝素,比较两组术后出血风险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PCI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风险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脑梗死复发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33%、6.66%、3.33%,对照组心绞痛、脑梗死复发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3.33%、23.33%、10.1%,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老年患者病情较为复杂,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出血风险及心绞痛、脑梗死的复发,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以及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较对照组的85.42%显著提高(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结论:PCI 治疗冠心病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患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9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病人中48例入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后行急诊PCI设为治疗组;44例术前不给盐酸替罗非班仅行急诊PCI术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嚼服阿司匹林片3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600mg,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分别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结果术后24h两组心肌梗死标记物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心肌梗死标记物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减轻心肌的坏死。  相似文献   

4.
卫红梅 《华夏医学》2015,28(2):80-83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共12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在冠脉造影后拟行PCI术时,在导丝/球囊通过病变处后,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3min内静脉注射,继之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持续24~36h;对照组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造影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即刻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提高PCI治疗效果,期间应加强围术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封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高危ACS患者195例、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实验组(n=98)和对照组97例,均于入选后72h内接受PCI治疗.比较两组间基础资料,记录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随访术后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30天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1%比8.2%);增龄(OR=1.362, P<0.001)、高血压(OR=5.254,P=0.042)和2型糖尿病(OR=11.542, p<0.001)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使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治疗期间、两组重度和轻度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出血并发症和轻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为1.0%.结论:高危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能及早强化抗血板治疗,有减少PCI术后MACE发生率的趋势.增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是ACS患者中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 GP)Ⅱ 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示TIMI 0~1级.预计行PCI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n=30)和对照组(n=30),盐酸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48 h,对照组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 d再梗死及死亡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结果:盐酸替罗非班急诊PCI术后无慢复流、无复流现象,TIMI 3级血流发生率100%;对照组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13.3%(4/30),TIMI 3级发生率86.7%(2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30 d盐酸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均无再梗死及死亡,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盐酸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活化度,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老年AMI患者围术期急诊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替罗非班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冠状动脉狭窄75%-100%,需行PCI治疗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5例。替罗非班治疗组PCI术前加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48h。对照组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d再梗死或顽固性缺血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替罗非班治疗组TIMI3级占100%,对照组TIMI3级占8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30d内无再梗死、顽固性缺血、死亡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大量出血及严重出血现象,无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结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预防PCI术后无复流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60例ACS需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180例)和依诺肝素组(180例).治疗组PCI术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10.0μg/kg弹丸式注射,随后以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 h.用药后12、24、48 h观察两组患者TnI值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 h及用药后3、6个月观察两组联合心脏事件(MACE).结果:替罗非班组与依诺肝素组比较术后24 h、3、6个月发生的联合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依诺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替罗非班对心功能有良性影响.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替罗非班组有1例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ACS可减少心肌损伤,对预后有良性影响,且安全性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75-76,7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诊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盐酸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分级(TIMI 0~3级)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小板减少、其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盐酸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STEMI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刘德林 《西部医学》2012,24(11):2126-2128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直接PCI,42例)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40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d内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中是有效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年龄43~76(57.5±11.1)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5)和对照组(n=33),替罗非班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氟伐他汀等治疗,同时静脉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前向血流(TIMI)情况和术后90min内ST段回落情况、出血并发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和主要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PCI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对其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择取心PCI术的STEMI 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在实施PCI术前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实施PCI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变化情况,术后TITM血流分级情况、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3级所占几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以及LVESD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数据差异,心功能改善情况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患者实施PCI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不仅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BNP水平,还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与TIMI血流分级情况。  相似文献   

14.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替罗非班,28例)和对照组(PCI,40例),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600 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各75 mg·d-1,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 000~10000 U.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1,静脉维持量0.15μg·kg-1·min-124-36 h.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TIMl分级)血流情况,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6.4%(27/28),对照组82.5%(33/4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7.1%(2/28),对照组17.5%(7/40)(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术中应用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均行急诊PCI术,两组常规用药无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盐酸替罗非班直至PCI术后48 h,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直至PCI术后48 h。比较两组的自发冠脉再通率、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LVEF值、BNP(脑钠肽)、Killip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出血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中冠脉罪犯血管再通率、PCI术后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观察组BNP、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左心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出血事件。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比术中开始应用替罗非班疗效更好,能提高冠脉罪犯血管自通率,缩短缺血心肌复流时间,降低冠脉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2-1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替罗非班预防冠心病PCI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经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术后用药方式不同分为二联用药组(n=42,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和三联用药组(n=58,在常规给药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用药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率。结果:1三联用药组治疗后亚急性支架血栓发生人数小于二联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联用药组治疗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高于二联用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PCI术后,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替罗非班可有效减少亚急性支架血栓发生率,且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但能一定程度增加血小板减少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长垣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ACS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行PCI手术治疗,治疗组在PCI术后即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术后应用替罗非班6 h、24 h及48 h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96%,出血发生率13.73%;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3.73%,出血发生率3.92%,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行PCI术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地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疗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组38例,对照组30例,均于发病12h内行PCI术。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组术后即刻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min,维持量0.15μg/kg.min36h。两组PCI术后均给予肝素1000U/h静滴24h,使APTT控制在正常值的1.5~2倍。所有患者均于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mg,术后75mg/d,阿司匹林75mg/d。PCI术前及术后24h抽血查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对照组PCI术后24h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状态较术前无明显差异,盐酸替罗非班组PCI术后24h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状态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能抑制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活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冠心病病人实施盐酸替罗非班药物治疗的方式及效用。方法:任意抽选本科室2013年5月-2014年7月接收的72例冠心病病人,并采用平均分组法将抽样标本分成例数相等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选用低分子肝素对72例病人实施治疗,其中实验组36例病人在接受低分子肝素推注治疗的同时,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药物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病人接受治疗的有效概率。结果:72例病人经过治疗后冠心病症状均得到缓释,其中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显效概率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低分子肝素为冠心病病人实施治疗时,辅以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提升用药效果,因此基层医院应普及两种药剂联合治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剂量替罗非班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半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brachial artery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FM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a-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FMD、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ET-1和vWF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剂量替罗非班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与其调节NO、ET-1、vWF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