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对母体的远期影响。方法 :对本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4年 1月共收住的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38例与同期随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38例 ,比较两组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 ,再次剖宫产者比较两组术中子宫与腹膜、大网膜、膀胱等粘连情况、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再次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新式剖宫产组 33例选择再次剖宫产 ,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组 31例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再次手术中子宫与腹膜、大网膜、膀胱等粘连情况、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及再次术后恢复情况 ,新式剖宫产组明显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组 (P <0 .0 1)。结论 :新式剖宫产组较子宫下段剖宫产组对母体的远期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恢复情况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B超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恢复情况。方法我院对2005年2月~2006年2月500例剖宫产术后常规于术后第4d行B超检查患者子宫大小、宫腔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根据不同愈合情况再随访观察。结果术后患者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按声像图表现分为4型:1.子宫切口愈合良好413例(占82.60%);2.宫腔积血192例(占38.40%);3.宫旁血肿13例(占2.6%);4.子宫切口愈合不良24例(占4.8%)。结论B超能动态观察剖宫产术后宫腔积液及切口变化情况,对防治剖宫产后术后病率及晚期出血等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我院1999-05~2005-05诊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6~35(平均31)岁,均为初产妇.病灶大小直径0.5~4.5 cm.剖宫产术式5例中,4例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例为子宫体部剖宫产术.4例为横切口,1例为纵切口.  相似文献   

4.
B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前壁与腹前壁粘连的报道甚少 ,我院自 1994年至今经B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前壁与腹前壁粘连 19例 ,现将其声像图特征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患者 19例 ,年龄 2 2~ 40岁 ,就诊时间为剖宫产术后 2个月~ 11年 ,均为首次剖宫产 ,手术方式为下腹腹壁纵切口—子宫体部纵切口。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下腹痛、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等。 6例妇检发现阴道加深、宫颈暴露困难。仪器 :SDL— 3 10型、ATL—DP型 ,探头频率 3 .5MHz。受检者取仰卧位 ,分别于适度充盈膀胱、过度充盈膀胱、排空膀胱时在下腹作纵横向扫查 ,并摄…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多发生在盆腔脏器和其邻近脏器的腹膜面。也可发生在阴道、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 ,但不常见。现将我院 1986 - 0 1~ 2 0 0 1- 0 1所遇的 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共 72 0 6例 ,发生腹壁切口内异症 3例 ,切口内异症为外院剖宫产分娩 2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内异症 ,全部行手术治疗 ,术后进行随访。本组年龄 2 7~ 36岁 ,平均年龄 32岁 ,孕次 1~ 5次 ,平均2 .4次 ;产次 1例 2次剖宫产分娩史 ,余 4例均为第 1次剖宫产术 ,平均 1.2次。本组 5例均为腹部纵切口 ,病灶位于下 1/ 2~ 1/ 3…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临产前后采取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 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观察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对照组,在手术后5~7d进行超声检查,对临产前后的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已临产的产妇腹部切口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和施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临产前的产妇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不适宜用于临产前的产妇。剖宫产术后应常规行B超检查了解切口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对切口愈合及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子宫下段形成不良首次行剖宫产术后因二胎需行再次剖宫产术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切口位置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3)子宫切口位于膀胱腹膜反折上5 mm处;观察组(n=47)首次剖宫产时子宫切口位于子宫下段腹膜反折缘下20 mm中线处。对比两组孕妇再次行剖宫产术时的出血量、出血率以及子宫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252.9±40.5 ml)、剖宫产术中出血率(19.1%)均低于对照组(408.6±52.8 ml,45.3%),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子宫愈合良好率(95.7%)高于对照组(84.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行首次剖宫产术时,子宫切口位置选择在子宫下段腹膜反折缘下20 mm中线处,相较于子宫切口位于膀胱腹膜反折上5 mm处,行再次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风险更低,子宫愈合情况更优。  相似文献   

8.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病因探讨(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常以盆腔内病灶多见,如果内膜异位于腹壁切口称之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现将我院1980~1992年收治的17例做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发病率本组17例占同期剖宫产手术总数10080例的0.17%.其中1980~1985年4例,包括小剖宫术后2例,足月剖宫产术后2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4230例的0.047%;1986~1990年7例,包括小剖宫术后1例.足月剖宫产术后6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4891例的0.143%;199~1992年6例,全部为剖宫产术后,占同期剖宫产手术959例的0.63%.  相似文献   

9.
如今我国剖宫产率已高达30%-50%。剖宫产手术方式大多数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子宫切口感染及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我们对我院300例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用B超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2000-01~2005-0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处妊娠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抢救剖宫产术中严重出血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危机,常危及产妇生命。我院1995 - 0 1~2 0 0 3- 0 1在剖宫产术中,对18例子宫严重出血行宫缩剂止血及按摩子宫等方法无效后的产妇果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有效地制止了出血,保留了子宫。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2 2~37岁,平均2 6 2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3例,孕36~4 2周,新生儿体重2 4 5 0~4 6 0 0g。剖宫产适应症为:重度妊高征6例,部分性胎盘早剥2例,重复剖宫产2例,相对头盆不称5例,巨大儿3例。18例均于腰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出胎儿后麻醉师常规给予产妇缩宫素2 0U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的声像图特点,以提高对本病超声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并分析36例既往有剖宫产史患者其盆腔粘连的声像图表现特点.结果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患者子宫、附件及膀胱等脏器根据粘连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一系列的超声改变,其中以子宫的改变较具特征性,表现为子宫体部及子宫下段随膀胱充盈被向上牵拉变长,子宫底部始终未能显示于充盈膀胱后方,子宫前壁中下段浆膜层局限性增厚模糊、回声增强,部分病例子宫位置有偏移.附件及膀胱的声像图改变无特异性,需与其它疾病相鉴别.结论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发生切口撕裂的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子宫切口撕裂占同期剖宫产术的6.2%(46/741).枕后位、胎先露≥+3、宫口扩张≥7 cm、麻醉效果差、巨大儿、子宫下段形成差者子宫切口撕裂率高,反之子宫切口撕裂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是剖宫产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前正确判断胎方位、胎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程度、胎儿大小、子宫下段形成情况,并采取改变麻醉方法、切口方向、手术方式等相应措施,可有效避免子宫切口撕裂.  相似文献   

14.
二维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不同愈合状况的超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92例剖宫产术后及转入我院8例患者。共300例。于剖宫产术后7~10天行B超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300例患者剖宫产子宫愈合情况:(1)完全愈合270例占90%;(2)愈合欠佳者26例占9%;(3)未愈合者4例占1%。结论:二维超声能动态观察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宫腔积液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唯一能直接观察子宫伤口愈合情况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情况的B超诊断价值。方法:对209例剖宫产妇女于术后7~10天、42天应用B超诊断技术,观察子宫形态、大小、宫腔及切口情况,并与同期经阴道分娩的妇女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组子宫复旧不良、宫腔积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子宫切口愈合欠佳、子宫与腹壁粘连发生率分别为5.7%、4.3%。结论:B超能动态观察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情况,对临床早期治疗有指导作用;剖宫产对子宫复旧不良影响可能性大,增加母亲病率,应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双层连续缝合法辅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两组均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单层连续缝合法,观察组采用双层连续缝合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年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及切口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粘连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双层连续缝合法辅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妇能降低产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改善盆腔粘连情况,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上升,对剖宫产的安全性问题有重新评价之必要。本文通过B超扫描观察了239例剖宫产后子宫复旧、子宫切口愈合吸收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收集我院1994年1月~1995年6月足月妊娠子宫下段剖宫产239例(其中择期剖宫产125例)。初产妇230例,经产妇9例,均为首次剖宫产。手术方法为子宫下段取横切口(先切2cm左右至宫腔,再向双侧钝性撕开至10cm),切口缝合方法为0号肠线连续缝合,再“8”字间断包理加一层。在术后第8d及42d行B超扫描,部分随访至72d(异常者),常规测量子宫体长、宽、厚径、子宫下殷切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超声特征、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996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病例,对17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的临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患者均有停经后的无痛性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及血β-HCG升高的临床表现。剖宫产至发病时间最短0·5年,最长为12年,平均(6·9±3·5)年。多普勒超声显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明显膨大,并可见孕囊或混合性团块附着于该处,孕囊与膀胱壁间的子宫肌层菲薄。其中12例经结晶天花粉宫颈注射、口服米非司酮或肌内注射氨甲喋呤等治疗,血β-HCG降至正常。2例经药物治疗后在超声监视下行清宫术,术后血β-HCG降至正常。2例因阴道大出血而行全子宫切除。另1例因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行全子宫切除。结论子宫下段瘢痕子宫妊娠应常规行超声检查,对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药物保守治疗能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子宫切VI撕裂伤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中医院产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行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的252例病例资料,总结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的相关因素、切口撕裂类型、术中术后处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子宫切口撕裂40例,发生率15.87%。孕36—37周、-38周、~39周裂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间隔〈2年、2~5年、〉5年裂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处厚度〉3mm、1.5~3mm、〈1.5mm裂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轻度粘连、中度粘连、重度粘连裂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方位头位、臀位横位裂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满意者、效果差者裂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4000g、〈4000g裂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是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的常见并发症。子宫下段切121撕裂与手术间隔时间、瘢痕处厚度、腹腔粘连程度、麻醉效果、新生儿体重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 10例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腹膜术后二次开腹手术与 10例缝合腹膜的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对比 ,旨在评价新式剖宫产不缝合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及腹壁腹膜术式的优缺点。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7年 5月~ 2 0 0 1年 6月在我院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因病需要二次开腹的患者 10例 ,年龄 2 1~ 32岁 ,平均 2 5 .6岁。二次开腹手术距上次剖腹产时间 3月~ 3年 ,二次开腹原因为 2例宫外孕 ,2例卵巢肿瘤 ,6例再次剖宫产 ;子宫下段剖宫产组 :10例患者年龄 2 4~ 30岁 ,平均 2 6岁 ,距上次剖宫产时间 1~ 3年 ,开腹原因均为剖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