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盐酸小檗碱、鱼腥草素钠和大蒜素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菌株对盐酸小檗碱、鱼腥草和大蒜素体外抗菌活性。方法菌种鉴定用常规方法或用API试条和Vitek自动细菌分析仪;药敏试验用琼脂平板稀释法(MIC)。结果与结论盐酸小檗碱、鱼腥草素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差;大蒜素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不强。盐酸小檗碱、鱼腥草素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中介的肠球菌也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69株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梅  马新秀  王莉敏 《医药导报》2005,24(11):1067-106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K B法对临床分离得到的69株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硫脒的敏感率为89.7%,对头孢唑林为84.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硫脒的敏感率为95.0%,对头孢唑林为93.5%。肠球菌对头孢硫脒和头孢唑林的敏感率均为50%。结论头孢硫脒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头孢唑林、红霉素、阿奇霉素,仅次于万古霉素。头孢硫脒与头孢唑林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NCCLS)介绍的方法,使用微量溶液稀释法,分别测得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使用棋盘联合药敏试验法,以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指数为指标,观察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结果鱼腥草素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是31.25mg/mL(稀释度1∶32);青霉素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是0.25U/mL;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是0.125。结论鱼腥草素钠联用青霉素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药敏结果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组溶葡球菌酶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皿计数法测定此酶对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不同浓度重组溶葡球菌酶不同时间的杀菌结果绘制杀菌曲线,检测其对4株受试葡萄球菌的动态杀菌趋势;此外,测定不同培养条件对MIC的影响。结果:此酶对257株金葡球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28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相对较弱;结合MBC和杀菌曲线结果,可以判断此酶对敏感菌为快速杀菌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pH,细菌接种量及高浓度血清蛋白对MIC有一定影响,受试浓度的二价金属离子对MIC影响不明显。结论:重组溶葡球菌酶主要对金葡菌体现强大的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抗菌作用没有明显差别,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巴洛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吴勇 《医药导报》2006,25(11):1126-1128
目的考察巴洛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巴洛沙星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与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舒沙星和洛美沙星等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巴洛沙星的杀菌作用,观察巴洛沙星的抗菌活性。结果 巴洛沙星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活性优于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巴洛沙星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MBC与MIC相近,在体外具有较长时间的抗菌后效应。结论巴洛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抗菌作用强,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大蒜素联合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对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大蒜素分别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二组抗菌药物对4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也称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a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判定联合效应.FIC≤0.5 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大蒜素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5%~75%;0.5<FIC≤1占20%~40%;1<FIC≤2占0~5.88%;FIC>2为0.结论: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这2种抗菌药物与大蒜素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革兰阳性球菌原型与L型的结构差异,研究新糖脂类化合物抗菌作用部位.方法 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糖脂类新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菌L型的抗菌活性.结果 在体外,新化合物二鼠李糖脂衍生化合物7和鼠李糖脂cleistrioside-5对甲氧西林耐药和敏感的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和敏感的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有一定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没有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亦没有抗菌活性.结论 糖脂类新化合物的作用部位可能为革兰阳性球菌的细胞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加强监护病房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急诊ICU(EICU)患者各类感染标本分离出的75株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合临床进行评价。结果最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送检标本中,呼吸道标本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占57.3%,血标本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8.0%)、屎肠球菌(6.7%)、金黄色葡萄球菌(4.0%)、溶血葡萄球菌(1.3%),尿标本革兰阳性球菌全部为屎肠球菌(4.0%)。3年中,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始终敏感,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其他耐药率依次为苯唑西林(73.3%)、氧氟沙星(73.3%)、红霉素(72%)、克林霉素(69.3%)、增效磺胺(60%)、利福平(49.3%)。结论加强监护病房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比例有上升趋势,糖肽类抗菌药物仍保持高度敏感性,但其他抗菌药物活性逐渐降低,临床分离的金葡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替加环素等14种药物对近2年本院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400株菌进行MIC测定,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MIC测定结果显示:替加环素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肠球菌显示了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中有3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显示敏感;对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MIC90均为1μg.mL-1,仅次于或低于美罗培南;本研究中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90(2μg.mL-1)在所有检测抗菌药物中最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值为16μg.mL-1。结论替加环素对临床常见病原菌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头孢硫脒(CTM)、头孢唑林(CEZ)、头孢映辛(CXM)、头孢曲松(CRO)、苯唑西林(MPIPC)、万古霉素(VCM)对99株临床分离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CTM对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MIC90均为0.5mg/L,低于CRO,CTM对29株表皮葡萄球菌的MIC50、MIC90分别为0.125和8mg/L,是CRO的l/16,对9株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的范围与CXM相近;CTM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与万古霉家相仿,强于CEZ、CXM、CRO、LGIPC。结论头孢硫腺对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2007-201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株,细菌敏感性测定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临床微生物方法,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5年间共获得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5715株,最常见的5种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5%)、表皮葡萄球菌(18.5%)、粪肠球菌(11.8%)、屎肠球菌(10.8%)和溶血葡萄球菌(10.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2.4%,83.6%。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平均耐药率分别为0.3%,16.8%,其中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由2007年的7.8%上升到2011年的33.8%。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结论 MRSA和MRSE检出率无明显变化;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肠球菌仍有较高抗菌活性,但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2.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体外测定奎奴普丁/达福普汀(QD)抗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活性并与万古霉素(VCM)和替考拉宁(TEC)敏感性结果比较。方法 收集2001年6月~2002年8月间本院临床分离的270株革兰氏阳性菌株,采用K—B法测定细菌药敏。结果 QD对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MRSA)、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屎肠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性活性与VCM和TEC相同,敏感率均为100%;QD对粪肠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分别为19.5%和94.8%)不如VCM(100.0%和100.0%)和TEC(92.7%和97.9%)。结论 QD对MRSA、MSSA、MSCNS、屎肠球菌和链球菌具强大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头孢硫脒(CTM)、头孢唑啉(CEZ)、头孢呋辛(CXM)、头孢曲松(CTRX)、苯唑西林(OXL)、万古霉素(VCM)对99株临床分离G+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CT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率为97.06%,强于CTRX;CTM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敏感率为91.67%,强于CTRX和OXL,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CEZ、CXM、CTRX;CTM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与万古毒素相仿,强于CEX、CXM、CTRX、OXL.结论头孢硫脒对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AMSB)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及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Nitrocefin法测定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并与进口同种产品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泰霸猛TFM)、注射用阿莫西林钠(AMPC)、注射用舒巴坦钠(SB)进行了抑菌效果对比。结果:AMSB对革兰阳性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MIC90为0.5~8mg/L,比AM作用强4~8倍。AMSB对淋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MIC90分别为4mg/L和8mg/L。试验中,多数革兰阴性杆菌的β-内酰胺酶产生率为80%~100%,AMSB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明显强于AM,对临床分离的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也优于AM,高8~64倍。结论:国产AMSB和进口TFM具有相同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五倍子水煎剂对124株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RSE和methicillin-sensitivity staphylococcus epidemaidis,MSs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水煎剂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检测。结果 五倍子对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的抗菌活性均较好,其MIC90均为0.203mg/ml(1:1280),其MIC50均为0.051mg/ml(1:10240)。结论 此项研究为临床治疗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阿奇霉素11,12-环硼酸酯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17个阿奇霉素4"-取代亚乙基肼基甲酸酯及4"-取代亚乙基肼基甲酸酯-11,12-环碳酸酯衍生物.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受试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和丙型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以及福氏志贺菌等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良好,部分化合物对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收集的132株革兰阳性球菌进行抗菌活性测定,记录其各自的MIC并进行比较。结果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3药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大抗菌活性,敏感率均为100%,包括其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3药在部分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中与利福平相仿,但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强。在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萄的抗菌活性中,替考拉宁的MIC90均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4倍;在对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中,替考拉宁的MIC90分别均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8倍;而在青霉素敏感和中介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中,替考拉宁的MIC90为利奈唑胺的1/16,为万古霉素的1/8;在肠球菌属的抗菌活性中,万古霉素的MIC90分别为利奈唑胺的2倍,是替考拉宁的4倍和8倍。结论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等三药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大的抗菌作用,对部分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与利福平相仿,但比其他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氟诺酮类抗菌药更优,是临床革兰阳性球菌严重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夫西地酸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检测夫西地酸对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夫西地酸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抑菌活性,并与其他常用抗生素比较。同时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部分菌株的夫西地酸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在121株菌株中MRSA34株,MRCNS41株,粪肠球菌15株,屎肠球菌10株。对夫西地酸的耐药率分别为2.9%、4.8%、100.0%和100.0%,略高于万古霉素,明显低于其他常用的抗生素(如红霉索、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等)。夫西地酸对MRSA、MRCNS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肠球菌。结论夫西地酸对MRS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夫西地酸对肠球菌并无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从废弃的烟草叶中提取纯化后的医药中间体茄尼醇,对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两倍稀释法考察茄尼醇对多种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茄尼醇对被测菌株中的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分枝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而对枯草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头孢曲松/舒巴坦(CRO/SBT)及CRO单剂对四川地区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263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观察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及血清蛋白含量对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CRO/SBT联用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产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