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2种新型驱避剂,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和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在新疆伊犁地区防蚊效果。方法试验人群暴露下肢,并在下肢上均匀地涂抹驱避剂,同时以国际公认的驱避剂避蚊胺(DEET)为对照药剂,观察驱避剂的有效时间及有效率。结果新型驱避剂中20%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效果最好,最短有效时间大于6 h,有效率可达100%;20%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有效时间为3~5 h,有效率37%~67%;20%避蚊胺有效时间4 h,有效率37%;10%避蚊胺最短有效时间小于3 h,有效率为0,保护效果最差。结论新型驱避剂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在20%含量时在新疆伊犁地区对蚊虫有很好的驱避效果,驱避效果明显优于20%避蚊胺,20%R1与20%避蚊胺的效果相当。2种新型驱避剂对皮肤无任何副作用,使用方便,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并测定其对淡色库蚊的驱避效果。方法人体保护试验。结果10%和15%的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对淡色库蚊的驱避时间都在6.5~7 h,20%的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对淡色库蚊的驱避时间7 h。结论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可用于家居和野外的驱蚊保护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评估不同植物精油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为开发新型蟑螂驱避类产品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滤纸药膜测试法进行试验,采用气相质谱-色谱法(GC/MS)进行精油成分分析。结果 在1 000μg/cm2剂量下,13种植物精油中丁香油、柠檬桉油、玫瑰油、香叶油和肉桂油5种植物精油的驱避效果优于DEET。对5种植物精油设置剂量梯度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驱避率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5种精油的驱避中量(RD50)均低于DEET,其中丁香油的驱避中量最低,为37.47μg/cm2。GC/MS分析出丁香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总含量的83.46%),其驱避中量为38.23μg/cm2。结论 丁香油主要成分丁香酚对德国小蠊有较好的驱避效果,具有作为蟑螂驱避类产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香茅醛作为一种可能的空间驱避剂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风洞系统内测试香茅醛不同剂量浓度诱导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行为反应及对宿主定向行为的影响。在密闭空间中,分别以0.013~0.250μg/cm3浓度的香茅醛处理白纹伊蚊24~96 h后测定其感受、定向寄主的能力。结果香茅醛高浓度(96%)对白纹伊蚊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低浓度(3.0%~6.0%)则有一定的引诱作用。12.0%~96.0%浓度的香茅醛溶液对白纹伊蚊正常感受宿主气味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低于此浓度,抑制效果明显下降。白纹伊蚊在0.013~0.250μg/cm3浓度的香茅醛气味空间处理24~96 h后未影响其正常感受宿主气味的能力。结论香茅醛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对白纹伊蚊定向宿主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且这种抑制具瞬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69个萜类化合物对小黄家蚁的驱避效果。方法荞麦种子浸液选择性生测法。结果在20mg/ml浓度下,69个萜类化合物有37个化合物驱避率都在60%以上,有22个化合物的驱避率达到80%以上,编号为4、5、16、17、21、28、30、38的萜类化合物驱避活性更高,驱避率都在100%,复筛时,发现这几个萜类化合物即使在5mg/ml也有很好的驱避效果,驱避率都在80%以上,5、16号化合物的驱避率为100%。结论编号为4、5、16、17、21、28、30、38的萜类化合物对小黄家蚁有很好的驱避活性,可用于蚂蚁驱避剂。  相似文献   

6.
萜类化合物对蚊虫驱避活性的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32个萜类化合物中筛选对蚊虫有较好驱避活性的品种。方法 小白鼠筛选。结果 32个萜类化合物中有8个化合物表现出对白纹伊蚊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结论 进一步的人体保护试验有希望筛选出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开发前景的萜类驱避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监测芳樟醇树脂浸润颗粒剂的控制释放量及生物持效性。方法采用称重法和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芳樟醇树脂浸润颗粒剂控制释放速度,并利用四臂嗅觉仪生测系统测定制剂对德国小蠊的生物活性。结果称重法和色谱法均显示,芳樟醇制剂在限定观察期内的释放速度基本衡定,5g和10g试验组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性无明显差异,而1g试验组在30d后驱避活性下降显著,50d时驱避性只有75.4%。结论芳樟醇树脂浸润颗粒剂的芳樟醇释放量基本衡定,建议5g以上作为空间驱避物使用,以提高对蟑螂持久、高效的驱避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5种植物精油物质对德国小蠊的毒杀活性,为开发新型高效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比较5种植物精油对德国小蠊的毒力;采用共毒系数法确定混配剂的联合毒力。结果5种植物精油的LD50分别是肉桂醛0.083μg/只,松油烯-4-醇0.510μg/只,柠檬醛1.102μg/只,百里香0.572μg/只,薄荷油4.059μg/只;百里香和肉桂醛及柠檬醛与薄荷油两个组合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39.8和172.2,其中,肉桂醛和百里香油组合的毒力200,显示增效作用。结论肉桂醛是对德国小蠊毒力最高的单体化合物,百里香对肉桂醛有明显增效作用,需要进一步探寻百里香和肉桂醛的协同增效规律,为新型无公害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用纯种芳樟叶酊配制出全天然的芳樟消毒液、芳樟驱螨液、芳樟驱蚁液、芳樟驱蟑液、芳樟消醛液等系列家庭卫生用品。其中芳樟消毒液对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为99.92%;芳樟除螨液的灭螨率为100%;芳樟驱蚁液对小黄家蚁的驱避率为100%;芳樟驱蟑剂对德国小蠊的驱避率为99.60%,对难以控制的德国小蠊具有理想的驱避效果,该植物源驱避剂的研发为蟑螂的防控增添了新的有效药剂;芳樟消醛液能迅速降低房间里的甲醛浓度,使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降低到0.1 mg/m3以下。  相似文献   

10.
R-301驱避剂化学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阐述新型R-301驱避剂的合成及其驱避效果;方法:驱蚊活性按GB/T 17322.10-1998规定进行试验,驱蠊活性用选室法进行试验,驱螨活性采用计算驱避率法进行试验;结果:7%浓度R-301对白纹伊蚊有效保护时间平均为3.80±0.86 h,100%保护率的时间为3 h,0.1%和0.3%浓度对德国小蠊1~10 d具有杀灭作用,11-46 d有驱避作用,驱避率均为100%。对尘螨的驱避率,其浓度为0.1%、0.3%和0.5%均为100%,R-30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孢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TC)分别为0.125、0.25和0.01;结论:R-301驱避剂合成线路简便合理,对蚊、蠊、螨和菌具有生物活性,为一新型广谱的驱避剂,有开发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对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女性患者,ASAI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纳洛酮微泵注入组(RD+N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应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复合丙泊酚4—12mg/(kg·h)微泵注入。根据手术需要和血流动力学调整注入速度。RD组:全麻插管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5min后改为0.4μg/(kg·h)。RD+N组,在RD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0.1μg/(kg·h)微泵注入至手术结束。R组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即刻进行OAA/S评分,术后15、30min、1、2、4、12hVAS评分。结果:RD+N组各时段VAS评分均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更早,OAA/S评分更低,并发症更少,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能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并可缩短复苏时间,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两者合用可并可减少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评估30个萜类化合物对温带臭虫的驱避活性。方法滤纸浸液法。结果测试浓度为20mg/ml时,30个化合物中编号为2、4、11、12、19、28、29、30的8个化合物表现出了很强的驱避活性,在4个观察时点12、24、36、48h的驱避率均为100%。为了进一步区分这8个化合物的驱避活性,采用10mg/ml浓度测定时,这些化合物的驱避活性出现了分化。19、29、30表现出较好的驱避活性,在各观察时点的驱避率均达60%。研究进一步测试并分析了这3个化合物在等比系列浓度时的驱避活性变化。结论19、29、30这3个化合物具有作为臭虫驱避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窒息新生儿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足月窒息新生儿75例(窒息组)和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3,7d时血清NSE浓度变化,并分析其变化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出生后1,3,7d,窒息组轻度窒息新生儿和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85±8.53)、(59.26±15.75) μg/L比(15.59±6.25) μg/L,(23.69±6.54)、(47.28±12.46) μg/L比(15.38±5.84) μg/L,(18.95±5.37)、(62.57±19.62) μg/L比(13.92±5.37)μg/L],重度窒息新生儿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3,7d,脑损伤新生儿25例血清NSE浓度逐渐升高,而CT正常新生儿50例血清NSE浓度逐渐下降,脑损伤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CT正常新生儿[(37.48±12.09) μg/L比(30.95±11.86) μg/L、(51.84±14.21)μg/L比(21.73±6.15) μg/L、(68.25±18.69)μg/L比(15.62±5.9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血清NSE浓度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辅助判断窒息新生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面罩储雾罐方式给药,经鼻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同步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合并轻、中度持续性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面罩储雾罐经鼻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200μg/d);对照组经口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200μg/d)联合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200μg/d)。之后进行鼻炎症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比较晨起呼气峰流速值(PEF,L/min)。[结果]经16周临床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鼻炎症状评分、哮喘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F=71.22~277.41,P均<0.0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EF均逐渐升高,治疗前后实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79,P<0.009),而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1.49,P=0.19);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鼻腔出血的发生数低于对照组(χ2=4.80,P<0.05),但激素使用量实验组仅为对照组的1/2。[结论]面罩式储雾罐经鼻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可同时有效控制儿童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并有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激素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应用于轻、中度持续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PPCV)按照不同免疫程序接种后的免疫学效果。方法电子检索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考克兰(Cochrane)协作网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将有关接种PPCV免疫学效果的研究纳入分析。使用综述管理(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不同免疫程序接种完成最后1剂PPCV后的抗体水平[抗体浓度≥0.35微克/毫升(μg/m1)判定为阳性],计算抗体阳转率(Antibody Positive Rate,APR)的率差(Rate Different,RD)。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2剂基础免疫(2 Primary Doses,2p)程序与3剂基础免疫(3 Primary Doses,3p)程序之间APR的合并RD是-0.0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10~-0.05]。2剂基础免疫+1剂加强免疫(2 Primary Doses+1 Booster Dose,2p+1)与3剂基础免疫+1剂加强免疫(3 Primary Doses+1 Booster Dose,3p+1)程序之间APR合并的RD是-0.02(95%CI:-0.03~-0.01)。结论3p免疫程序免疫学效果优于2p免疫程序,2p+1和3p+1免疫程序的免疫学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小儿骶管阻滞效应的影响,并探讨右美托咪定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本院60例1~7岁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或隐睾下降固定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R组、RD1组和RD2组各20例,R组给予0.25%罗哌卡因1 ml/kg,RD1组相同局麻药中加入右美托咪定1μg/kg,RD2组加入2μg/kg。观察比较三组术中七氟烷维持浓度、苏醒期行为状态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镇静状态评分、有效镇痛时间、需追加镇痛的比例、睡眠质量、麻醉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与R组比较,RD1组和RD2组的术中七氟烷维持浓度、苏醒期行为状态评分、苏醒期躁动、术后镇静状态评分、有效镇痛时间、需追加镇痛的例数及次数、睡眠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D2组与RD1组比较,术中七氟烷维持浓度、苏醒期行为状态评分、术后有效镇痛时间、需追加镇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麻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1 ml/kg中加入右美托咪定1或2μg/kg行小儿骶管阻滞,能明显增强阻滞效果,减少七氟烷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术后早期维持适度镇静,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且不影响麻醉恢复及增加并发症。与1μg/kg右美托咪定相比,2μg/kg不仅同样安全而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稳定期的中至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ICS/LABA混合吸入剂(舒利迭)吸入,对照组给予LABA干粉吸入剂(施立稳)吸入,1吸/次,2次/d,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肺功能变化。结果53例患者完成本试验(试验组26例,对照组27例)。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两组FEV1/FVC和FEV1%预计值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FVC和FEV1%预计值也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来说,联合吸入ICS和LABA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F)的毒性作用,为SWCNTs的毒理学及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将SWCNTs制成颗粒悬液,设9个剂量组(0.80、1.60、3.2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μg/ml)对原代培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茴香醛对蚊虫嗅觉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风洞系统内测试茴香醛不同剂量诱导的白纹伊蚊行为反应及对宿主定向行为的影响;在密闭空间中,分别以0.013~0.250 μg/cm3剂量的茴香醛处理白纹伊蚊24~96 h后测定其感受、定向寄主的能力.结果 在风洞系统内,茴香醛单一化合物其剂量3.1%~99.0%对白纹伊蚊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与宿主气味并存时,只有高剂量(99.0%)对宿主定向行为有较高的抑制率(85.4%).白纹伊蚊在0.050~0.250 μg/cm3剂量茴香醛气味空间处理24~96 h后对其正常感受宿主气味的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处理时间延长、剂量升高抑制效果增强,但低于此剂量则没有抑制作用.结论 茴香醛单一化合物对蚊虫具有引诱性,但与宿主气味并存时,对蚊虫正常感受宿主气味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进行改进。方法样品置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1mL浓盐酸置于90℃管式电热消解仪加热10—15min,取下放冷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mL经浓盐酸消化后,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结果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在0.1~3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46μg/L和0.78μg/L,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102%;批内精密度为1.6%~2.98%;批间精密度为3.3%~5.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在5~2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7%~101%;批内精密度为1.0%~1.5%;批间精密度为3.1%~5.5%。两方法对样品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