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北医学教育》2016,(3):377-380
从近现代中美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模式的内涵分析着手,总结我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特色及优势,通过医德教育模式中的医学院校设置规模、教育目标及理念、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育对象、教育方法与评价等对中美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模式进行共性分析与差异比较,探索美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经验及发展趋势,对我国医德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中美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教育理念、招生制度、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教材建设、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中美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差异,同时提出了建议和思考,以期探讨我国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19日,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在国家层面上正式明确医疗救护员(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 EMT)在院前医疗急救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医疗救护员职业的发展已超过半个世纪,经过无数的探索研究和实践而被社会真正认可,作为一门规范、成熟的国家职业,已经成为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石。我国医疗救护员这一国家卫生行业特有职业的诞生,借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医疗救护员职业发展的经验。本文从中美医疗救护员工作职责的角度,比较和分析了两国医疗救护员的职业能力,对我国医疗救护员职业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并且提出有效地培养医学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以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中心,课外实战活动为辅助。为医学高等院校如何加强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进行阐述,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美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医学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或技术 ,而是蕴涵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因素。世界各国的医学院校几乎无一例外的都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因为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只有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 ,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 ,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是 ,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乃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在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上也存在不同的观念和方法。本文对中美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作了比较 ,并得到…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大学生加强包括本民族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农医类院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如何加强理工农医类院校学生包括传统文化教育在内的文化素质教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我校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作了调查与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在医学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质量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明确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构成入手,确定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目标,确定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内容,找准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方法和途径;同时激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激情,内外结合,才能搞好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8.
对医学院校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是指增进人们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使其达到生理、心理在社会上的完美状态,即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述的健康教育方法课是指导学生如何选用一定的内容、方法或手段对人们实施健康教育的课程,也就是如何进行健康教育才能使受教育对象了解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健康目的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0.
医学高等院校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提高科研水平的关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求是创新能力,二是要面向实际,三要重视效益,四要精益求精、贵在深入,五要孜孜不倦,脚踏实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辅以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就能得到快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美国医学院校文化能力培养课程的兴起及其发展现状作了简要的回顾,着重介绍现有课程的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学改革新思路,旨在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试论医学院校的医学终身教育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教育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体系有三个特点:一是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二是教育体系结构的有机联系和协调一致;三是教育体系内部不同教育形式和教育类型之间具有包容性。医学院校的特有社会职能就是对医务人员实施医学终身教育,履行这一社会职能的有效措施有三条:一是构建多层次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网络;二是选择切合医疗工作实际的培训项目;三是利用专业学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岗位培训证书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来激劢医务人员的医学终身教育“消费”。  相似文献   

13.
终身教育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体系有三个特点:一是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二是教育体系结构的有机联系和协调一致;三是教育体系内部不同教育形式和教育类型之间具有包容性。医学院校的特有社会职能就是对医务人员实施医学终身教育,履行这一社会职能的有效措施有三条:一是构建多层次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网络;二是选择切合医疗工作实际的培训项目;三是利用专业学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岗位培训证书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来激劢医务人员的医学终身教育“消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个医学实验室研究人员构成的比较,分析了实验研究训练在中美两国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差异,说明实验研究训练对于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简要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校园网络中建设有医学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主题网站,可以丰富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资源,拓展医学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渠道,有利于促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教师的人文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主题网站栏目设计、内容设置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多途径、多方式地采取具体手段来加以实现。本文结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教学和管理实践对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意义、内涵、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科医学教育国际和国内两个标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介绍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订及其内容、目标,分析我国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现状,分别从PBL教学法应用与推广、模拟教学采用与推进、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学业成绩评价方法等几个切人点,深入探讨优化和创新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基层卫生士官健康教育专业技能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应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在武警某院校进行培训的170名基层卫生士官进行健康教育专业技能现况调查。[结果]实际收回169名卫生士官有效调查问卷,入伍前医学专业培训率为17.16%;有31.36%的士官自评缺乏健康教育专业技能;29.59%的卫生士官开展过健康教育工作,92.30%的卫生士官自评健康教育工作能力一般或感觉吃力,75.00%的卫生士官表示军医对其健康教育工作能力评价一般或更差;不同兵龄上官人群中自评缺乏健康教育专业技能的人员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6.635,P=0.036);“是否愿意从事基层卫生工作”对“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所持看法”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6.654,P=0.028)。[结论]基层卫生士官医学知识整体水平较低,健康教育工作能力较弱;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是提高其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语言运用现状,探究学生在语言运用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方法 选取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专业、助产专业373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自编语言表达现状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抽取2011级学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400份,统计试卷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问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94.9%的学生认为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然而在口语和书面语言运用上存在较多的问题,表现在医学专业术语使用生疏、口语表达能力不强以及写作中的用词不当.结论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在语言运用上存在着问题,应当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中国与美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更好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为我国高等医学人文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