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斌  周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0):1191-119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置管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患者。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较多,住院时间长,需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的药物,对血管破坏较大,常导致静脉穿刺困难、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开展83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PICC置管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并发症少,具有不需要局麻、缝针,患者留置后活动不受限制,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及化疗药物、高浓度液体对局部血管的刺激等优点.通过定期观察和电话随访掌握患者置管情况,本组2例局部出血,1例穿刺者肢体远端轻度肿胀,其余未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66-169
目的 探讨隧道式PICC置管方法与传统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76例PICC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置管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静脉置管方法,研究结局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渗血程度与量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导管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技术,隧道式PICC置管术可有效降低置管后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及导管脱出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PICC置管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条放射显影的用硅胶材料制成的长 6 0cm的导管。PICC通常选择在病人肘窝部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导管头部插到上腔静脉的下 1/ 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处。PICC为病人提供中长期的治疗通道 (3~7个月 ) ,2 0 0 1- 0 5~ 2 0 0 2 - 0 5我科将PICC应用于 6 0名患者。此管操作快速、简便 ,无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或黏稠性液体对外周血管的损害 ,病人可随意活动 ,给患者带来了很多方便 ,…  相似文献   

5.
张平平 《安徽医学》2003,24(5):86-86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多有昏迷、躁动、精神症状及长期输液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为保证正常治疗,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12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本组124例,男94例,女30例;昏迷82例,周围静脉穿刺困难者30例,躁动及有精神症状的病人21例;年龄19~80岁,平均43.7岁.留置管时间1~54 d,平均置管时间18 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原理对15例PICC置管后的病人进行护理。结果经过循证护理,减少了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结论将科研结果与临床经验及病人需求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的适应症及优势,分析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对肿瘤科收治的116例肿瘤患者留置PICC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优越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116例病人PICC置管成功率98.1%,其中穿刺后局部渗血21例,导管脱出3例,静脉炎11例,导管异位2例,心率失常4例,送管失败3例,分析了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论:PICC置管可减少肿瘤患者频繁穿刺引起的局部出血、感染,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从根本上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对局部及血管的损伤,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8.
总结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定期管道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霍晓菁 《吉林医学》2013,34(10):1914-1916
<正>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长期静脉输液等治疗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患者和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传统PICC置管法置管部位选择在肘窝处或肘窝下2 cm,通过可视或可触摸的方法对预穿血管进行判断穿刺。但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解剖标志引导的穿刺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频率与穿刺点的选择、操作者的经验和患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let,PICC)与普通静脉穿刺术相比,可保护上肢血管网和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带来的痛苦,而与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穿刺成功率高,而且适应症广、费用低等优点。我科于2004年3月~2005年4月对30例行PICC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尽管它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静脉通路,但是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查阅文献,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并发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与总结,分别从PICC置管技术临床应用、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PICC置管中存在的护理问题、集束化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更好地护理PICC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各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腰大池置管引流的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7例脑脊液漏患者除1例需手术修补漏口外,余16例患者漏口均自行愈合;颅内感染患者5例中有4例感染得到控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内出血患者25例经此法引流血性脑脊液后,仅有3例出现脑积水,1例出现颅内感染。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创伤小、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神经外科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洪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115-116,120
目的:比较B超引导PICC置管与常规置管的临床效果,选择更佳的方法以减轻患者身体和心理负担。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于我科诊断为乳腺癌,术前行PICC置管进行新辅助化疗的98例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行B超引导PICC置管;对照组50例,行常规肉眼下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指标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局部血肿、感染及总感染的人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889,P=0.005;P=0.027;χ2=10.152,P=0.001),而实验组穿刺操作时间、置管一次成功率和穿刺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9,P=0.010;χ2=16.638,P=0;χ2=10.767,P=0.001)。结论:B超引导PICC置管操作方便,安全性高,较常规置管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患者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的护理体会。方法:选用德国Braun公司生产的PICC为病人穿刺置管。结果:30例患者有1例发生局部感染,其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方便的静脉途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PICC置管技术在临床中应用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行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PICC组),并与同期行颈静脉置管的68例患者(CBP组)在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上相比较.结果:PICC置管技术在置管成功率上与颈静脉置管无差异,而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上均优于经静脉置管.结论:PICC技术在临床上有较实用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肿瘤病人行PICC置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45-1347
目的:为肿瘤化疗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高渗药物等对血管的破坏。方法:经病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化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插管成功率97.10%;(2)留置时间长,平均41.6 d;(3)无血、气胸和误伤动脉,无1例发生药物外渗,保证化疗及长期、大量输液病人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既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又方便,而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伟 《中国伤残医学》2014,(12):255-25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预防中的实践,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科植入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03例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寻找PICC置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找到循证支持,进行循证护理。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循证护理措施,PICC置管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结论: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进行循证护理后,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传统PICC置管中应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血管定位穿刺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5月行PICC置管的患者172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11月行PICC置管的患者220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肘下置管的方法,干预组在传统粗针穿刺的基础上应用超声定位进行肘上置管。结果干预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性静脉炎、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超声定位进行传统PICC置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三向瓣膜式PICC是一种经肘前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处的导管,可以较长时间留置使用。用于输液、输血、取血等多种静脉治疗,最长可留置1年,无需使用肝素封管。治疗间歇期只需每7天维护1次,大大降低了护理工作量。它的头端有三向瓣膜专利设计,可有效防止回血、进气,使用安全,效果良好,操作快捷,维护方便。可以消除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外周静脉,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6年1月~2007年6月对52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