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诊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31-1732
目的:了解并分析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便利抽样法调查130例来院心血管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以Morisky-Green测评表进行依从性的测定,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130例高血压患者CPAT高者为33.8%(44例),中等者为30%(39例),低者为36.2%(47例)。(2)CPAT影响因素: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社区医疗服务状况、病程、疾病症状、药物不良反应、治疗重要性认识、药物知识了解、自测血压情况、家属督促服药,这些因素对CPAT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在职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高血压分期、服药种类和数量、医患关系对CPAT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总体水平不高的现象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比例并不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较低.国内外研究表明,良好的药物依从性能使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或者达到高血压管理水平,从而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我院共有离退休人员230名,其中患高血压者有58例,发病率为25.2%。为了解这些患者的家庭药物治疗情况,我们于1997年7月至12月对其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治疗情况1.1 治疗对象 本组共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55岁~81岁。病程1~30年。其中期高血压13例(22.4%),期3...  相似文献   

4.
谢正亮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474-3475
目的研究药物联合生活干预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我院心内科初次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20例,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生活干预进行治疗,B组单纯使用抗高血压药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高血压症状均有所改善,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相比较,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生活干预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治愈率较高,可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自我调控能力,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的诊断多数按照舒张压水平为诊断依据,当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2.6kOa(95mmHg)时即诊断为高血压,但也不能忽视收缩压水平,尤其是老年人收缩压水平是心血管病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服药治疗的血压水平应从舒张压利收缩压二者兼顾考虑,至于从什么样的血压水平开始进行降压治疗,一般认为应按以下几条标准:  相似文献   

6.
孙雪卉 《吉林医学》2012,33(17):3659-366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门诊治疗期间存在的问题,回顾性分析了门诊复诊的926例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复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926例,男670例,女256例。统计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从者及不依从者例数,分析不依从的原因;对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复诊患者中,926例高血压患者中药物依从者437例(47%);不依从者489例(53%)。不依从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196例(21%);血压控制不佳而换药125例(13%);经济原因89例(10%);患者主观原因79例(9%)。不依从者中,中等以下文化者居多,占401例(43%)。结论:门诊复诊患者的用药现状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尤其是不能按医嘱长期有规律地服药,直接影响了血压的控制效果,同时存在着联合用药的不合理性,不能根据降压药物的种类及本身疾病的特点选择药物,影响了治疗效果,有的还加重了病情。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能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门诊病历并结合每年门诊体检资料,血压值取当天巡诊或门诊就诊以标准方式测量两次血压的平均值,治疗依从性评定标准采用Morislcy等推荐的4个问题判断法[1].结果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高低对血压能否有效控制有着重要影响,从总体上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随年龄而增长.结论 药物治疗是一种将血压降到正常的有效方法,基层医疗单位对高血压的综合干预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能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门诊病历并结合每年门诊体检资料,血压值取当天巡诊或门诊就诊以标准方式测量两次血压的平均值,治疗依从性评定标准采用Morisky等推荐的4个问题判断法[1]。结果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高低对血压能否有效控制有着重要影响,从总体上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随年龄而增长。结论药物治疗是一种将血压降到正常的有效方法,基层医疗单位对高血压的综合干预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侯耀山   《中国医学工程》2012,(6):163-163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其发病率、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尤其常见于老年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工作精神压力增大,高血压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以及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视网膜等器官组织病变,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剥夺患者生命。目的探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临床方法与疗效,防止进展恶化。方法对2009年6月-2009年12月经确诊为高血压的87例患者根据病情进行药物治疗,随访2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87例患者经规范治疗,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82例,另有5例因合并其他基础病,血压控制不理想。结论高血压患者经过合理规范的药物治疗,血压大都能控制在理想水平,能够阻止病情进展恶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总结使用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2011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血压和血糖得到明显改善31例,部分改善23例,疗效不明显2例.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合理选用降糖和降压药物能够使血压和血糖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控制,并且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联合组50例采用厄贝沙坦和非洛地平联合治疗,厄贝沙坦组35例仅早晨顿服厄贝沙坦治疗,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口服格列吡嗪控制片作为降糖药物。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尿微量蛋白排泄量水平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疗效显著。降压效果好,且对肾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柱强 《当代医学》2012,18(22):141-142
目的 调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对4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放调查表进行药物治疗依从性追踪调查.结果 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143例(占35.7%),依从性差257例(占64.3%).调查结果显示依从性差的原因包括主观因素、药物副作用及遗忘性漏服等诸多原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应强化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4.
张达娅  金鑫 《重庆医学》2000,29(3):269-270
我院所管社区中有2个居委会.人口共有3458人。其中60岁以上(含 60岁)老年人 537人,占人口总数的 15. 52%。患高血压病者160人,占老年人数的29.7%。1998年我们对社区160名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了系统观察治疗并调查了家庭药物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调查资料 16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男84例,女76人。年龄60~70岁,男25人,女20人;70~80岁,男 41人;80~90岁,男 18人,女15人,92岁女1人。病程5~30年,平均18年。不同类型高血压(见表1,2) 在160例老…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 ,也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在各种死亡原因中的百分比由 1 957年的 1 0 .0 %上升至 1 997年的 3 9.4 %。而高血压在上述临床病征的发病机制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 ,使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和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增加。据统计 ,欧美国家患病率达 1 0 %~ 2 0 % ;我国1 991年普查显示 ,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 1 .2 6%。 2 0世纪 90年代初 ,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 950 0万。这种升高的…  相似文献   

16.
据我国卫生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由20世纪50年代末的5.11%,至90年代初上升至11.26%,后十年上升了25%,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数达到1亿人以上[1]。但高血压病知晓率仅25%,治疗率12.5%,控制率只有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高血压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医务工作者因工作繁忙,而缺乏对高血压患者全面、细致、耐心的讲解,而使心脑血管病死率居高不下,为此对“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1评价高血压要对每位高血压患者确定引起高血压病的病因,明确有无靶器官的损害及有无心血管疾病存在,病程及对治…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寻求有效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途径。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13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血压总控制率为38.23%,性别间高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占69.12%(94/136)。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对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有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对CPAT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改善就医条件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9.
<正> 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为30%~40%且有增多的趋势。近年来对老年人高血压的研究和防治越来越加重视。在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与生命质量的有关疾病(如脑血管病、心脏疾病等)中,高血压是一个重要的背景基础。由于高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反应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更加接近,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增加。因此,对老年人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当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发病率高,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患病率约35~40%,70岁以上者可达50肠以上,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并发症更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高血压的防治、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靶器官受损率随年龄增长、病程延长和血压水平升高而增加,混合型高血压者靶器官受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