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报道[1,2]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国外为40.1%,国内为34.2%.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疾病的发展、疗效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因此,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移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发生率为8%~47%。其中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为肝移植后脑病、癫痫、脑血管病、颅内感染、周围神经病及锥体外系疾病等。本文就上述并发症的有关病因学研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现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背景: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愈合不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采取自体骨髓移植,仍未达成共识。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方法及临床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1-01/2006-0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伤科。 对象: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8~50岁,平均36岁。胫骨骨折10例,股骨骨折5例,尺骨骨折2例,肱骨骨折2例。骨缺损6例,骨延迟愈合9例,骨不愈合4例。 方法:对19例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患者应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其中12例感染控制后3周应用自体骨髓移植,7例自体骨移植后自体骨髓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自体骨髓移植后定期复查X射线平片,根据骨折端骨痂生长情况,追踪了解骨折愈合进度,并观察副反应。 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15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为7~20周。除注射时及注射后初期局部有胀痛感外,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5例局部少量渗出,未出现感染复发、移植部位软组织骨化等并发症。骨折未愈合者4例,其原因2例骨缺损大于2 cm。1例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骨折端硬化超过 2 cm。1例外固定架松动,更改调整外固定架12周后骨折愈合。3例经再次进行自体髂骨移植后愈合。 结论:自体骨髓移植经皮注射于骨愈合不良部位可以诱导成骨,有修复骨折及骨缺损作用,临床应用简单、创伤小、无并发症。尤其适用于感染性骨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该疾病的发生后期经常出现并发症,其中卒中后抑郁(PSD)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可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也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分析了卒中后抑郁(PSD)发病率和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压氧在治疗DPN过程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DPN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本文综述了高压氧治疗DPN在微循环、血管活性因子、氧化应激、代谢、免疫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相关进展,以及其在临床上的疗效,最后对高压氧治疗DPN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患病人数多,目前有发病率增高、发病年龄前移的趋势。甲状腺激素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发育及功能有着深刻影响。神经系统并发症在甲亢患者中并非少见,甚至有些患者是以震颤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就诊。甲亢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CNS并发症(运动障碍、皮质脊髓束的损害、癫痫、情绪和认知障碍、脑血管病、偏头痛及睡眠障碍)及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震颤、肌病、周围神经损害)等。发病原因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往往病情严重且复杂多变,并发症多,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全身损伤的首位[1]。而肺部感染是颅脑损伤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2],也是导致病情恶化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呼吸  相似文献   

8.
背景: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皮肤、食管、胃肠、肝脏等)的全身性疾病,是造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方法,为实验性研究药物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方法:选择C57BL/6(H-2b)→BALB/C(H-2d)作为完全异基因移植供、受体。通过注射移植供鼠脾脏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数以建立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等判断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是否建立。 结果与结论:给予5×106个以上的供鼠脾细胞的小鼠都发生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但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的时间、存活期不同。提示,输入5×106个供鼠脾细胞可有效建立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动物模型是可靠的,可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的实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带来巨大的社会负担。及时有效的溶栓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溶栓也会引起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等并发症。美国国家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到目前为止,国内人工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新鲜骨折、骨缺损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缺损的作用途径。 方法:42例四肢骨缺损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均采用内固定方法修复骨折骨缺损。复合组采用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人工骨移植组仅作单纯的人工骨移植,自体骨髓移植组仅将单纯的自体骨髓注射入骨缺损处。所有患者均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影像学随访,观察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内固定后第3,4,6周,复合组伤肢骨痂形成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人工骨移植组及自体骨髓移植组(P < 0.01)。提示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较单纯的人工骨移植或自体骨髓移植更能促进早期骨痂反应,加速骨折后骨缺损愈合,缩短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D)是一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尚未明了。了解PD的相关因素对于疾病的预防及探索病因学上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人口学、遗传、环境、个人生活及精神等诸因素与PD病因学的关系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脐带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已经成为替代骨髓移植治疗多种疾病的良好资源,但尚存多种不足与难题。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 脐带血干细胞具有肯定的支持造血功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扩增,并且在一定的诱导作用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肝、内皮等多种组织细胞。脐带血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等很多优点,已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分离培养脐带血干细胞的方法多样,日趋成熟,临床应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疾病已达80余种,但仍存在许多弊端, 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因治疗是神经修复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各种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研究设计更加规范,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项目开始逐渐获得批准开展,并获得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就最新三组帕金森病临床基因治疗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使纤溶酶原水解转变成纤溶酶,在纤溶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研究发现t—PA在神经系统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癫痫、Alzheimer病、脑缺血、坐骨神经损伤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大脑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发挥,神经系统的发育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t—PA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是一个有多种细胞和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机制有许多的未明之处,因此深入研究t—PA多种功能和作用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因多态性即遗传多态性,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连续的变异型、基因型或等位基因.基因多态性对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肝移植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并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脏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术后并发症是造成肝移植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颅内出血是肝移植术后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虽然临床上发生率并不高,但治疗困难,病死率很高。我们综述肝移植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国内外研究报道,以期引起对此致命性并发症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病情恶化的发生率、影响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413例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病情恶化发生率30.99%,发生在24h内60.52%,发生原因与基础疾病、继续出血、脑水肿、并发症等有关,继续出血患者病死率高.结论 基础疾病、继续出血、脑水肿、并发症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背景:通过诱导受体产生免疫耐受能够解决移植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如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毒副作用,慢性排斥反应等。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亚致死量放射线照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对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同期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完成。 材料: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单纯移植组、氟达拉滨组、骨髓移植组、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每组各10只。40只SD大鼠为骨髓移植供体。供体DA大鼠用于皮肤移植实验。 方法:制作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模型,单纯移植组仅进行肢体移植;氟达拉滨组在肢体移植前1 d,受体给予亚致死量60Co照射及腹腔内注射氟达拉滨50 mg/kg;骨髓移植组肢体移植当天受体接受供体骨髓腔内骨髓移植1×1012 L-1,10 μL;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受体联合应用亚致死量照射、注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对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SD大鼠及DA大鼠皮肤移植及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检测。 结果:与其他实验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 < 0.01)。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仅对第3方DA大鼠的皮肤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移植皮肤初为水疱、渗出,逐渐溃疡、糜烂、焦痂、变黑坏死。 与单纯移植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高。 结论:氟达拉滨与骨髓移植联合方案可以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髓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型鼠—mdx鼠后,β-dystroglycan和α-sarcoglycan在肌膜上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正常C57鼠作为供体,以mdx鼠作为受体进行骨髓移植,在移植后2、4、6个月分别进行mdx鼠骨骼肌的β-dystroglycan和α-sarcoglycan免疫荧光染色,计算阳性细胞的荧光积分光密度,与C57鼠及未移植的mdx鼠进行比较。结果在骨髓移植后2、4、6个月mdx鼠骨骼肌肌膜上β-dystroglycan和α-sarcoglycan的表达量均有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的趋势.至移植后6个月时,二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治疗的mdx鼠。结论骨髓移植可使mdx鼠的dystrophin相关蛋白在病损骨骼肌细胞膜上表达增加.其对维持肌膜的稳定性、促进肌肉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有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促凝微粒(microparticles,MPs)增加明显,其促凝活性、促血栓形成及促炎症反应等作用在疾病的病理损伤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21]。在许多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疾病中都有发现MPs数量的增加,如心肌梗死、先兆子痫和糖尿病等[1-3],脑出血急性期是形成其并发症的主要阶段,目前研究表明脑出血后急性期患者外周血处于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