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188铼血管内照射对抑制新西兰白兔血管损伤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疗效。方法 40只新西兰白兔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后分别予^188Re血管内照射(照射组),不予血管内照射(对照组),分析术后3、6周病理组织学标本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照射组3周平滑肌细胞比对照组增殖细胞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6周两组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 血管内照射能有效抑制新西兰白兔血管损伤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平滑肌细胞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88Re血管内照射对新西兰白兔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188Re血管内照射对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照射组(n=30),均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照射组球囊损伤内膜后行^188Re照射治疗。管腔下0.5mm处累计吸收剂量为15Gy;对照组则不行血管内照射。分别于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照射组第3、6周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2.11±0.17mm^2VS3.02±0.71mm^2,P=0.003;2.63±0.84mm^2 vs 3.80±0.99mm^2,P=0.023),管腔面积明显增加(5.87±0.57mm^2 vs 4.96±0.64mm^2,P=0.009;4.74±0.59mm^2 vs 4.16±0.40mm^2,P=0.037),管腔周径明显增大(4.61±0.78mmVS3.64±0.93mm,P=0,040;3.85±0.65mm vs 3.12±0.56mm,P=0.031),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降低(23.04±4.85mm^2 vs 33.44±6.47mm^2,P=0.003;30.82±7.18mm2 vs 41.46±10.95mm^2,P=0.038)。结论^188Re血管腔内照射能有效抑制损伤血管的新生内膜增生,改善血管重构,为预防临床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88^Re血管内照射对新西兰白兔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 讨188^Re血管内照射对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照射组(n=30),均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照射组球囊损伤内膜后行188^Re照射治疗。分别于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第3、6周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管腔面积明显增加、管腔周径明显增大、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188^Re血管腔内照射能有效抑制损伤血管的新生内膜增生,为预防临床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188Re血管内照射对新西兰白兔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188Re血管内照射对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 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照射组(n=30),均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照射组球囊损伤内膜后行188Re照射治疗,管腔下0.5mm处累计吸收剂量为15Gy;对照组则不行血管内照射.分别于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照射组第3、6周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2.11±0.17mm2 vs 3.02±0.71mm2,P=0.003;2.63±0.84mm2 vs 3.80±0.99mm2,P=0.023),管腔面积明显增加(5.87±0.57mm2 vs 4.96±0.64mm2,P=0.009;4.74±0.59mm2 vs 4.16±0.40mm2,P=0.037),管腔周径明显增大(4.61±0.78mm vs 3.64±0.93mm,P=0.040;3.85±0.65mm vs 3.12±0.56mm,P=0.031),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降低(23.04±4.85mm2 vs 33.44±6.47mm2,P=0.003;30.82±7.18mm2 vs 41.46±10.95mm2,P=0.038).结论 188Re血管腔内照射能有效抑制损伤血管的新生内膜增生,改善血管重构,为预防临床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兔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3):194-196,F003
  相似文献   

6.
机械性血管损伤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粥样硬化血管段、球囊拉伤血管段以及球囊扩张后再狭窄血管段的组织细胞培养,以^3H-TdR掺入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速率。观察损伤血管段培养液对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球囊成形术组的血管组织培养液对VSMC增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单纯血管损伤组次之。本研究中的粥样硬化血管段培养液对培养的VSMC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上清液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进行兔腹主动脉VSMCs的原代培养,复苏培养P.gingivalis标准菌株,不同浓度细菌上清液刺激细胞48h,MTT法检测细菌上清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爬片法检测7 d内4.3×106CFU/mL的P.gingivalis上清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浓度高于4.3×106CFU/mL的P.gingivalis上清液能抑制VSMCs的增殖;4.3×106CFU/mLP.gingi-valis上清作用于VSMCs前4 d能促进VSMCs的迁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于4.3×106CFU/mL的P.gingivalis上清液能抑制VSMCs的增殖,4.3×106CFU/mL P.gingivalis上清液可促进血管平滑肌早期的迁移,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静脉桥再狭窄动物模型中血管外膜和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以及胶原分布的变化,以评价血管外膜及细胞增殖和胶原分布对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建立猪静脉桥再狭窄模型,采用血管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方法,结合Masson染色,观察术后7、30、45天血管重塑、外膜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指数及胶原的动态变化.结果:①术后7天新生内膜形成逐渐增厚,于术后45天达最大,外膜厚度和细胞密度于术后7天起逐渐增大,术后30天达最高,术后45天较30天相对减少(P<0.05);PCNA染显示,血管外膜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指数7天显著增加,术后30天PCNA阳性表达达到高峰,45天回到基线水准;②术后7天血管外膜和内膜中胶原增多.术后30-45天见新内膜中含大量胶原,呈进行性增多趋势;血管外膜中胶原术后30天达高峰,而术后45天胶原含量下降,并见局部纤维化;③管腔面积和IElA于术后7天逐渐减小,术后30-45天管腔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45天管腔面积最小(P<0.05);剩余狭窄率与管腔面积相反,于术后7天出现逐渐增大,术后45天达最大;重塑指数和EELA术后7天稍有增大.其后不断减小,术后30-45天明显减小(P<0.05).结论:血管外膜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活性改变以及外膜的增厚、纤维化和胶原的重排对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并促进了血管桥再狭窄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兔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兔实验性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以评价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在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兔行髂动脉球囊拉伤后 ,采用血管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术后 1d、3d、7d、14d和 2 8d血管外膜厚度、细胞密度和增生指数的变化。【结果】球囊拉伤后 3d、7d、14d和 2 8d ,血管外膜厚度均显著增加 ,7d、14d分别为 (6 88± 32 ) μm、(6 6 7± 2 8) μm ;细胞密度在球囊拉伤后 3d开始增加至 (6 76 0± 4 76 ) /mm2 ,7d达到(72 18± 2 5 6 ) /mm2 ,14d回到基线水准 ;细胞增生指数 3d达到 4 4 2 %± 5 6 % ,7d达到 34 8%± 7 4 % ,14d回到基线水准。【结论】血管外膜在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外膜细胞增殖可能参与血管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放射照射对猪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SM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2 7头小型猪分为 3组 ,所有猪行髂动脉球囊过大扩张 ,通过后装装置将 1 0Gy和 2 0Gy的192 Ir放射源分别置于 9只猪受损髂动脉部位 ,其他 9只猪的受损髂动脉作为对照。每组的 9头猪分别术后 3天、1 0天和 2 8天分 3次处死。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法检测内膜SMC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代表血管内膜增殖的PCNA指数在 1 0天和 2 8天宰杀的猪中 ,放射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 1 0天内膜SMC凋亡在对照组和 1 0Gy、2 0Gy组的值分别为 :(1 85± 0 49) %比 (2 2 7± 0 49) %(P >0 0 5)和 (1 85± 0 49) %比 (2 53± 0 45) %(P <0 0 5) ;术后 2 8天上述值分别为(1 61± 0 3 5) %比 (3 1 1± 0 51 ) %(P <0 0 5)和 (1 61± 0 3 5) %比 (7 0 5± 1 82 ) %(P <0 0 5) ;2 8天时 2 0Gy组的内膜SMC凋亡明显高于 1 0Gy组 (7 0 5± 1 82 ) %比 (3 1 1± 0 51 ) %(P <0 0 5)。相同的放射剂量时 ,2 8天宰杀猪的髂动脉SMC凋亡高于 1 0天宰杀猪的量。结论 :血管内γ射线照射能抑制小型猪球囊损伤髂动脉内膜SMC增殖和刺激SMC凋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的兔ASMC为材料,研究了Sco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有Ca~(2 )时,Scop抑制ASMC的增殖;缺Ca~(2 )时则表现为双向作用,即低浓度刺激、高浓度抑制ASMC增殖。培养液中有Cd~(2 )存在时,Scop对ASMC增殖仍表现为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抑制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动脉损伤后离体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和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了解大黄素抑制离体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指数增长期的平滑肌细胞同步化于G0期后,加入20mg·L-1大黄素于含胎牛血清10%(体积分数)的细胞培养液中,24h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时相测定和抗PCNA蛋白单克隆抗体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了大黄素以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升高,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下降率为75.5%,平滑肌细胞抗PCNA单克隆抗体染色呈阴性。表明PCNA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细胞受阻于G0期。结论:抑制PCNA蛋白表达、阻滞细胞周期的移行是大黄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培养的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上观察到,纤维蛋白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刺激胶原合成,增加细胞内胆固醇堆积,提示纤维蛋白很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内膜增生以及蛋白激酶B(AKT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A、B组,手术A、B组,手术并予atRA治疗A、B组(治疗A、B组),每组各6只。各组均给予高脂饮食14d后,手术组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每天给予atRA灌胃,其余操作同手术组。假手术组手术但不损伤内膜。于术后7d处死A组动物,28d处死B组动物。采取颈动脉标本,对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粥样硬化病灶中AKT1、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手术组术后7d内膜开始增生,28d时增生明显,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AKT1、PCNA阳性表达明显。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28d时,内膜面积及斑块厚度低于手术组(t=3.797、3.704,P<0.01),AKT1、PCNA阳性表达指数亦低于手术组(t=4.741、2.890,P<0.05)。结论atRA能抑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AKT1、PCNA的表达,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抑制内膜增生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内皮素建立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法,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及Northern blot方法,观察了莲心碱对血管平 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对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影响。结果发现:Lien能逆转内皮素所致的「^3H」TdR参入量增多,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由静止期进入DNA合成期和有丝分裂期,并能逆转内皮素引起的c-fcs,c-myc,c-sis原癌基因相  相似文献   

16.
17.
本研究证明:自兔血浆分离得到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具有促进家兔主动脉平滑从细胞(SMC)的体外增殖作用,LDL与融合的家兔主动脉内皮细胞(EC)作用后的条件培养液则无促SMC增殖作用;稀疏生长EC条件培养液能提高SMC的LDL受体活性,促进胞内胆固醇积聚;LDL与融合EC作用后的条件培养液能抑制SMC LDL受体活性,抑制胞内胆固醇积聚;并使与天然LDL竞争结合LDL受体的能力明显下降。上述结果提示:不同生长状态的EC对SMC增殖及脂质代谢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使用硫代修饰的G蛋白(Gαq/11亚基和ras蛋白)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Gαq/11亚基和ras蛋白AS-ODNs)作用于含20%胎牛血清DME培养液培养基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通过细胞计数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Gαq/11亚基和ras蛋白AS-ODNs对vSMC增殖和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αq/11亚基和ras蛋白AS-ODNs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vSMC增殖;免疫细胞化学分析亦显示vSMC中PCNA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而相同浓度的正义ODNs只有微小抑制作用。结果提示,Gαq/11亚基和ras蛋白AS-ODNs有可能应用于防治临床血管活性物质依赖性细胞增生性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