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均行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观察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5例(45.5%),Ⅱ级切除4例(36.3%),Ⅲ级切除2例(18.2%)。术后症状改善7例,无改善或加重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面神经损伤3例,无死亡病例。随访8~120个月、平均47个月,复发1例。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能较理想地切除桥小脑角脑膜瘤,并发症少,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的经验。方法对20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作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均为翼点入路,其中蝾骨嵴内1/3者7例。外1/3者13例,术中采取在硬膜外和在硬膜下先处理蝶骨嵴脑膜瘤基底部,阻断肿瘤基底部的血供,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结果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4例,1例术后死亡,术后轻瘫4例,余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翼点入路,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先处理好肿瘤基底部,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可提高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全麻下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岩斜区肿瘤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手术,全切除22例,其中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6例,胆脂瘤5例,三叉神经瘤3例;次全切除4例,其中脑膜瘤2例,听神经瘤1例,胆脂瘤1例;大部分切除1例,为胆脂瘤;死亡1例,死于后组颅神经麻痹引起的肺炎.术后并发症:失语5例,均为一过性,全部在1个月内恢复;颅内血肿4例,其中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肺部感染4例,其中1例高龄老人死亡;脑脊液耳漏2例,经腰穿引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皮下积液1例,2 w后自愈.术后脑神经症状和体征8例缓解,6例同术前,13例较术前加重,其中偏瘫2例,周围性面瘫8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1例,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结论 显微外科下经岩骨乙状窦前人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手术视野清楚,对颞叶和小脑牵拉轻,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CMF)入路手术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瘤(MDB)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自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经CMF入路微创显微手术治疗32例MDB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进行总结。28例患儿采用单侧CMF入路,4例患儿采用双侧CMF入路。 结果肿瘤全切除者29例(90.6%),次全切除者3例(9.4%),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无永久性脑脊液漏。1例患儿术后并发小脑性缄默症,1个月后完全恢复。所有患儿均打通导水管,除2例患儿术后因脑积水未解除或加重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外,其余患儿术后原有颅高压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术后2例患儿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5例患儿有幕上、幕下硬脑膜下积液,经皮下置管和加压包扎后治愈;颅内感染3例,共济运动障碍加重3例,脑膜脑膨出和呼吸障碍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均经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3~81个月),27例患儿恢复正常生活,5例患儿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结论经CMF入路是一种显露充分、方便实用、安全有效的切除MDB的微创手术入路。掌握CMF入路和MDB显微手术方法和技巧,采用精湛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有利于提高MDB的全切除率和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软通道经额入路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经额入路穿刺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24h内清醒13例,术后1~3d清醒39例,术后3d~2周清醒15例,1例昏迷不醒;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恢复良好61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结论软通道经额入路穿刺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方法,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神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亚急性期(末次出血后2~6周)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效果及随访预后。结果 13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大脑脚-中脑-桥脑1例,中脑1例,桥脑7例,桥脑延髓交界1例,延髓3例;最大径2 cm 1例,2 cm≤最大径3 cm 7例,3 cm≤最大径4 cm 5例;末次出血至手术时间为(31±15)d;肢体无力或麻木7例,头痛3例,小脑功能障碍3例,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3例,饮水呛咳1例,言语不清1例,咳嗽无力1例,呼吸微弱1例;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例,经小脑延髓裂桥脑侧方入路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枕下后正中经四脑室底入路8例;全切12例,1例手术切除后复查发现有肿瘤残留行二次手术全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海绵状血管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9例,同术前2例,加重2例;平均随访(33±14)个月,仍有2例患者遗留轻度面瘫并外展神经麻痹,术后6个月卡氏评分为(83±15)分。未见复发,亦无再次出血。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于亚急性期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灶,疗效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多学科协作、多技术融合手术在颈静脉孔区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20年7月行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患者19例,根据Samii分型,其中A型7例,B型5例,C型0例,D型7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4例,显微镜+神经内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2例,多学科协作手术治疗3例;手术入路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5例,基础远外侧入路7例,远外侧经髁-髁上入路4例,颞下窝A型入路1例,远外侧-迷路后入路2例。所有患者术后根据肿瘤性质、残留与否及残留程度选择性行辅助放射治疗。分析所有患者肿瘤切除程度、肿瘤复发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神经功能预后等情况。 结果手术次全切率及以上达84.2%;1例患者失访,18例随访患者中1例术后1年肿瘤复发,于外院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复发率为5.6%;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期内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2例患者出现枕部皮下积液(10.5%)。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以Ⅸ~Ⅹ颅神经最常见为52.6%(10/19),其次为Ⅶ颅神经47.4%(9/19)、Ⅷ颅神经36.8%(7/19)、Ⅻ颅神经10.5%(2/19)。手术相关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Ⅶ颅神经77.8%(7/9)、Ⅷ颅神经50.0%(3/6)、Ⅸ~Ⅹ颅神经33.3%(3/9)、Ⅻ颅神经0(0/2)。末次随访期内术后Ⅶ、Ⅷ、Ⅸ~Ⅹ、Ⅺ、Ⅻ颅神经功能保留及改善率分别为88.2%(15/17)、82.4%(14/17)、64.7%(11/17)、100%(17/17)、88.2%(15/17)。 结论神经功能的保留及改善应作为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治疗的首要目标,手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者应尽早行康复治疗;多学科协作、多技术融合于颈静脉孔区肿瘤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辅助放射治疗可用于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后残余肿瘤复发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郑玉珍  梁禺  张彦 《山东医药》2010,(31):46-47
目的探讨脑局部血氧饱和度(rS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判断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216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监测BIS及rSO2,麻醉维持平稳过程中出现异常(rSO2变化超过5%、BIS突然〉70或〈30)者立即行血管造影,并根据造影结果予相应处理,记录并发症发生前、发生时和处理后5min时的BIS值以及rSO2值及术后第2天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术中38例出现BIS及rSO2异常,造影证实动脉瘤破裂6例,血管痉挛20例,血管栓塞12例。动脉瘤破裂者rSO2、BIS值变化幅度最大,栓塞者次之。治疗后5min动脉瘤破裂者rSO2、BIS值无明显变化,而血管栓塞和痉挛者rSO2、BIS值升高;术后第2天,血管破裂者3例昏迷,2例并发偏瘫;血管栓塞者1例出现偏瘫;血管痉挛者术后无1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rSO2复合BIS可及时发现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血管栓塞或痉挛等并发症,并可预测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48例蝶骨嵴脑膜瘤,(根据所见肿瘤主体部位分为外侧型和内侧型)。外侧型25例行手术全切除,内侧型23例中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5例视觉障碍明显改善,1例单侧视力损害加重,动眼神经损伤1例,偏瘫1例,死亡1例。术后26例随访2个月~9a,复发6例均为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患者。认为经翼点入路手术可获良好显露,充分利用显微技术辨别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注意保护穿通动脉,酌情处理肿瘤与重要结构的黏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AN)显微镜外科切除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的140例AN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采用H-B面神经功能受损量表(HBFGS)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受损程度,并将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面神经位置、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严重程度等作为分析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按照术后6个月面神经HBFGS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HBFGS分级Ⅰ~Ⅲ级为轻中度障碍组(78例),Ⅳ~Ⅵ级为重度障碍组(62例)。轻中度障碍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显著小于重度障碍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重度障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切除程度、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情况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与重度障碍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最大直径>3.13 cm、肿瘤部分切除与次全切除、面神经与肿瘤中、重度黏连均是导致术后面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是术后面神经严重障碍的保护因素(OR<1,P<0.05)。 结论AN瘤体大小、肿瘤切除程度、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是影响患者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AN术后面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石强 《山东医药》2012,52(22):62-63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经验。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45例。肿瘤主体位于背侧和(或)向外侧延伸者采用枕下旁正中入路(15例)和枕下正中入路(11例),肿瘤主体位于腹侧和(或)向外侧延伸者采用改良的远外侧入路(11例)和远外侧入路(8例)。共行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2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术后随访30例(4个月~1 a),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加重5例,4例患者肌萎缩无好转,1例患者术后发生呼吸麻痹,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术后半年GOS评分1分者12例,2分者20例,3分者13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疗效满意。根据肿瘤位置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2例岩斜区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包括脑膜瘤7例、神经鞘瘤3例、胆脂瘤2例。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发生近期记忆障碍1例,肢体偏瘫1例,感觉性失语1例,治疗随访3个月后均痊愈。结论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极佳入路,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治疗的7例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7例经脑膜中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获得一次性完全栓塞,影像学达到完全治愈,瘘口及引流静脉全部消失。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痉挛及破裂出血或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患者出院前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3~12个月的随访造影显示,瘘口完全栓塞无复发,临床症状全部治愈。结论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前颅窝底DAVF是一种安全、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和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陶钧  陆威成  王运杰 《山东医药》2009,49(40):39-40
目的通过对岩斜区脑膜瘤(PCM)的影像学分析,评估手术风险,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比较59例PCM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术前影像学资料对制定肿瘤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及对预后的评估。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MRI、MRA、MRV、CT、CTA、DSA等。MRI影像学提示伴海绵窦(CS)侵袭的32例,瘤周水肿明显的13例,包绕颅底大动脉及分支的25例,多颅窝生长的37例,肿瘤最长径≥5 cm的有14例,脑干明显受压19例。59例岩斜区肿瘤中,经颞—岩骨—乙状窦前入路3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4例,颞下及颞下经小脑幕入路7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手术全切肿瘤28例,大部分切除23,部分切除8例,死亡2例。颅神经损伤7例、脑脊液漏4例、皮下积液2例、颞叶水肿伴出血1例。结论术前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可以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并发症,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34例垂体瘤患者,经右侧翼点入路手术切除14例(全切12例),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18例(全切16例),经额颞入路手术切除2例(均全切),随访15例,时间3个月-4a,复发5例,其中2例经伽马刀治疗后,无复发,2例经服用溴隐亭得到长期控制,1例经过再次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认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地选择术式,术后有效处理,有利于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6.
陈磊  刘建夏 《山东医药》2011,51(52):102-103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经肱动脉穿刺入路介入治疗高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08年3月~2010年6月经皮经肱动脉穿刺入路治疗26例下肢髂动脉或股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病例,观察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26例肱动脉穿刺的一针技术成功率为80.77%,38条患肢闭塞的髂动脉或股浅动脉起始段术中开通率为100%。术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1例(3.85%),穿刺部位较明显的疼痛17例(65.38%),无神经相关并发症;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未发现肱动脉狭窄或闭塞;术后6个月行动脉CTA发现2例患肢出现左下肢股浅动脉起始段再狭窄(〉50%),血管通畅率为94.74%。结论经肱动脉入路治疗高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股动脉入路的替代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视力视野障碍6例,头痛5例,泌乳、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乏力、毛发脱落、多睡等3例,多饮多尿2例,发热1例。MRI示鞍区类圆形囊状占位性病变,等或长T1,长他,囊壁呈环形强化(“鸭梨”征)。本组均行颅内探查术,6例经鼻蝶入路,1例经右额开颅额下入路,术中肿块切开后均见脓液流出,切除脓肿并引流后患者症状改善,无复发。结论MRI检查有利于垂体脓肿的诊断;治疗原则为尽早手术切除病灶,充分冲洗引流,术后抗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经岛叶入路行颅内血肿清除和止血,必要时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6~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临床预后,以MRS 0~2分为良好,3~4分为一般,5分和死亡为差。结果 60例患者中,死亡5例,病死率8.3%。存活的55例中,MRS 0分0例,1分1例,2分2例,3分19例,4分25例,5分8例,恢复良好占5.5%,一般占80.0%,差14.5%。结论经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经外侧裂经岛叶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术清除颅内血肿和止血的方法.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入路处理上颌窦病变的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245例上颌窦病变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犬齿窝入路上颌窦开窗术、鼻腔外侧壁切开术、鼻腔外侧壁切除术不同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4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185例慢性鼻窦炎合并上颌窦炎患者治愈144例,好转39例,无效2例;上颌窦囊肿、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癌变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单纯行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可处理绝大部分的上颌窦囊肿、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累及上颌窦的真菌性上颌窦炎及慢性鼻窦炎,而对于累及上颌窦前内的病变,可适当将上颌窦开窗口向前扩大。当上颌窦发育较大,齿槽隐窝较明显时,采用中鼻道、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犬齿窝入路。泪前隐窝区域病变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术。广泛侵及上颌窦及鼻腔外侧壁(如下鼻甲)的恶性肿瘤,则需要采用鼻腔外侧壁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时机、改良翼点入路的显微手术方法,术中和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以及可能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均经DSA和(或)CTA检查后明确其诊断。61例行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手术;1例行纵裂入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63个,包裹梭形动脉瘤1个,术中所见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术后随访51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2年。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的有45例(88.2%),轻度残疾的有2例(3.9%),重度残疾的有1例(1.9%),死亡的有3例(5.9%)。随访的患者均未出现颞肌萎缩及面神经颞支损伤等情况。术后有1例患者因CVS死亡,术中应用罂粟碱处理的22例患者,术后均无明确的CVS发生。有15例患者术中行终板造瘘,术后配合腰大池引流术,在6个月至2年的随访中只有2例发生慢性脑积水。结论①术前应行高质量的全脑血管造影,有利于手术的进行。②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一旦被确诊应早期治疗。③改良翼点入路可以减少颞肌萎缩的发生,术后面神经损伤减少。④CVS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术中终板造瘘和术后腰大池引流术等综合措施有利于减少CVS和慢性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