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陶厚权秦兰芳林言箴尹浩然研究表明[1],由肿瘤细胞分泌和激活的某些内皮生长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其...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颊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通透因子(VPF)是同一基因家族的同系物。VEGF能促进肿瘤生长已得到证实[1]。但在颊癌组织中的表达还少见报道。我们检测了颊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旨在了解颊癌生长与VEGF的关系,为探索口腔癌瘤的抗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bFGF和K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喉粘膜上皮与间质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bFGF,KGF及VEGF在喉部正常粘膜(N)和炎症(IF)中的分布.结果:bFGF和KGF的转录仅在N及IF的间质中出现,阳性反应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此外巨噬细胞也见阳性反应,上皮细胞均未见阳性表达.而VEGF不仅在上皮细胞中表达,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慢性炎性细胞亦表达VEGF.在IF中,bFGF,KGF及VEGF的阳性率和反应程度较N均有所提高.结论:bFGF,KGF和VEGF通过自分泌或(和)旁分泌途径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及间质中的血管形成,在上皮与间充质细胞的交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宏光  李开宗  窦科峰 《医学争鸣》2000,21(11):1327-1329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c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反义寡核苷酸(ODN)抑制人肝癌细胞系VEGF的表达,探讨肝癌基因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人肝癌细胞系7721能表达VEGF,采用人工合成反义、正义ODN分别作用于7721细胞,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方法比较各处理组VEGF的表达情况,即可了解VEGF反义ODN抑制肝癌的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VEGF反  相似文献   

5.
邓志宏  金岩 《医学争鸣》1997,18(6):573-576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喉粘膜上皮、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织、不典型增生及鳞癌中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的方法观察了VEGF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观察VEGF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膀胱癌浸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细胞VEGF的表达率为55%(22/40),浸润性癌组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表浅性癌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癌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癌组(P<0.05),复发性癌组较初发性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VEGF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技术从人胎肝扩增并克隆人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cDNA,构建其天然蛋白高效表达载体pKPL-3b-VEGF,利用这一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人VEGF蛋白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细菌总蛋白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各种细胞因子在肠管发生及实质细胞分化中的调控机理。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分析方法,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胚胎期13~18d之胎鼠肠管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①在胎鼠肠管TGFβ、VEGF、PCNA均有表达;②TGFβ在E13时,在上皮及间充质呈高表达;③PCNAE18时,在上皮呈高表达;④VEGF先在间充质中高表达而后则有上皮表达高峰。结论:TGFβ对实质细胞增殖,具有抑制及促进分化作用。VEGF在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同时,亦可促进实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组织中VECF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肿瘤血管的促增殖作用和二者对肿瘤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组织化学法,兔抗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抗VEGF多克隆抗体标记VEGF。结果 这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为58.9%。正常食管组织中无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肿瘤血管密度「(59.43±14.11)个/mm^2」明显高于阴性组「46.67±10.27)  相似文献   

10.
人浸润性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VEGF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建立人浸润性膀胱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浸润性膀胱癌的表达水平,探讨应用抗-VEGF抗体抑制血管生成治疗膀胱癌的应用前景。方法 裸鼠皮下接种人浸润性膀胱癌T24细胞建立动物模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浸润性膀胱癌T24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裸鼠皮下接种T24细胞的成瘤率为94.4%;T24细胞及其移植瘤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抗体的抗骨肉瘤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应用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模型观察VEGF抗体对骨肉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VEGF抗体组血管数目在给予抗体后第2、4、6、8天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或P〈0.  相似文献   

12.
探讨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抗第Ⅷ因子相 关抗原抗体,抗VEGE抗体行免疫组化ISAB法,对93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EGF)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胃癌组织中MVD、VEGF指数明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 转移组(P<0.01),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学指标无关。结论:提示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 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微血管密度高的胃癌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组织学分级和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星形细胞瘤石蜡包埋病理切片。结果VEGF在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程度不同,随组织级别增加,表达增强。VEGF高表达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低表达组。结论VEGF与星形细胞瘤生长及恶性进展关系密切,VEGF高表达与高龄有关,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慢性低氧对大鼠肺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程德云陈文彬吴琦肖欣荣为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我们以慢性低氧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其血清V...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的VEGF表达阳性率63.3%(19/30);VEGF阳性者MVD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Ⅲ~Ⅳ期组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5);VEGF表达及MVD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胰腺癌组织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星形细胞瘤往往伴有血管增生,血管增生程度与其预后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被认为是促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和血管增生的重要血生长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的发生及判断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VEGF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VEGF表达阳性率(72.5%)高于乳腺良性病变(2/8),二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0例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19/21)高于淋巴结转移组(12/19),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GF在乳腺癌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卵巢和子宫内膜上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卵巢、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人正常卵巢、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1)卵巢VEGF表达定位于颗粒胞浆及胞膜,卵泡膜细胞也有少量分泌,卵泡液呈阳性表达;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表达依次增强,三者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1),(2)子宫内膜VEGF表达定位于腔上皮及腺  相似文献   

19.
“分子搭桥术”基因治疗闭塞性血管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 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实验性闭塞性外周血管病。方法构建重组VEGF165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其上游含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通过基因缝线,向一侧髂外动脉结扎引起血管闭塞症大鼠的肌肉内转移VEGF基因(200μg/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基因的表达,并通过血管造影技术观察VEGF基因导入大鼠体内的生物效应。结果转pcDNA3/VEGF基因7天后,肌肉组织内VEGFmRNA及其表达产物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转pcDNA3组;血管造影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和侧支循环的形成,在14天和30天时更明显,转VEGF基因可以明显促进闭塞性下肢血流的恢复和改善组织坏死的程度。结论肌肉内转移VEGF基因,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建立,促进血流恢复,为闭塞性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分子搭桥术。  相似文献   

20.
朱建伟  郁宝铭 《医学综述》2002,8(4):192-19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目前所知唯一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生长因子 ,最早在培养的肿瘤细胞系中发现。VEGF强烈诱导血管形成 ,近来发现也对维持内皮细胞的存活发挥作用[1 ] 。VEGF及其受体 (VEGFR)有多种类型 ,近年的研究显示了不同因子及受体类型在基因及蛋白质结构上的差异 ,并进一步拓展了它们的应用。1 VEGF的基因及蛋白质结构比较除了最常见的原型VEGF(prototypevegf)外 ,近年还相继发现了PIGF(胎盘生长因子 )、VEGFB、VEGFC、VEGFD和羊痘疮病毒VEGF ,即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