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对31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异反应病人不同时期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 在血肌酐升高前24h内,多普勒参数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高的为19例。急性排异反应中,多普勒参数RI和PI与血肌酐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急性排异反应治愈过程中,多普勒参数RI和PI的恢复与血肌酐的恢复并不同步。结论 彩色多普勒观察移植肾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要注意观察时机。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超声诊断评价移植肾急性排异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评价移植肾急性排异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组织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最后临床诊断为急性排异反应的移植肾不同时期的超声表现。结果:在血肌酐升高48h内,急性移植肾明显增大,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升高。经5~7d有效治疗后RI和PI的恢复与二维表现的恢复并不同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对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而且对临床上观察疗效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移植肾功能稳定期与急性排异反应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异性表现,以期得到超声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有价值指标。方法:对119例移植肾功能稳定期与46例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期患者的长径、宽径、厚径及实质厚度以及主肾动脉及弓状动脉的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比较移植肾长径、宽径、厚径及实质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急性排异反应组肾内血流灌注减少,达不到皮质边缘处,肾动脉血流速度收缩期不明显,而舒张期明显下降,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增高,与移植肾功能稳定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锥体回声减低、舒张期肾动脉血流速度下降、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升高对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最理想的治疗方法,肾移植术后可能会因一些术后并发症导致肾功能丧失,其中急性排异反应(Acute Rejection,简称AR)是肾移植手术后较常见的内科并发症,也是造成肾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地对其进行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检查已成为了肾移植术后的重要检查手段,现对超声诊断移植肾AR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AR)的诊断价值已有许多报道 ,但用于诊断早期AR的报道不多。我们对 14 8例移植肾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诊断移植肾早期AR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院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间资料完整的肾移植患者 14 8例 ,其中男 88例 ,女 6 0例 ;年龄 17~ 6 7岁 ,平均 4 0 .8岁。研究时段为肾移植术后 6个月。 14 8例中AR 6 2例 ;无AR86例 ,其中环孢霉素A(CsA)急性中毒7例 ,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 7例。1.2 方法1.2 .1 随访检查 由专人及专用…  相似文献   

7.
31例移植肾的 B 超诊断中,包括超急性排异反应2例、急性排异反应16例、慢性排异反应8例、正常5例。我们发现3种不同特点的排异反应声象图与其病理不同改变有关。强调 B 超检查紧密结合临床资料对诊断移植肾排异反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环孢素A(CSA),辅以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及全身支持疗法,治疗24例移植肾慢性排异反应病人,近期有效率为75%。  相似文献   

9.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症状隐匿,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表现相似,增加了诊断难度;同时,由于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排斥反应治疗不同,因此若能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并合理治疗,将对移植肾患者预后有极大的帮助。目前超声检查为移植肾术后监测的常用手段,包括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及声学造影。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在定性水平观察移植肾的肾内灌注情况。三维超声测量更为精确,能够同时获得相关血管容积参数,为半定量指标。声学造影对血流灌注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定量指标。三维超声及声学造影可能在急性排斥的诊断及鉴别上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亲属移植肾术已成为挽救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手段。但许多患者会出现急、慢性排异反应。本研究对我院多年来所做的亲属移植肾(以下简称移植肾)患者术后移植肾体积的变化,发现通过二维超声对移植肾体积的变化可以判断早期排异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谱勒超声对移植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移植肾的形态,体积及血流变化与临床急慢排异反应的关系。方法 对29例移植肾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移植肾的大小.血管内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结果 移植肾排异与功能正常的移植肾的血流比较.排异时血液速度下降,RI增加,急性排异时体积增大,慢性排异时缩小。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是诊断移植肾急性、慢性排异反应的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流阻力数据分析在肾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96例肾移植术后3d-52mo内行彩超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参照生化检查对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及阻力指数(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彩色多普勒移植肾弓形动脉的阻力指数RI0.51-0.60为正常移植肾,〉0.75为移植肾急性肾排斥为标准,早期肾排斥正确诊断率可达8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早期肾排斥并监测其功能恢复,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可提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治疗效果观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动态检测,观察抗排斥药甲基强的松龙(MP)、ATC(或OKT3)在不同治疗阶段移植肾血流的变化,并判断其治疗效果。根据甲基强的松龙(MP)和ATG(或OKT3)的治疗过程和治愈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治愈;B组:MP治疗无效;C组:ATG(或OKT3)治疗无效。结果叶间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RI值,在A组、B组及C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急性排斥时,RI值越高,抗排斥治疗的效果越差;在不同效果的抗排斥治疗过程中,阻力指数改变呈现不同曲线形态。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可反映移植肾抗急性排斥治疗的肾血流变化,简便而实用,故它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观察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莱诱导治疗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没有应用舒莱(对照组);27例应用两剂舒莱进行诱导治疗(治疗组),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均以普乐可复、吗替麦考酚酯和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比较两组肾移植患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术后血肌酐下降速度、副反应发生情况和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对照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为26.32%(10/38),舒莱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为7.41%(2/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舒莱组移植肾的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但1年人/肾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在应用常规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结合舒莱免疫诱导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且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 (骁悉 ,MMF)在预防肾移植术后近期 (3个月 )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择尸肾移植患者 112例 ,随机分成两组 :MMF(2 .0 g/ d)组和硫唑嘌呤 (AZA)组 ,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相似剂量的环孢霉素 A(Cs A)和类固醇激素治疗。结果 观察 3个月 ,急性排斥发生率 ,MMF组 6 0例 ,为 16 .6 % (10 / 6 0 ) ;AZA组 5 2例 ,为 41.5 % (2 2 / 5 2 ) ;两组差异显著 (P<0 .0 1)。 MMF组 5例发现血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同程度下降 ,3例出现腹泻 ,在 MMF减量或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未见有 MMF引起的肝、肾功能异常病例 ;AZA组有 9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  MMF具有预防和减少近期急性排斥反应效果 ,且副作用轻 ,为可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前应用达利珠单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 ,探讨减少达利珠单抗使用次数的可能性。方法 对 5例首次接受尸肾移植的患者术前 2h内给予达利珠单抗 5 0mg ,5例均跟踪随访 ,随访时间最长 2年 ,最短 3个月 ,观察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 ,严重程度 ,人·肾存活情况 ,感染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5例中只有 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且程度较轻 ,随访期内 ,人·肾均存活。 1例术后 3个月时发生手指皮肤感染。结论 术前应用达利珠单抗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肾移植98例病例中对1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早期(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8例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后均成功。结论: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是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最重要问题之一,甲强龙能很好的使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逆转。对加强龙反应差者,及时配合应用FK506,抗CD3可使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逆转。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活体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与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的关系。方法87例活体肾移植患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前1天及术后6个月行流式细胞法群体反应抗体检测(Flow PRA screening test)。同时应用独立抗原免疫磁珠分析法(LAB Single antigen analysis)检测抗HLA抗体的特异性。全部患者于术中、术后两周、术后6个月和1年4个时间段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结合患者一般情况、病理诊断及抗HLA抗体检测结果,在体液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预后、相关抗体种类及特异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群体反应抗体(PRA)术前1天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时28例(32.2%,28/87)为阳性。其中,15例(53.6%,15/28)为非供体特异性抗HLA抗体;13例(46.4%,13/28)存在供体特异性抗体。病理结果提示,供体特异性抗体患者中11例(84.6%,11/13)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了严重的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斥反应;术后1年时仍然有5例持续存在体液性排斥,移植肾3年内完全丧失功能,恢复到规律透析状态。非供体特异性抗体患者术后无体液性排斥反应发生。术后抗HLA抗体阴性组与阳性组3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6.6%和75.0%。结论活体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的出现与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明显相关,特别是术后出现供体特异性抗HLA抗体的患者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肾移植术后严密监测抗HLA抗体的出现对于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简称急排 ,AR)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3例肾移植急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急排肾移植病人均经抗排斥治疗 ,恢复肾功能。结论 急性排斥反应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合理应用抗排斥药物 ,有助于急排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