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索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从乳兔视网膜获取Müller细胞,通过振荡和反复洗涤使之纯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透射电镜对传代Müller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培养24 h后即有部分细胞贴壁生长,72 h后贴壁细胞进一步增多.通过振荡吹打可使附着于Müller细胞上的神经元脱落.20~25 d后细胞接近融合,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传代后细胞经1周达到融合.培养细胞GFAP阳性率在95%以上.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内含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及8~10 nm的中间丝.结论 利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通过振荡和吹打洗涤,可使之纯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ūeller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乳兔视网膜获取Mūeller细胞,通过振荡和反复洗涤使之纯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透射电镜对传代Mūeller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培养24h后即有部分细胞贴壁生长,72h后贴壁细胞进一步增多。通过振荡吹打可使附着于Mūeller细胞上的神经元脱落。20~25d后细胞接近融合,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传代后细胞经1周达到融合。培养细胞GFAP阳性率在95%以上。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内含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及8~10nm的中间丝。结论利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兔视网膜Mūeller细胞,通过振荡和吹打洗涤,可使之纯化。  相似文献   

3.
陈永东  许迅  顾青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341-1342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Mller细胞,在实验室建立Mller细胞株。方法:采用改良的酶消化法培养新生大鼠的视网膜Mller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Mller细胞胞体狭长,胞浆丰富,经过3~5次传代后逐渐变得胞体宽大,出现微丝和突起。免疫组化显示,95%以上的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染色阳性。结论:改良的酶消化法是培养视网膜Mller细胞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糖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EPO和EPOR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VEGF mRNA,EPO mRNA和EPORmRNA在体外培养的Mlle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胰蛋白酶将新生小鼠视网膜组织吹打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Mller细胞,RT-PCR测定高糖条件下视网膜Mller细胞VEGF,EPO和EPOR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视网膜Mller细胞,传代后90%以上的细胞呈兔抗鼠谷氨酰胺合酶(GS)染色阳性。Mller细胞VEGF mRNA,EPO mRNA和EPOR mRNA在高糖条件下表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但糖浓度50mmol/L组较40mmo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时间依赖性。结论:Mller细胞在高糖条件下VEGF,EPO,EPOR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5.
郝玉华  马景学 《眼科研究》2009,27(12):1086-1088
目的研究羊膜对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出生15d新西兰白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采用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进行细胞鉴定。0.25%胰蛋白酶、0.05%EDTA酶消化取第3代Müller细胞,实验组加0.5mL羊膜匀浆上清液继续培养1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羊膜诱导和非诱导条件下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EGFR表达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培养的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GFAP和S-100表达阳性,透射电镜检查细胞质内可见8~10nm的中间丝。未经羊膜诱导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EGFR有少量表达,经羊膜诱导12h后,EGFR表达明显增多,2组灰度值分别为571588.80±67862.68和1000352.00±9838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5,P〈0.01)。结论经羊膜诱导后可促进培养的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EGFR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Müller细胞,在实验室建立Müller细胞株。方法:采用改良的酶消化法培养新生大鼠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Müller细胞胞体狭长,胞浆丰富,经过3~5次传代后逐渐变得胞体宽大,出现微丝和突起。免疫组化显示,95%以上的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染色阳性。结论:改良的酶消化法是培养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生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原代培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SD大鼠视网膜Müller 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 用酶消化法分离制备视网膜细胞悬液,采用分次贴壁和反复吹打法分离并纯化Müller 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光镜下培养细胞体较大,呈扁平不规则形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95%以上的原代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电镜下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大量直径8~10 nm的微丝结构.结论 分次贴壁和反复吹打法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视网膜Müller 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 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重要的胶质细胞,也是视网膜干细胞的来源之一,研究Müller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研究视网膜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和视网膜干细胞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稳定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培养体系是相关研究的基础. 目的 优化分离培养和纯化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方法,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良好优质的Müller细胞来源. 方法 分离人供体眼视网膜组织,然后将剪碎的视网膜组织置入质量分数0.25%胰蛋白酶+100 U透明质酸酶混合溶液中进行消化,添加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1~2 ml终止消化,然后加入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72 h,行半量换液,再以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进行传代.光学显微镜下根据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细胞鉴定,并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Müller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应用0.25%胰蛋白酶+100 U(商品单位)透明质酸酶的混合酶消化法可成功获取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原代培养后24 h细胞贴壁,培养后9~1Od细胞融合.培养的细胞胞体呈长圆形,细胞质丰富,部分细胞体两端锥状长突起,末端膨隆,细胞核大.传代后的细胞胞体大,呈扁平多角形,符合Müller细胞的形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显示95%以上的细胞中GFAP呈阳性表达,90%以上的细胞中GS呈强阳性表达. 结论 应用透明质酸酶和胰蛋白酶混合液消化法可以成功分离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别用含20%胎牛血清和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和传代的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产量高且纯度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Müller细胞,在实验室建立Muller细胞株.方法:采用改良的酶消化法培养新生大鼠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Muller细胞胞体狭长,胞浆丰富,经过3~5次传代后逐渐变得胞体宽大,出现微丝和突起.免疫组化显示,95%以上的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染色阳性.结论:改良的酶消化法是培养视网膜MUller细胞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ller细胞合成谷胱甘肽(GSH)的影响及自由基清除剂金纳多(EGb761)的作用。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5.5、30、40、50mmol/L)下,兔Mller细胞合成GSH的质量分数。在50mmol/L葡萄糖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EGb761(0、5、10、15、20、25、30、45、90μg/mL)培养3d后测定兔视网膜Mller合成GSH的质量分数。结果各浓度葡萄糖均使兔视网膜Mller细胞合成GSH的质量分数减少。加入各质量浓度EGb761后GSH合成增加,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增加最高。结论EGb761对高浓度葡萄糖致兔视网膜Mller细胞合成GSH质量分数减少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验证成年哺乳动物视网膜中Mller细胞经刺激后可以产生神经干细胞特性。方法:对6周龄VC大鼠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神经毒素混合液(含NMDA,kainate,FGF2和insulin)刺激Mller细胞,左眼玻璃体内注射PBS作为对照眼。1wk后取眼并分离Mller细胞体外原代纯化培养7d。流式细胞技术鉴定Mller细胞纯度,通过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在Mller细胞上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本实验分离培养的原代Mller细胞纯度可达96%以上;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激活后Mller细胞能表达nestin,流式细胞技术证明,激活后培养的细胞中表达nestin的细胞可达总细胞量的53.5%。结论:成年大鼠视网膜Mller细胞经神经毒素在体刺激后可以产生神经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体外共培养系统中RPE对M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Transwell小室共培养RPE和Mller细胞,MTT法、细胞计数法,测定Mller增殖和迁移的情况。结果:Mller细胞增殖的实验:Mller细胞的增殖,除了3h与6h,24h与48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l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迁移的实验:Mller细胞迁移,除了3h和6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l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析因设计实验中,与RPE共培养、缺氧条件,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分别作为独立的因素促进Mller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两者不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正常和缺氧条件下RPE促进Mller的增殖、迁移,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RPE促进Mller增殖、迁移的作用加强。缺氧条件下RPE与Mller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视网膜增殖性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体外共培养系统中RPE对M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Transwell小室共培养RPE和Mller细胞,MTT法、细胞计数法,测定Mller增殖和迁移的情况。结果:Mller细胞增殖的实验:Mller细胞的增殖,除了3h与6h,24h与48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l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迁移的实验:Mller细胞迁移,除了3h和6h之外,在其他各时间点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ller细胞与RPE共培养组和Mller细胞单独培养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析因设计实验中,与RPE共培养、缺氧条件,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分别作为独立的因素促进Mller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两者不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正常和缺氧条件下RPE促进Mller的增殖、迁移,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RPE促进Mller增殖、迁移的作用加强。缺氧条件下RPE与Mller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视网膜增殖性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目前,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干细胞特性日益受到关注,优化Müller细胞的培养方法对视网膜干细胞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加以改良,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实验室分离纯化Müller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新生SPF级SD大鼠眼球,培养基浸泡后室温条件下避光过夜,显微镜下分离视网膜,直接吹打成微小组织悬液后接种于培养瓶中,8~10d后行第1次换液,之后2~3d换液1次,至细胞完全融合后进行传代.细胞形态一致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法检测Müller细胞标志物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进行细胞鉴定;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所得细胞进行纯度检测. 结果 原代培养的Müller细胞胞体狭长,细胞质丰富.传至3代的细胞95%以上对GS和Vimentin反应阳性,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Vimentin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传3代后99.7%的细胞GS表达阳性. 结论 采用Müller细胞改良法-流式细胞术对所得细胞进行纯度检测,简单可行,收获的细胞数量多、纯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用半透明眼罩遮盖法建立豚鼠的近视眼模型。采用酶消化法培养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üller细胞的生长状况,以GFAP、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半透明眼罩遮盖豚鼠右眼2周后,遮盖眼眼轴延长,近视形成。原代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贴壁生长,胞体较大、扁平,GFAP、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结论酶消化法是培养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Mller细胞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用下增殖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培养及鉴定的新生大鼠Mller细胞,设置正常生长组和添加AGEs培养组,AGEs浓度在250~1000mg/L范围内逐步递增。MTT法测定AGEs对体外纯化培养Mller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分泌VEGF的改变。结果:高浓度AGEs对Mller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并且促进Mller细胞分泌VEGF,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50~1000mg/L)细胞增殖活性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体外高浓度AGEs可促进Mller细胞异常增殖和VEGF表达增加,与临床上观察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情况一致,因此可以在体外用高浓度AGEs模拟体内糖尿病环境,观察胶质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质体法及电穿孔法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ller细胞的可行性和区别。方法:体外培养出生后7~10d的SD大鼠视网膜Mller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95%以上为视网膜Mller细胞。分别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的脂质体转染法和电穿孔法将质粒PEGFP-N1转染视网膜Mller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后1,2,3,4d的转染效率,并持续观察至转染后14d,比较两者基因表达持续时间。结果: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后1d,两组均可见少量细胞表达EGFP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后2d,两者转染效率均达到最大,并且电穿孔法介导质粒PEGFP-N1转染Mller细胞效率约为31.0%±2.8%,较脂质体法转染效率(10.5%±2.4%)更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两者转染效率均逐渐降低。电穿孔转染后的PEGFP-N1可在视网膜Mller细胞内持续表达近14d,而脂质体转染后仅能表达约7d。结论: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均适用于视网膜Mller细胞的基因转染,但电穿孔法效率更高,表达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8.
熊思齐  夏晓波 《眼科研究》2009,27(3):197-200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对体外培养的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转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视网膜组织块法培养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振荡法分离纯化细胞,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负载pEGFP-N1质粒转染Müller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后12、24、48、72h的转染效率。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转染和未转染细胞的活力,明确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对Müller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成功培养视网膜Müller细胞,传代后90%以上的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质粒pEGFP-N1转染Müller细胞后12、24、48、72h的转染效率分别为(9.7±1.9)%、(18.1±16)%、(17.2±2.5)%、(16.9±1.7)%。台盼蓝排斥实验显示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前后活细胞率分别为(98.2±5.6)%、(96.1±6.2)%。结论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可安全有效地介导Müller细胞的转染,为进一步明确Müller细胞的病理、生理功能及靶向Müller细胞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低氧培养的视网膜Mller细胞特征性骨架蛋白的影响。方法体外纯化培养并鉴定大鼠视网膜Mller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低氧培养时牛磺酸干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和S-100的变化。结果低氧降低Mller细胞24h活性,牛磺酸促进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低氧引起Mller细胞GFAP和波形蛋白表达增强,S-100表达核质比降低。0.1、1、10mmol/L的牛磺酸预处理减弱低氧引起的GFAP和波形蛋白的过表达。S-100表达核质比在牛磺酸处理后趋于正常。结论低氧导致的Mller细胞特征性蛋白表达变化可被牛磺酸减轻或阻止。  相似文献   

20.
陈芳  糜漫天  陈卡  许红霞 《眼科研究》2009,27(6):457-461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低氧培养的视网膜Mller细胞特征性骨架蛋白的影响。方法体外纯化培养并鉴定大鼠视网膜Mller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低氧培养时牛磺酸干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和S-100的变化。结果低氧降低Mller细胞24h活性,牛磺酸促进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低氧引起Mller细胞GFAP和波形蛋白表达增强,S-100表达核质比降低。0.1、1、10mmol/L的牛磺酸预处理减弱低氧引起的GFAP和波形蛋白的过表达。S-100表达核质比在牛磺酸处理后趋于正常。结论低氧导致的Mller细胞特征性蛋白表达变化可被牛磺酸减轻或阻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