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张翠英 《中国卫生产业》2014,(4):161-161,163
目的为了提高皮内注射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培养护生的爱伤观念,本研究对《基础护理学》中“皮内注射”进针方法做了教学改革。方法在充分认识“皮内注射”在整个基础护理操作中的地位的基础上,将12级专科护理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新的“一点一平”进针方法真人模拟练习,对照组采取传统进针方法练习。结果通过成绩显示实验组无论从穿刺成功率上还是减轻病人疼痛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通过问卷调查97.2%的学生认可这种进针方法,能够更深刻的体验病人的感受,加强爱伤观念,教学效果突出,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结论新的进针方法能明显提高皮内注射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皮内注射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1〕,免疫预防接种常用的卡介苗(BCG)、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BCG-PPD)接种均为皮内注射。全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2〕卡介苗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PPD试验注射部位在前臂掌侧中部,方法同卡介苗接种。由于表皮和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疼痛的神经末梢,因而,当接种人员用传统的方法以15°角进针皮内时,多数受种者都有程度不同的疼痛感,婴儿则因疼痛而哭闹不安,难以控制受种部位而导致进针深浅不易掌控,造成一次性接种成功率较低。有学者报道〔3〕皮内注射采用45°角进针皮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寻找缓解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局部疼痛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病人50例,采用病人自身对照,皮试药液为O.9%氯化钠0.1ml。右前臂用教学课本上所示,前臂掌侧面下1/3段内侧,针头刺入皮肤方向与前臂呈大于90°钝角注射(对照组),左前臂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注射针头刺入皮肤方向与前臂呈90°直角注射(实验组)。观察注射时局部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疼痛率发生率为60%,实验组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密切观察皮丘变化,两前臂注射出的皮丘在消退过程中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注射针头刺入皮肤方向与前臂呈90°直角进行皮内注射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并且不影响皮试结果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长度对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9月静脉输液的203例患者,按单日和双日随机分为试验组(93例)和对照组(110例),试验组进针长度为见回血后即固定,对照组进针长度为见回血后继续进针0.2 cm然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渗漏例数和疼痛程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93/93),对照组为94.5%(104/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9,P0.05)。试验组未渗出所占比例为100.0%(93/93),对照组为97.3%(107/1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P0.05)。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比较[36(38.7%)、51(54.8%)、6(6.5%)、0与22(20.0%)、78(70.9%)、9(8.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3,P0.05)。结论见回血后即松手固定的方法可取得与常规穿刺固定方法相同的穿刺成功率,且不增加渗漏危险,同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可以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皮内针联合云南白药调醋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20,常规治疗)及治疗组(n=20,皮内针联合云南白药调醋),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自理能力、睡眠及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自理能力、睡眠及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程度、自理能力、睡眠及生活质量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皮内针联合云南白药调醋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情况,提升自理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卡介苗接种采用皮内注射法 ,由于注射时不需抽回血 ,所以许多医务工作者误认为它不会引起医源性疾病的传播 ,因此 ,将装有多人份疫苗的注射器在使用时只更换针头 ,甚至不更换注射器和针头作多次注射。本文对卡介苗皮内注射是否有传播乙型肝炎 (HBV)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采样对象(1)实验 组对象为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皮内注射者。共采集针头样品、针筒样品、注射后针头内第一滴剩余液样品各 83份。(2 )实验 组对象为应用专用蓝芯针筒仅更换针尖注射者。共采集针头样品、注射后针头内第一滴剩余液样品各 183份 ,…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不同注射方法与部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控制患者血糖的较好药物.在治疗糖尿病时,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因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在注射过程中,由于病人长期注射,多产生惧怕疼痛的心理,以至不能坚持注射胰岛素,影响疾病恢复.通过对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从而证实良好的注射方法、正确注射部位可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疼痛及皮下瘀斑的临床干预.方法 在病人中随机抽取360例,并在其中抽取250例,分2组,每组125例.采用对照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探讨.结果 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改良注射法可减轻皮下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试敏皮内注射的最佳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别采用直式法(在前臂掌侧下外1/3处与腕横纹皮肤垂直进针)和横式法(在前臂掌侧下外1/3处与腕横纹皮肤平行进针)两种注射法对248例门急诊患者进行皮内注射,观察受试对象的疼痛反应、试敏结果的变化。结果实验法与常规法相比疼痛程度、试敏结果阳性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在前臂掌侧下外1/3处与腕横纹皮肤平行选针法对皮肤的刺激小,可减轻患者疼痛,对皮肤组织的损伤小而减少假阳性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乙肝血源疫苗注射部位对新生儿免疫效果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乙肝疫苗按“0-1-6”程序10μg3针法对85例新生儿采用上臂三角肌注射;对另外96例新生儿采用臂大肌注射。上臂三角肌注射组在首免后1,6,12月HBsAb阳转率为25.88%,73.17%,91.36%,均明显高于臂大肌注射组相应的7.37%,51.61%,72.22%;且首免后12月HBsAb滴度水平GMT前者为329.11mIU/ml,亦明显高于后者173.60mIU/ml。结果表明乙肝  相似文献   

12.
两种药物试敏皮内注射方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试敏皮内注射的最佳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别采用直式法(在前臂掌侧下外1/3处与腕横纹皮肤垂直进针)和横式法(在前臂掌侧下外1/3处与腕横纹皮肤平行进针)两种注射法对248例门急诊患者进行皮内注射,观察受试对象的疼痛反应、试敏结果的变化。结果实验法与常规法相比疼痛程度、试敏结果阳性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在前臂掌侧下外1/3处与腕横纹皮肤平行进针法对皮肤的刺激小,可减轻患者疼痛,对皮肤组织的损伤小而减少假阳性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2种肉毒素注射治疗前冰敷对脑性瘫痪儿童注射出血和疼痛的影响,探讨安全的肉毒素注射方法.方法 将126例进行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治疗的脑性瘫痪(痉挛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治疗前冰敷法,对照组治疗前不作冰敷,比较2种方法对注射疼痛有无影响及注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时出血比对照组显著减少,没有发生注射后血肿,注射过程中疼痛明显减轻.结论 注射前冰敷能减少肉毒素注射引起的出血及疼痛,提高肉毒毒素注射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4.
肌肉注射疼痛临床比较分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肌肉注射操作程序,是一种能使病人产生疼痛的有创操作,如何有效减轻病人在肌肉注射过程中疼痛,是注射室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通过在临床实践中改良肌肉注射操作程序,摸索出一套有效减轻疼痛甚至无痛的肌肉注射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兰香 《现代保健》2010,(16):44-45
目的观察对比不同的给药部位及方法产生的效果,总结归纳不良反应,提出有效的解决的办法。方法随机选择180例足月新生儿,每个新生儿选择3个部位注射药物。右侧三角肌上部或中部肌注乙肝疫苗;左侧三角肌外缘肌注卡介苗;常规需要青霉素和维生素K1的新生儿,选择新生儿左、右大腿股外侧中区肌肉轮流交替注射。结果1例出现卡介苗重度接种反应,三角肌三角肌1例轻度硬结,1例股外侧三角肌淤血。所有新生儿无注射性神经损伤和感染现象。结论股外侧肌注射法安全可靠、疼痛轻、注射区域大,适合多次注射,其定位方法简单、易掌握,注射部位不易被污染,减少了局部感染的机会三角肌,更适合多次注射;三角肌由于注射部位范围小,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反复注射,药物不能及时吸收易引起硬结与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探索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疼痛程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12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创伤骨科的常规护理,以及一般的疼痛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强化疼痛护理干预之后的疼痛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对于疼痛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经过对比护理治疗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各个方面指标和满意程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能够了解到强化疼痛护理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这些都是强化疼痛护理的优势,值得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足跟水平进针采血法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干预后新生儿足跟水平进针采血法的效果。方法将需要通过足跟采血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228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给予充足喂奶,并进行足跟局部按摩后,实施水平或垂直角度进针采血,对照组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实施水平或垂直角度进针采血。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采血过程状态安静、不哭闹和一次针刺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组间对比水平进针采血效果也明显优于垂直进针采血效果。结论干预后新生儿足跟水平进针采血法,易得到足够血量用于临床检测,具有科学、安全并且新生儿痛苦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日趋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较长时间或终生使用胰岛素,而对疼痛的恐惧使很大一部分患者拒绝使用胰岛素注射或不能够长期坚持使用。本文通过对胰岛素制剂的温度、注射装置的选择及新型注射装置的临床应用、注射部位评估和选择以及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等方面的阐述,以寻求减少患者对注射胰岛素的恐惧心理及减轻胰岛素注射时的疼痛,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并最终减少DM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腋窝外侧皮下注射和上臂内侧皮下注射胸腺肽α1(Tα1)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腋窝外侧皮下注射Tα1l,B组采用上臂内侧皮下注射Tα1,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A、B两组ALT均有明显下降;治疗6个月后,A组的ALT水平继续下降,而B组下降不显著。两组治疗前后HBVDNA水平均有显著下降,A组HBVDNA水平下降出现较早(A组3个月即出现显著下降,B组6个月才出现下降)。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比较:A组注射部位疼痛较轻、较少,局部硬节少。结论:腋窝外侧及上臂内侧皮下注射Tα1,治疗CHB均能取得较好效果。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给药期间ALT水平能持续下降,HBVDNA水平较早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对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疼痛程度、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2020年6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30例进行基础性护理,观察组30例进行疼痛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AOFAS等评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ird踝关节评分、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红热和关节疼痛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疼痛护理时,不仅可降低疼痛评分,同时也可提升骨折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