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从珠  王红  华冰珠 《江苏医药》2007,33(9):895-89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PSS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肾小管功能、免疫学等检查资料.结果 113例中89例为肾小管酸中毒(RTA),其中76例表现乏力,69例多饮、多尿及夜尿,57例骨痛,26例并有低钾性麻痹,9例出现肾性尿崩症;24例以肾小球病变为主,就诊时有36例肾功能不全;93例有明显高球蛋白血症.87例患者用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36例随访0.5~10年肾功能恢复正常28例.结论 PSS肾脏损害以RTA和肾小球肾炎为主,临床表现多样,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姚迈华  胡坚 《天津医药》1989,17(10):587-589
本文报告18例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并分析其临床与实验室资料,结果表明感染与药物损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是由于肾脏的浓缩与酸化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多尿多饮及肾小管性酸中毒并伴有氮质血症、骨营养不良及贫血。文中讨论了慢性 TIN 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指标,认为虽无病理组织学资料,而凭临床资料亦能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阿德福韦酯导致肾脏损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报告6例小剂量阿德福韦酯导致Fanconi综合征的患者临床起病和肾损害特点、诊断以及预后。结合文献讨论长期应用阿德福韦酯时肾损害的合理监测和早期诊断。结果: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德福韦酯可以导致Fanconi综合征,临床表现隐袭,容易延误诊断。如果及时停药,肾小管功能可以恢复。结论:应提高对于阿德福韦酯肾脏损害的认识,在患者服药过程中应加强随访,一旦发现肾脏受损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痛风合并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并发肾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入本院治疗的98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中出现。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98例患者中14例夜尿增多,12例出现轻、中度的蛋白尿,8例出现低蛋白血症,10例肾脏B超显示集合系统炎症,12例合并尿路结石,20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其中3例需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单纯痛风患者与痛风合并肾损害患者相比,尿白蛋白、尿13-2微球蛋白和尿托.霍蛋白显著升高。原发性痛风并发肾损害的临床特点为尿酸盐沉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可导致肾小管萎缩、变性、纤维化及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结论肾脏损害是原发性痛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阻止或减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及进展,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并发肾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中出现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预后。结果36例患者中7例夜尿增多,10例出现轻、中度蛋白尿,6例出现低蛋白血症,9例肾脏B超显示集合系统炎症,8例合并尿路结石,13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其中2例需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特点:尿酸盐沉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可导致肾小管萎缩、变性、纤维化及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结论肾脏损害是原发性痛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阻止或减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及进展,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常见的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起病隐匿且进展缓慢,部分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该文报道1例PSS继发肾小管酸中毒,引起生长发育不良而误诊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例,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误诊误治原因及诊断治疗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提高对临床表现多样性PS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评价》2004,1(2):97-98
41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1.1基本情况: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短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间断或持续小剂量服用可引起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服用者肾损害进展较快);小剂量间断服用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综合征,而血清肌…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危象和危象前期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甲状腺危象(甲亢危象)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误诊率和死亡率。方法通过对32例甲亢危象和危象前期患者的发病诱因、多样化临床表现及延误诊断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9例甲亢危象和危象前期得到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抢救成功,3例甲亢危象分别合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阿斯综合征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死亡。结论及时对甲亢危象前期及危象期患者明确诊断,予以积极治疗抢救,及时去除诱因,是降低甲亢危象死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肾小管酸中毒(RTA)为一临床综合征,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障碍及(或)远端肾小管排氢功能障碍,而导致的持续性代谢性酸中毒。按肾小管受损的部位将肾小管酸中毒分为4型,I型也称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或梯度型RTA。它的发生主要与远端小管质子泵(H+ 泵,H+- ATP酶)功能障碍、远端小管电位降低(电压依赖型RTA)或保持pH值梯度的能力降低以及远端小管Cl-回漏等因素有关。本组2例患儿均为婴儿期起病,均以消化道症状发病,伴有肾钙化,无原发病,临床表现符合原发性dRTA,例2早期表现为不完全性,经氯化铵负荷试验确诊,后未正规治疗逐渐表现为完全性dRTA。上述2例为同胞姐弟,提示有遗传倾向。dRTA根据遗传方式分为三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dRT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dRTA伴早发性耳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dRTA伴迟发性或无耳聋。本文2例患儿父母表型正常,推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时,例2患儿生后4月即发现神经性耳聋,故认为与H+-ATP酶的ATP6V1B1基因的突变有关;亦有报道ATP6V0A4基因突变患者出现早发的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合并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异常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照28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仅用L型甲状腺素钠片替补治疗,胆固醇恢复正常者占60%,空腹及餐后2h血糖完全正常者20%,餐后2h血糖水平下降70%;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同时分别合并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肾病(DA),经控制血糖、血脂,积极治疗DKA及DA后,T3恢复正常。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致高胆固醇血症,血脂代谢紊乱而产生胰岛素抵抗,引发2型糖尿病。甲状腺素激素替补治疗纠正甲减后,糖代谢紊乱也可纠正;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经纠正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治疗各种并发症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也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排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2例经早期手术切开筋膜减压骨折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全复位10例,2例不完全复位,按Richardson功能标准优良10例差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充分切开减压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肾小管酸中毒(RTA)为一临床综合征,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障碍及(或)远端肾小管排氢功能障碍,而导致的持续性代谢性酸中毒。按肾小管受损的部位将肾小管酸中毒分为4型,I型也称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或梯度型RTA。它的发生主要与远端小管质子泵(H+ 泵,H+- ATP酶)功能障碍、远端小管电位降低(电压依赖型RTA)或保持pH值梯度的能力降低以及远端小管Cl-回漏等因素有关。本组2例患儿均为婴儿期起病,均以消化道症状发病,伴有肾钙化,无原发病,临床表现符合原发性dRTA,例2早期表现为不完全性,经氯化铵负荷试验确诊,后未正规治疗逐渐表现为完全性dRTA。上述2例为同胞姐弟,提示有遗传倾向。dRTA根据遗传方式分为三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dRT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dRTA伴早发性耳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dRTA伴迟发性或无耳聋。本文2例患儿父母表型正常,推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时,例2患儿生后4月即发现神经性耳聋,故认为与H+-ATP酶的ATP6V1B1基因的突变有关;亦有报道ATP6V0A4基因突变患者出现早发的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13.
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9例误诊原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的误诊原因,有助于对其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31例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病例,对其中9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9例均为中老年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均伴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低渗尿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平行。其中有7例按药典规定剂量用药,2例超过药典规定剂量。有5例误诊为高血压病肾损害,2例误诊为糖尿病肾病,2例误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中有7例住院时未询问有无冠心苏合丸服药史,另2例虽询问出有冠心苏合丸服药史,但未能诊断为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结论: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由于临床医师对冠心苏合丸肾毒性及肾损害的临床特征了解不深,常易将中老年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的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误诊为糖尿病肾病或高血压肾病。因此,对肾损害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应询问其冠心苏合丸用药史,以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4.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临床分型与诊断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新顺 《天津医药》1999,27(6):383-384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在小儿肾脏疾患中比较多见,仅次于肾炎、肾病与泌尿系统感染。但由于重视不够,诊断步骤复杂,因而容易误诊或漏诊。轻症患儿诊断过晚会损害健康,,造成伤残,如佛儒等;重症患儿不及时抢救会导致夭折。有鉴于此,本文拟对RTA的诊断步骤与临床分型结合起来叙述。 已知RTA的生化表现是阴离子隙(AG)正常的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与成人不同,在儿科,RTA只有Ⅰ、Ⅱ、Ⅳ型。其病生理彼此不同:Ⅰ型是由于远端肾小管排泌H 障碍;Ⅳ型是由于远端肾小管排泌K 障碍;Ⅱ型是由于近端肾小管排泌HCO3-的肾阈下降。为鉴别各型须做下…  相似文献   

15.
肾损害是变态反应性紫癜的严重表现之一,并提示其预后不良,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肾损害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对30例变态反应性紫癜患儿检测尿ALb、lgG、β_2-MG及血β_2-MG的含量以期早期发现肾损害。1 临床资料 选我科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诊断为变态反应性紫癜的住院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岁8例,6~10岁20例,11~14岁2例。临床表现:皮疹30例,血管神经性水肿关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误诊原因,以减少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误诊率.方法 对被误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16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治的2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误诊16例,误诊率为72.7%,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5例,慢性腮腺炎2例,雷诺征2例,慢性结膜炎1例,间质性肺炎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病毒性肝炎1例,肾小管酸中毒1例,慢性胃炎1例,急性胰腺炎1例.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及时询问病史并作相关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物警戒》2004,1(1):54-55
1 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短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间断或持续小剂量服用可引起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服用者肾损害进展较快);小剂量间断服用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综合征,而血清肌酐正常.此外,还有马兜铃酸致癌的报道,人体主要诱发泌尿系统上皮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2年—2006年期间确诊结核病合并经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者4例,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男2例,女2例,年龄14~42岁。2例表现为结核性胸膜炎,2例表现为肺结核。结核病发生10d~50d后出现肾损害。4例均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均有镜下血尿,3例有发作性肉眼血尿;尿蛋白平均0.65g/24h;4例血压及肾功能均正常。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发现4例均有明显的系膜区IgA沉积。光镜表现均不严重,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3例,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1例;均无新月体形成;肾小管-间质及肾小血管无明显病变。1例患者仅经抗结核治疗后血尿和蛋白尿消失,另3例加用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尿检完全正常。4例随访期间均无结核病及肾损害复发。结论:结核病可以合并IgA肾病,IgA肾病可能由结核菌感染或抗结核药物引起。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导致的慢性肾脏病以成为引起终末期肾脏病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性肾损害临床过程冗长,早期以夜尿增多等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主,继之出现蛋白尿等肾小球损害表现。因此临床尿蛋白既可作为高血压性肾损害的标志物,又可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尿蛋白的产生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系膜损伤和肾小管损伤均密切相关。现将近年来高血压性肾损害尿蛋白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5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尿酸化功能测定,25例为远曲肾小管酸化功能不全,与31例无肾小管酸中毒者相比血清ANA 和SS-B 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而尿NH_4~+、TA、NAC 排泄显著降低(P<0.01)。提示自身免疫反应较严重者,病变累及肾间质的可能性大。而尿NH_4~+排泄障碍,引起NH_3在间质小管积聚,激活补体使间质病变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