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心瑶  刘瑞 《光明中医》2016,(5):716-718
目的感冒后咳嗽是一种常见疾病,大多数临床中医医家认为感冒后咳嗽属于外感咳嗽范畴,也有部分医家认为属于内伤咳嗽。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式较局限,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方法现结合临床验案分别从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基本证候要素及方药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感冒后咳嗽的基本证候要素为:外感余邪未清,肺气虚证、阴虚证。肺失肃降,肺气虚,肺阴虚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基本治则为肃降肺气,益气养阴。基本证型为肺气亏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热阻肺证。治疗感冒后咳嗽应以宣通肺气、补气养阴、疏散外邪为法。结论治疗感冒后咳嗽应以宣通肺气、补气养阴、疏散外邪为法,结合体质,重视内因,防止其进一步传变。  相似文献   

2.
外感咳嗽一般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以及燥邪咳嗽,治疗以解表散邪、宣肺止咳为法。但有不少患者由于其病理体质因素和久病宿疾的存在,患外感咳嗽后症状表现不典型,常表里同病、虚实夹杂,病情较复杂,病势缠绵,并且难以明确地将其定位于某一脏腑或某几个脏腑,在病机的把握上难度较大。临证以少阳为切入点,运用和解少阳、扶正达邪法治疗此类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通过调理人体表里、内外状态的平衡,常能取得较好疗效。笔者现将运用该法进行辨证治疗之思路分析如下。1病因病机1.1表里同病具有内伤宿疾的患者平素常表现为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3.
冯文战  彭素岚 《光明中医》2014,(8):1729-1731
外感咳嗽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但往往咳嗽迁延不愈。中医药在治疗咳嗽方面,具有较好疗效。本文根据作者临床经验结合其他医家观点,从病因病机、辨证方法及方剂用药等方面论述外感咳嗽的论治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感染后咳嗽又称感冒后咳嗽,是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属中医"外感咳嗽""久咳""顽咳"范畴,目前大多医家认为,感染后咳嗽与风邪密切相关。现从风邪角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以及部分虫类药物的应用效果、各医经验等进行简要概述,且已有临床试验证实中药复方能改善咳嗽反射敏感性(CRS),为临床应用中药方剂治疗感染后咳嗽提供分子水平依据。  相似文献   

5.
喉源性咳嗽证治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炳耀 《新中医》1996,28(4):57-57
喉源性咳嗽证治浅谈孔炳耀咳嗽,一般是按外感、内伤分类论治,治重在肺。临床上有一类咳嗽,则介于外感与内伤之间,病位既非在表,又未及肺,因此治疗上有别于一般咳嗽。这就是由于咽喉部痒痛引起的咳嗽,称之为"喉源性咳嗽"。此类咳嗽,若以一般治咳方法论治,因治疗...  相似文献   

6.
感染后咳嗽是指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的疾病,在我国2009年版<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归属亚急性咳嗽;在中医指患者不慎罹患外感,经治疗后外感表证除而遗留咳嗽久而未愈者.其病因、病机尚未明确,西医、中医治疗各有其道,本文对近年来的感染后咳嗽相关文献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加味止嗽散治疗外感顽咳38例许成群,赵德文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235000)外感顽咳系指外感咳嗽治不如法,经久不愈的一种咳嗽,此类患者虽外感症状较轻或全无,但咳嗽较剧,且用一般止咳药效果不显。笔者遵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用止嗽散加味分型治疗,获效满...  相似文献   

8.
杨加禄  杨晓  郭素英 《河南中医》2010,30(10):940-941
柴胡加桂枝汤是《伤寒论》少阳病篇的一个方剂,是小柴胡汤的系列方,历代医家认为本方是治疗伤寒病太阳、少阳并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了柴胡加桂枝汤在治疗外感病方面的特征性症状:即"寒热往来,寒重热轻",使中医工作者更容易掌握,应用的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梳理《叶天士医学全书》咳嗽相关医案,同时参考其他医家论述,分析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疗咳嗽的主要思想,总结叶天士对咳嗽分类、病因病机、证候的认识及其临证辨治咳嗽用药经验等。从风寒咳嗽、风温咳嗽、暑邪咳嗽、湿郁咳嗽、燥邪咳嗽、脾胃咳嗽、肝郁咳嗽、肾亏咳嗽等方面分别立论,强调治疗外感咳嗽不可一味施予泻肺之药,治疗内伤咳嗽不能滥用滋阴之法。叶天士治咳法古而不泥古,善用经方,其医案对后世医家治疗咳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10.
吕雯  杨吉 《中医药导报》2011,17(3):10-11
王学东教授诊治感染后咳嗽的经验归纳为3方面:(1)临床感染多用抗生素治疗结果导致邪气郁敛、肺气郁闭,治疗当宣肺化痰使邪有出路才疗效显著;(2)外感六淫均能致咳,表现不一,在常规辨病辩证相结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巧变通,才能取得好的疗效;(3)感染后咳嗽有兼夹合并及特殊之症,当追寻原因分别治之.  相似文献   

11.
发热患者临床较为多见,但其中有些发热属于感染后功能性发热,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在治疗发热方面,传统分为内伤、外感两类,而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存在一定内伤疾病,同时又有外感的患者,此类患者从内伤基础的外感发热的思路给予合理的辨证施治后,往往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结合两例具体病例分析,解析方证用药,简要说明内伤基础的外感发热的辨证施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历代医家的观点,结合中医理法方药知识,主要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滋阴以清热,温阳以散寒"、"祛寒以济阳气,清热以存阴液"、"气病治血,血病治气",以及外感邪气性质与季节关系等方面对"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按中医理论,本病从病因病机来说可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从病程病史来讲又可分为急性咳嗽与慢性咳嗽。《内经》是中医经典之首,首立专篇论述咳症,将咳嗽按其兼症进行脏腑分类,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在治疗上言针而不言药,主张治咳宜用针灸。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后咳嗽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后咳嗽为感冒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感染本身的急性症状消失,但咳嗽仍迁延不愈的一种疾病。除呼吸道病毒外,其他病原体如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均可能引起感染后咳嗽,其中以"感冒"后最为常见,故又称为"感冒后咳嗽",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5.
张晓轩  刘敏 《光明中医》2009,24(6):1143-1145
桂枝汤被喻为"群方之魁",其在外感杂病中的广泛运用《伤寒论》中已多有阐明,但其中芍药的功效却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研究历代医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对其观点及依据进行剖析,并从芍药性味以及桂枝汤作用机理等方面,探讨芍药在桂枝汤中的功效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6.
外感咳嗽为机体因感受外邪致肺气失于宣肃而出现的咳嗽。历代中医学家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外感咳嗽的治疗上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现代治疗咳嗽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本文通过查阅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医家关于外感咳嗽治疗的中医方面的古籍文献,发现古人认为外感咳嗽的病因与四时六气有关,病机为外邪侵袭,肺气失宣,肺气上逆而咳,治疗上以宣肺止咳为主,并注意结合四时节气变化,重视化痰顺气。忌用苦寒润降及敛肺止咳药,同时,宣肺亦不可太过,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17.
外感病因学说是外感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与热病斗争经验的思辨、传承与学派纷争过程中,逐渐剥伪存真、升华出来的学术理论体系。由于历史局限性及热病的复杂多变性,外感病因学说仍似"盲人摸象",各是已见,但将此各说综合归纳、  相似文献   

18.
周洁  郑心  陈萍  马晓亮 《河南中医》2009,29(10):960-961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通过分析《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探讨咳嗽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等,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内经》首创"五郁",仲景在《内经》"五郁"的基础上,结合外感病的特点,创立了治"郁"诸法。仲景所论"郁",既有狭义之"郁",又有广义之"郁",伤寒六经病的发生均与"郁"有关,三阳之病,邪盛阳郁,三阴之病,正虚阳郁;从病机方面分析,六经病的发病存在气郁、火郁、痰郁、水郁、湿热郁、血郁的病理因素。《伤寒论》治疗外感实证的重要法则就是"开郁泄热"。  相似文献   

20.
咳嗽一症自古至今论述繁多,综观教材及各医家之说,不外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端,外感又有风寒、风热、风燥之别,而内伤则有痰湿、痰热、肝火、阴虚之殊,但瘀血致咳却鲜见报道。根据对《内经.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一观点的领悟,以及根据"久病必瘀"、"百病皆瘀"的道理,笔者认为瘀血既为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对于咳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病机为:他脏受邪后久病成瘀或跌仆闪挫致瘀,使瘀血阻滞胸中脉络,肺位居胸中,进而瘀阻肺络,致肺失宣发肃降和治节之功能,肺气上逆为咳,笔者根据瘀血致咳这一原理,在临证中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咳嗽屡收良效,现介绍如下。1瘀阻肺络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