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临床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常规肠道准备后,小肠腔注气,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数据进行CTVE重建,其中3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62例患者中阴性17例,CTVE能够显示正常小肠肠腔及黏膜情况;阳性45例,其中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17例、小肠炎性病变10例,显示腔内肿块占位18例。结论小肠充气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CTVE是安全、无创性检查小肠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治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39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结合MPR、MIP、SSD、CTVE等后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轴位像对显示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情况较佳。MPR、MIP、CTVE在观察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范围及腔内支架放置情况方面有较大的帮助。结论综合运用CT轴位图像及MIP、MPR、SSD、CTVE等后处理技术更有利于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VE)技术诊断小肠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小肠疾病的患者经胃一十二指肠插管小肠内充气行多层螺旋CT检查,应用CT仿真内镜技术对病变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小肠充气螺旋CT检查,小肠充盈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20例小肠病变CTVE表现能较准确地反映其在肠腔内的形态学改变,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对病变位置、大小、形态、腔内外和周围淋巴结情况等方面的判定具有优越性。结论小肠cTVE检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结合MPR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结肠癌检查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对3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包括直肠癌9例,升结肠癌10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3例,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透明法(Raysum)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结果 CT结肠成像可显示全部的结肠,较好地反映了结直肠病变的数量、位置、范围、表面形态、管腔狭窄、肠管周围及远处脏器的情况。结论 MPR、Raysum、CTVE3种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各不相同,它们相互结合,更有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CT分期,也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胸部螺旋CT扫描,获得扫描数据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表面遮蔽显示(SSD)、CT仿真内窥镜(CTVE)。作出CT诊断后即行内窥镜下异物摘取术。结果:3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在不同成像技术中的显示是MPR100%,MinP71.1%,SSD60.5%,CTVE73.7%;异物部位为气管8例,右侧支气管17例,左侧支气管13例。内窥镜下异物摘取术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MPR应作为成像常规,MinP、SSD、CTVE不宜单独应用,应结合MPR或轴面像,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ERCP后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胆系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agrade cholangiopan creatography,ERCP)后应用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胆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对26例行ERCP术后的患者行SCT扫描,对扫描所得的数据行后处理再进行CTVE重建。结果选择适当的闽值应用CTVE技术观察,胆管、胆囊未见明显异常5例,表现为胆管内径匀称,壁光整;胆系结石14例,表现为胆管或胆囊内的光整的隆起性改变,病变周围的管壁亦光整;胆系癌肿5例,表现为表面不光整的腔内隆起性改变,周围管壁凹凸不平;胆总管炎性狭窄2例,表现为胆总管腔渐进性狭窄,内壁光整。结论ERCP后CTVE较为满意地显示了胆系疾病的腔内改变的细节,获得类似于内窥镜效果的图像,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扫描支气管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胸部螺旋CT扫描病例全部进行多平面图像征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小密度投影(MinIP),仿真内窥镜(CTVE)等图像处理以使气管支气管成像。结果:118例表现为正常,其气管支气管外表面,管内壁,管腔均显示清晰,结构完整。82例表明为异常,分为腔内占位,腔外压迫和管壁受侵,支气管扩张改变。结论:胸部螺旋CT扫描支气管重建技术对于气管支气管本身及其腔内外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对膀胱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例泌尿外科病人,进行常规盆腔平扫加增强CT扫描,待膀胱充盈造影剂满意后,再行膀胱区域薄层螺旋CT扫描,应用工作站对图像行后期处理成CTVE成像。全部病例均有膀胱镜对照。膀胱肿瘤病人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本组13例病人诊断膀胱肿瘤9例,前列腺增生3例(合并膀胱憩室1例),腺性膀胱炎1例。CTVE检查漏诊腺性膀胱炎1例,其余均获得正确诊断。膀胱肿瘤临床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CTVE图像形象、直观,不仅可以多角度观察膀胱肿瘤腔内形状,通过结合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肿瘤在膀胱壁的浸润范围也可清晰地显示,对诊断膀胱肿瘤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骨性椎管成像技术在脊柱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经X线平片、常规CT横断面扫描确诊为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将原始扫描数据薄层重建后传至GE AW4.0图形工作站,运用导航软件(Navigator)进行CTVE成像,并与横断面原始图像(2D)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30例椎体爆裂骨折均成功进行了CTVE成像,CTVE可清晰显示骨折线走行,碎骨块形状、大小、数量及与椎管关系,并能立体直观地反映骨性椎管的连续性及内表面情况。结论CTVE是显示脊柱爆裂骨折新的成像方法,对诊断骨折及判断椎管狭窄程度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胸部螺旋CT扫描,获得扫描数据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表面遮蔽显示(SSD)、CT仿真内窥镜(CTVE)。分析各种重建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18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18例异物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各种重建方法均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CPR、MinP、SSD、CTVE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