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一贯煎治疗肝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北京中医》1994,(3):45-45
中药一贯煎治疗肝病的临床观察湖北省武昌县中医院(430200)张宁关键词一贯煎,肝病,治疗现代医学所诊断的慢性迁延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血吸虫肝病等,多与阴虚有关,临床上屡见不鲜,应用一贯煎加味治疗阴虚型肝病,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炎抗纤维化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中甲、戊型肝炎有自愈倾向.一般不会导致慢性,肝纤维化的病理变化并不突出;而乙、丙、丁型肝炎有慢性化趋势,易形成肝硬化、肝癌,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病理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由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病抗纤维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采用乌鸡白凤丸治疗慢性肝病34例 (肝硬化17例,慢性活动型肝炎14例,慢性迁延型肝炎3例),有20例做过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结果提示,TTT、白蛋白和球蛋白三项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为90.2%。  相似文献   

4.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浓度虽然很低,仅占体重的0.05%左右,但对许多生理功能却有重要影响,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观察其变化,可诊断某些疾病和监测环境的污染。本文就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表现虚证——气阴两虚,肝郁脾虚证者,进行指甲中微量元素铜、锌、铁、锰含量测定,研究其变化并探讨其与肝病虚证之关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外来损伤的一种反应,是肝硬化病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各种慢性肝损伤(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蠕虫持续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共有的肝组织学变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目前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主要为慢性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慢性肝病231例临床发病及病变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慢性肝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等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证的发病情况及其与中医痰瘀热互结证型关系,应用活血、化痰、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配伍研制肝毒清,并观察其对慢性肝病IETM痰瘀热互结型的疗效。结果为慢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证总发病为113例(48.94%),其中,慢性肝炎轻中重分别为11例(20.75%),21例(34.42%),22例(48.88%),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42例(92.35%),慢性重症肝炎17例(94.44%),与报道一致。在慢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证中符合痰瘀热证的比率为80.53%,血清内毒素水平与痰瘀热证积分成正相关(r=0.522;0.378;0.490),说明痰瘀热证为其主要证型,并随肝病损伤程度加重,血清内毒素水平越升高,痰瘀热互结型表现越明显。应用清热、活血、化痰为主要治疗原则配伍研制肝毒清对慢性肝病删痰瘀热互结型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3.94%,可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及痰瘀热互结证积分水平,并优于乳果糖及一般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其表现为血清纤维代谢指标的异常。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血清皿型前胶原端肽(PⅢP)为常用检测指标。三七粉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常用于慢性肝病出血的治疗,但它对纤维组织代谢的影响却未见报道。本实验研究了三七粉对40例慢性肝病用药前后纤维代谢指标的影响。1实验方法三七粉为云南产、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用1.5g,日3次,用温开水冲服连服6周。慢性肝炎25例,肝硬化15例,共40例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及分型[1]其中男28例,女12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肝病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我们对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按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5;24(增刊):52]选择肝病患者58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急黄肝)26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无黄肝)9例,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  相似文献   

9.
瘀胆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其主要特点是肝内胆汁淤滞。本病发病率高,预后较差,严重影响人们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瘀胆型肝炎按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瘀胆型肝炎一般可自愈,而慢性瘀胆型肝炎如不及时治疗,部分病人将发展为肝硬变、肝衰竭及肝癌。每年因肝病死亡约30余万人,国家用于防治肝病的资金约达500亿人民币,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防治本病,避免其向恶化发展,对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书杰 《河南中医》2003,23(9):67-68
肝病AST升高 ,多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他原因肝脏疾病引起的慢性肝损伤的结果。临床表现以AST长期升高为主 ,AST >ALT。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感觉完全健康 ,无急性或慢性肝病的临床学表现。肝病AST的升高 ,为肝病长期、慢性损伤的结果。主要病种涉及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肿瘤及其他。其中以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引起的AST长期升高者为多见。升高的机理主要是 :病毒的复制、肝纤维化的形成、自身免疫的损伤、酒精等因子的刺激引起肝脏炎症及代谢功能的失调 ,使肝细胞长期…  相似文献   

11.
经治40例慢性肝病中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迁延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乙肝两对半检查阳性者。全部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与单用西医治疗30例,及单用中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肿病是虚实错杂,并且以虚为主的疾病,因此研究慢性肝病虚证的若干客观化指标,对于探讨中医虚证的本质是有价值的.本文拟就我们收治的190例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迁延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辨证为虚证者的若干指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中医虚证理论的研究,探讨其物质基础已受到广泛重视,有从细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寻找阴和阳的物质基础,亦有从植物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进行研究等,均为阐明虚证理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资料。本文就慢性肝病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表现虚证—肝阴虚、脾气虚见证者,进行血中微量元素锌、铜的测定,研究其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与虚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病例和方法:对293例肝病患者(包括急性黄疸和无黄疸肝炎、慢性迁延型和活动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进行肝血流图检测。按"血瘀"辨证,把病人分成三组。第一组(有"血瘀"组),本组病人有舌质紫色或舌边有紫纹、紫斑、紫点等;或涩脉、肝  相似文献   

15.
乙肝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HBV在体内持续复制,是引起肝病持续活动和发展的病因,甚至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严重危害人民健  相似文献   

16.
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病情重,发展变化快,病死率高达50%,究其原因与其并发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据文献报道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100%。肝病患者一旦发生内毒索血症后,既可加重原有的肝损伤,又可诱发全身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紊乱,参与种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严重影响预后,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内毒素对肝脏的二次打击及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筠 《北京中医药》2008,27(2):94-95
内毒素是慢性肝病重症化的重要因素,可以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造成对肝脏的二次打击,使慢性肝炎特别是慢性重症肝胆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演变为慢性重型肝炎.本文探讨内毒素血症的产生、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并对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查阅了近40年的舌象与肝病关系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主要涉及的肝病有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脂肪性肝病等,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进而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肝纤维化是一种主动进展的、可逆的基质代谢失衡和肝脏结缔组织重构的过程,由肝炎病毒、酒精、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各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引起炎症而形成的.为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也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进一步发展、恶化的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20.
李筠 《北京中医》2008,27(2):94-95
内毒素是慢性肝病重症化的重要因素,可以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造成对肝脏的二次打击,使慢性肝炎特别是慢性重症淤胆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演变为慢性重型肝炎。本文探讨内毒素血症的产生、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并对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