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贲门癌经腹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我院确诊的106例贲门胃底癌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经腹全胃切除组56例,经腹近端胃切除组50例。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经腹全胃切除组与经腹近端胃切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后者(P<0.05),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腹全胃切除组与经腹近端胃切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改良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腹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之优点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近5年收住院的改良腹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式与同期常规全子宫切除术式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改良腹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开关腹简化、快捷,手术操作步骤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少,并发症低,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结论改良腹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式优于常规全子宫切除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小横切口全子官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62例经腹小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为研究组,选择同期62例传统经腹直切口全子宫切除术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经腹小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问,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8岁,农民,因反复上腹痛30年,加重伴全腹痛72小时入院。入院前72小时,上腹剧痛不缓解,向腰背部放射,站立及平卧时疼痛更为明显,出现全腹疼痛。患者曾于10年前曾作过钡餐、胃镜检查并无异常发现。入院时全腹压痛,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收治的150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宫切除术组各50例。观察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经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经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感染、排尿排便异常、腰腹部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感染、排尿排便异常、腰腹部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方便,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8岁。因腹痛、腹胀并呕吐2天入院,腹痛初起于右下腹,无放射,后出现腹胀并呕吐胃内容物,腹痛波及全腹。入院前解大便一次。否认既往病史。入院时查体:T37.4℃,P86次/分。即16/10kPa。急性痛苦面容,消瘦。全腹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压痛,以右下腹为明显,无反跳痛,未们及肝脾肿大及明显异常包块,叩为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呜音活跃,右下腹可闻及高调肠鸣及气过水音,辅查Hbl3()g1,wbc104×109/L1,N0.80,L0.20,腹部透视见小肠扩张,有气液平。初步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给予胃肠减庄用液及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筋膜内、经腹及阴式三种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3年收治的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LISH)、经腹全子宫切除术(AH)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患者资料,分析三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比较三种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经过统计分析,LISH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最少,手术时间最短,住院时间最短,术后恢复较另外两组快,明显减轻疼痛。各项比较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相比,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其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手术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5例患者,按改良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组40例(试验组)及传统筋膜外子宫全切术组45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和手术对性生活及术后排气时间、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影响。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低,保留了盆底结构,对性生活及体力劳动影响较小。结论改良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因“右上腹痛2天”于2009年1月19日入院。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尿痛、血尿等。入院查体:T36.8℃,BP140/92mmHg。心肺正常。腹稍膨隆,全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右上腹可扪及10cm×8cm包块,表面不光滑,压痛明显,19日入院。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1岁,已婚。因突发剑突下及脐周疼痛伴恶心、呕吐12小时,以全腹膜炎于1989年12月14日急症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108,血压15/10kPa。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楚。腹平,腹式呼吸受限,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下腹部尤甚,腹软无肌卫,肠鸣消失。指肛检查:直肠空虚,左前壁触痛明显。腹腔穿刺无阳性发现。化验血红蛋白130g/L,白细胞26.5×10~9/L,中性83%,淋巴17%。尿常规:蛋白:白细胞、妇科会诊。阴阳滋(?)  相似文献   

11.
例1男,68岁。脂餐及饮酒后突发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加剧伴腹胀、呕吐3小时,于1980年11月14日入院。体检:急性病容,腹膨,未见肠型,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无明显移动性浊音,未闻气过水声。腹穿腹水混浊,李凡他试验阳性,白细胞  相似文献   

12.
顾益斌 《江苏医药》2002,28(7):498-498
患者 ,女 ,44岁 ,左上腹扪及包块 5个月。平素常有心窝部饱胀感伴轻嗳气。 5个月前无意中扪及左上腹包块 ,约鹅蛋大小 ,无腹痛 ,无发热、黄疸 ,无呕血、黑粪 ,无腹泻。体检 :全腹触软 ,左上腹可扪及一 8 0cm× 5 0cm肿块 ,圆形、质中 ,表面光滑 ,无明显压痛 ,推压肿块时 ,肿块可移动到中上腹、脐周、左下腹。辅助检查 :全消化道钡检 ,胃腔内无占位 ,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提示轻度胃炎 ,胃内未见肿物及溃疡。拟诊为腹部包块 (性质待查 )。于 2 0 0 1年 5月 2 4日上午在持硬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所见 :肿块外观体积7 0cm× 5 0cm…  相似文献   

13.
患儿,梅××,女性,10岁,因腹痛82小时,伴脱水酸中毒于1978年5月9日下午急诊住院。腹部检查:全腹明显隆起,未见肠型波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呈板状样。白细胞总数15200,中性80%,淋巴20%。腹透见右中腹部有明显积液平面,左上腹有少量肠腔气体。当日晚行剖腹探查,取经右中腹直肌切口进腹腔,见黑棕色渗出液约800~1000毫升,有恶臭味。小肠呈广泛黑紫色,肠襻明显膨胀,失去光泽。末段回肠及升结肠内塞满蛔虫,切开肠腔取出扭结成团的成虫600多条。经用温热盐水纱布罨包小肠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0岁。因上腹部疼痛4天住入内科,治疗期间突然右上腹剧痛,并迅速波及全腹。检查: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肌板样硬,肠鸣音消失。腹部透视膈下未见游离气体,拟诊上消化道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急症剖腹探查,行十二指肠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术后第二天又出现全腹剧痛,以右上腹为著,压痛反跳痛明显、肌紧张。拟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致腹膜炎。于当晚再次经原切口进腹,探查见十二指肠溃疡下缘有一个2.5×2.5×2cm的肿块,系萎缩的胆囊。原修补的缝线由该肿块穿过,胆汁不断从缝线孔溢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49岁,河北蔚县人。1977年10月3日入院。40天前右腰腹部有不适感,9天前因弯腰劳动出现明显右腰部疼痛,发憋,不能坚持劳动。继而出现持续性右腰部腹部疼痛,无排便、排气,但未见呕吐,病前及病后未见血尿。既往有腰疼史,但无高血压史。查体,体温38.5℃,脉搏84,血压90/70,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全腹有压痛,但以右腹部明显,左下腹较软,右侧全腹可触边界不清肿物,右肾区压痛及叩击痛明显,肠鸣亢进。四肢、脊柱无畸形,付睾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全切术与腹式子宫全切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间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其中行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38例,标记为A组,行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42例,标记为B组,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记录两组术中总出血量、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总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离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术较腹式子宫全切术相比,具有术后腹部不留瘢痕且创伤性较小的优点,是临床行子宫全切术的理想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8岁,入院前8小时突发上腹剧痛,漫延全腹,持续痛。1975年2月5日下午3点50分入院。有嗳酸,心窝痛史半年。检查:体温38.6℃,血压100/60毫米汞柱,心肺正常,腹部平坦。腹式呼吸消失,全腹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尤以上腹及右下腹为重,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减弱。X线透视:膈下有游离气体。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2月6日中午12点在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PCIA术后镇痛组(R组)及单纯PCIA术后镇痛组(S组),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6、12、24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h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R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明显低于S组(P<0.05),PCIA术后镇痛的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满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了术后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3岁,建筑工人,在施工中突发性腹部剧烈绞痛,阵发性加重,5小时入院。呕吐两次,黄色成形便2次。病前无饭后剧烈活动及外伤史。TPR正常,血压140/100mmHg。腹部明显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未触及肿物,肠鸣音弱,肛查无血迹。X线透视可见全腹肠管胀气及多个小液平面。血白细胞18,0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及阴式全宫切除术(TV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子宫病变患者均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采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B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C组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率、住院时间上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与C组在手术时间上要明显比A组更短(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宫切除术属于临床子宫良性病变常见治疗术式,各有优缺,临床治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方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