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扫描对前筛窦及其毗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40具完整成人尸头进行冠状位及横断位CT扫描,其中部分尸头还运用横断位CT扫描重建矢状位CT扫描,对前筛窦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示:根据CT扫描,可将前筛窦气房分为4组:即漏斗前筛房(出现率87.5%)、漏斗外气房(出现率82.7%)、漏斗后气房(出现率86.3%)、筛泡筛房(出现率100.0%);同时又可将前筛窦分为筛内型(出现率71.2%)和筛外型(出现率28.8%)。表明CT扫描能充分显示前筛窦气房的气化变异及其邻近结构的影像学特征。这对于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的疗效,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筛窦及其邻近结构CT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内窥镜鼻窦手术提供影像学资料,观察了筛窥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对9名健康人筛窦进行了横断民支面连续CT扫描,对20名观察人进行了横断加冠状层面扫描,每人平均扫描22次,发现个体间筛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横断扫描可清晰地显示出后级筛窦或蝶窦与视神经管的解剖关系和颈内动脉与蝶窦的解剖关系。冠状扫描可详细地观察到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筛窦与眼眶,前颅底的解剖关系,鼻窦CT扫描对鼻窦炎病因  相似文献   

3.
筛窦及其邻近结构CT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内窥镜鼻窦手术提供影像学资料,观察了筛窦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对9名健康人筛窦进行了横断层面连续CT扫描,对20名健康人进行了横断加冠状层面扫描,每人平均扫描22次,发现个体间筛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横断扫描可清晰地显示出后组筛窦或蝶窦与视神经管的解剖关系和颈内动脉与蝶窦的解剖关系。冠状扫描可详细地观察到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与眼眶、前颅底的解剖关系。鼻窦CT扫描对鼻窦炎病因学分析、鼻内窥镜手术设计和术中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与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有关的前筛窦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对60具成人尸头有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前筛窦解剖进行了研究,根据前筛窦与泪囊窝的解剖关系将前筛窦气房气化范围分为三度,结果为属I度者有23.33%,Ⅱ度者有57.50%,Ⅲ度者有19.17%。这种分度法对鼻内鼻腔泪囊造孔术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筛窦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筛窦解剖学观察吴建,陆书昌,萧璧君,廖建春,范静平我们通过对60具完整成人尸头进行前筛窦解剖学观察,探讨前筛窦气房解剖学分组及分型特点。一、材料及方法60具(男34名,女26名)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年尸头标本,头面部无畸形及外伤改变,鼻窦内无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6.
鼻内鼻窦手术损伤泪道的解剖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少或避免易内鼻窦手术损伤泥道,在20具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泪道与鼻腔外侧壁的毗邻关系。发现前筛气房与泪囊窝关系密切,气房侵及泪骨占87.5%;鼻泪管与钩突上端游离线之间距离为6.74±1.72mm,距离筛漏斗前界3.44±0.75mm,距上颌窦鼻内开口为5.50±3.73mm。鼻泪管开四位于下鼻道前端鼻甲附着处。研究表明,前筛房、钩突切除和上颌窦鼻内开窗手术范围,如果过于向前,容易损伤泪道。  相似文献   

7.
Haller气房(HC)是19世纪解刮学家Haller描述的沿眶内侧壁、向上颌窦延伸的筛窦气房,亦名颌筛气房或颌眶气房,最常见源起目前筛窦,位子筛泡下方,是筛窦发育的解剖变异。HC的大小变化大,如较大和/或邻近上颌窦口,则可使漏斗和上颌窦口变窄,甚至压迫钩突并使其内倾,造成窦口鼻道阻塞。本身虽不是疾病,但可构成鼻窦炎和压力性头痛的促发因素。HC还可同时伴中隔偏曲、泡性鼻甲、钩突长而成用等解剖异常。鼻内窥镜检看不到HC,冠状CT片亦易漏诊,如在窦口鼻道复合体区采用间隔仅1.smm的冠状CT扫描,较易发现HC的存在。文献报…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窦口的应用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运坤  林清霞 《耳鼻咽喉》1999,6(3):169-172
本文观测了48侧尸头上颌窦窦口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发现上颌窦鼻腔开口均位于筛漏斗,其形态,大小与筛泡,钩突的发育情况有关,按形状可分为圆形或卵圆形,弯月形或肾形及月芽状或弯曲的缝隙状三类,分别占21%、56%、23%;上颌窦窦腔开口均位于上颌窦内壁前囟上部;上颌窦鼻通道由窦腔开口向上或内上移行为鼻腔开口,其长度与筛泡,钩突的发育情况有关,多数上颌窦窦口上缘高于(65%)或等于(23%)眶底或眶内下角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前CT检查与术中所见的比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将30例(58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前的CT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T检查能良好地显示鼻腔鼻窦的病变范围和程度,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高。根据CT所示筛房骨化情况可将筛窦分为空泡型、骨质增生型和蜂窝型,并以此作为麻醉方式选择,估计术中难度等的参考依据,可见,CT是内窥镜鼻窦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额窦鼻腔开口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满杰  张速勤 《耳鼻咽喉》1999,6(3):173-175
本研究对16具成人尸头的额窦鼻腔开口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额窦开口的位置因筛泡基板前上端与筛顶连接位置的不同而分为两种类型。Ⅰ型,额窦与侧窦相交通,开口于上半月裂,占21.8%;Ⅱ型,额窦鼻腔开口于前组筛窦,占78.2%,其中开口于筛漏斗的占43.8%,开口于额隐窝及其气房的占34.4%,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明确额窦鼻腔开口的位置。为内容镜下功能性额窦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对鼻窦CT扫描者在检查前用鼻窦炎症状问卷(SNOT-20量表)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与CT扫描结果作半定量分析。SNOT-20量表包括鼻腔症状、鼻旁症状、睡眠、社会交往、情感方面的20个鼻窦炎症状,每个症状从无症状到最严重分5级。每个病人总的分值从0~100,0分为无症状。1~33分为轻度,34~66分为中度,67~100分为重度。CT扫描用120kV,500mA,扫描用冠状位,从额窦到鼻额管层厚3mm,鼻额管到蝶窦后壁5mm层厚。前组筛窦、后组筛窦、上颌窦、额窦、蝶窦分别按单侧计算,0分为正常,…  相似文献   

12.
例 1,患者男 ,14岁。因车祸后右鼻腔反复流清水 7年于2 0 0 1年 3月 10日入院。体检 :双侧中鼻道、嗅裂无脓涕 ,右侧中鼻道后端粘膜水肿。鼻窦冠状位 CT扫描 :未见颅底骨质缺损。右侧前、后组筛窦粘膜稍增厚 ,无液平面可见。于 2 0 0 1年 3月17日行全麻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中开放右前、后组筛窦 ,发现前筛顶粘膜有一处不光滑 ,抬高头位 ,有清亮液体自此流出 ,搔刮该处粘膜 ,见骨质有一长约 2 cm裂隙 ,扩大骨缝 ,将右侧下鼻甲小部分切除 ,将粘膜下组织捣烂后 ,用 EC耳脑胶将其粘贴入骨缝中 ,然后用筛窦气房骨片加固。窦腔、鼻腔分…  相似文献   

13.
1765年,解剖学家Albert von Haller最早描述在骨性眼眶下部可以有筛窦气房,因此,眶下筛窦气房(infraorbital ethmoid cell)也称为Haller气房.虽然也有人将这些气房称为眶筛气房(orbitoethmoid cell),但是,最恰当的名称还是眶下筛窦气房,因为这一名词强调了这些气房的特殊部位和起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筛窦基板层次性分析方法,指导内镜下筛窦层次性开放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鼻窦CT扫描的薄层DICOM数据,层厚层距均为0.65 mm,ImageViewer软件三维重建分析筛窦的基板(III V)层次及其气化情况。结果获得100例(200侧)患者鼻窦CT原始薄层数据,通过三维重建分析发现筛骨结构包含5个基板(I V):①基板V的出现率为60.0%,相邻基板间存在潜在的层次间隙;②Haller气房出现率为28.0%,与中鼻甲、上鼻甲基板结构气化相关者分别占19.5%、8.5%;③上鼻甲及基板气化发生率为91.5%,其中19.1%气化为Onodi气房。最上鼻甲及基板出现率60.0%,气化发生率为76.7%,其中15.8%气化为Onodi气房。Onodi气房出现率为33.0%,来源于上鼻甲基板、最上鼻甲基板的分别占17.5%,9.5%,来源于二者共同气化的占6.0%。各基板及其气化结构组成相对独立的通气引流系统,可单独出现引流障碍。手术中筛窦的开放(III V基板)过程,以上鼻甲、最上鼻甲为标志结构,结合CT提示的气化变异,可在其前方分别充分地开放III基板、IV基板气化结构构成的筛窦迷路(包括变异气房,如Haller气房),而根据CT提示V基板的气化状况和方向,可进一步实现V基板及其气化结构(包括Onodi气房)的开放。结论通过分析筛窦基板的层次性结构,对指引内镜下筛窦开放过程实现层次性、标准化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常因损伤筛窦或蝶窦骨壁而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已注意到某些部位易受损伤,为研究这些部位的抗损伤能力,对21具尸头标本的蝶窦及筛窦骨壁进行抗力试验。测试部位包括:泪骨、筛泡内纸板、后组筛房中央纸板、筛前动脉附近的筛顶、额窦口后壁、前筛板、上筛泡气房的筛顶、筛后动脉附近的筛顶、视神经处后组筛房的后外壁(即Onodi气房)、蝶窦内视神经管骨壁、蝶窦内颈内动脉管前壁,共计11处。试验时采用探头表面积为1mm2的测力计,对测试的骨壁垂直加压,以克为单位记录至骨壁发生完全…  相似文献   

16.
前筛窦解剖     
前筛窦是位于基底板前方的气房,附着于筛顶和纸样板。包括鼻丘、泪泡(lacrimal cells)、漏斗、筛泡及终末气房。前筛窦的侧壁是纸样板,顶壁是筛板与眶顶之间的额骨,此处骨板往往比较薄,其内侧壁的前半部分常常膨大突入窦腔内,以上两个解剖部位是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常见部位。前筛动脉横跨筛顶或在骨板下方行走或在骨板所形成的骨管内行走,术中容易损伤。然而筛前动脉是术中暴露额窦的标志。手术中只要将筛前动脉前方的气房切除即可暴露额窦。当然手术在内窥镜下  相似文献   

17.
额窦鼻腔开口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16具成人尸头的额窦鼻腔开口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额窦开口的位置因筛泡基板前上端与筛顶连接位置的不同而分为两种类型。Ⅰ型,额窦与侧窦相交通,开口于上半月裂,占21.8%;Ⅱ型,额窦鼻腔开口于前组筛窦,占78.2%,其中开口于筛漏斗的占43.8%,开口于额隐窝及其气房的占34.4%。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明确额窦鼻腔开口的位置,为内窥镜下功能性额窦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钩突有更深入的认识,在电镜下观察了15个钩突粘膜的组织结构和32例患者的鼻部冠状位CT图像。结果:①在病理情况下,钩突粘膜的结构紊乱,鼻窦炎症越重,钩突粘膜损伤越严重;②钩突有内移、外移、气化、肥大等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形成关系密切;对鼻窦炎患者切除钩突,开放筛漏斗有利于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手术前和手术中认真阅读CT片有助于设计手术方案,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钩突组织学与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对钩突有更深入的认识,在电镜下观察了15个钩突粘膜的组织结构和32例患者的鼻部冠状位CT图像。结果:①在病理情况下,钩突粘膜的结构紊乱,鼻窦炎症越重,钩突粘膜损伤越严重;②钩突有内移、外移、气化、肥大等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形成关系密切;对鼻窦炎患者切除钩突,开放筛漏斗有利于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手术前和手术中认真阅读CT片有助于设计手术方案,防止  相似文献   

20.
鼻窦CT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30具成人尸头和80例患者鼻窦CT,重点注意中鼻道解剖变异及窦口复合体阻塞同鼻窦炎的关系,结染发现:鼻丘气房、中鼻甲气化和曲线反常、钩突偏曲是最常见的中鼻道解剖变异,且鼻窦度同筛漏斗阻塞有密切关系。认为鼻窦CT能清晰显示鼻窦和中鼻道解剖及变异,因此,鼻窦CT应作为鼻内窥镜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