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立新 《江西医药》2006,41(8):601-603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正常人心脏左室室壁各节段的运动指标来评价其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QTVI测量36例正常人心脏标准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切面获得的左心室的4个室壁(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V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人心脏左室壁内各节段运动速度呈梯度变化,基底部瓣环处速度最高,中间部次之,心尖部最低,各节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QTVI技术能直接测定心肌各节段的运动速度.能较以往的目测法更客观的评价心肌的运动功能及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2.
王成增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9):14-15,18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左室心肌纵轴速度变化。方法应用QTVI测量35例小儿CHF患者和30例正常儿童于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及心尖长轴切面获得的左心室6个室壁(后间隔、侧壁、前壁、前间隔、后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Vs)。计算各室壁心肌相邻阶段间的速度差(△V1=基底段速度一中间段速度、△V2=中间段速度-心尖段速度)。结果正常组左室各室壁间心肌运动速度不同,其中侧壁速度最高。而6个室间壁△V1、△V2无明显差异。CHF患者左心室各室壁各节段心肌Vs及各室壁△V1、△V2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F组各室壁问△V1、AV2无差异,将CHF组左室后间隔△V1、△V2与LVEF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呈正相关。结论CHF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各个室壁心肌节段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及速度差明显降低,速度差与LVEF具有明显相关性。各室壁同水平速度差无差异,利用速度差评价心功能时仅测量某一定壁的心肌速度差即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组织追踪(TT)和组织同步成像(TS I)技术评价冠心病(CAD)左室心肌纵向收缩位移和同步化运动的特点。方法应用TT和TS I获取20例CAD患者和26例正常人的左室心尖长轴、心尖二腔和心尖四腔切面,测定并比较左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 s)和收缩期正向达峰时间(T s)。结果CAD患者TT和TS I检出的心肌异常节段与冠脉造影证实或心肌梗死的病变部位基本一致;CAD患者的D s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T s测值延长,各节段之间的T s均值差异增大(71.48~182.00m s,P<0.05或P<0.001);以基底段D s<9mm,中间段<5mm和T s>180m s为异常室壁节段的标准,其准确性分别为62.00%和54.17%,敏感性为52.63%和39.44%,特异性为74.42%和75.51%。结论TT和TS I能较好地评价CAD患者左室心肌纵向收缩时的位移变化和同步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tri-plane)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定量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组织追踪成像(TTI)和组织同步成像(TSI)检出冠脉病变血管支的敏感性。方法在超声Tri-plane技术下,对对照组(健康人群)及冠心病组患者,采集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左室两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的左心室6个壁,并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和近心尖段共18个节段。各节段分别获得QTVI的速度、时间曲线图,TTI的位移-时间曲线图及TSI彩色编码的峰值速度和时间图。测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最大位移,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三种技术定量检测冠心病组左室壁心肌各节段的峰值速度和位移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0例冠心病患者中,TTI对检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有较高敏感性,达85.0%,与QTVI、T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I技术能有效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收缩期节段性运动异常;TTI对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检测诊断的敏感性可能优于QTVI和TSI。  相似文献   

5.
目的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规方法显示室壁运动正常的左室收缩运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1例,无糖尿病及心脏疾病的正常人38例,对上述患者进行心尖位两腔、左心长轴及四腔切面测量,获得室间隔及前后壁厚度、左房左室内径、左室心尖位心内膜下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间隔及前后壁厚度、左房左室内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心尖位心内膜下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降低,各节段各部位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发生严重冠心病之前能够早期发现局部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心肌梗死(MI)患者和正常人左室各节段室壁的二维应变(2-DS),探讨STI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的价值,为MI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MI患者33例为实验组,33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心脏四腔心、三腔心、二腔心及左室短轴(心尖、乳头肌及二尖辩水平)切面的高帧频二维动态友阶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各个室壁节段的二维应变。结果:①正常组的各节段应变一时间曲线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分布均一,且波峰、波谷清晰明显,峰值高度均匀一致,心梗组各节段应变一时间曲线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分布杂乱无序且部分节段的曲线呈现相反方向。②心梗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纵向应变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0.01);心梗组左室短轴(心尖、乳头肌及二尖瓣水平)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0.01)。结论:结论STI能够准确定量地评价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进而诊断MI。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组织多普勒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分析正常人左心室壁运动的特点.方法 对30例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获取标准心尖二腔、四腔、长轴观的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脱机测量左心室各心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舒张期速度.结果 正常人左心室同一心室壁内不同节段的运动速度呈梯度性,即基底部>中间部>心尖部.正常人左心室同一节段不同心室壁的运动速度以侧壁最高,后下壁次之,前间隔速度最低.经分析,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多普勒尤其是组织速度成像可以定量、客观地评价心室壁运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室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CLBBB)20例,正常对照者20例,采用心尖长轴四腔心和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壁各节段的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应变、应变率及整体长轴应变(GLS),心尖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FS%).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LBBB组,的左房内径、E/A、左室长轴心内膜下心肌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减低(P<0.05).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准确地评价左束支患者的左室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陈佳  吴欣 《福建医药杂志》2011,33(6):128-130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老年高血压(EH)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在左 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患者中,选择左室正常构型(LVN)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1例(LVN组),左室重构(LVR)患者20例(LVR组),获取标准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切面,测定左室各节段心内膜下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探讨心力衰竭(CHF)患儿左室非同步运动与二尖瓣反流的关系。方法:正常小儿40例,CHF患儿30例。(1)左心室非同步性指标检测获取标准心尖四腔和两腔观,QTVI状态下,获得左心室4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12个位点的QTVI曲线,测量各位点QRS波起点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和Te)。计算左心室12个心肌节段Ts和Te的最大差值(Max-△Ts和Max-△Te)。(2)二尖瓣反流测量:于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二尖瓣反流面积与左房面积比值MRA/LAA。结果:CHF组Max-△Ts和Max-△Te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21例CHF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MRA/LAA与Max-△Te呈正相关(r=0.32,P〈0.05),与Max-△Ts不相关(P〉0.05)。结论:CHF患儿存在的二尖瓣反流现象与左室非同步运动有关,其中舒张非同步运动对二尖瓣反流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前后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以定量分析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对照组),20例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接受PTCA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后1周及1个月测量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治疗前1 d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减低(P<0.01)(心尖段除外);治疗后1个月室壁运动速度减低,除前间隔中段Vs达到正常值,其余节段仍低于健康对照组.(2)冠心病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述速度减低节段治疗后1周较1 d Vs明显增快(P<0.01);治疗后1个月较1周Vs继续增快(P<0.01).结论 QTVI技术可用于定量分析PTCA支架置入治疗前后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方法 对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16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首先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速度评价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并获取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和长轴观以及胸骨短轴观,再应用STI技术,脱机分析测量舒张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径向应变、应变率,周向应变、应变率,以及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早期应变率比值(RSe/RSa比值),评价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结果 观察组纵向舒张期早期速度E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从基底段至心尖段的纵向速度(E峰、A峰),存在递减趋势,观察组的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及周向应变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超声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局部心肌舒张早期功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虽然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在正常范围内,但其局部心肌已经存在舒张早期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3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21例正常人(对照组)左室心肌的12个节段测量QTVI曲线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结果 Vs、Ve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与正常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Va则无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狭窄组之间各指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的Vs和Ve能较准确地检出冠心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异常心肌节段,但对区分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似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入选患者分组。对照组为CAG示冠状动脉正常者25例,缺血组为CAG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75%者28例。分别记录心尖位四腔、长轴及两腔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STI技术测量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LAD供血区域各个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对照组与缺血组成功获得二维应变及应变率的节段数分别为94.0%和93.3%。纵向峰值应变后间隔中间段,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峰值应变率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时,STI技术能较好定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异常心肌节段,并显示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5.
王春  郭薇  戴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08-110,113
目的 探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在评价糖尿病心肌病(DCM)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2例DCM患者(研究组)、54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各组左心室短轴16个节段的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曲线,分别于收缩期和舒张期测量心内膜运动速度(Ven)、心外膜运动速度(Vep)及相对应的室壁厚度(D),计算心肌速度梯度(MVG)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左心室短轴平面多数节段舒张期的MV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收缩期只有少部分节段MV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M患者心脏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在正常范围时就可出现局部心肌运动功能异常,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定量评价其局部心肌运动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组织同步显像(TSI)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心肌运动非同步性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SI技术对30例扩心病患者(病例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左心室心肌进行检测,获取左心室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组织运动图像,测量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s),分析左室12节段Ts的标准差(Ts-SD)、Ts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s-dif)及TSI图特点。结果①对照组左室各节段心肌运动同步性较好,TSI图彩色编码多为均一分布的绿色,仅少数节段表现为浅黄色;病例组各节段心肌同步运动规律消失,心肌彩色编码表现为绿-黄-红明显不均,编码为黄色或红色的节段数明显增多(P<0.005)。②DCM组左室各节段T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该组Ts-SD为(62.7±33.8)ms、Ts-dif为(182.3±65.7)ms,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TSI是一种无创伤性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达峰值速度时间新方法,是目前评价DCM左心室非同步运动的最佳方法,并能应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病例选择,指导起搏器植入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17.
李秀月  周长钰 《天津医药》2011,39(10):911-913,986
目的:应用超声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检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肌的同步性运动。方法:59例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6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超声TVI模式下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左、右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共12节段的收缩(Ts)和舒张达峰(Te)时间,并计算左室12节段舒缩达峰时间的平均值(Ts-12-LV、Te-12-LV)、标准差(Ts-12-SD)和最大差值(Ts-12-diff、Te-12-diff)及右室2节段舒缩达峰时间平均值(Ts-2-RV、Te-2-RV)。结果:研究组左右室12个节段Ts-12-LV、Ts-2-RV及Ts-12-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Ts-12-SD>33ms为标准,研究组达此标准者占17例(25.00%),对照组为11例(18.64%);以Ts-12-diff>100ms为标准,研究组和对照组不同步者比例分别为50%(34/68)和28.8%(1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e-12-diff>100ms为室内舒张不同步标准,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占47.1%和25.4%(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同步性减低,糖尿病可使其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