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和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2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09年10-12月本院哮喘专科门诊110例6~14岁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过敏性哮喘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按照GINA方案常规治疗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照组按照GINA方案常规治疗。通过2年随访,每6个月复查肺功能FEV1%、PEF,每12个月复查IgG4、sIgE、粉尘螨皮肤点刺检测、日、夜间哮喘症状、C-ACT评分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结果 1)治疗24个月实验组肺功能FEV1%、IgG4值、C-ACT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2)治疗24个月实验组粉尘螨皮试等级变化、sIgE、肺功能P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IgG4值在治疗12个月和治疗24个月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结论 实验组在改善过敏性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日夜间哮喘症状、C-ACT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舌下粉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2年中,IgG4值呈逐年显著升高。粉尘螨滴剂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过敏性哮喘儿童的特异性免疫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与评价药物基因检测指导儿童哮喘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4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过敏性哮喘儿童, 根据哮喘药物基因检测结果, 分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和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实验组各20例, 进行相应的哮喘个体化治疗, 随访6个月, 分别与未进行基因检测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调节剂治疗的对照组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肺功能FEV1%、PEF、FEF25%、FEF50%、FEF75%、呼吸道感染次数、儿童误学天数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C-ACT评分和肺功能FEV1%、PEF、FEF25%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FeNO和肺功能FEF50%、FEF75%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实验组C-ACT评分和肺功能FEV1%, PEF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FeNO和肺功能FEF25%、FEF50%、FEF75%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6月,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感染次数和误学天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1, 7.259, P<0.05), 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感染次数和误学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基因检测是实现哮喘个体化治疗的方向, 但目前国内临床相关资料有限, 有待大样本量研究以提供更可靠的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总免疫球蛋白E(IgE)、调节性T细胞(Treg)在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11月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中的过敏性哮喘患儿60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FeNO、总IgE以及Treg水平。分别计算3种检测手段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于儿童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的FeNO和外周血中的总IgE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中Tre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eNO和外周血总IgE与小儿过敏性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62、0.591,P<0.05),Treg与哮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69,P<0.05)。Treg 对于儿童过敏性哮喘检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FeNO和总IgE(P<0.05),平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和系列联合检测(P<0.05),而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平行联合检测(P<0.05)。FeNO、总IgE、Treg平行和系列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和0.917。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儿的FeNO、总IgE、Treg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和病情分级相关。平行联合检测或系列联合检测可提高在儿童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铁剂补充结合喂养指导的综合干预对离乳期营养性贫血儿童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和贫血纠正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5月河北省赵县两个乡镇体检发现的6~11月龄营养性贫血(Hb<110 g/L)的儿童分别入选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有136名和87名儿童完成了全程随访,两组儿童都接受常规补充铁剂3个月。干预组每月由卫生室的医生提供一次家长离乳食指导。分别在1、3、12个月后复查儿童血红蛋白浓度和评估离乳食期喂养。结果 相对于入选时,随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自身血红蛋白浓度上升,3个月随访时分别为(14.85±14.85)g/L和(8.07±12.90)g/L,12个月随访时分别为(17.17±16.44)g/L和(5.77±13.87)g/L;各组每次随访时的上升值皆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次随访时干预组的上升值高于对照组,皆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0.000)。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贫血纠正率在3个月随访时分别为52.2%和32.3%(P=0.004),12个月随访时为56.6%和31.0%(P=0.001)。相对于对照组的常规措施,干预组的离乳食干预对纠正儿童贫血的关联强度(RR)在3、12个月时分别为1.62和1.83,归因危险度(AR)分别为19.9%和25.6%。结论 在我国农村地区对离乳期营养性贫血的儿童进行喂养指导干预,短期内能够促进补铁治疗效果,而且通过长久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在补铁停止之后持续稳定纠正和预防儿童贫血,对婴幼儿营养改善具有长期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度哮喘未控制与良好控制患儿肺通气功能、呼气一氧化氮及身高的变化,为临床指导规范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符合中度哮喘儿童,分为2组,未控制组(50例,间断使用ICS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良好控制组(50例,规律使用ICS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同时选取50例非哮喘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未控制组与良好控制组进行FEV1、PEF和FeNO检测,同时对三组患儿进行身高检测。结果 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未控制组FEV1、PEF缓解程度明显低于良好控制组(P<0.05),而且未控制组FeNO下降不明显,且高于良好控制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良好控制组患儿身高与对照组儿童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未控制组患儿身高明显落后于对照组儿童身高(P<0.05)。结论 不规律用药导致哮喘控制不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及通气功能障碍,同时也是影响儿童身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喷催产素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以寻求儿童ASD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之间,来就诊的ASD儿童25名,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3)。对治疗组儿童鼻喷催产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儿童不接受鼻喷催产素治疗。结果 1)催产素水平: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治疗第4周两组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 P<0.05)。2)行为数据:入组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社交回应量表(SRS)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治疗第4周,两组儿童SR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入组时、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儿童在《心理教育概况中文版(第三版)》(CPEP3)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SD儿童进行鼻喷催产素治疗,能提高其血液中催产素水平,而且能降低其在社交回应量表上的分数。鼻喷催产素疗法在ASD儿童的康复治疗中有较大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学习风格简介(LSP)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康复效果,以期在全国更广范围内推广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确诊为ASD的儿童55名,年龄在36~72个月之间,进行为期6个月的LSP模式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应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进行康复效果评估。结果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语言、社交行为和适应行为能区发育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7.10、6.29,P<0.01),而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区发育商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1.76,P>0.05);CARS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CARS量表得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1);SDQ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多动注意缺陷得分、同伴关系问题得分和困难总分明显下降,亲社会行为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8、6.96、7.74、6.78,P<0.01),而情绪症状得分和品行问题得分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0.92,P>0.05)。结论 LSP能有效改善ASD患儿的社交能力,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可在国内更广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疗效的影响, 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80例3~6岁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进行常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听觉统合训练1个治疗周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儿均进行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评估, 该量表中的感觉、社会交往、躯体运动、语言及自理均单独作为一项评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较治疗前均具有好转趋势。2)试验组患儿在听觉统合训练治疗1个月后ABC评分项目中的感觉及语言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儿在进行听觉统合训练治疗3个月后ABC评分项目中的感觉、语言及社会交往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听觉统合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康复具有明显影响, 孤独症儿童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注意加强听觉统合训练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教结合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干预效果,为后续开展ADHD儿童的诊疗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1-12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14所小学一到五年级共9 295名儿童进行ADHD筛查并随机分组,确诊为ADHD的儿童共243名,干预组采用医教结合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研究对象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和随访6个月时分别运用SNAP-Ⅳ、父母育儿压力问卷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6个月后随访干预组共纳入105名,对照组共纳入99名儿童。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干预后,两组在SNAP-Ⅳ总分(t=5.04,P=0.026)和育儿压力总分(t=6.49,P=0.012)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两组在SNAP-Ⅳ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P=0.006),但在育儿压力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1,P=0.148)。结论 医教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改善了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缓解了父母的照顾压力,为ADHD儿童的多模式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太原市城区0~6岁儿童发育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中国儿童发育量表》修订版对太原市893例0~6岁儿童进行发育项目测查,问卷调查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结果 893例儿童精细动作的发育商水平最低,男童为91.58±15.46,女童为95.90±15.06;大运动、精细动作、社会行为三个能区的发育商女童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分娩方式、过敏史、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与儿童发育商之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而性别(t=-3.366,P=0.001)、父母文化程度(t=24.604,P=0.000)、主要看护人(t=-2.267,P=0.024)、便秘(t=3.513,P=0.000)与儿童发育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性别(t=3.915,P=0.000)、便秘(t=-3.393,P=0.001)、主要看护人(t=-2.501,P=0.013)、父亲文化程度(t=2.393,P=0.017)与儿童发育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主要看护人文化程度与儿童发育商之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儿童早期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父母文化素养、由父母主要抚养,保证胃肠功能正常,对儿童的发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与其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的相关性。了解FeNO及EOS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意义,并为早期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临朐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及门诊确诊的哮喘患儿45例,正常对照组26例。分别测定FeNO及EOS的水平。结果 1)哮喘急性发作组FeNO[(57.34±41.53)ppb]、EOS水平[(1.66±4.52)×109/L]分别高于缓解组[(41.48±26.96)ppb],[(0.63±0.56)×109/L]和对照组[(16.14±6.37)ppb],[(0.08±0.0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哮喘缓解组FeNO和EOS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组患儿的FeNO水平与外周血EOS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哮喘患儿FeNO水平增高,与EOS有很好的相关性,其水平可以间接反映哮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且敏感性较EOS更高。哮喘缓解期气道炎症仍存在,仍需抗炎治疗,临床上可联合应用FeNO和EOS来评估哮喘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变化, 分析其与哮喘有关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含量、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2例哮喘组、4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TIgE含量, 以及肺功能指标, 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下降(P<0.01), 而血清TIgE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P<0.01), 与小气道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能与25-(OH)D3对TIgE产生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清道夫受体163(sCD163)水平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血清HMGB1、sCD163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诊断价值,初步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儿科院住院治疗的76例首次发生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为研究组,其中轻度组23例、中度组31例和重度组22例,同期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幼儿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sCD163水平,采用离线潮气呼气检测FeNO浓度,Pearson法分析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FeNO浓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HMGB1、sCD163水平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927、8.442,P<0.001);随着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严重程度加重,血清HMGB1、sCD163水平及FeNO浓度均呈上升趋势(F=67.908、96.412、23.390,P<0.001);Pearson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FeNO浓度均呈正相关(r=0.674、0.680,P<0.001);ROC结果显示,血清HMGB1、sCD163水平诊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95%CI:0.775~0.897)、0.863(95%CI:0.802~0.90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25(95%CI:0.870~0.968);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随访中患儿喘息次数均呈正相关(r=0.614、0.672,P<0.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患儿FeNO浓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作为指示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潜在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与儿童哮喘严重程度及气道炎症反应相关性,为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80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哮喘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哮喘组,并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讨论各组儿童痰液ICAM-1水平的变化,分析ICAM-1与哮喘严重程度及气道炎症反应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痰液ICAM-1、白细胞介素(IL)-6、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t=40.251、27.532、48.392、23.096,P<0.05)。不同哮喘严重程度患儿的痰液ICAM-1、IL-6、IL-13、TNF-α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中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410、38.726、12.167、46.661、29.540、10.419、24.676,P<0.05);其中,重度哮喘患儿痰液ICAM-1、IL-6、IL-13、TNF-α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中度哮喘患儿FEV1、VC、PEF均低于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痰液ICAM-1水平与IL-6、IL-13、TNF-α水平、哮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745、0.684、0.786、0、692,P<0.05);哮喘患儿痰液ICAM-1水平与FEV1、VC、PEF呈负相关(r=-0.457、-0.378、-0.692,P<0.05)。结论 哮喘患儿痰液ICAM-1水平高于健康儿童,其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分级、IL-6、IL-13、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检测哮喘患儿痰液ICAM-1水平,在评估其疾病严重程度、气道炎症反应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7(IL-27)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84例儿童和同时期来本院就诊的56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7水平和FeNO水平,记录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峰值呼气流速(PEF)和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IL-17、IL-27和FeNO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ROC工作曲线评估FeNO联合IL-17、IL-27检测对儿童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儿IL-17、IL-27、FeNO、FEV1、FEV1/FVC、PEF和RV/TLC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241、92.074、94.296、16.325、174.263、31.174、115.207,P<0.001)。哮喘患儿IL-17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690、-0.576、-0.613),与RV/TLC呈正相关(r=0.581)。IL-27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786、-0.818、-0.549),与RV/TLC呈正相关(r=0.513)。FeNO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667、-0.662、-0.637),与RV/TLC呈正相关(r=0.543)。IL-17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52.4%,特异度为76.2%,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614~0.725);IL-27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63.2%,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710~0.805);FeNO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5.3%,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23~0.840);联合检测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81.4%,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0.802~0.941),与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IL-27、FeNO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相关,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饮食干预对高过敏风险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了解饮食干预对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过敏风险婴儿200名,随机分为干预组(饮食干预)和非干预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 1)饮食干预6、12个月后,干预组湿疹和喘息性疾病发生率均小于非干预组(P0.05),12月时干预组过敏性鼻炎发生率小于非干预组(P0.05)。12月时干预组的过敏症状严重程度较非干预组也显著减轻(P0.05)。2)饮食干预6、12个月后,干预组的过敏原阳性率和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均低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12月后,干预组婴儿的肺功能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对高过敏风险婴儿进行饮食干预能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