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检测脑利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体检为正常成人60例血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BNP和hs—CRP的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血清中BNP和hs—CR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NP和hs—CRP的表达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分级密切相关,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NP和hs—CRP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BNP和hs—CR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二者的协同作用在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BNP和hs—CRP的联合检测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5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不同分级及类型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NYHA分级高者水平高于分级低者,混合性心衰及收缩性心衰者高于舒张性心衰患者(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反映心衰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3.
王飞  张慧 《当代医学》2014,(2):26-27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C反应蛋白(cRP)诊断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其血浆BNP和CBP浓度,M时测定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NP、CRP以及LVE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而观察组-VEF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降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心力衰竭患者BNP和eRP对于诊断和评价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辅助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对于评价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5例CHF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作为CHF组,另选取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治疗前及心功能改善至Ⅰ~Ⅱ级后的CHF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CHF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在治疗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CHF心功能Ⅳ级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结论血浆BNP和hs—CRP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观察血浆BNP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价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脑钠肽( BNP )、C反应蛋白( CRP )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心功能不全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心功能不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NP、CRP 变化,并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BNP、CRP 以及LVED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清BNP、CRP 水平随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研究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随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LVEF逐渐降低(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BNP、CRP 以及LVED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CRP以及LVED仍高于对照组, LVEF仍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BNP 和CRP 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可以反映患者心功能情况,对心功能不全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太昊  董磊  崔晓燕  田徐露 《西部医学》2018,30(10):1488-1491
【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ET 1、NO、VEGF、CRP、心功能以及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 两组血清ET 1、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NO、VEGF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血清ET 1、CRP明显比对照组低,血清NO、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瑞舒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其内在机制和有效调节血清ET 1、NO、VEGF、CRP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1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按照心功能分级,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BNP、CRP检测对比.结果 观察组BNP、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CRP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C-反应蛋白明显相关,临床可作为疾病评估以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1例,另选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入选对象的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和血浆脑钠素(BNP)的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BNP、ET、N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BNP)(、ET)、NO水平逐渐增高,LVEF逐渐降低;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浆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应力(MWS)也逐渐升高,CHF患者BNP、NO、ET水平分别与LVMI和MWS呈正相关(P〈0.01);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ET、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皮因子ET、N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参与了心室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B型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住院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验组)及150例心脏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外周血BNP及CRP的浓度,比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心力衰竭组BNP、CRP浓度变化,同时在给予治疗组治疗后2个月复查BNP及CRP的浓度,对比前后BNP及CRP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BNP、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经治疗后2个月BNP、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存在心脏结构的重塑和非特异炎性反应,外周血BNP、CRP浓度显著升高,而经治疗后此两项指标显著降低。BNP、CRP浓度的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晶  彭玲  游舟  韦建 《西部医学》2013,25(9):1368-137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肾上腺髓质中段肽及钠尿肽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力衰竭患者35例(CHF组)及正常健康体检者31例(对照组)血清中的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及钠尿/Ik(BNP)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HF组血清肾上腺髓质中段肽及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Ⅱ、Ⅲ、IV级心力衰竭组间有显著差异(P〈O.05),治疗前后各组MR-proADM、BNP水平亦有显著差异(P〈O.01)。结论血清MR-proADM与BNP一起可作为CHF诊断、分级及治疗效果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短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C-反应蛋白及脑利尿钠肽水平的影响.②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一Ⅲ级)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2例.两组都给予B-受体阻止剂、ACEI、利尿荆及地高辛治疗,观察组再给予阿乐10rag,每晚1次,共服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彩超,评价心功能,测定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的提高(P<0.01),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有明显的降低(P<0.01),而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④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浆中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的水平,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管铮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65-66,7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不同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n=86)、双支组(n=48)及3支组(n:36),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组,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结果AMI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两组均高于S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支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组,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P〈0.01)。AMI、UAP、SAP患者心功能异常组的BNP、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RP、BNP、D-D水平不仅能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将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6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测定其血清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以45例健康者作对照;将ACS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疏血通组(63例)和常规组(63例),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有泵功能衰竭的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泵功能正常患者(P〈0.05),常规治疗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BNP、hs-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疏血通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对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91例2009年9月~2010年7月我院心血管内科ACS住院患者,ACS患者符合ACC/AHA2007年ACS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中BNP的影响,并关注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诊治的12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及洋地黄类制剂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6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联合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及对血清中BNP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BNP的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治疗前、后BNP的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联合倍他乐克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且能有效调节血清中的BNP水平,进而有效调节微环境,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白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就诊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名门诊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IL-6及PCT浓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浆BNP、IL-6及PCT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BNP、IL-6及PCT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心功能分级与血浆BNP、IL-6及PC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64,0.52,P<0.05).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浆BNP、IL-6及PCT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具有临床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咪达普利对非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压正常并溶栓成功的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ACEI治疗组(观察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咪达普利5mg/d。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00 d测量患者血浆CRP、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溶栓24h、100 d后观察组、对照组的CRP、BN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100 d时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24 h比,溶栓100 d观察组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同时期改善明显(P<0.05)。2组EDVI、ESVI及LVEF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咪达普利能够明显降低血浆CRP及BNP水平,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AF)患者血清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F患者68例,作为房颤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群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CRP和BN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BNP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患者血清BNP、CR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浓度不断升高。不同心功能分级间血清BNP、CRP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和CRP水平可作为房颤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对于临床上判断房颤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令东  刘步云 《海南医学》2011,22(21):20-22
目的 探讨肺源性心脏病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58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应用双抗夹心免疫酶法与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浆BNP浓度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F)、肺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