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产生一系列的情感行为变化,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 depression,PSD),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兴趣下降.  相似文献   

2.
丁莲  张明兴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50-1652
目的探讨社区卒中后患者的一般状况、社会支持度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26例社区脑卒中患者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无抑郁障碍组与抑郁障碍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与社会支持度。结果抑郁障碍组女性、中学或以上教育程度、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无抑郁障碍组(P〈0.01或P〈0.05);抑郁障碍组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的比例低于无抑郁障碍组(P〈0.05);抑郁障碍组患者总的社会支持度低于无抑郁障碍组患者(P〈0.05),其中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血管性危险因素及社会支持度可能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情绪表现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小波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96-198,201
目的探讨卒中后伴发抑郁(PSD)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40例卒中后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并同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9.2%,其中轻度抑郁占27.1%、中度抑郁占16.7%及重度抑郁占5.4%。其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躯体化、阻滞、认识障碍、绝望感和睡眠障碍;病灶位于皮层和皮层下的病例组HAMD总分、阻滞、绝望感因子分显著高于病灶位于小脑和脑干的病例组;抑郁程度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无相关关系,而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发病部位有关。结论卒中后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不同部位的卒中有其抑郁特点,病灶位于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的患者更容易出现PSD。其抑郁程度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与病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以及盐酸舍曲林 (左洛复 )治疗此症的疗效。 [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了解卒中后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头CT或MRI检查病损部位 ,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 [结果 ]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 ) ,且大脑皮质、丘脑、脑干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 (P <0 .0 1 ) ,盐酸舍曲林治疗有效。 [结论 ]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与脑卒中病损部位有关 ,盐酸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状态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患者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2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280例患者中确诊为卒中后抑郁者62例,将32例接受早期干预治疗的卒中后抑郁者为观察组,30例未接受早期干预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脑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病变部位、偏瘫严重程度与患者脑卒中后抑郁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及卒中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1、3及6个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MBI评分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病变部位、偏瘫严重程度是脑卒中患者发现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显著优于未干预者,临床治疗中应给予早期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抑郁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对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刘毅  戢秋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27-727,7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2)脑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ADL和NFDS评分高。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影响,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甲状腺功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将62例发病在24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CI组)和PSD组,分别在入院第2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 )水平.结果 ①入院第2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PSD组FT3水平均低于同期CI组.2组患者入院第7天FT3水平[分别为(2.04±0.53)ng/ml,(1.43±0.91)ng/ml]较入院第2天[分别为(1.28±0.19)ng/ml,(1.07±0.37)ng/ml]显著升高( P <0.05);入院第14天、第21天,PSD组FT3水平继续增加,CI组而与第7天差异不明显.②入院第2天、第7天PSD组FT4水平高于同期CI组.2组患者入院第14天的FT4水平[分别为(1.52±0.18)pg/ml,(1.57±0.31)pg/ml]均较第7天[分别为(2.09±0.26)pg/ml,(2.28±0.38)pg/ml]明显下降( P <0.05).③入院第2天PSD组TSH水平低于CI组(P <0.05).结论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变化在PS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300例,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患者分为PSD组(HAMD≥8分)和非PSD组(HAMD<8分).整理患者合并症、脑卒中史、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患者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最多见,卒中后抑郁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为探讨其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抗抑郁剂的合理应用,我们21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中出现卒中后抑郁的8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2年9月~2005月8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排除既往有精神障碍史、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  相似文献   

11.
王惠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158-1159
目的:探索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问题。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9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调查,并将SCL-90调查结果与常模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卒中后抑郁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SSS分值为(37.16±10.93)分,低支持状态占60.59%。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应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12.
刘华 《海南医学》2008,19(7):3-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10w采用汉密顿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0w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抗抑郁治疗能促进卒中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疗程6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治疗1周有效率高于舍曲林组,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疗效和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少。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安全有效,更适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马来酸氟伏沙明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马来酸氟伏沙明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分别检查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马来酸氟伏沙明组和阿米替林组患者治疗后2、4、6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马来酸氟伏沙明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马来酸氟伏沙明抗抑郁的作用显著,疗效与阿米替林相仿,患者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少且程度轻,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卒中后抑郁与抑郁症患者多种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卒中后抑郁病人(卒中后抑郁组)、30例卒中后非抑郁病人(卒中非抑郁组)、30例抑郁症病人(抑郁症组)、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4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卒中后抑郁组、抑郁症组、卒中非抑郁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β,IL-6,TNF-α和hs-CRP水平分别为:[(137.23±8.12)pg/ml,(34.12±3.12) pg/ml,(64.62±6.11) pg/ml,(6.70± 1.52) mg/L];[(133.21 ±7.56) pg/ml,(33.56±2.65) pg/ml,(62.95±5.66) pg/ml,(1.65±0.99) mg/L];[(43.25±6.23) pg/ml,(16.12±2.60) pg/ml,(32.23±7.12) pg/ml,(5.77± 1.21) mg/L];[(42.12±5.78) pg/ml,(15.32±3.23) pg/ml,(31.55±6.70) pg/ml,(0.66±0.74) mg/L].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症组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卒中非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CRP水平:卒中后抑郁组>卒中非抑郁组>抑郁症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后抑郁和抑郁症可能具有相同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6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其中西酞普兰治疗1周后HAMD评分下降更加明显;2周后西酞普兰组MMSE评分显著升高,4周后明显高于阿米替林组;治疗后西酞普兰组TESS分值明显低于阿米替林组。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比,起效较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METHODS:The internet was used to retrieve the Wanfang Medical Data System,Chinese Periodical Net,the Weipu Information Resources System,PubMed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Relevant articles,up to September 2010,were manually retrieved.These papers included studies that had performed random and semi-random control trials for the use of acupuncture to treat PSD.Fifteen random control tests involving 1096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individual cases,interventional measures and curative effects were extracted from this research.Grad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eta-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these studies.RESULTS:Comparison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for the curative rate on PSD revealed an OR of 1.48,95% CI = [1.11 1.97] and P=0.008.Comparison of obviously effective rate shows that OR=1.39,95% CI=[1.08 1.80] and P=0.01.Comparison of effective rate showsthatOR=0.83,95%CI=[0.631.09]andP=0.18.CONCLUSION:Comparison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in treating PSD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urative rate and remarkably effective rate,but no difference in effective rat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丁螺环酮与艾司西酞普兰联用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丁螺环酮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疗程均为8周,定期对患者采用HAMD(24项)抑郁量表与TESS副反应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3%(19/30)(χ2=8.91,P=0.031,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定,治疗第1周开始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且一直持续至观察第8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用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付秀全  张标  陈纯  王淳 《西部医学》2010,22(8):1489-1490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变化。方法对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PSD)和5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了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同时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PSD患者分为轻中度抑郁组(〈24分)和重度抑郁(〉24分)组,比较两组SSR结果。结果卒中后抑郁患者SSR异常率为86.6%(52/60),PSD患者SSR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1),波幅值较对照组降低(P〈0.01)。亚组分析显示重度抑郁组SSR潜伏期以及波幅值较轻中度抑郁组延长和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明显异常,同时其异常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邓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67+2026
目的:总结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4例脑卒中发生抑郁138例,发生率为42.6%,抑郁的发生与文化程度、生活事件、病灶部位相关。结论:本病的特点为发生率高,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