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我院中成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门诊2006年-2007年所使用的中成药的金额、数量、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应用的中成药以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和止血作用的药物销量最多,总体使用规范,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结论提高中成药疗效,规范合理使用中成药需全院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是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组方制成的.故而在治病过程中,当然也必须遵循辨证用药的原则.但在临床上使用中药制剂药不对症者屡见不鲜. 中成药制剂和西药联用要注意避免产生物理化学配伍禁忌.中西药联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但一切物质均是由各种化学成份所组成.因而中西药联用时则应特别注意其之间的相互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医方剂学中的精髓.因其携带方便、易于服用、药效显著、平稳等特点,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20年来中成药发展迅速,剂型不断更新丰富,产量和使用量飞速攀升.2009年,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80多万吨,同比增长41.73%.  相似文献   

4.
罗树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41-3642
<正>1临床资料临床上,合理用药表现为安全、有效、经济,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彼此之间不可替代,药品在治疗疾病时表现为对症治疗,患者什么病用什么药,处方药必须在医师的检查诊断,在药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使用得当,则可治病救人,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如使用不合理,则延误病情,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5.
调查118名西医师使用中成药的情况,94.9%的医师为患者处方过中成药,其中85.4%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中成药,64.4%不知道中药之间的配伍禁忌,53.3%不了解中成药的药性,其处方中成药的安全性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陈颖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279-2280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有利于加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至6月30日1349份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探讨用药的合理性。结果:2005年1月1日至6月30日我院抗生素总使用率为52.19%,病原送检率为17.90%,抗生素使用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31%。结论:存在抗生素使用率偏高,病原送检率低等情况,应加强目标性管理,防止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麻醉药品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同时又具有使人产生瘾癖的致依赖性,它的利用合理与否可产生不同的临床意义.为评价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本文调查分析麻醉药品处方及住院病历,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医院院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本院选取2004年6月、7月、8月3个月的门诊处方进行抗感染药物使用例数的调查,分析门诊病人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我院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患儿中成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对1729例住院患儿的中成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中成药注射剂使用率为95.7%,其中单用、二联使用率分别为94.6%和5.4%,临床使用以清热解毒类为主.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患儿中成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病因病机导致咳喘病的合理用药。分析不同病因病机以及所表现的不同症状,对咳喘类中成药加以归类。认为只有正确辨证、合理用药才能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儿童处于特殊的生理期,骨科疾病多发,但是临床上缺少专门的骨科儿童用药,儿童经常使用成人药物,导致发生不良反应。探析骨科中成药的用药特点,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骨科儿童用药总结为“重特点、重适量、重避险、重种类、重给药、重短用”6点。结合儿童骨科疾病就医用药的特殊性,就骨科中成药的儿童使用原则进行剖析,为临床上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获得最佳疗效提供参考。认为儿童使用骨科中成药应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充分衡量风险和收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学教学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妍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19-120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中成药以其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应运而生的中成药学课程在很多学校开始开设.但在中成药学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这一新兴学科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些学校只是为了丰富课程门类而设置,并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课程建设.在此,笔者对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课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该课程的重视,以更好地建设该课程,使其健康发展,为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3~2005年中成药不同剂型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不同剂型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03~2005年消耗的不同剂型中成药的零售全额、用药频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剂型、价格、功效等因素直接影响用药情况。结论:我院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格适中、剂型先进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14.
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高淳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合理用药有所改善,但整体水平仍然不容乐观:平均处方用药品种数仍然高于WHO标准;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高;注射剂使用比例过高;非基本药物目录用药较频繁?建议将合理用药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制定非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使用制度,科学调节基本药物目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西药、中成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规律.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数据平台处理数据,并结合人工降噪,分析西药、中成药的用药规律.结果 司坦唑醇、环孢素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为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西药,复方皂矾丸、再障生血片等为文献中出现的高频中成药.结论 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呈现了西药、中成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用药规律,尤其是西药、中成药联合应用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33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总结2010年上报“的33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药物品种、剂型分布、涉及部位、临床表现、同一批次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引起的有25例(75.75%),涉及8个品种,其余8例为口服制剂引起(24.25%);男18例(54.54%),女15例(45.46%),男性略高多于女性;高发年龄段为21~30岁(21.21%)、51~60岁(27.27%)、61~70岁(15.15%);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泌尿生殖系统损害;同一批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有5个品种,均为注射剂;不良反应程度主要为一般的和新的一般的。结论临床应重视中成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分析工作,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007~2009年我院中成药用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我院中成药用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剂科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中成药的用药品种、金额、数量、用药频度等,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找出中成药用药规律及存在问题。结果:我院中成药用药以清热药、外科用药、扶正药为前3位。结论:我院中成药用药基本合理,部分处方存在重复用药、疗程偏长、费用较高,疾病诊断有西医化倾向,缺乏中医特点,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为对中医中药接受较早、接受程度较高的专利大国来讲,研究其中医药专利对于了解国际中医药研究及发展现状有较大的意义。着重分析了日本中医药专利的类型、分布情况、申请国家、申请单位等信息,并分析了日本中医药专利市场及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情况。最后,将中日专利体系做个简单的比较,从而为中国同行去日本申请中医中药专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韩国同中国一样,属于采用一体化卫生保健系统的国家,有关医疗活动、草药等均归韩国卫生部统一管理,“东医学”被正式运用到卫生保健的各个领域。中药在韩国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在此分析韩国中药专利,以了解中医中药在韩国的应用及开发状况,并为业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远  沈爱玲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02-104
加强中药专利保护,一方面能够激发中药企业的创新力,以实现其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基于中医药理论原理,分析我国现有中药专利保护现状,为我国中药专利保护提出建议,建立我国特有的中药专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