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营养、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疗效。方法依据WHO(1999年)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按照男性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5的标准分为中心型肥胖组和腰臀比正常组,每组100例。测定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计算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营养干预,采用个性化运动处方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重复测定2组患者腰围、臀围及上述化验指标。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腰臀比均下降,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HbA1c均降低,2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数值下降( P <0.05),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升高(P<0.05)。腰臀比正常组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HbA1c、血脂等指标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营养、行为干预是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有效治疗措施,尤其对于中心型肥胖者,治疗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利司他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奥利司他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并比较。结果: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腰臂比、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结论:奥利司他有利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新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亚松  章红 《安徽医药》2009,13(10):1265-1266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4例)采用常规降糖药治疗,强化组(24例)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及代谢紊乱指标的差异.方法 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组,肥胖组95例,非肥胖组81例.检测两组的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肥胖组的BMI、腰/臀比、血尿酸、FINS、2hINS、FCP和2hCP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较非肥胖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 T2DM患者中,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对肥胖的T2DM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减肥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邢丽岩  周福荣 《首都医药》2009,16(14):40-4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对初诊断Ⅱ型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5例初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口服药物使用常规降糖药物,均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1、2h血糖(1h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Ins)、C-肽(C-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结果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较口服药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尽快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减轻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组(治疗组)40例; 口服降糖药物组(对照组)40例,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C肽、体重指数指标的变化.结果 胰岛素强化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满意,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和体重指数下降,空腹 c肽水平升高,而且脱离胰岛素治疗后监测血糖控制满意.口服降糖药物组空腹血糖等各项检测指标有改善,但与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能延缓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瘦素抵抗在肥胖 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体重指数将 9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肥胖 (BMI≥ 2 5 kg/ m2 )和非肥胖 (BMI<2 5 kg/ m2 )两组 ,并测定血浆瘦素和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测量腰围、臀围、身高、体重 ,计算腰 /臀比值和体重指数。结果 肥胖组的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 (P<0 .0 5或 0 .0 1) ,血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男 :r=0 .6 12、 0 .4 0 3,P<0 .0 1;女 :r=0 .5 86、 0 .4 5 5 ,P<0 .0 1) ,女性的瘦素水平约为男性的 3倍。结论 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瘦素抵抗 ,瘦素抵抗在其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利拉鲁肽治疗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4例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组54例;利拉鲁肽组58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日用胰岛素总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结果 不同时间段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和日胰岛素用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Homa-IR和Homa-β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在初发性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初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和对照组(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体质量指数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体质量指数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初发性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47-49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通过中医温阳健脾法与西药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为中医温阳健脾法联合西药治疗。结果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与对照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值及体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通过中医温阳健脾法与西药联合治疗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79例因怀疑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无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胰岛素(FINS)、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ApoA)及载脂蛋白B(ApoB),餐后2h静脉血测定餐后2h血糖(2hPPG),采用HOMA-IR来评估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①Gensini积分与FPG、LDL、HbA1c及2hPPG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年龄、ApoB及HOMA-IR成正相关(P〈0.05),与DBP成负相关(P〈0.01);②病变支数与年龄、FPG、LDL、HbA1c及2hPPG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UA、ApoB及HOMA-IR成正相关(P〈0.05);③年龄与DBP成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224,P〈0.01),与ApoB成负相关(相关系数-0.193,P〈0.05);④HOMA-IR与FPG、2hPPG、FINS、ApoB及HbA1c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LDL成正相关(P〈0.05)。校正性别、年龄、SBP、DBP、UA、TG、HDL、TC、LDL、ApoA及ApoB影响后,HOMA-IR、FPG、HbA1c、2hPPG与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仍成正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HbA1c及血糖水平的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国产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国产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代血红蛋白(HbA1c)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FPG、HbA1c、TG、TC、LDL-C、HOMA-IR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PG、HbA1c及HOMA-I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疗效较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洪亚君  郭维英 《中国药房》2010,(24):2258-2259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血糖和胰岛素指标的变化。结果:连用6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2h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FPG、P2hBG、HbA1c、FINS、P2hINS、HOMA-IR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少,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状态,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小剂量药物治疗与非药物干预的临床疗效,探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且年龄>60岁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瑞格列奈组及非药物干预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个药物治疗组在降低FPG、2hPG、HbA1c上明显优于非药物组(P<0.01),且治疗前后患者HOMA-IR明显降低(P<0.05).在改善脂代谢、低血糖发生率、肝肾损害上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观察中药物治疗组在血糖达标、减轻胰岛素抵抗等方面优于单纯非药物干预,应用的2种药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较为安全,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选择及治疗的有益探索,同时提示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5.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人群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琳  张凯 《天津药学》2012,24(1):22-24
目的:观察应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临床疗效,协助临床控制糖耐量以减低患者向2型糖尿病的转变。方法:对12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组加用阿卡波糖,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以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和OGTT 2 h后胰岛素(P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结果:干预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8.3%,阿卡波糖组的发病率为5.0%;治疗组BMI、WHR、FPG、2HPG、FINS、PINS以及IR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S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卡波糖能够降低IGT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改善IGT患者的代谢紊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门诊经口服降糖药物末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在继续服用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试验组注射利拉鲁肽,对照组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血糖达标值设定为:空腹血糖(FPG)<7 mmol/L,餐后2 h血糖(2hPPG)<10 mmol/L,血糖达标后调整原有治疗药物用量,疗程16周。对两组患者FPG、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进行自身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6周后FPG、2hP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天血糖标准差(0.75±0.13 vs.1.30±0.25,P<0.05)、最大血糖波动幅度(2.08±0.46 vs.3.83±0.63,P<0.05)、餐后血糖波动幅度(0.79±0.25 vs.1.65±0.42,P<0.05)、空腹血糖变异系数(0.12±0.02 vs.0.20±0.05,P<0.05)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0.51±0.12 vs.1.28±0.31,P<0.05)指标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16周后的BMI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门冬胰岛素30相比,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同时减少血糖的波动性,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并能明显降低BMI。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8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2组的FPG、2hPG、HbA1c、FINS、C-P、HOMA-IR、HOMA-β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PFG、2hPG、HOMA-IR下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FINS、C-P、HOMA-β升高指数较对照组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改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朱晓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087-208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T2DM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SF,按SF高低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SF组和高SF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T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尿白蛋白(urinary albumin,UA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结果:糖尿病(DM)组与对照组相比,SF水平显著升高,高SF DM患者具有较高的FPG、2hPG、HbAIC、UA1b、HOMA-IR和FIN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TC和TG无显著区别.结论:T2DM患者体内铁贮备增多,对判断DM病情及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老年糖耐量异常(IGT)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IGT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入IGT组(A组),同时选取60例自愿参与研究的健康人群归入NGT组(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胰岛素(FINS)、一氧化氮(NO)、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率(D%)。结果A组的WHR与BMI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PG、TC及HDL_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两组的2hPG、TG、LDL-C、hs—CRP、FINS、NO、HOMA—IR、IM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与HOMA—IR、WHR呈正相关,与D%呈负相关(P〈0.05);WHR、HOMA—IR为导致早期AS发生的危险因素,D%为早期AS的保护因素。结论胰岛素抵抗、肥胖为中老年IGT患者出现AS症状的危险因素,D%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visfatin)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9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45例和非大血管病变组45例,另选45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测所选对象的一般临床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内脂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血管病变组和非大血管病变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P<0.01)。两变量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内脂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OMA-IR、WHR、BMI对内脂素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SBP、内脂素为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增高是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在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