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西城区超重和肥胖患病动态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为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城区抽取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问卷调查。结果2004年收回有效问卷1974份,2007年收回有效问卷1766份。2004年男女超重率分别为39.8%和30.6%,肥胖率为12.4%和14.3%,2007年男女超重率分别为43.8%和32.1%,肥胖率为10.5%和13.4%,不同性别人群超重、肥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004年、2007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超重肥胖率是逐渐上升的,有统计学差异(P0.01)。2004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人群的超重率分别为40.9%、39.0%和42.5%,肥胖率分别为28.9%、22.1%和24.1%,2007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人群的超重率分别为48.6%、40.4%和47.6%,肥胖率分别为19.8%、20.8%和21.2%,两年纵向对比,高血压患病人群的超重率、肥胖率(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4年锻炼人群与不锻炼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无统计学差异,2007年锻炼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低于不锻炼人群,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重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控制体重、降低肥胖及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淮安市城区中学生超重、肥胖分布现况,为制定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淮安市城区8所中学学生为调查对象,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共调查了18 299名中学生,年龄为12~17岁,其中男生为9 831名,女生为8 468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5%、8.4%。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8.4%和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50,P0.05);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10.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3,P0.05)。初中和高中学生超重率分别为15.0%和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P0.05);其肥胖率分别为9.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4,P0.05)。结论淮安市城区中学生超重、肥胖现象并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于2006年采用四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城区、3个郊县19 271名18岁及以上成年人进行现况调查.经培训考试合格的调查员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获得基本资料和身高、体重测量值,计算BMI.描述该人群超重和肥胖的年龄、性别、地区分布,并进行超重、肥胖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天津市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2.8%(95%CI:32.1%~33.5%)、11.7%(95%CI:11.2%~12.2%),标化率分别为33.1%、12.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超重率在50~59岁达高峰,肥胖率在60~69岁达高峰.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农村肥胖率高于城市;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每周中等程度锻炼是超重和肥胖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天津市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应尽快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都市外来务工人员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况,为维持外来务工人员正常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方法,在成都市共抽取1 690名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超重率为29.53%,肥胖率为9.05%;男性超重率(32.08%)高于女性(26.59%);40~49岁组超重率最高(39.55%),50~59岁组肥胖率最高(16.06%),超重、肥胖率大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文化及以下人群超重、肥胖率最高(39.54%和14.48%),且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减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婚者的超重率最高(37.29%),丧偶者的肥胖率最高(16.00%);从事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群超重、肥胖率最高(36.84%和17.89%)。不同婚姻状态组间、不同职业组间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是男性、40~59岁、文化程度较低、离婚丧偶、从事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群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相对较高,应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铁岭市城市居民超重及肥胖流行现状。方法于2009年,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314名年龄〉18岁的铁岭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问卷方式调查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人口学资料及饮食习惯,记录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铁岭市城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43%和7.86%,标化后分别为27.53%和7.88%.男性超重率(34.01%)高于女性(2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女性每天都吃早餐、经常喝奶及食用奶制品、口轻等方面的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男性经常吃高油腻食品、口重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肥胖正逐渐成为威胁铁岭市居民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提倡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吉林省居民超重、肥胖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全省9个地区12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2个街道(乡)、6个委(村),共调查6572户,有效问卷13564人。经询问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情况,通过体检获得身高、体重、腰围数据。结果2002年吉林省成年人体重指数(BMI,kg/m^2)均值为22.9±3.3,其中男性22.9±3.2,女性22.9±3.4;城市23.3±3.5,农村22.7±3.2。体重超重率25.2%,其中城市29.2%,农村22.9%;男性24.4%,女性25.9%。肥胖率6.6%,其中城市8.7%,农村5.4%;男性5.9%,女性7.3%。腰围均值(79.3±10.0)cm,其中男性(81.5±9.6)cm,女性(77.2±9.7)cm;城市(81.0±10.3)cm,农村(78.4±9.8)cm。向心性肥胖患病率36.4%,其中城市44.2%,农村32.1%;男性34.6%,女性38.3%。结论吉林省成年人有25%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超重与肥胖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新疆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年龄>35岁样本,统计3个民族间不同民族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个地区共调查16 460人.汉族、维族、哈族总超重率标化后为36.1%,男性和女性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39.8%和27.2%.汉族、维族、哈族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41.4%、34.9%和32.8%,3个民族总肥胖患病率标化后为26.9%,男性和女性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27.2%和25.5%,汉族、维族、哈族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18.4%、28.9%和40.1%.新疆地区男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0,P<0.05).不同民族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不同,汉族人群超重率最高,哈族人群肥胖患病率最高(x2=338.232,P<0.05);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率在45~54岁达到高峰,肥胖率在55~64岁达到高峰(x=246.80,P<0.05).年龄、民族、职业、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差异,汉族男性超重率最高,哈萨克族男性肥胖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马磊  周海荣  张震中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43-2945
目的:用体重指数(BMI)对乌鲁木齐市儿童超重与肥胖情况进行连续3年的监测,以掌握儿童体重变化规律。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乌鲁木齐市内0~3岁儿童3 418例,用WHO月龄标准值离差法计算其BMI,连续测量3年,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0~3岁儿童超重率分别为20.4%、17.2%和15.7%;肥胖率分别为5.8%、3.0%和2.5%,均呈下降趋势。3~6岁儿童超重率分别为12.4%、11.2%、12.7%和12.5%,随年龄增长,超重率基本无变化;而肥胖率分别为2.8%、5.1%、6.9%和6.3%,随年龄增长,肥胖率呈上升趋势。0岁与5~6岁是发生儿童肥胖的两个高峰期。结论:BMI可方便、准确地评价儿童生长情况,重点开展0岁与5~6岁儿童科学育儿知识宣传教育,重视此阶段儿童肥胖的风险,能有效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21 198名2~18岁人群的体重指数数据,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2000标准)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标准)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合并超重(包括肥胖)检出率、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8.6%和8.1%(CDC 2000标准),17.4%和5.1%(IOTF标准);根据WGOC计算的7~18岁合并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是20.9%和8.9%.学龄儿童(6~18岁)的合并超重率高于学龄前儿童(19.8%:14.8%,CDC 2000标准);学龄儿童中,男性高于女性(26.7%:16.5%,WGOC标准),城市高于农村(27.0%:15.9%,WGOC标准);学龄前儿童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有1/5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居国内最高水平.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北京市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体重控制相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8 — 9月对湖北省武汉市4个行政区3 237名15~69岁非集体居住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  结果  武汉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8.61 % 和5.10 %。男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3.08 % 和5.49 %,女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是24.86 % 和4.77 %;男性的超重肥胖总率为38.58 %,高于女性的29.63 %(P < 0.01);不同年龄组中老年组(60~69岁)人群超重肥胖率最高,为39.70 %;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越高,人群超重肥胖率越低;不同职业人群中工人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其他(P < 0.01),为43.06 %;患慢病人群超重肥胖率为44.26 %,高于未患慢病人群的29.71 %(P < 0.01);“以前吸烟,现在不吸”、“从不锻炼”人群的超重肥胖率较高,分别为43.50 %、49.32 %(P < 0.01)。  结论  武汉市居民超重肥胖率较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是否患慢病、吸烟情况、每周锻炼次数是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某高校2005级学生超重、肥胖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校新生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河北省职工医学院东校区校医院对2005年人学新生超重、肥胖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南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0—12月将云南省楚雄市和郊区以及大过口乡的彝族健康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等人群。共调查2 500人,收回问卷2 438份,收回率97.52%,有效问卷2 355份,有效率96.9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率为29.26%(689/2 355),肥胖率为8.41%(198/2 355);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处于45~64岁(OR=13.308,95%CI:1.420~124.683)、饮酒(OR=2.306,95%CI:1.565~4.760)、三餐饮食不规律(OR=1.394,95%CI:1.075~3.752)和饮食偏甜(OR=6.603,95%CI:1.216~35.855)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OR1);睡眠质量很好(OR=0.599,95%CI:0.174~0.745)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OR1)。结论云南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相对较高,彝族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饮食和睡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庆市计划妊娠妇女超重、肥胖流行现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4-12月,采用按比例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19区县11 953例计划妊娠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采集空腹静脉血。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史、生活经济压力等。体格检查内容为:身高、体重、血压。结果 11 953名调查对象平均BMI为21.13±2.78,超重率为10.88%(95%CI10.32%~11.44%),肥胖率为2.20%(95%CI 1.94%~2.46%),标化超重率为19.81%(95%CI 19.10%~20.53%),标化肥胖率为3.47%(95%CI 3.14%~3.80%),超重肥胖比为4.94。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随文化程度升高而下降。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5岁以上、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地区、高血压、职业为经商或待业者更容易发生超重;35岁以上、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地区、高血压、职业为农民或待业者更容易发生肥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是超重的保护因素。结论重庆市计划妊娠妇女超重、肥胖处于低水平流行状态,超重、肥胖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地区、职业性质和文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14.
刘君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218-220
目的 了解抚顺市18~75岁城乡居民肥胖流行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辽宁省抚顺市4个区抽取的4 752名18~7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 t检验、方差分析、 χ2检验。结果 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抚顺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9.1%,9.3%,38.4%,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27.9%和30.3%,9.5%和9.0%,37.4%和39.3%,男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2),男性和女性居民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抚顺市城乡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39.1%,男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19.1%,低于女性居民的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02);不同年龄女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男性居民超重率均不同(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和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结论 抚顺市城乡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略高,女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总被引:126,自引:0,他引:126  
目的 分析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水平及其在人群中的流行和分布规律。方法 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849人的有效数据,计算全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用2000年人口进行标化。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7岁以下儿童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Z评分标准,7~17岁人群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18岁及以上成年人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 我国居民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二者之和为23.2%。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至四类农村的标化超重率分别为25.0%、21.6%、17.4%、15.1%、19.2%和12.8%,标化肥胖率分别为10.6%、7.2%、6.4%、4.3%、6.0%和2.7%。按照年龄段统计,0~6岁组的超重率为3.4%,肥胖率为2.0%;7~17岁组的超重率为4.5%,肥胖率为2.1%;18岁及以上组的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性别差异在各年龄段和城乡之间有很大不同。结论 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1/4,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肥胖将成倍增加,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和分析贵州省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状况,为预防控制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9市(州)12个县(区)选取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全省共调查18岁及以上成人9260人,超重率为24.6%,肥胖率为7.0%。男性和女性超重率分别为23.8%、25.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肥胖率分别为5.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 28.5%、9.3%,均显著高于农村(23.3%、6.2%)(P<0.01)。各年龄组中,40岁~组超重率、肥胖率均为最高,分别为28.1%、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肥胖相关的因素有年龄、地区、红肉摄入过量、性别、食用油炸食品。结论 我省近1/3的人处于超重和肥胖状态,由之引发的慢性疾病将日益严重。因此,应针对重点人群积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现状, 为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42所学校的65 3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测量学生身高、体重, 通过计算体质指数(BMI)筛查不同区划、年龄、性别、学段学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结果深圳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9%、9.03%, 其中男生分别为15.97%、11.58%, 女生分别为9.90%、5.80%;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26%、13.33%、11.34%, 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27%、6.78%、4.85%, 小学生最高, 初中生次之, 高中生最低;深圳关内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19%、10.15%, 关外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34%、7.85%, 关内高于关外;以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深圳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不容忽视, 男生的超重与肥胖现象较为明显, 小学生的超重与肥胖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中老年男性肥胖流行特征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老年男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上海市男性健康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资料.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某区8个街道40~74岁的中老年男性,2002-2006年期间共调查61 500人.采用体重指数(BMI)和腰围臀围比(WHR)作为肥胖的测量指标.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和各种慢性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被访者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6.8%、7.7%和49.7%.在所有被访者中,66.7%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疾病.高血压标化患病率(26.5%)居首位.分别调整WHR和BMI,高血压、冠心病、胆结石、泌尿道结石、中风的患病率随BMI和WHR的增高而上升.与正常BMI组相比,肥胖组患5种疾病的OR值为1.16~3.13;WHR最大组与最小组相比,5种疾病的OR值为1.20~1.69.趋势检验P值均<0.05.糖尿病与WHR呈正相关,WHR最大组的患病率是最小组2.40倍(95%CI:2.14~2.70),而糖尿病与BMI无关.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随BMI增高而下降,肥胖组与正常BMI组相比,OR=0.87(95%CI:0.77~0.98);而WHR结果 则相反,WHR最大组的OR值为最小组的1.26倍(95%CI:1.14~1.40).结论 高血压、胆结石、泌尿道结石、心脑血管疾病在肥胖男性中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患病率与向心性肥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我国≥60岁老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60岁老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收集的相关信息,将项目中所有年龄≥60岁的19882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按性别及年龄、城乡、地区、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分组分别计算BMI均值、百分位数、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 我国≥60岁老年人平均BMI为23.8±3.6kg/m2;超重率为32.1%,男、女性分别为31.O%和33.3%(f=15.23,P<0.05),城市和农村分别为38.3%和29.1%(Z2=29.05,P<0.05);肥胖率为12.4%,男、女性分别为9.3%和15.3%(C=152.75,P60岁老年人中超重者(25kg/m2<一BMI<30kg/m2)比例为29.3%,肥胖者(BMI>一30kg/m2)比例为5.3%。结论 2010年我国≥60岁老年人中,有接近一半的人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老年人平均BMI、超重率及肥胖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随教育程度及家庭平均经济收入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选取石家庄、上海、深圳、兰州、武汉5个城市共3 89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9.8%,其中超重率为10.6%,肥胖率为9.2%;超重肥胖分布存在年龄、性别、地区差异,男童超重肥胖率(22.8%)高于女童(16.5%)(P<0.01)。校正地域和年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超重肥胖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不足(OR=4.179,95%CI=3.492~5.002)、男童(OR=1.218,95%CI=1.019~1.456)、不爱吃零食(OR=1.346,95%CI=1.047~1.731);而进食速度一般(OR=0.532,95%CI=0.335~0.845)或进食速度慢(OR=0.352,95%CI=0.211~0.586)、不爱吃肉类食物(OR=0.723,95%CI=0.549~0.952)、饮食结构为荤素搭配(OR=0.556,95%CI=0.324~0.965)有助于降低城市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结论 以促进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促进健康饮食习惯为目标的干预策略是预防和干预超重肥胖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