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及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 以我院50例门诊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24.00%(6/25),P<0.05).两组干预后DVT知识评分、膝关节评...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DVT一方面可致患者肢体残疾,另一方面可致44.7%[1]的患者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需对DVT进行积极的治疗.笔者对DVT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276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性94例,女性182例,平均年龄77.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78例,股骨颈骨折98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以筛查DVT,其中44例患者还另外进行了下肢CT静脉造影.DVT患者在手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均无DVT的体征或症状,有38例患者检查出DVT,总发生率为13.8%(38/276).受伤后到达急诊室的平均时间为31.4h.从住院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4.9h.DVT患者从受伤到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34h,显著高于无DVT患者(27.4h,P<0.001).72h内入院的患者中DVT发生率为11.3%(28/248),72h后入院的28例患者中10例发生DVT(35.7%),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DVT的术前发生率相对较低(13.8%),但在入院或手术延迟>72h的情况下,应该考虑重点深静脉血栓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四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四肢骨折术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DVT患者分为DVT组(30例),术后未发生DVT患者分为非DVT组(85例).对可能引起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回流障碍[1].DVT与肺血栓栓塞症(PTE)均属静脉血栓栓塞症(VTE)[2].DVT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症(post-tllrombosis syndrome ITS),甚至可发生PTE造成病人死亡.  相似文献   

6.
ICU内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发病原因、监测方法、治疗及预后,为ICU内DVT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中心ICU 32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院ICU内DVT发病率为4.7%(32/681),本组中DVT发病率前三位病因分别为急性重症胰腺炎(46.9%,15/32)、多发伤(28.1%,9/32)、高血压脑出血(12.5%,14/32).常见危险因素为深静脉置管、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等.经抬高患肢,抗凝和溶栓治疗7~14天30例治愈,占93.8%(30/32).仅1例并发肺栓塞,占3.1%(1/32),无病例死亡.结论:ICU危重病人是DVT高发人群,病因多样.对高危病人应密切注意防治血管性并发症.D-二聚体、血小板变化、下肢及盆腔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是有效的监测手段.早发现、早期积极抗凝溶栓治疗是救治关键.  相似文献   

7.
住院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了解住院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分析卒中患者并发DVT的临床特点;初步观察抗凝治疗对卒中后DVT的预防效果.方法连续调查了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住入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的卒中患者,经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符合卒中诊断,共计488例,男328例,女160例;年龄22~93岁,平均65岁±11岁;95.5%为汉族.调查步骤(1)对每位入院的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2)于发病7~10 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3)高度可疑DVT的患者,1周后重复超声检查.结果 (1)DVT的总体检出率为21.7%;(2)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为70~79岁组(28.0%).(3)女性DVT的发生率(29.4%)高于男性(18.0%),P=0.004.(4)卒中合并严重瘫痪者DVT发生率为25.9%.(5) DVT最常见的局部症状为肿胀(13.3%),但下肢增粗与DVT定位无相关性;74.5%的DVT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6)DVT主要累及下肢远端静脉,近端DVT远端DVT=1.02.3,以腓静脉最常见(30.4%),77.3%的DVT超声表现为充盈缺损.(7)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使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VT发生率减低40.0%.结论 (1)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DVT高发人群.(2)大多数DVT患者无症状,体征不特异,不能根据临床表现诊断DVT.(3)多数卒中患者的DVT累及下肢远端深静脉,以充盈缺损为超声主要表现.(4)应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并阻塞管腔,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1].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过高等,重者造成肺栓塞(PE),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做好DVT的评估及预防工作尤为重要.现对DVT形成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临床特点的认识,并探讨其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对在苏州吴中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145例患者行DVT形成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其中男性51例,女性94例,年龄23~83岁,平均(59.8±13.0)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第7天分别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详细调查和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型、是否吸烟、是否饮酒、麻醉类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是否使用骨水泥、手术人路、单侧或双侧置换、术后镇痛方式、术前诊断以及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同时记录发生DVT的部位、类型以及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按BMI分为正常组(BMI≤25kg/m2)和肥胖组(BMI> 25 kg/m2).将DVT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把以上可疑因素作为自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有显著差异性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筛选出DVT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本组病例共发生DVT 45例,发生率31%.单纯近端DVT为7例(15.6%),远端DVT 33例(73.3%),全静脉DVT 5例(11.1%),均未发生肺栓塞(PTF).无DVT临床症状的25例(55.5%),有DVT临床症状的20例(44.5%); (2)临床因素与术后DVT形成的关系:单因素x 2检验显示:高龄、女性、双侧关节同时置换、全身麻醉、使用骨水泥等与DVT形成显著相关(P<0.05);将临床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相关因素有4个,其中危险因素3个,分别是性别,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其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倍数分别增加到10.012,3.086,8.834;保护因素1个,为术前患者血型是O型,术后发生DVT的可能性减少到0.191倍.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发生DVT常存在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女性、双侧关节同时置换、全身麻醉、使用骨水泥等.认识DVT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征象,及早给予相应的辅助检查及术前预防性的治疗,是防止PTE的发生和降低DVT的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诊观察室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此类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7月观察室收治的223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63例)和非DVT组(160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观察室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其中入组的86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改良Rankin评分以及口服药情况的分析.结果 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卧床≥3 d(OR=1.970,95%CI:1.372~4.839),D二聚体升高(OR=5.558,95%CI:2.087~14.802)是DVT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脑梗塞(OR=0.508,95%CI:0.260~0.991)与DVT的形成呈负相关;脑梗塞患者改良Rankin评分0~3分占89.6%,并且多数服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类药物.结论 卧床,D二聚体升高是急诊观察室患者DVT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而脑梗塞与观察室患者DVT形成为负相关,这可能与急诊观察室脑梗塞患者病情轻、能下床活动且服用抗小板聚集、降血脂类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盆腔手术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此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术后静脉血液的异常凝结有关.VTE的病理改变依次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TE),且有研究显示,90%左右的PTE与DVT血栓脱落有直接联系.但是由于DVT患者的初期一般都无明显症状,所以临床上经常出现DVT的漏诊和误诊.为此,笔者特对妇产科盆腔术后VTE发病机制以及早期的诊断和预防开展了研究,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傅秋燕  来青 《当代医学》2008,(1):117-118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s,DVT),特别是下肢DVT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脑卒中后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常见病因,它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现将我科近5年内收治的脑卒中合并下肢DVT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典型的临床疾病,发病可累及各年龄段、各种族及社会阶层,每年十万人中约有56~122人发病[1],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Menon等[2]报道,在美国,每年由DVT导致死亡的患者数为5万~20万例;在英国,DVT是是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心肌梗死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由其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而致死的患者占住院总死亡病例的10%.DVT造成高发生率的静脉高压及DVT后遗症(the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薛莲 《微创医学》2004,23(4):485-487
目的为寻求降低DVT更佳途径.方法对2000~2003年收治的106例下肢骨折需手术的病人进行观察.2002~2003年收治的53例病人为A组,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方法;2000~2001年收治的53病人例为B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以评价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结果A组发生DVT 3例(5.7%),B组发生DVT 11例(20.8%).护理干预降低DVT发生率,是通过患者愿意接受输入白蛋白、避免输血、术后早期活动、防治便秘等措施实现的.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534例行剖宫产的高危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制定预防产妇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流程,按照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DVT发生率为0.16%,对照组为2.06%.两组DVT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0.88,P<0.01),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 预防产妇深静脉血栓护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降低高危产妇剖宫产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对42例临床疑有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患者进行了检查,其中34例(80.9%)检出 DVT,7例正常(16.6%),1例可疑(2.3%)。并对 CDFI 诊断下肢 DVT 的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创伤病房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11例,术前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DVT分为DVT组(41例)和非DVT组(170例),总结老年髋部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给予CDT,溶栓导管外接微量泵持续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应用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以及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21例患者给予CDT,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及健患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率为(52.6±14.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完成随访11例(随访率为52.4%),随访时间6~12个月,其静脉通畅评分及健患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DVT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率为(63.4±12.9)%,深静脉瓣膜保存率为81.8%.结论 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患者效果良好,且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在诊断妊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1例妊娠合并下肢DVT患者为对象,通过检测患者凝血指标水平,评估凝血指标预测妊娠合并下肢DVT的价值。结果 DVT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下调、血小板(PLT)水平上调(P 0. 05)。凝血指标检测诊断妊娠合并下肢DVT的AUC由大到小依次为a PTT(0. 905,95%CI:0. 826~0. 957)、PT(0. 856,95%CI:0. 767~0. 921)、PLT(0. 721,95%CI:0. 617~0. 810)。结论三者联合预测妊娠合并下肢DVT的AUC为(0. 987,95%CI:0. 938~1. 000),高于单项检效能较好,检测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有助于早期警示妊娠合并下肢DV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 快速法检测C-反应蛋白,荧光抗体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 DVT患者治疗前后CR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01).结论 CRP与D-二聚体联合测定有助于DVT的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