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12月共发生医院感染158例,占同期出院人数的5.86%,在床位使用率95.2%的情况下,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现将控制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医院感染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158例医院感染患儿中,男88例,女70例,年龄~1岁92例,~3岁29例,~5岁5例,5岁以上32例,感染患儿中最小的40d,最大的12岁。1.2 医院感染者的转归及原发病分布情况以及对病程的影响 158例均治愈,以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类发生医院感染率为首,其次是慢性疾病。在同期同种疾病患儿中,合并医院感染者住院天数明显延长。1.3 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1年龄…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现状与对策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儿科(322200)楼小红医院内感染是指病人入院后发生的感染,当前医院内感染是困扰医疗质量提高和住院病人住院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本院儿科病房对199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儿科病区由于患者及工作上的特殊性,是医院内各种病原微生物集聚相对较多的科室,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和隔离技术是切断病原微生物、预防和控制儿科院内  相似文献   

4.
岳双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371-1372
目的加强基层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来针对儿科医院感染采取的相应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2011年住院326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11例,感染率为3.37%;2012年住院390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6例,感染率为1.53%。结论加强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建华 《新疆医学》2011,41(12):94-96
院内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感染;在住院期间获得,出院后才发病者列入。目前医院内感染已成医院中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和关注。能否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基层医院儿科皖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魏秋彦 《吉林医学》2011,(3):603-604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安全与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接收的发育健全的患儿,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差错和医疗纠纷或及时纠正的错误现象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比率最高,达到52例次,占25%;其次是输液不能一针见血,输液头皮坏死,头皮剃毛时损伤,意外损伤,发错药,比率分别为22.5%,16.82%,12.5%,7.21%和4.8%。结论:做好儿科病房的消毒灭菌措施,是防范安全与风险隐患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和工作责任心,并要严格发药配药流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尤其在综合性ICU,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使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率增加。针对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科室制订了完善的制度,加强了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控制意识,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卫生部发布的诊断标准指出,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或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均为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当前医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它不仅部分地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影响医院的声誉,还给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为了响应国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提出的“患者安全第一”的口号,  相似文献   

9.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情况,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及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3140例儿科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6例,医院感染率为3.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感染.结论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医院感染问题在医院分级中占重要的位置,它是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儿科病房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测部门之一。我科从1998年开始有计划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院感发生率逐年降低。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1 领导重视、人人把关 领导重视,人人把关,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内由一名主任和护士长负责。  相似文献   

11.
毕研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227-22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ICU医院感染患者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占前三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意外及消化道疾病的感染率最高;并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抗菌药物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发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是各级各类医院必须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重点控制和监测医院感染工作,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效果,减少了医院感染病例发生,切实保证了患就诊安全。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手卫生越来越多的引起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所有医务人员的重视,手卫生是防止医院院内感染传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方法:通过增强手卫生意识,掌握"七步洗手法[1]",培养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切断了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结论: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认真遵守手卫生原则,是控制或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15.
加强医疗病房(ICU)的建立,在诊治危重患者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ICU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医疗手段应用增加,引起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增大。现将我院近2000年1月~2001年12月ICU收治的517例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ICU收治患者517例,男301例,女216例;其中危重患者465例,死亡104例,发生院内感染107例,感染率20.7%。1.2 调查方法 查阅此间ICU全部病案,按有关医院感染标准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由于医院环境因素的影响 ,病人入院就医期间被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多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就医院而言 ,控制院内感染 ,不仅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且也是医德、医道的重要体现 ,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医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年来 ,为控制院内感染 ,我科针对引起院内感染的三条渠道 ,制订并建立了一系列措施 ,将控制院内感染制度化、经常化 ,全体医护人员齐抓共管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1 加强病房管理 ,防止环境感染这是预防院内…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病房中院内感染4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ICU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本院1999年ICU中发生的院内感染43例进行分析。结果:ICU院内感染与患者的住院时间长短有关,住院天数超过10d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本组留置导尿引起院内尿路感染18例,且留置导尿时间越长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本组院内感染的病原体最多为霉菌,且与应用抗生素的时间有关,应用时间超过7d和7d内的霉蓖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预防和消毒隔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工作,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失去赖以依靠的母体及处于医院感染的高危环境中,故发生感染的可能比其他人群高[1].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消化感染科的科学管理,严格消毒和全面监控以防范医院内交叉感染。方法:我院感染控制科随机抽查与科室自查相结合,找不足、查原因,及时改进。结果:制定了多元化的控制交叉感染的措施,使各项检测指标均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结论:只有加强对医院交叉感染的严格管理,才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曹家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932-2932
目的:预防医院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采用监测、调查与管理措施。结果:使儿科医院感染率降低到0.48%。结论:加强全面质控,可有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