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是一种世界性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也广泛存在,尤以南方各省流行更为严重。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本病的快速和早期诊断,建立了诸如玻片凝集试验(简称玻凝)、显凝试验、血凝试验、乳凝试验、炭凝试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诊断方法诸多,各有优劣之处。或需要精密的仪器设备,或操作繁琐,或早期检出率不高。因此,寻找简单、快速、准确,易操作的方法,提供现场和基层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对人工感染钩体病猪和自然病猪进行了检测,IHA具有早期、快速、准确,检出率高的优点,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钩体抗原、犬型钩体611株(Lcanicola611)为本实验室保存菌株;绵羊RBC及试验猪(三次血检阴性猪)和豚鼠由本所动物饲养场提供。12 方法1…  相似文献   

3.
<正> MA是钩体病的经典常规诊断方法之一,试验时需用钩体各型活培养物,步骤较繁,费时费力,难以普及。TR/RatocI玻片凝集试验(SA)是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先后介绍的一种早期快速诊断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但敏感度较低,不宜作微量、定量检测。最近,我们将DIA用于钩体病的血清学快速诊断,并与MA、SA作了比较,获得满意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易误诊或漏诊,影响预后。本文就确诊为钩体病的226例患者的早期(3天内)表现和实验室一般检查予以分析,探讨其在基层医院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一般资料226例中男154例,女72例。年龄多集中在11~40岁,共占168例(74.33%)。职业以农民最多,占193例(85.89%)。发病季节在7~9月。全部病  相似文献   

5.
<正> 以往沿用的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简便和敏感特异不能圆满结合的缺点。我们应用TR抗原酶免疫斑点试验(TR-EIDT)检测211 份钩体病患者的血清样本,并将其结果与TR抗原玻凝试验(SAT)、IgM-ELISA 和 MAT 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7.
<正>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危害较严重。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故常需依赖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血液培养以分离病原体虽可为诊断提供确凿证据,但钩体在体外生长速度缓慢,常需1~2周方能检出。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均致力于寻找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8.
<正> 我县对临床确诊的70例钩体病人双份血清样品同时进行了显微镜凝集试验(显凝试验)和玻片凝集试验(玻凝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我院收治的1例恙虫病合并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详细描述了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治过程,并做出相应的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50例18~55岁钩体病患者中,23例出现心电图异常。9例心动过缓,1例结性节律。8例低电压,1例P波大于2毫米。ST上升类似急性心包炎改变者3例,T波扁平或倒置者7例。ST与T波的改变一般为暂时性,T波改变可见于病程中,亦可见于恢复期。这些变化一般在多个导联可见,尤以第三导联,VF与V_5V_6等导联为常见。6例发现高钾血症的特征性高尖形T波。 23例有心电图异常者,仅7例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ST上升之3例并没有听到心包摩擦音。有高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的免疫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的免疫机理错综复杂,过去有些学者(1,2)认为体液免疫在钩体病的抗感染机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近年来也有学者(3,4)指出,钩体病的免疫机理中不能完全排除细胞免疫。下面就晚近发表有关钩体病的免疫机理问题作一扼要介绍。 细胞免疫 当钩体侵入机体后,首先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增多。 一、中性粒细胞 Wang等(1984)为了观察中性粒细胞对钩体的防御作用,以非致病性钩体PatocⅠ及致病性钩体黄疸出血型23581株作为实验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用改良免疫酶染色法,对49例急性钩端螺旋体病人进行检查的结果,并与改良Blenden染色法和暗视野镜检法作了比较。结果发现本法在敏感性与特异性方面较其他两法为优。上述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4%、51%和46.9%。免疫酶染色法对钩体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光生物素标记的双曲钩体Patoc 1株全DNA作为探针,对不同血清型的问号构体与双曲钩体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和微量反应板中进行DNA-DNA杂交试验。结果发现标记探针只能识别双曲钩体DNA,而对问号钩体DNA无一发生杂交,表明该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鉴别双曲钩体和致病性钩体。  相似文献   

14.
<正>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钩端螺旋体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钩端螺旋体病每年有超过100万例病例,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人畜共患疾病[1]。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严重钩端螺旋体病的死亡率超过10%[2]。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依赖于血清学检查,早期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我们报告一例由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休克和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例,经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抗感染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 ,2 3岁。因畏寒、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四肢无力 1周入院。患者于 1周前突然畏寒、高热 (达 39.5°C)、全身肌肉酸痛、四肢无力 ,不能行走 ,伴恶心、呕吐。在院外给予青霉素 480万 U静滴后 ,病情骤然加重 ,出现气促、烦燥 ,急转我院。既往健康 ,1 0 d前有水田作业史。体检 :T38°C,P1 2 0次 /min,R60次 /min,BP1 0 /6k Pa,神志清楚 ,重症病容 ,端坐位。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腹部及左背部可见小出血点。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双下肺少许湿罗音。 HR 1 2 0次 /min,律齐 ,心音低钝。肝肋下 4.0 cm,质中 ,压痛 ,脾肋下…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在一些地区呈周期性流行[1] ,宜昌市亦然[2 ,3] ,约每 10年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流行期间 ,预防措施易于实行 ,而流行过后随着发病率的降低 ,人们对流行放松了警惕。在钩体病流行前期应采取何种预防办法、实施后效果如何是本病预防工作的重要问题。对之 ,我们采取接种钩体菌苗控制流行的研究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疫区的选择 选择宜昌市内钩体病发病较高的宜都市和枝江市为观察点 ,前者为钩体菌苗接种人群 (干预组 ) ,后者为不接种菌苗的对照组。观察时期为 1986~ 1997年。1 2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19.
患者男,19岁。发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7天入院。体温最高39℃,伴干咳。发病第4天肌注青霉素80万单位2次,体温渐下降,出现尿黄、尿量减少。发病前20天有水田劳动史。查体:体温383℃,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胸部及大腿内侧皮肤可见搔抓样出血点,全身表...  相似文献   

20.
一起钩端螺旋体病的爆发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