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2006/2007年收治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口/鼻而罩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早期主要用来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近年来.该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研究证明,NIPPV可以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插管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住院费用。2004-01以来,我科应用NIPPV治疗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同未使用NIPPV治疗的26例患者进行了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韦芳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996-4997
我科2005-03—2007-12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9例,对其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疗效得到肯定。现将其在我院2004—09-2005—05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40例中的应用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孙燕  杨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698-169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成功实施无创通气策略。方法对三门峡市中心医院41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通气策略进行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成功实施无创通气36例,失败5例,成功率为87.8%。结论成功实施无创通气需要正确的方法及医患的交流、沟通,高度的信任感是预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的影响。方法将大庆油田总医院呼吸科2009-01-2010-01 5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合并2型呼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H值升高,PaCO2下降,PaO2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血气改善时间明显缩短,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合并2型呼衰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呼吸功能,提高PaO2,降低PaCO2。  相似文献   

7.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0~2004年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严重呼吸衰竭3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通常是COPD呼吸衰竭的最后手段。我们应用BiPAP呼吸机对46例COPD呼吸衰竭患,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对2003-01/2006—05收入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的3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2002-01~2004-12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并型呼吸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无创通气(BiPAP)组,各21例。BiPAP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9.6±4.6)岁;常规治疗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71.5±4.3)岁。下列情况除外:呼吸停止或即将停止需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气道内有大量分泌物需插管吸引;明显烦躁、瞻妄不能合作;上气道梗阻者;颌面部畸形者。1.2方法常规治疗组予抗感染、控制性氧疗、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BiPAP组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24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经NIPPV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NIPPV治疗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IPPV是治疗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se ventilation,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成功救治多数呼吸衰竭患者,但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治疗失败.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对183例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行NPPV治疗,其中治疗失败55 例,占30.1%.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谭莹  董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171-117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慢性呼衰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慢性呼衰的患者采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其通气前后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BIPAP通气治疗2 h后患者动脉血气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得到缓解,血氧饱和度得到纠正。结论:BIPAP无创通气可改善COPD稳定期合并慢性呼衰患者的Pao2、PaCO2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5—11/2007—03采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蔡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20-4320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失代偿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结果通过24 h、72 h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对提高PaO2和降低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较好,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面罩气道正压通气的方法(吸气压12~20 cmH2O,呼气末压为4~8 cmH2O,呼吸备用频率16~20次/分,吸呼比约为1∶2。治疗36例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结果】经通气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pH值PaO2,PaCO2)明显好于通气前(P〈0.05),症状改善,有效率达69.4%,11例仍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占30.6%。【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效果明显,无严重副作用,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记录通气前,通气后2 h、48 h及脱机后24 h血气分析。【结果】研究中实际应用IPAP为(16±2)cmH2O,EPAP为(8±3)cmH2O,氧流量4~6 L/min。28例患者经机械通气后2 h后血氧分压均达60 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意识障碍均得到改善、呼吸费力情况减轻,RR减慢,pH,PaO2升高及PaCO2,HR,RR下降均非常显著(P<0.01),12~16 h神志清楚。通气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72±24)h,通气治疗48 h及撤机后经鼻导管及面罩吸氧(FiO240%)24 h后RR减慢,PH,PaO2升高及PaCO2,HR,RR下降较通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一例再需无创或有创通气治疗。2例患者病情加重,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3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治疗是可以尝试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双水平气道内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0例,均为清醒状态,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28~74岁。均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2004-09~2006-05应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衰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5-03~2006-07应用NIPPV治疗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同未使用NIPPV治疗29例临床相似的COPD患者进行比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