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不同引流方式对跟骨骨折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负压引流与皮片引流对跟骨骨折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收治68例73侧跟骨骨折,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其中38侧跟骨切口行皮片引流,35侧行负压引流,分别对两组患者年龄、伤后至手术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引流物放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皮片引流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为10.68d,愈合时间平均为20.87d,有7例切口皮肤裂开,3例感染;行负压引流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为2.69d,愈合时间平均为14.60d,有1例切口皮肤裂开,无感染病例。结论行负压引流可明显降低跟骨外侧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配合切口持续高负压引流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配合切口内置引流管持续高负压引流治疗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5足)。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5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腓肠神经损伤1例,无皮瓣坏死。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分:优29足,良5足,可1足,优良率97%。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配合切口内置引流管持续高负压引流,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人路行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03-2012—10收洽的采用后外侧人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27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27例术后获平均20(12~36)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缘坏死、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跟骨骨质外露发生。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27例融合处均骨性愈合。距骨跟骨角由术前平均(15.8±3.0)°改善至术后平均(24.8±1.9)°,距骨第1跖骨角由术前平均(16.9±3.2)°改善至术后平均(5.6±1.9)°,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33.9±7.9)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4.9±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后外侧人路可清楚显露距下关节,能在直视下对距下关节面进行彻底清理,撑开植骨矫正跟骨内、外翻畸形,恢复足弓,矫正或减轻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病理改变,有效地改善症状,减少切口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跟骨骨折经皮穿针小切口植骨与非植骨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报告PaleyⅡ型跟骨骨折的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小切口植骨的微创治疗方法,并与非植骨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2002年至2006年PaleyⅡ型跟骨骨折112例,植骨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21~65岁,平均(42.0±2.3)岁;Ⅱa型11例,Ⅱb型45例;坠落伤38例,车祸伤1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4d,平均(6.0±1.2)d。非植骨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22~67岁,平均(43.0±2.5)岁;Ⅱa型13例,Ⅱb型43例;坠落伤40例,车祸伤1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15d,平均(5.0±2.1)d。全部病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植骨组加用小切口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骨折再度塌陷率及优良率。结果:两组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52个月,经统计分析,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骨组无再度塌陷病例,非植骨组有3例再度塌陷。参照张铁良评分标准,植骨组优43例,良1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8.2%;非植骨组优37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7%。经Ridit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后加用小切口植骨能够防止跟骨后距关节面再度塌陷,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疗效,可以作为PaleyII型跟骨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采用自体松质骨联合同种异体骨开放植骨治疗胫骨远端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01—2013-01,采用自体骨联合异体骨(2∶1)开放植骨治疗10例胫骨远端感染性骨缺损,骨缺损长度平均5.6(3-8)cm。先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调整恢复肢体长度及力线,彻底清创,取自体髂骨松质骨剪成直径约5 mm的微粒与同种异体骨2:1混合植入骨缺损处,使骨质稍高于皮肤并超过骨折远近端各1cm。结果 10例获得平均12(9-18)个月随访。术后平均7(5-9)周移植骨质表面被肉芽组织覆盖,7例(1例双侧)创面于术后8-11周自行瘢痕愈合,3例于术后9周行植皮术闭合创面。9例(1例双侧)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6-12)个月;1例因胫骨交锁髓内钉取出术后3个月再次骨折伴骨缺损(约8cm),且术后骨折端不稳、骨缺损较大导致假关节形成,骨折不愈合。结论自体松质骨联合同种异体骨开放植骨是治疗胫骨远端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支撑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1采用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诊治的17例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其中10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自体骨组),7例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异体骨组)。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1±8.6)个月。自体骨组手术时间较异体骨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异体骨组比较,自体骨组肱骨头内翻角度较小、肱骨远端沉降高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支撑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疗效,自体髂骨支撑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术后能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14例,其中75例术中进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植骨组),39例单纯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未植骨组)。结果植骨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2.31±1.40)d,未植骨组(2.12±1.22)d,2组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6,P=0.614)。114例均获得随访(16.46±8.2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49±0.56)个月。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2.45±0.53)个月,未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2.67±0.69)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0,P=0.138)。植骨组术后6个月掌倾角(t=3.970,P=0.001)、尺偏角(t=4.230,P0.001)、桡骨高度丢失(t=3.970,P=0.001)明显少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增强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减少术后复位丢失,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工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技术治疗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来本院诊治的四肢粉碎性骨折术后骨缺损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B组),分别行自体髂骨植骨和人工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所致骨缺损。术后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并发症的发生及骨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优良率。结果两组均行6~12个月随访,平均(9.14±1.36)月,所有患者植骨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发热等并发症。A组15例骨缺损区愈合良好,住院时间平均(19.36±2.54)天,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67±1.52)个月,骨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评价标准,优12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5%;B组18例骨缺损区愈合良好,住院时间平均(12.19±1.52)天,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61±1.13)个月,骨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评价标准,优16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B组骨缺损治疗效果显著优于A组。结论人工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较单纯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骨缺损更能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后骨缺损愈合,更加有效地减少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更高,骨缺损修复和功能重建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手雷式负压引流与传统引流后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2-12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58例(64足),术后采用手雷式负压引流31足,传统引流33足。结果 58例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传统引流组术后28足切口一期愈合,5足出现创缘皮肤坏死,切口一期愈合率84.8%;负压引流组术后30足切口一期愈合,1足切口愈合不良,一期愈合率96.8%。结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使用手雷式负压引流较传统引流切口愈合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本院共28例胸腰段骨折经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0.8岁(17~71岁)。载荷评分(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7~9分。采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的CT矢状面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比、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ODI)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9±23.9)分钟,均术中失血量(116.1±60.9)ml,平均住院时间(10.9±2.1)天。术后ODI(9.6±1.9);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术后CT矢状面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比、VA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均未发现有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经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内固定,在治疗LSC≥7分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上,单次后路手术便可以提供很好的前柱支撑和后路固定,减少断钉等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及前路手术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避免了取髂骨所引起的创伤和并发症,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前侧小切口自体髂骨植骨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术。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一2011年5月在我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9例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术(对照组),23例行髋前侧小切口自体髂骨植骨及空心钉内固定术(植骨组),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和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骨组手术时间长[(53.5±12.7)minVS.(40.4±9.7)min,t=4.084,P=0.000],术中出血量多[(66.1±22.7)mlvs.(46.4±13.8)ml,t=-3.719,P=0.000],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7.1±2.9)dV8.(6.2±3.6)d,t=-0.955,P=0.344],但术后骨折愈合率高[100.0%(23/23)VS.76.9%(20/26),P=0.016],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低[8.7%(2/23)VS.34.6%(9/26),X2=4.710,P=0.030]。49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25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植骨组术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5.7±4.3)分vs.(79.1±6.2)分,t=-4.274,P=0.000]。结论髋前侧小切口自体髂骨植骨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较低,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开窗直视下联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38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切口,在跟骨外侧皮质开窗后直视下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尽量恢复Gissane角、Bhler角;对有骨缺损者行自体髂骨及异体骨植骨后钢板内固定。术后X线片上测量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与术前进行比较。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31例患者(32足)获得随访,失访5例(6足),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X线片示骨折处均达到骨性愈合。Bhler角:术前-3.6°±5.8°、术后29.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sane角:术前88.9°±6.3°、术后115.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跟骨长度、宽度及结节部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后功能:优11足,良13足,可5足,差3足。结论跟骨外侧开窗直视下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疗效满意,SandersⅣ型骨折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加陶瓷骨或人工异体骨植骨治疗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44足,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切口一期愈合38足,切口持续渗液4足,皮瓣坏死2足。40例均获随访,时间6~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Bhler角由术前-15°~5°(-4.16°±3.98°)恢复至术后25°~40°(32.18°±4.28°),Gissane角由术前73.9°~91.5°(84.1°±6.28°)恢复至术后108.8°~117.4°(112.8°±5.63°),跟骨宽度由术前38~45(40.9±2.2)mm恢复至术后30~34(31.2±2.1)mm。术后无骨折畸形愈合、足弓塌陷、腓骨下端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按Maryland评分标准评定:优29足,良10足,可4足,差1足,优良率88.6%。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重建跟骨的大体形态,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异体骨和97例自体骨修复重建四肢长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愈合时间、骨性愈合评分(按Jorgenson标准)、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失败率。结果异体骨重建组132例,4例因感染致植骨失败需行病灶清除灌洗加自体骨移植,10例发生局部排斥反应,其余118例患者术后骨缺损获得良好修复,愈合时间(17.6±1.9)周。骨性愈合评分2.7±0.5。自体骨重建组97例,9例出现供区疼痛、切口感染及局部皮肤麻木等供区并发症,骨缺损均获得良好修复,愈合时间(17.4±23)周,骨性愈合评分2.84±0.3。两组之间在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愈合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植骨失败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移植重建四肢长骨骨缺损,均能获得满意结果且疗效相似。异体骨移植术后感染致植骨失败以及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而自体骨移植则多表现为供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载抗生素硫酸钙结合自体骨Ⅰ期植骨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瑞健  张春  郭峭峰  陆建伟 《中国骨伤》2014,27(10):854-857
目的:探讨清创后伴有骨缺损的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载抗生素硫酸钙结合自体骨Ⅰ期植骨的方法治疗52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其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43岁;右侧32例,左侧20例;病程6个月~3年.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1.5 cm~23.0 cm×12.0 cm.按照Cierny-Mader分类法:Ⅲ型34例,Ⅳ型18例.观察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人工骨吸收及骨缺损修复愈合情况,并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对足跟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3.8年,平均2.8年.所有患者Ⅰ期治愈,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5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骨缺损修复愈合时间为1.5~3.5个月,平均2.5个月.人工骨在影像学上完全吸收时间为1.2~3个月,平均2.2个月,10例拔管后存在局部渗出窦道,2~3个月愈合,与人工骨完全吸收时间一致.4例患者皮瓣、肌皮瓣修复术后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经治疗后创面均获得闭合修复.术后Maryland评分为88.15±7.70,优32例,良14例,可6例.结论:应用载抗生素硫酸钙结合自体骨Ⅰ期植骨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长期结果需要进一步随访,同时人工骨渗出及其影响因素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间隙入路克氏针加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微创克氏针加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及人工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39岁;左足8例,右足12例。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10例,Ⅳ型2例。结果:2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Btihler角由术前的(17.75±4.22)°增大到术后的(26.85±7.37)°(t=4.308,辟0.000)°Gissane角由术前的(137.05±24.91)°减小到术后的(113.75±13.17)°(t=7.083,P=0.000)°术后3个月AOFAS功能评分85.50±7.99,优5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结论:微创克氏针加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易于取出,费用低,并发症少,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选择,但要把握适当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U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暴露治疗30例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单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Bhler角:术前-6°~20°(6.35°±10.34°),术后3个月20°~36°(28.32°±5.29°);Gissane角:术前71°~110°(89.76°±11.32°),术后3个月112°~140°(122.45°±7.89°);两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均获随访,时间9~23(14.23±2.23)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为8~11(9.2±1.5)周。关节面复位满意,跟骨高度恢复正常。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无内固定物折断等相关并发症。术后34~80(46.2±8.98)周取出钢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5例,良12例,中3例,优良率为90%。结论跟骨外侧U形切口能很好暴露骨折部位,利于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对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出血的相对更有效的患肢体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9/5至2012/7/15入住本组并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分三组。A组(68例):患肢髋关节及膝关节伸直位;B组(65例):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屈曲70°;C组(73例):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伸直位。试验干预于术后12h终止,术后3组均放置负压引流袋24h,比较各组24h引流量及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差值,并对比术后5天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24h引流量:A组为(424.76±59.11)ml,B组为(403.71±56.26)ml,C组为(404.15±51.89)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Hb差值:A组为(33.09±7.03)g/L,B组为(29.92±5.33)g/L,C组为(30.68±6.28)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5d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d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屈髋位与髋关节伸直位相比可减少TKA术后出血量;相同屈髋角度时,屈膝70°位和直腿抬高位对减少TKA术后出血的作用相同。同时鉴于大角度屈膝时对切口的不良影响,作者推荐术后将患肢直腿抬高以减少TKA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在哺乳期乳腺脓肿行乳晕区切开引流术(abscess incision anddrainage,AID)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48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AID治疗。其中,有9例(A组)脓肿中心靠近或位于乳晕区,采用了环乳晕切口。另外39例(B组)因为脓肿位置原因,采用了非环乳晕切口行AID。均进行术中排脓、适当冲洗、纱布充填引流、术后换药以及抗菌素应用等方法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延期缝合患者例数以及术口美观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28.8±5.6)min vs.(25.8±3.9 min),(110.3±15.2)ml vs.(99.5±14.6)ml,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彻底排脓,术后均无乳头乳晕坏死。A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7±3.4)d vs.(25.3±2.9)d,(16.4±3.0)d vs.(26.4±2.7)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需延期缝合病例数较B组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 vs 39,P〈0.05),两组切口均Ⅱ期愈合。48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6~54)个月。术后6个月均无慢性感染或复发。A组患者对于切口美观的满意度较B组高(66.7%vs.25.6%,P〈0.05)。结论乳房脓肿患者AID术中合理应用环乳晕切口,引流效果可靠,减少了延期缝合操作,且患者对切口美观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