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临床输血是一个包括产品质量及供血者和受血者安全与服务的复杂过程,它涉及献血者征募、献血者咨询与健康检查、血液采集、血液成分制备、血液运输、血液筛查、血液储存、血液发放以及血液输注等一系列过程,若发生任何质量差错将会对病人造成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临床输血是一个包括产品质量及供血者和受血者安全与服务的复杂过程,它涉及献血者征募、献血者咨询与健康检查、血液采集、血液成分制备、血液运输、血液筛查、血液储存、血液发放以及血液输注等一系列过程,若发生任何质量差错将会对病人造成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输血事业的快速发展,输血安全已成为临床输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始终是血站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对此血站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血源管理,从低危人群中发展无偿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实行采供血及筛选检测的全面质量管理,把好试剂质量关,严格检测血液并实行隔离放行等措施。目前广泛采用酶联法检测血液,检测技术较为局限,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存在病毒标记物检测技术的窗口期、试剂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输血面临的风险与安全输血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峰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972-1973,1889
如何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是每个输血工作者和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检测技术存在局限性,临床输血存在输血指征过宽,输血免疫学副作用等。为消除不安全的血液,控制输血风险,提出相应对策。应从低危险性献血者中采集血液,严格筛查血液,临床合理用血,建立健全输血医疗文书,输血前告知等。通过控制输血不安全因素,可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输血传播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输血安全是当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输血安全涉及的范围很广,除了安全献血者的选择、血液检验、血液制品的制备、血液制品的质量保证外,还包括血液的运输与保存、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及诸多服务性措施等。而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服务的延伸,输血治疗也在农村地区医院逐步开展起来,而血液的运输与保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血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输血安全是当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输血安全涉及的范围很广,除了安全献血者的选择、血液检验、血液制品的制备、血液制品的质量保证外,还包括血液的运输与保存、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及诸多服务性措施等[1].而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服务的延伸,输血治疗也在农村地区医院逐步开展起来,而血液的运输与保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血液的质量.如何做好血液的运输与保存呢? 它涉及到人员的管理、血液运输箱的选择、运输过程的控制及血液保存的管理等.我现就供血管理的一些体会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丹  孙维江  戚晓东 《中外医疗》2008,34(34):185-186
为探求加强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血液质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我们对31166名威海市无偿献血者血液各项检测结果做了回顾性分析,获得了本地区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以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有效地检测出病毒以及缩短窗口期,是当下血液筛查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由于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试剂的灵敏度相对偏低,窗口期长,而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检测直接测定病毒RNA或DNA,可显著缩短窗口期,降低输血感染的风险,提高用血安全,已成为不少地区血站开展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手段。2010年我国部分血站开始试点核酸检测,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将NAT纳入血液检测项目,开启了我国NAT检测时代。按照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有关文件要求,全面开展血站筛查核酸检测(以下称核酸检测),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是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用血安全水平、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风险的重要举措。笔者通过对我站2017年1至12月份NAT检测情况统计分析,探讨开展核酸检测对献血者血液筛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输血传染病的防控是血液安全永恒主题,虽然ELISA(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随试剂升级不断提高,但由于方法局限,检测窗口期、免疫隐匿性感染、病毒变异等原因可造成HIV、HCV、HBV漏检。为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进NAT(核酸检测技术)用于献血者的常规血液筛查[1]。  相似文献   

10.
血液检测是临床输血安全的有力保障,为了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有合格的血液标本.工作中制定和实施严密的献血者检测标本留取程序是获得合格标本的前提.为此,笔者就本血站献血者血液标本的采集处理做一总结分析,从而更好的提高血液检测标本的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献血者保密性弃血与安全输血.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1年10月8例献血者要求保密性弃血的原因及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 要求保密性弃血的8例献血者5项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均为阴性,35岁以上第一次献血的男性、自由职业者、学历低者是保密性弃血的主要群体,保密性弃血以不良性行为、同性恋、纹身等高危险行为为主要原因,其他临床病症诸如皮肤病、高血糖等非高危行为也成为保密性弃血原因.结论 仅仅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不能保证输血安全,要加强献血者献血前宣传教育,是献血者了解自己是否具有潜在危险行为或临床病症,对自身和受血者存在潜在危害,劝其主动退出献血或延期献血,献血后为献血者提供一个保密性弃血的机会,从而保证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2.
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良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37-2938
<正>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输血可传播病毒性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为了减少和避免经血液传播,市中心血站采取了成分输血、无偿输血、献血者血液双  相似文献   

13.
输血技术现已发展成为包括献血动员和献血心理学、采血和血液成分分离保存,免疫血液学、安全输血及临床输血等内容的独立学科,涉及医学管理、生化和免疫、药学以及临床医学等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HIV经输血传播的防范与献血跟踪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预防窗口期献血者导致输血传播HIV的方法.方法分析HIV感染窗口期的特点;论证献血跟踪策略(即血站采血后并不立即发出,而是将血液储存起来,并跟踪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到1个窗口期之后的1次HIV检验结果,只有跟踪结果阴性才能确认所采血液合格,否则不能发出.)的优越性.结果无法通过革新检测技术来消除HIV感染窗口期;病毒灭活技术也不能完全避免HIV经输血传播;献血跟踪策略的实施需要依赖血液长期保存技术、献血者的理解支持和法规政策的许可,而且会花费更多的检测费用和血液存储成本.但是,这一策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掐断HIV经输血传播的渠道,还可以杜绝HCV、HBV等病原体经输血传播.结论献血跟踪策略是预防窗口期献血者导致输血传播HIV的有效方法,必然会赢得献血者和政策制定部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60-3761
目的探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对2例供血者的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2例供血者的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均为阳性。结论对临床血液和成分血制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因此和输血相关传染病一样,将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献血者血液常规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不符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秀 《中外医疗》2009,28(25):176-176
为确保输血安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规定,输血前严格审查申请单.核对患者血液标本,准确鉴定血型,输血前将患者、献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合实验。包括对患者,献血者ABO血型进行复检。在鉴定中发现有些患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输血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8年1月份和5月份的所有献血员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结果 26 273人次献血者,血检合格率为96.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及献血次数等是影响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血液知识宣传和献血者血源性疾病检测,提倡女性、重复献血者、高文化程度人群献血是保证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百色市壮族献血者HIV感染情况以及评估现行献血者HIV筛查策略的效果,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调查百色市51 528例壮族献血者的HIV感染情况。HIV筛查全部使用ELISA(抗-HIV1/2)法,初、复检均使用国产试剂,初、复检阳性标本送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检验。结果共检测标本51 528例,初检阳性45例,复检阳性31例,经确认试验阳性24例。献血者HIV感染率为0.047%。结论严格血源管理、重视HIV筛查检测、引进血液病毒灭活技术、运行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加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等措施可以减少经血液途径传播HIV概率。但阻断经输血传播AIDS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6种不同类型献血者人数和血液检测情况作比较,探讨最安全的献血类型。方法对31129名献血者血液五项指标作检测,把献血者分为三组六种类型,对每组献血者的人数和检测指标不合格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六种类型的献血者中,固定献血者的血液五项检测指标阳性率最低(1.5%)。结论自愿的、无偿的、固定的献血者是最安全的献血者,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从而满足临床用血和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POCT在采供血机构的应用和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英 《中外医疗》2012,31(8):191-192
目的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用于献血者和相关人员的快速检测,更快得到实验结果。方法引进POCT简便、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特点,自成一套适合血站推广和使用的为无偿献血和正确指导临床安全输血的POCT即时检测手段。结果采用体系化管理模式将POCT管理纳入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范畴是POCT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保障献血者和血液安全的前提条件。结论如何对POCT过程进行管理是保障采供血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