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对天津流行的人A组轮状病毒VP7、VP4和NSP4基因进行分型和序列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天津市急性腹泻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 group A, RVA)阳性病例的粪便标本,提取核酸,进行RT-PCR扩增VP7、VP4和NSP4基因片段全长并进行测序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所有RVA均属于G9P[8]基因型,进化树分析其VP7和VP4基因分别属于G9-VI和P[8]-3亚型。分析NSP4基因片段发现19株为E1型,12株为E2型。TJ株VP7、VP4、NSP4与疫苗株和参考株比对发现在关键位点有氨基酸替代现象。31个TJ-VP7氨基酸序列与 Rotavac G9 和Rotasiil G9 VP7相比,各有4个和3个替换位点。31例天津株VP8*核苷酸序列与Rotarix P[8]-1和RotaTeq相比,各有6个和3个氨基酸差异。天津株VP5*核苷酸与两种疫苗相比,仅在RotaTeq的5-1区I388L这一处发现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其余11个氨基酸位点高度保守;而与Rotarix5-1到5-5区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TJ E1株与疫苗株的NSP4序列相比在ASI和ASII区分别有2和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TJ E2株与疫苗株的NSP4序列相比在ASI-ASIV分别有3、8、2和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替换。2018—2020年在天津地区检测到19株G9P[8]-E1型RVA,12株G9P[8]-E2型RVA,这是首次在天津发现G9P[8]-E2重组基因型。结论 与同基因型疫苗株和参考株相比,位于TJ株VP7、VP4和NSP4抗原位点的改变对于疫苗保护效力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需要对轮状病毒分子变异和重组现象进行持续监测,不只是单一监测G/P分型情况,要考虑多基因片段共同分析和全基因组测序,以便及时追踪和掌握轮状病毒的重组和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3.
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采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儿科收治的269例小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的抗原,并与50例健康儿童的标本相对照。对轮状病毒进行病毒株血清学检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儿病毒病原检出率分别为轮状病毒59.2%、杯状病毒7.8%、腺病毒1.1%,未检出诺如病毒;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2%。同时用RT-PCR及ELISA2种方法检查56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检查一致率达96.43%。56株轮状病毒G血清型分型:血清Ⅰ型3份,Ⅱ型3份,Ⅲ型43份,Ⅸ型4份,未能分型3份。对8株轮状病毒P分型,其中7株为G3P8,1株为G9P8。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季节性,以秋、冬季多,杯状病毒以秋季多。结论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毒病原中以轮状病毒为主,杯状病毒次之,腺病毒检出率低。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3型为主,G3P8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哨点监测2012-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基因型情况,为轮状病毒(RV)疫苗的研制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5岁以下感染儿科和新生儿科住院腹泻和非腹泻患儿粪便样本203份,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对阳性样本提取RV核酸,应用多重RT-PCR进行G型(VP7)和P型(VP4)基因分型。结果监测期间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为33.5%(68/203),95.6%的RV阳性患儿≤24月龄,是RV感染的主要对象。对68份RV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感染儿科婴幼儿在2012年G型以G9(38.1%)为主要流行株,其次是G3(19.0%)、G2(14.3%)和G1(9.5%),混合感染达19.0%,1例未能分型;P型以P[8](71.4%)为主,其次是P[4](14.3%),混合感染占9.5%,1例未能分型;在2013年G型以G3(34.4%)为主,其次是G9(21.9%),G1和G2各占3.1%,混合感染型达31.3%,未能分型2例;P型同样以P[8](78.1%)为主,P[4]和P[6]各占3.1%,混合感染占15.6%。新生儿科新生儿以G9为主导(83.3%,10/12),1例为混合感染,1例未能分型;婴儿3例,2例G9,1例为G9+G3混合感染。新生儿P型以P[6]型为主(9/12),另有P[8]型2例,1例混合感染P[6+8];3例婴儿均为P[6+8]型混合感染。G/P组合基因型,感染儿科婴幼儿2012年主要以G9P[8]为主,其次为G3P[8],而2013年变为以G3P[8]为主,其次为G9P[8];新生儿科新生儿主要流行G9P[6],婴儿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 RV仍然是本地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12-2013年婴幼儿RV G9P[8]型和G3P[8]型交替占主导流行。新生儿RV感染则以G9P[6]型为主要优势株。婴儿与新生儿间RV毒株的混合感染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Globally, rotaviruses are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etiologic agents of severe childhood dehydrating diarrhea that accounts for more than 125 million of cases, 25-55% of all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diarrhea and ≈600,000 deaths every year. In Bangladesh, while overall diarrhea related deaths are declining, the proportion of diarrhea deaths due to rotavirus is increasing.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estimating the burden of rotavirus diarrhea and isolating the genotypes of rotavirus in a children hospital of Bangladesh; thereby endorsing a logical search for an appropriate rotavirus vaccine. This cross sec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Institute of Child and Mother Health, Matuail, Dhaka, Bangladesh during 2006-2007. Children aged between one month and five years suffering form diarrhea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Stool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ELISA for rotavirus antigen. The rotavirus-positive samples were further analyzed for genotype determination. Among 656 stool samples, 39.5%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rotavirus antigen. The mean age of the children studied was 12±9.9 months; the peak being in the second half of infancy. G2 wa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dominant genotype (45.5%) followed by G1 (24.8%), G12 (9.6%), G9 (8.5%) and G4 (2.1%) genotypes. Since G2 were found to be the predominant circulating rotavirus strain in this study and some other studies in Bangladesh, the recommended vaccine for prevention of rotavirus infection in Bangladesh should cover this strain to have maximum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A组轮状病毒(R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和RV血清型别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RV感染性腹泻的防治和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半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 989份样本中A组RV检测阳性率为49.5%;2010—2012年分别为53.6%,41.2%,53.0%。RV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之间(65.8%92.0%)。RV感染95.5%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在1392.0%)。RV感染95.5%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在1318个月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5.6%)。RV流行株2010年以G3P[8]为主(58.8%);2011年以G3+9P[8](30.6%)、G9P[8](28.7%)、G3P[8](25.0%)三种为主;2012年以G9P[8](60.9%)为主。未检出G4、G8、P[10]、P[11]。世界各地常见组合G9P[8]、G3P[8]、G2P[4]、G1P[8]共占78.6%。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之一,G9取代G3在本地区主要流行,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对RV血清型保持系统性的连续监测对RV疫苗在太原的应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基因型特征。 方法 将2007年1~12月收集于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的3 662例5岁以下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RV,并随机选取部分RV阳性样本进行G/P基因分型。 结果 3 662例样本中检出RV阳性1 470例,检出率为40.1%。对其中142例阳性样本(约10%)进行RV PCR基因分型,其中121例婴幼儿阳性分型结果显示:G1型比例最高占36.4%,其次为G3型(20.7%)、G2型(15.7%)和G9型(13.2%),G型混合感染占6.6%,G未能分型9例(7.4%)。P型分型以P[8]为主,占60.3%,其次为P[4](18.2%)和P[6](5.8%),P混合感染占15.7%。最主要的G/P组合为G1P[8](28.1%,34/121),其次是G3P[8](19.8%,24/121)、G2P[4](14.9%,18/121)和G9P[8](8.3%,10/121),并检测到不常见组合基因型如G1P[6]、G1P[4]、G9P[4]和G9P[6]等。21例新生儿(≤28 d)阳性样本的分型结果为:G型以G9为主,占42.9%(9例),其次是G1(4例),G3(3例),G2(1例),G混合感染3例,未能分型1例。P型以P[6]为主,占47.6%(10例),其次是P[8]及Pmixed各5例,P[4]1例。G/P基因型组合以G9P[6]为主(6例),其次G1P[8]、G3P[8]和G1P[6]各2例,G2P[4]和G9P[8]各1例。 结论 本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基因型复杂多样。婴幼儿RV感染以G1P[8]为主,新生儿RV感染则以G9P[6]为主。需警惕婴幼儿RV株与新生儿RV株的交叉混合感染而致新流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用地高辛(Digoxigenin,DIG)标记的寡核苷酸基因探针鉴定A群轮状病毒VP7G血清型的分子杂交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研究河南A群轮状病毒的G血清型分布。方法:根据轮状病毒编码糖蛋白VP7的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该基因高保守区序列中与VP7G血清型高度相关的核苷酸片段,人工合成,并用DIG标记。在优选的杂交条件下进行杂交:结果:①G1、G2、G3和G4四种G血清型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只与同血清型的轮状病毒参考毒株杂交,无交叉杂交现象。灵敏度和特异性达到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水平。②188份经PAGE确定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79份(42.0%)、35份(18.6%)、15份(7.9%)分别与G1、G2或G3型探针杂交;未检出G4型;56份(29.8%)未能分型;3份分型特殊。结论:该G血清型分型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 and silver staining was applied to detect rotavirus dsRNA from acute diarrheic stool of 365 hospitalized children below 5 years of ag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Mymensingh and Sunamgonj districts, Bangladesh from January 2002 to February 2003. Among 345 stool specimens tested, 86 (24.9%) were positive by PAGE. The rate of infection was highest in 0-12 months of age and declin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age. Males were slightly more infected than females and infection rate was more in winter. Twelve different electropherotypes were identified, of them eight were long and four were short. RNA profiles of the analyzed specimens, 88.6% were long and 11.4% were short patterns. Two of these long patterns (2F N 1 L, 2F N 3(U) L) circulated through out the study period and a single type was predominant (2F N 1 L). Mixed electropherotypes were also detected. Electropherotyping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routinely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and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rotavirus infection. It is an excellent method for studying genomic variation, tracing mixed infections, detecting atypical rotaviruses lacking group-antigen and characterizing virus strains in outbreaks.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哨点医院2010—2012年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发病3日内粪便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A组人类轮状病毒抗原,采用巢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1155份粪便标本中514份标本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4.50%,12—17月龄段患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最高,达到58.54%。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2月,其中11-12月份阳性率最高,达到63.15%。血清型G型中主要流行血清型为c9型,占42.22%;P型中P[8]型最多,占66.34%,G/P组合型主要型别为G9P【8】(占35.21%)。结论轮状病毒是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  相似文献   

11.
朱振华  张黎明  陈琪 《浙江医学》2010,32(6):864-866,978
目的 通过对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研究,探索轮状病毒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75例急性期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血和粪便标本,记录临床表现,收集同期健康儿童45例标本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逆转录PCR法确定轮状病毒基因型.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血浆和粪便的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流式细胞仪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检测.荧光定量PCR法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5种TLR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1)轮状病毒G分型以G3为主,占77.3%,P分型以P[8]为主,占82.7%.(2)血浆轮状病毒特异性IgM/IgG/IgA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粪便中IgA抗体滴度的增高尤为显著,不仅高于对照组而且高于血浆.病情重的患儿血浆和粪便中的IgA抗体更高.(3)患儿CD19+细胞百分比(30.8%±7.9%)显著高于对照组(23.1%±7.7)%.CD4+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起病3d以内患儿IFN-γ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升高2倍,IL-12p40mRNA的表达水平在疾病全程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急性轮状病毒感染儿童早期出现免疫应答,以特异性体液免疫尤其是黏膜免疫的显著增强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采用一套针对第4基因的4种代表性等位基因的寡聚核苷酸引物对16株人轮状病毒代表株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对VP4基因型具有特异性。用此方法对199份日本和泰国的婴儿粪便样品进行了VP4的分型研究,其中P1A型最多见,其次为P1B型;并分别在泰国和日本的样品中检出2株P2型和1株P3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猴轮状病毒SA11株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筛选出4株能稳定分泌抗SAll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株单克隆抗体均针对SAll内壳蛋白Vp 6,而其中一株具有对人和动物轮状病毒的广谱反应性.利用此株单克隆抗体对62例婴幼儿腹泻样本作ELISA检测,并与PAGE结果比较,二者符合率为90.3%;且与电泳长型及短型的轮状病毒起反应,证明此株单克隆抗体具有抗轮状病毒群抗原决定簇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浙江省萧山区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中分离的轮状病毒A组G型、P型的基因序列,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和分子特性。方法收集2010年6~12月浙江省萧山区急性婴幼儿(≤5岁)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应用多重PCR技术从临床标本中扩增轮状病毒A组G型、P型基因片段并测序分析,比较基因的亲缘关系并绘制进化树。结果162例粪便样本,ELISA结果为54例阳性。PCR检测结果G1型为32株,G2为5株,G3为9株,P型中,P4为3株,P8为5株,成功地对16例A组轮状病毒基因进行测序。2010年A组轮状病毒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参考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A组基因核苷酸序列发生了一定的变异。结论轮状病毒A是引起浙江萧山地区急性腹泻的主要的病原之一,其病原具有基因型别的多样性,Gl型可能是2010年浙江萧山地区流行的优势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浙江省急性腹泻患儿的常见病毒组成.方法 采集5岁以下(≤5岁)急性腹泻患儿的811份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RV),应用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B/C组RV、诺如病毒(NoV)、札如病毒(SaV)、肠道腺病毒(AdV)、星状病毒(AstV),并利用RT-PCR对RV的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 811份粪便样本中,RV、NoV、SaV、AdV 及AstV总的阳性比例分别为25.52%、18.37%、4.44%、2.71%和1.23%;65份(8.01%)混合感染标本中以RV和NoV混合感染所占比例最大(56.92%); 116份RV的G/P分型中,G3型(37.93%)、G1型(32.75%)和P[8]型(57.76%)是RV的优势型别,且G3/P[8](27.59%)是混合感染最主要的组合.结论浙江省五种常见腹泻病毒及其混合感染的流行状况,为临床治疗和疾病监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006年河北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2006年1—12月在卢龙县妇幼保健院、卢龙县中医院和河北省儿童医院共采集0~59个月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454份,进行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分析。结果454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216例,阳性率为47.6%。轮状病毒G血清型检测83份标本,其中以G3型为主,占63.9%(53/83);P基因型检测62份标本,其中以P8型为主,占83.9%(52/62);G/P优势组合型以G3P[8]为主,占62.9%(39/62)。检测轮状病毒阴性标本238份,其中杯状病毒阳性54份,阳性率为22.7%;肠道腺病毒阳性32份,阳性率为13.4%;星状病毒阳性8份,阳性率为3.4%。结论轮状病毒是2006年河北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主要血清型为G3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庆地区2009—2011年感染人的轮状病毒流行株的血清型情况。方法采用A组轮状病毒ELISA检测试剂盒对采集来的288例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阳性鉴定,对鉴定为阳性的腹泻标本经处理后,采用多重一步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轮状病毒株的血清型进行鉴定,并通过对阳性标本的轮状病毒VP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比对,以进一步鉴定毒株的血清型。结果对288例标本进行ELISA检测,RV阳性177例;血清型检测共测得G1型73例(41.2%),G2型12例(6.7%),G3型67例(37.9%),另有25例为G1和G3混合型。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大庆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对成人腹泻影响较小,2009~2011年大庆地区流行的RV以G,和G,型为主。此外,出现了G1和G3混合型,说明病毒血清型之间出现了一定重组变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东莞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东莞市东华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采用RT-PCR方法检测星状病毒,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腺病毒。结果检测粪便样品共224份,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7.9%、11.6%、4.5%,0.4%,总检测阳性率为31.3%。对其中22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进行血清分型,结果G血清型中,G1型10株,G2型1株,G3型8株,G9型3株。P血清型中,P6型1株,P8型12株,9株未能分型。40株诺如病毒全部为GⅡ型。1株星状病毒经测序分析为1型。结论东莞市腹泻病毒主要感染3岁以下的婴幼儿,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的分布呈多样性,以G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小儿病毒性腹泻与心肌受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婴幼儿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选择卢龙县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的256例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和空腹血清,检测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和心肌酶活性,并检查心电图。结果轮状病毒和人类杯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患儿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病毒检测阴性的腹泻患儿(P〈0.05)。心肌酶水平增高患儿中部分心电图可有变化,极少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结论轮状病毒和人类杯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可引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两种病毒对心肌酶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这种病理变化是否为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一种因素,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轮状病毒(RV)、人杯状病毒(HuCV)、人星状病毒(HAstV)和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321份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RV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采用巢式RT-PCR检测HuCV和HAstV;采用PCR反应检测EAdV。结果 321份样本中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A组RV(53.0%)、HuCV(23.4%)、AstV(7.2%)和AdV(5.3%)。对170份RV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G9型及P[8]型为优势株;1318个月年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9.0%),2012年RV发病高峰在12月、1月(76.3%)。4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2岁以下婴幼儿为发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