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涛  姚园 《湖南医学》2014,(2):262-265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评估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心衰住院患者,在入院d2常规行心脏彩超及血液生化检查,并测定患者血浆中N T-proBN P水平。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彩超、NT-proBNP水平及18个月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按随访期内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根据 NT-proBNP水平高低分为高 NT-proBNP组(NT-proBNP>3200 pg/mL)和低NT-proBNP组(NT-proBNP≤3200 pg/mL),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事件组NT-proBNP水平较非事件组明显增高( 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NT-proBNP是预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水平预测心衰患者18个月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以随访患者平均NT-proBNP水平均数3200 pg/mL作为分组的界值,通过Kaplan-Meier法作NT-proBNP不同水平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曲线,计算Log-rank为29.563( P =0.000)。【结论】 NT-proBNP水平是心衰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不同 N T-proBN P水平对心衰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超过3200 pg/mL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对心力衰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85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采血测定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及生化指标,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随访1~2年,记录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慢性心力衰竭恶化需再住院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62,P0.05);与EF呈负相关(r=-0.454,P0.05)。对比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NT-proBNP为(3583±2872)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1894±1234)pg/mL,抵抗素为(19.2±2.3)ng/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13.5±3.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9,P=0.0001,说明抵抗素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有显著意义。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4种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与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验组)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测定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proBNP)、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2蛋白(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根据患者出院后半年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这4种标志物对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另选取同期30例正常体检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sST2、NT-proBNP、Gal-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IL-33水平低于正常人(P<0. 05)。事件组在住院治疗前后,sST2、Gal-3水平无明显变化,而非事件组治疗后sST2、Gal-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 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均较前降低,而IL-33水平则变化不明显。通过ROC曲线分析,只有NT-proBNP变化比值具有预测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4种标志物均较正常人有所差异,高sST2、NT-proBNP、Gal-3水平提示预后不佳。NT-proBNP变化比值具有较强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58例,发病12h内均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测定入院即刻、第1、2、5、35天时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个月,在随访期间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的患者列为事件组(11例),未发生上述事件的患者列为对照组(47例)。另有20例健康体检者为非事件组。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P<0.01),事件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呈单峰曲线,事件组呈双峰曲线。事件组LVEF入院即刻、第5天、3个月后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全模型多元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入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与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血管事件的阈值分别为102...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NT-proBNP)对远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检测122例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随访2年,记录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1)共入选慢性心衰患者122例,随访时间平均(279±237)d,发生心脏事件50例,其中死亡17例,心衰失代偿再入院33例,72例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心脏事件组的NT-proBNP[5 059.00(965.80~27 793.00)pg/mL]明显高于非事件组[1 897.50(65.18~12928.00)pg/mL,P<0.01)];(2)NT-proBNP>2 917 ng/L组的死亡14例(21.21%)、再发心衰20例(30.30%),NT-proBNP水平≤2 917ng/L组死亡3例(5.35%)、再发心衰13例(23.21%);Chi-Square检验显示,>2 917 ng/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2 917 n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2 917 ng/L组的生存曲线高于NT-proBNP>2 917 ng/L组,而且两条曲线在各时点都没有发生交叉,log-rank检验P=0.001,Chi-Square10.28;(3)根据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做NT-proBNP对预后判定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671~0.839)(P=0.000),对心衰患者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75.5%,阴性预测值为24.5%;(4)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慢性心衰患者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可以用于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心衰后心脏事件再发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植入CRT或CRT-D的CHF患者60例,术前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测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依据CRT植入后6个月随访时LVEF绝对值较基线增加≥5%为标准,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随访期间观察CH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CRT术后有反应组术前NT-proBNP?随访MACE发生率明显小于CRT无反应组(P < 0.01)?以NT-proBNP 2 354.5 pg/mL为最佳分界点,预测CRT术后无反应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92.5%?以NT-proBNP 2 254.5 pg/mL为最佳分界点,预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95.2%,特异度92.3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T-proBNP≤2 254.5 pg/mL患者生存时间高于NT-proBNP≥2 254.5 pg/mL者(P < 0.01)?结论: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CRT术后反应程度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 - pro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患者6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NT- proBNP水平,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结果:在正规抗心衰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18例)血浆NT - proBNP( 5548.11±1575.17) 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42例)(3245.26±1502.45) pg/ml(P< 0.05);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患者较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患者在心衰症状明显改善后的血浆NT - ProBNP水平下降更明显(3030.38±1390.86,2221.89±1471.31)pg/ml(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是心功能紊乱时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之一,我们用NT - proBNP来诊断心衰和评估心功能状态的同时还可以用它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玲  孙晶 《医学综述》2012,18(14):2274-2276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NYHA分级分为Ⅱ~Ⅳ级,正常对照组21例,测定NT-proBNP血浆浓度。结果各组间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509,P<0.01),抗心力衰竭治疗7 d后,与入院时相比各心力衰竭组NT-proBNP明显下降(P<0.01)。结论 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疗效判定是一项快速、简便的指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206例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浆NT—proBNP浓度,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的比较结果,并分析NT—proBN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不同病因患者的NT-proBN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浓度随心力衰竭的分级增大而升高(/9〈0.05);随访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P〈0.05);NT-proBNP浓度与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P〉0.05);死亡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显著升高,其检测值越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越大,其对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住院的HF患者123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8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组,Ⅰ级21例,Ⅱ级33例,心功能Ⅲ级25例,心功能Ⅳ级44例。应用南京普朗FIA8000系列免疫定量分析仪测定HF患者及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出院后随访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 HF各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Ⅳ级组(8246.1±2447.7)pg/mL>Ⅲ级组(3676.0±901.3)pg/mL>Ⅱ级组(1072.4±329.0)pg/mL>Ⅰ级组(573.2±132.6)pg/m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出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为(2188.6±642.3)pg/mL,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95.3±32.4)pg/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测定应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陆卫红  张笛  郁志明 《重庆医学》2008,37(19):2225-2226
目的 分析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时NT-proBNP和Killip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并评价NT-proBNP的高低和3个月后其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90例(男51例,女39例,平均65.8岁),其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45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8例,静脉溶栓后补救性PCI患者16例,未予开通病变血管患者21例.急性期分析按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远期分析按NT-proBNP值分3组,分别为NT-proBNP<00pg/mL(A组),800pg/mL≤NT-proBNP≤8 000pg/mL(B组),NT-proBNP>8 000pg/mL(C组)3组.急性期分析比较各组间心肌酶峰值,EF值及NT-proBNP,远期分析比较不同NT-proBNP水平组别3个月内患者心衰入院治疗的病例人次数,EF值和⊿LVED.结果 急性期分析提示Killip I级组NT-roBNP值平均为1 253.6pg/mL,Killip II级组NT-proBNP值平均为4 582.1pg/mL,KillipⅢ级组NTproBNP值平均为8695.7 pg/mL,KilliplV级组NT-roBNP值平均为12 315.8pg/mL.远期分析提示A组3个月内患者心衰入院治疗的病历次数9人次,⊿ LVED平均为6mm,B组25人次,⊿LVED平均为11mm,C42人次,⊿LVDD平均为18mm.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时各Killip心功能级别下对应的NT-proBN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心功能越差,NT-proBNP值越高.而且NT-proBNP值越高患者3个月内因心衰再入院治疗的可能越高,且左室舒张内扩大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快速检测全血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心血管病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入院0.5 h内用Nano-Checker710免疫层析检测仪完成床边快速测定全血NT-proBNP浓度。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记录各组因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再次住院或死亡的患者例数。结果:观察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随着心功能分级逐渐加重,NT-proBNP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比。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Ⅲ级组因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再次住院2例,Ⅳ级组因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再次住院6例、死亡2例。结论:全血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良好的客观指标。床边快速检测全血NT-proBNP浓度可对心力衰竭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性评估,并对近期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入院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长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332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及135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入院NT-proBNP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对长期死亡有独立预测价值的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价NT-proBNP判断死亡的意义,并找出其切点.采用COX回归分析验证判断的准确性,并作生存曲线.结果 随访24±10个月,467例患者死亡94例.NT-proBNP判断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 (95%CI 0.742~0.84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人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的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检测366例急性失代偿的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依据出院时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血浆NT-proBNP浓度的差异.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在判断住院死亡中的意义并找出其切点.比较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切点和低于切点者的住院病死率.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判断NT-proBNP是否为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366例失代偿的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中有19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3970(3452,6934)pmol/L比2340(1132,4002)pmol/L,P<0.01].血浆NT.pmBNP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62(95%CI:0.657~0.857,P<0.01).根据ROC曲线,通过切点定量对比发现NT-proBNP在3300~3700 pmol/L时判断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维持在70%左右,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恒定在10%和97%以上.当将血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切点值定为3500 pmol/L时,大于或等于此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7%、66.9%和67.6%,阴性预测值高达98%.大于此值者住院病死率(10.9%)约是小于此值者(2.1%)的5倍(P<0.01).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心率、房颤和NYHA心功能分级是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或0.05),以NT-proBNP的作用最强.结论 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最强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心内科非心力衰竭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程度心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BNP的关系;对比观察组随访期间BNP异常患者和正常者心血管事件、年平均住院次数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BNP平均(421.7±74.6)pg/mL,高于对照组的(78.8±24.9)pg/mL。观察组随着心功能恶化BNP则升高,BNP升高者比例也增加(P0.05);BNP升高LVEDd增加、LVEF降低(r=0.78-,0.47,P0.05);观察组随访(22.7±5.7)个月,BNP升高组死亡率高、住院次数多、总住院时间长。结论血浆BNP的浓度是反应LVEDP、LVEF的生化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路广华 《当代医学》2014,(19):115-116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7例,入院后采血测定血清cTnI,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30),血清cTnI<1.00 ng/mL,升高组(n=27例),血清cTnI>1.00 ng/mL,随诊3个月观察乙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诊3个月心力衰竭反复或加重、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水平可预测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廖伟  张义效  周爱琴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30-163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48h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与近、远期心血管事件关系。方法:对92例ACS患者常规进行术前和术后治疗并规范化行PCI术,术后48h行BNP测定,A组血浆BNP水平>80pg/ml,B组血浆BNP水平<80pg/ml;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但两组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行PCI术,术后48hBNP浓度仅能预测近期预后而对远期预后无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在早期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CAI)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观察入院时(发病24h内)表现为急性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综合征的患者并采集入院时的血样,其中42例发展成mMCAI,40例为非恶性的大脑中动脉梗死(nmMCAI).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mMCAI组和nmMCAI组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对mMCAI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mMCAI组、nmMCAI组入院时(发病24 h内)血浆NT-pmBNP分别为( 842.29±98.75)和(590.98±141.32)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68.79±38.52 )pg/mL(P <0.001),mMCAI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nmMCAI组(P<0.001).NT-proBNP预测mMCA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0.026)(P<0.001).最佳截断点血浆NT-proBNP水平为723.56 pg/mL.当血浆NT-proBNP水平>723.56 pg/mL时,预测mMCAI的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78%,阳性预测值%为81%,阴性预测值为8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结论 急性TACI综合征患者发病24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可能早期预测其mMCAI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衰(AHF)患者床旁检测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探讨NT-proBNP对AHF患者早期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AHF患者113例,根据在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无事件组、事件组,并于就诊即刻检测NT-proBNP,研究其与AHF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联系。结果 AHF患者在院期间事件组的NT-proB-NP高于无事件组(P<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评价AHF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最佳临界点是15 000 pg/ml。结论 NT-proBNP对AHF患者早期风险评估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组患者的预后,探讨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慢性心力衰竭112例根据血NT-proBNP浓度不同分成三组:低水平组(>1000且<3000pg/ml)30例、中水平组(>3000且<5000pg/ml)36例和高水平组(>5000pg/ml)46例。每组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分析三组患者1年及2年再次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各组间再次住院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血NT-proBNP浓度增高而递增。结论 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