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索授权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效果。方法对8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教育+小组讨论"授权教育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按照授权教育的5个步骤,为患者制订自我管理教育计划,进行疾病知识、自我技能与情绪的管理,在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月,评价患者的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自护行为的变化,检测血糖控制代谢指标。结果干预后3月,患者的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自护行为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代谢指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授权教育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行为改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授权教育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40例患者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授权教育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授权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对行PICC置管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授权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每组30例,分别按照传统教育方法和授权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自我效能问卷量表、PICC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出院1个月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89.61±8.19)分,实验组(103.06±1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P<0.05);出院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22.47±4.86)分,实验组(27.61±5.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6,P<0.01);出院1个月后对照组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50%,实验组1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14,P<0.05).结论 授权教育能够明显提高PICC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能力和信心,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自我效能感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组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TIAQ)、自行设计的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Q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感、实行目我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授权赋能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授权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我效能感量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以及生存质量评定,并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授权赋能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感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组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TIAQ)、自行设计的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Q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感、实行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痛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5—2013-12来我院疗养的痛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观察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患者主动参与自身病情的治疗、监测和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纽曼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进行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将所有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纽曼系统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自我效能感总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常模(P0.05);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54.62±8.7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自我效能感具有明显影响(P0.05),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肝硬化分期、自我效能感对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具有明显影响(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管理维度评分均与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正相关(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病人自我效能感总分及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病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处于中低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而纽曼系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对改善病人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应用授权理论在社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与作用。方法选择在苏州市各医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出院患者各34例作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组实施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社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健康教育,2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冠心病授权量表》,比较冠心病授权能力,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的临床随访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冠心病授权简化量表各项目得分与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6个月随访结束时,干预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授权理论指导下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在心理社会方面的技能,并能有效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联合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Gensin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入我院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过渡期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及Gensini评分。结果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Gensin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术后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联合心脏康复,可改善其心脏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揭示可能的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对策。方法采用患者基本情况问卷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对216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16例CHD患者自我效能平均总得分为57.89±14.25,其中仅18例(8%)表现出高水平自我效能(得分〉80);亚组分析提示总得分与文化程度、心绞痛分级有关,文化程度越低得分越低,病情越重得分越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总体自我效能偏低,制定护理措施及对患者随访时应该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并寻找影响因素,给予适当干预以提高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冠心病健康信念问卷和冠心病知识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广州市3家三甲医院的103名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以10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总分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不同婚姻状况或不同既往住院次数的冠心病患者在健康行为总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婚姻状况、冠心病知识知晓率进入了健康行为的回归方程,其联合决定系数为0.291;健康信念中维护健康动机因素分别进入了健康行为中健康责任、营养2个维度的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098和0.052。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低于正常对照人群,良好的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冠心病知识知晓率可促进冠心病患者建立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术后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连续性护理干预,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我管理水平、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BMI达标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达标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脉症状及早应对”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心脏病发作应对水平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某三甲医院冠心病患者91例,依据患者住院楼层不同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患者入院后4d内接受2次30min“冠脉症状及早应对”健康教育,及出院后2次10~15min电话随访加强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科室健康教育及相同频次随访。以心脏病发作应对问卷作为评价工具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进行冠脉症状知识与应对态度测评。结果干预组知识(30.27±2.83)分、态度(7.00±1.41)分、控制(33.10±3.84)分,对照组知识(30.39±3.27)分、态度(7.37±1.66)分、控制(34.88±5.1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180,1.076,1.784;P〉0.05)。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在症状、EMS、知识、态度、控制五个变量方面,时间效应与干预效应及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冠脉症状及早应对”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心脏病发作应对知识、态度与控制水平,干预效果有时间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2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个月末接受自我效能量表、健康信念量表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测评。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自身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感知到易感性、感知到严重性、感知到障碍、感知到益处、维护健康动机及健康信念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在自我实现、人际关系、体育运动、健康职责、营养、压力的处理及健康行为总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引入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及健康信念,并能改善其健康行为,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