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42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予以抬高患肢及50%硫酸镁热敷,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痛程度变化;在大剂量溶栓过程中,加强用药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42例中患肢肿胀基本消退33例、轻度肿胀9例,发生轻微肺动脉栓塞症状者1例,无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总结37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腔静脉滤网植入治疗的护理经验。在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理解配合后,着重做好腔静脉滤网植入的护理,主要包括应用自制翘足板抬高患肢,患肢局部抗凝溶栓护理,患肢保温式硫酸镁溶液热湿敷护理;并通过对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尤其是防治肺动脉栓塞及各脏器的出血方面,严密观察充分了解术肢及患肢的治疗护理情况。本组患肢肿胀基本消退,痊愈出院。1例患者在腔静脉滤网植入术后6h,出现右下肺前叶小范围栓塞,经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护理,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患肢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观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患肢动脉导管注药溶栓治疗,术后继予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阿加曲班注射液等抗凝、祛聚、扩动脉药物治疗,维持6个月以上。诊治期间观察是否有出血等并发症,溶栓期间监测多项凝血相关实验室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于2.0~2.5,凝血酶原时间(PT)控制于25s以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控制于正常值1.5~2.0倍,纤维蛋白原(FIB)控制于1.0g/L以上,必要时给予药物剂量调整。评价35例患者溶栓总治愈率。结果 22例患者在治疗后6~72h患肢血供恢复正常,治愈率62.86%。11例血供得以改善,有效率31.43%,总有效率94.29%。2例无效行截肢手术,无效率5.71%。有效11例中3例股浅动脉全程血栓,溶栓后血栓头端部分溶解,造影示小腿广泛侧支循环形成,临床症状显著减弱,缺血范畴控制;2例溶栓前已有足踝之下皮肤变黑,诊治后坏死平面减少,坏死感染转好;余6例溶栓后部分开通,3例仍有不同程度间歇性跛行,出院进一步诊治后都改善。结论患肢动脉导管注药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毛雪萍 《护理与康复》2008,7(5):374-375
总结37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球囊导管取栓术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患肢护理,每天测量并记录双下肢髌骨上下各15 cm处周径变化,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色泽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和疼痛、感觉情况,做好抗凝治疗的护理,严密观察皮肤、黏膜、牙龈、等有无出血及大小便颜色情况,定期监测各项凝血指标,重视出院指导。37例出院时患肢肿胀消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介入综合治疗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 对38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43条患肢)采用经皮导管球囊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除1例转外科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外,其余病例均予持续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抗凝、扩血管、祛聚、改善微循环等辅助治疗.结果 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37条(86.05%)患肢治疗有效,其中痊愈29条(67.44%),7条(16.28%)疗效良好,1条(2.33%)疗效一般;4条(9.30%)患肢截趾或低位截肢;2例患者死亡(5.26%).随访1~32个月,3例患者3个月内再发肢体动脉栓塞,再行介入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病例均未再发栓塞.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效降低再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1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术前做好病情的观察、心理护理及患肢护理;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肢缺血再灌注的观察及溶栓导管护理和伤口处理。[结果]41例病人均取出血栓,术后留置导管溶栓,2例病人就诊时因足趾严重缺血,经积极取栓手术治疗无效而截肢,但仍在最大程度保留了肢体,其余39例病人采用杂交手术治疗后,下肢动脉均通畅,无残留血栓;其中3例病人在下肢动脉血流重建术后6h~12h出现骨膜室综合征行小腿切开减张术。随访1个月~6个月,其中2例病人足趾末端出现干性坏疽,其余37例病人恢复保住了肢体。[结论]加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杂交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总结经颈内静脉导管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患肢护理、溶栓护理、抗凝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时做好相关指导。35例经治疗及护理,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肺栓塞。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3例红斑性肢痛症患儿的护理,主要包括严密监测血压,预防高血压脑病;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发现栓塞症状;发作时迅速降低患肢局部皮肤温度;预防和处理皮肤损伤和继发感染;避免诱因预防复发;加强健康教育和定期随访.本组3例治疗7~10d后好转出院,随访病情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余银妹 《护理与康复》2006,5(6):442-443
对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血压计袖带阻断患肢浅静脉、微量注射泵经患肢远端静脉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过程要求重视溶栓前和溶栓中的健康教育、溶栓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23例均顺利完成溶栓,用药5~10 d,22例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1例由于居家约束不当导致上肢损伤的新生儿的护理过程。护理重点包括:患肢的观察和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预防感染、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经过12d的精心护理和治疗,患儿康复出院。建议加强新生儿家长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1.
常见的下肢动脉疾病有动脉栓塞、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他们共同的病理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血栓或栓塞,不同程度影响下肢供血。及时行动脉内溶栓或给予扩血管药物治疗,可还免或延缓急肢坏死。我科近一年来用此法成功治疗8例患有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病人,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病人,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3岁,原发病均为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栓塞部位:脑动脉4例,股动脉2例,馆总动脉2例;起病至溶栓时间6小时至10天。临床表现:(1)患肢缺血部位麻木、疼痛,早期疼痛发生于步行时…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1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10例患者均采用急诊连硬外麻下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给予溶栓、抗凝、血液稀释及扩血管等治疗,并针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措施予以相应的护理,如术前患肢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肢的观察及护理,并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做好抗凝及溶栓的护理。认为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总结4例下腔静脉血栓患者行肾静脉以上临时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腔内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做好临时性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护理,严防滤器移位;做好肢体护理及导管溶栓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监测实验室指标;预防和观察肺栓塞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4例患者患肢肿胀消退,下腔静脉血栓均消失,出现穿刺点出血1例,导管移位1例,消化道出血1例,经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护理,痊愈出院,术后3~4 周拔除临时滤器,随防3~38 个月无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王灵燕  金璐  周芳 《护理与康复》2013,12(4):343-344
总结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治疗前准备,做好穿刺部位护理、患肢护理、导管溶栓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出院指导。经治疗及精心护理,80例痊愈,4例好转,2例无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持续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对152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持续动脉置管溶栓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加强患肢护理,术后加强溶栓导管的护理,做好溶栓药物使用后的观察和护理,评估患肢症状,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或上肢动脉经皮腔血管成形术后、予尿激酶持续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可行性。方法近2年来,我院收治14例下肢或/和上肢动脉急性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10例患者行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术后病变动脉近端留置溶栓导管,予尿激酶持续溶栓3~5d;4例患者行接触性溶栓,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4例患者肢体缺血的症状均明显减轻,治疗后动脉造影示38条闭塞动脉中32(84.2%)条动脉复通、血栓溶解,术后4周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进行PTA及溶栓治疗的32条病变动脉中26条动脉保持通畅,14例患者穿刺点均有渗血,其中4例合并患肢皮下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肢体急性动脉闭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陈小蓉 《护理研究》2004,18(17):1561-1562
20 0 2年 12月— 2 0 0 3年 4月 ,我科收治 4例大血管栓塞的新生儿 ,分别为左股动脉、右股动脉、右窝动脉、左股静脉栓塞。经采用总量为 3× 10 5U尿激酶治疗 ,其中 3例痊愈 ,1例因其他原因自动出院。现将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例均为新生儿 ,最小的生后 1h ,最大的生后4d ,均为男性。入院时基础疾病分别为 :红细胞增多症 ;消化道出血 ;先天性心脏病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肺透明膜病 ,呼吸衰竭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2 主要临床表现 本组中 ,3例动脉栓塞因程度不同而表现不一 ,主要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 T )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324医院住院病案资料库中检索上肢创伤骨折共2368例。其中并发上肢DV T患者18例,对18例上肢创伤合并DV T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肢创伤骨折合并DV T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患肢疼痛、单侧患肢肿胀、皮温升高、患肢皮肤呈紫红色。18例患者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16例,经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血栓位于肱静脉9例,腋静脉3例,腋静脉至肱静脉4例,锁骨下静脉至肱静脉2例。该类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且多为肱骨以上骨折、粉碎性骨折、多处骨折。18例患者中经溶栓治疗16例,14例溶栓成功。结论了解上肢创伤骨折并发DV T 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该类患者应及时发现,进行早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16例负压封闭引流( VSD)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并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患肢的观察护理、VSD管路引流情况的观察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认为患肢的观察护理、VSD管路引流情况的观察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是VSD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并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两种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选择理想的给药途径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将 1 1 2例确诊为下肢髂 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上肢静脉输注组 5 4例 ,患肢静脉输注组 5 8例 ,记录经溶栓治疗 1 0~ 1 5d后 ,患侧肢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肢静脉输注组好转治愈率 ( 94 .8%)明显高于上肢静脉输注组 ( 85 .2 %) ,P <0 .0 1。结论 患肢静脉输注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