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肝(CHB)患者补体C3、CRP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164例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观察组在疗程的前24周联用苦参素。在治疗前、24周和48周分别检测补体C3、CRP及HBV-DNA水平。结果:治疗后24周及48周察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补体C3、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CHB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肝脏炎症活动和器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94例CHB患者分为合并NAFLD组(A组,73例)和未合并NAFLD组(B组,121例),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1次/d)治疗5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LT指标均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LN、PCⅢ、CI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NAFLD影响CHB患者肝功能恢复和肝纤维化进展,也降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单纯阿德福韦酯治疗,研究组行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以及治疗后病毒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研究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该院收治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组15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2.0%(123/150),对照组总有效率61.3%(92/1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ALT、AST及TBIL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相较于单纯应用拉米夫定小更为显著,且HBV-DNA转阴率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也有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接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的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方面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为24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用药安全性,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均随之下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24周后,两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V-DNA转阴率为51.85%;对照组为38.46%,说明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片与肝爽颗粒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8 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采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阿德福韦酯片+肝爽颗粒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92%vs75.5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12%vs22.45%),且在肝功能指标及Child-Pugh评分改善水平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阿德福韦酯片联合肝爽颗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同时不良反应较少且治疗效果确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入院治疗后均给予对症治疗、护肝及保肝等常规治疗,采用拉米夫定治疗A组患者,剂量为100 mg/d;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患者,剂量为10mg/d;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C组患者,拉米夫定剂量为100 mg/d,阿德福韦酯为10mg/d。结果 C组HBV DNA 水平与A组及B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组HBV DNA的转阴率也明显高于A组及B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C组的肝功能明显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9月该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4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HBVDNA水平(2.14±0.37),对照组HBVDNA水平(3.36±1.0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肝硬化效果显著,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联合组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血清学转换率、Treg、辅助性T细胞(Th17)、Treg/Th17、CD4+、CD8+、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周、24周时,2组患者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时,联合组患者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Treg、Th17与Treg/Th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reg、Th17与Treg/Th17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4+及CD4+/CD8+显著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8+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改善机体病理性免疫反应,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效果,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及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肾功能、HBV-DNA、HbeAg/抗Hbe血清、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肝肾功能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HBV-DNA、HbeAg/抗Hbe血清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耐受性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生化指标和血清病毒标志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对132例CHB患者行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同时检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y-GT)、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和血清病毒标记物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血清TBIL,ALT、AST、y—GT、TBA平均值随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ALB则相反,与肝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有明显相关(P〈0.05);HBehg的表达与肝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HBV—DNA水平与肝炎症变化和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轻度74.24%(49例),中度60.38%(32例),重度53.85%(7例)。结论血清TBIL、ALT、AST、γ—GT、TBA可反映CHB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程度;ALB是慢性乙型肝炎病变进展的指标。血清HBeAg的表达和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仅凭血生化指标、血清病毒复制活跃与否判断肝病活动性是不全面的,应将肝组织病理作为判断肝炎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苦参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三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与对照组62例。试验组采用苦参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后6个月后随访。观察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变化及安全指标。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总应答率为77.8%,对照组为56.5%(P<0.05),6个月后随访持续总应答率为83.3%,对照组为48.4%(P<0.01);治疗后肝功能改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治疗组分别为53.7%,81.5%,55.6%,48.1%,对照组33.9%(P<0.05),67.7%(P<0.05),27.4%(P<0.01),35.5%(P<0.05);6个月后随访肝功能改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治疗组分别为83.6%,83.3%,51.9%,48.1%,对照组45.1%(P<0.01),67.7%(P<0.05),37.1%(P<0.05),38.7%(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三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3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部慢性HBV感染患者190例,其中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慢性重型肝炎(CLF),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25例原发性肝癌(HCC),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ANA、ENA谱、RF。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并常规测定ALT、AST、TBIL、ALB。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的总检出率3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B、CLF、LC、HCC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4%、27.8%、33.3%、44.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阳性与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阳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t年龄=2.37,P=0.019;tALT=4.33,P=0.000;tAST=2.60,P=0.01;tTBIL=3.53,P=0.001;tALB=-2.47,P=0.014)。结论:慢性HBV感染可诱发自身免疫性反应,导致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这种自身免疫性反应与感染者的性别、病毒复制无关,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3例于院外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后出现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减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死亡率、HBV-DNA阴转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I)、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死亡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X2=4.523,P=0.036),HBV-DNA阴转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X2=16.408,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LB、TBIL、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TBIL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ALB、PTA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HBV-DNA阴转率,促进肝脏生化功能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8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7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液生化和病毒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7%,高于对照组53.4%(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和谷丙转氨酶(ALT)下降以及PTA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3.8%和1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前白蛋白对慢性乙肝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3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43例),分别检测ICGR15、PA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中度组ICGR15及PA较轻度组显著下降(P0.05),重度组ICGR15及PA较轻度组、中度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中度组较轻度组ALT、AST、CHE、TBI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ALT、AST、CHE、TBIL较轻度组及中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较轻度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PA与ALT、AST、ICGR15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是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储备能力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有助于对患者预后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拉米夫定(LAM)单药治疗发生应答不佳及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初始联合治疗的差异.方法 选择LAM治疗24周后应答不佳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的CHB患者各20例,分为A组和B组,初始联合治疗CHB患者20例为C组.三组均给予LAM( 100 mg/d)联合ADV( 10 m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