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IMP3及p5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IMP3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IMP3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p53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核。IMP3在NCE、CIN和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3.5%和7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53在NCE、CIN和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58.1%及73.2%,NCE组与CIN、SC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CC中IMP3、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IMP3蛋白与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r=0.023,P>0.05)。结论:IMP3与p53阳性表达可能作为预测SCC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两者共同表达预示SCC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16INK4A、p53、Ki-67及雌激素受体(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SP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尖锐湿疣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INK4A、p53、Ki-67及ER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INK4A、p53、Ki-67及ER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6.4%、86.4%及4.6%;在CIN Ⅲ中为92.5%、75.0%、100%、20.0%;在CIN Ⅱ中为90.5%、64.3%、100%及23.9%;在CINⅠ中为71.8%、43.6%、100%、79.5%;在尖锐湿疣组中为39.0%、43.9%、26.9%、61.0%.p16INK4A在宫颈鳞癌、CIN Ⅲ、Ⅱ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尖锐湿疣组仅为弱阳性表达.Ki-67在宫颈鳞癌、CINⅢ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宫颈鳞癌、CINⅢ、Ⅱ、Ⅰ、尖锐湿疣中p16INK4A、p53、Ki-67、ER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 p161NK4A、p53蛋白高表达与宫颈鳞癌、C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INK4A、p53、Ki-67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R的阳性率与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立陶宛女性第4位高发癌症。其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最近的文献认为p53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宫颈癌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p53基因是HPVE6基因最重要的作用靶点之一。已发现至少10种p53多态性,特别是4号外显子上的第72号密码子,其等位基因可分别编码精氨酸(CGC)和脯氨酸(CCC)。  相似文献   

4.
p53抑癌基因蛋白在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外阴鳞癌、外阴白色病变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5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胸腹壁、腿部及外阴鳞癌旁正常皮肤(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外阴鳞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的阳性率为52.9%(9/17);外阴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组织中为13.6%(3/22);增生型营养不良组织中为14.7%(5/34);混合型营养不良组织中为20.8%(10/48);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54.5%(6/11)。正常皮肤组织中均为阴性。提示:p53基因蛋白在外阴鳞癌和外阴白色病变的各型营养不良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外阴白色病变的各型营养不良组织(P<0.01)。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发生中细胞凋亡与p53基因蛋白及HPV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发生中细胞凋亡与p53基因蛋白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样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对象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E)41例、重度非典型增生(SD)41例、原位癌(CIS)37例、早期浸润癌(MIC)31例、大细胞非角化型浸润癌(IC)40例共计190例手术切除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凋亡细胞的检出使用TDT-mediateddUTP-biotinnickendlabeling(TUNEL)方法,p53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方法,HPV16、18型E6DNA感染使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TUNEL标记率从NE到CIS组呈现有意义地减少(P<0.01);在SD、CIS组,p53基因蛋白超表达者TUNEL标记率呈现有意义的低值(P<0.05);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与细胞凋亡、p53基因蛋白表达未呈现直接的相关性改变.结论细胞凋亡参与宫颈癌发生的早期过程,其与p53基因蛋白超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PV6/ 11、16/ 18在外阴癌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 3、MDM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 (ISH)检测HPV6/ 11、16/ 18在 30例外阴癌、2 1例外阴上皮内瘤变 (VIN)及 10例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 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HPV6/ 11、16/ 18在外阴癌、VIN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0 % (18/30 )、33.33% (10 / 30 ) ,4 2 .86% (9/ 2 1)、2 8.5 7% (6/ 2 1) ,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p5 3、MDM2蛋白在外阴癌、VIN、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3.33% (19/ 30 )、4 0 .0 0 % (12 / 30 ) ,4 7.62 %(10 / 2 1)、5 2 .38% (11/ 2 1) ,0 % (0 / 10 )、0 % (0 / 10 )。HPV6/ 11的表达在外阴癌组、VIN组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外阴癌组HPV16/ 18表达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外阴病变各组p5 3、MDM2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V6/ 11、HPV16/ 18、p5 3、MDM2蛋白在外阴组织的不同病变中表达均差异有显著性 ,在外阴癌的发生发展中HPV感染、p5 3突变和MDM2表达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精子相关抗原-9(SPAG9)的表达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VIN、41例侵袭性外阴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中SPAG9蛋白的表达。结果:SPAG9蛋白在VIN及侵袭性外阴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均为100%,在正常外阴皮肤中表达率为0;根据H-score分值比较:SPAG9蛋白在外阴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VIN组织,G2~G3肿瘤组织中SPAG9蛋白表达高于G1者,有淋巴结转移者肿瘤组织内SPAG9蛋白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鳞状细胞癌Ⅱ~Ⅲ期患者肿瘤组织中SPAG9蛋白的表达高于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G9蛋白可能在外阴癌的发生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外阴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EB病毒 (EBV)和p5 3、抗细胞凋亡因子 (bcl- 2 )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及 5 0例宫颈癌标本石蜡包埋制成切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LSAB)检测HPV、EBV产物和p5 3、bcl 2、基因产物表达。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HPV、EBV的阳性表达率为 4 4 %、5 2 % ,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 5 %、10 % (P <0 .0 5 ) ,HPV和EBV的混合感染率为 18% (9/ 5 0 )。p5 3基因产物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 (2 4 % )高于正常宫颈组织 (0 % ) (P <0 .0 5 )。在宫颈癌组织中bcl 2基因产物的阳性表达率 (72 % )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 (2 0 % ) (P <0 .0 5 )。HPV与p5 3有相关性 ,EBV与bcl 2相关。结论 :①HPV、EBV在宫颈癌组织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②HPV可能通过造成p5 3基因产生突变而失活 ,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EBV可能通过使bcl 2基因蛋白产生上调性表达 ,抑制细胞凋亡 ,导致宫颈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采用常规PCR技术对40例宫颈鳞癌组织学标本和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的宫颈分泌物标本的HPV16 DNA及P53基因5~6,7~8外显子变异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常规PCR技术检测HPV16 DNA和p53基因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基因。结果 在40例宫颈鳞癌标本中HPV16 DNA阳性检出率有20例(50%);200例CIN标本中有76例(38%)。P53基因在40例宫颈鳞癌标本中有20例出现变异(50%),其中外显子5缺失10例(50%),外显子6缺失1例(5%),外显子7缺失3例(15%),外显子8缺失6例(30%)。200例CIN标本均未检出p53外显子5~6,7~8的变异,宫颈鳞癌HPVl6DNA阳性与p53基因变异的符合率为80%。结论HPVl6I)NA与宫颈鳞癌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p53基因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确实存在着变异。本研究认为常规PCR技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是一种快速、简单、适用于临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阴道微生态在女性生殖道的健康与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近来研究表明,阴道微生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阴道微生态环境中菌群多样性的增加和乳杆菌属数量的减少与HPV的持续感染及进一步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有关,这为宫颈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状况,探讨p16INK4A蛋白和HPV感染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方法检测114例宫颈组织标本的p16INK4A表达,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21种HPV DNA。结果:(1)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SCC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45.83%、72.73%、84.00%、91.30%,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表达强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宫颈炎、CINI、CINⅡ、CINⅢ、SCC中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00%、37.50%、54.55%、56.00%、73.91%,HPV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阳性率呈递增趋势,不同病变组织中位于前3位的HPV感染型别分别为:CINⅠ组,HPV16、18、58;CINⅡ~Ⅲ组,HPV16、33、52;宫颈鳞癌组,HPV16、18,52。(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268,P<0.05)。结论: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p16INK4A可能参与了HPV相关的宫颈癌发生。二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HPV感染相关的妇科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ms,HPV)属于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属,是一类双链无包膜环状DNA核衣壳病毒.HPV病毒直径约为55 nm,衣壳呈20面体对称,表面含有72个壳微粒的病毒,长约7.5~8.0 kb,相对分子量为5×10~6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表达缺失或下降和p53的过度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69例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FHIT基因和p53的表达,并以18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为对照.结果 FHIT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呈100%表达.在宫颈CINⅠ、Ⅱ、Ⅲ的下降或缺失率分别占9.1%、29.4%和41.7%.在宫颈浸润癌中的下降或缺失率占66.7%,其中鳞癌低表达率为75.4%,较腺癌的2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Ⅰ、Ⅱ期和Ⅲ或Ⅳ期的缺失率分别为60.7%、65.2%和77.8%,组织学分级G1、G2和G3的缺失率分别为47.4%、64.3%和86.4%,临床Ⅰ、Ⅱ期与Ⅲ或Ⅳ期比较,组织学分级G1及G2与G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53在慢性宫颈炎组织无表达,在宫颈浸润癌中呈56.5%阳性表达,且随着临床期别的增高、细胞分化的降低以及淋巴转移的出现进一步上升.p53阳性的宫颈癌中FHIT缺失为74.4%,而p53阴性的FHIT缺失占56.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下降或缺失与p53过度表达是宫颈癌的频发事件,测定宫颈CIN中FHIT可作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筛选指标,FHIT与p53检测还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许多研究已充分证明其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1]。由于从HPV感染发展到宫颈癌的进程长达10-20年,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及更严重病变是发展为宫颈癌所经历的癌前阶段。出于伦理,目前已经上市的预防HPV感染的宫颈癌疫苗(二价和四价HPV疫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MGA2、IMP3、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36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38例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和42例宫颈癌(CC)中HMGA2、IMP3、p16及Ki67的表达情况,比较4种分子标记物在不...  相似文献   

16.
Skp2和p27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kp2、p27在宫颈癌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2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Skp2、p27的表达,以60例正常宫颈组织(NCT)为对照。结果:(1)Skp2在SCC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5.4%,明显高于高级别CIN组的25.0%(P0.05)及NCT组的6.7%(P0.01);(2)p27在SCC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2.3%,明显低于高级别CIN组的85.0%(P0.01)及NCT组的98.3%(P0.01);(3)半定量分析表明SCC中Skp2、p27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4)宫颈癌中Skp2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52.78%)明显低于Skp2阴性组(68.93%),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Log-rank=8.60,P=0.0034。而p27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70.59%)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58.38%),Log-rank=8.33,P=0.0039;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宫颈癌中Skp2和p27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311,P=0.015。结论:Skp2表达增强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差;p27的表达正相反,并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联合检测Skp2和p27的表达对判断宫颈癌的恶性潜能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两者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宫颈鳞癌中Cyclin E的表达和HPV16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yclin E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Cyclin E与HPV16的检测,并与宫颈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宫颈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宫颈组织无Cyclin E表达,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仅有少量袁达(11.11%),宫颈鳞状细胞癌有58.52%表达(P<0.001),且与HPV16感染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病因,HPV感染通过多种途径改变了细胞的周期性调控,诱发细胞周期GI-S期检测点异常,引起细胞恶性增生,HPV感染与Cyclin E异常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BCL-2及P_(53)基因蛋白在外阴营养不良及外阴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细胞凋亡基因 B C L- 2 及 P53 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染色链霉素亲合素- 生物素标记法( L S A B) ,对正常外阴皮肤、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组织进行标记。发现: B C L- 2 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基底层有弱阳性表达, P53 均为阴性。 B C L- 2 蛋白在增生型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及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外阴硬化苔癣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有显著差异( P < 0 .05 , P< 0 .05 , P< 0 .01) ,而增生型与不典型增生 B C L- 2 基因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5) ,外阴癌的表达率最高。 P53 基因蛋白在外阴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外阴营养不良病变的各型营养不良组织( P< 0 .01) 。 B C L- 2 和 P53 基因蛋白表达与外阴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两者间可能存在的协调及负调节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Ki67表达和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从正常宫颈(10例)、各级CIN(CIN Ⅰ19例,CIN Ⅱ9例,CIN Ⅲ16例)和宫颈鳞癌(8例)的石蜡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选取HPV L1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与已知HPV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正常宫颈组HPV DNA均为阴性。CIN Ⅰ组5/19例为高危型HPV(16/18型),8/19例为中危型(35型等),其余为低危型。CINⅡ和Ⅲ组高危和中危型HPV各占一半。宫颈癌组均为高危型,绝大部分为HPV16。Ki67指数随CIN级别的升高(CINⅠ:21.4±1.1,CINⅡ:31.8±3.5 CINⅢ:61.3±2.8)而明显增加(P<0.01)。结论Ki67指数反映出在宫颈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HPV型别与CIN级别及转归密切相关。Ki67与HPV检查联合应用对评价CIN细胞增殖活性及其转归有重要的作用,对伴有HPV16/18 感染的CIN应密切追踪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期(5年以上)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与宫颈细胞ras、p53基因突变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e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学液基标本,采用伯塞斯达系统(thebethesdasystem,TBS)诊断标准行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标本中H-ras、p53基因的表达;采用FQ-PCR技术检测肿瘤相关HPVDNA含量。结果:H-ras及p53基因表达在各组中均无改变;含铜IUD组中HPV6/11型阳性率为3.33%,DNA含量为8.80×107copy/ml,对照组中HPV6/11型阳性率为3.70%,DNA含量为6.75×107copy/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V16/18型均为阴性。结论:长期放置含铜IUD(带尾丝)对子宫颈无致突变作用,不增加肿瘤相关HPV感染,不增加子宫颈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