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先应用17β雌二醇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8在锦州医学院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18只,仅暴露不损伤神经;手术对照组18只,制作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17β雌二醇处理组18只,损伤前1周给予17β雌二醇(1mg/kg)腹腔注射,1次/d。余二组在手术前1周仅腹腔注射同体积的蓖麻油,1次/d。①于术后2,4,7,14,21,28d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38.3(实验侧足印长度-正常侧足印长度)/正常侧足印长度+109.5(实验侧足印宽度-正常侧足印宽度)/正常侧足印宽度+13.3(实验侧足趾宽度-正常侧足趾宽度)/正常侧足趾宽度-8.8。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以0为正常值。-100为神经完全离断指标。②术后7,14,28d各组取损伤近段坐骨神经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醋酸铀和枸橼酸铅染色电镜下观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计算横断面单位面积的平均神经纤维个数和直径、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③术后7,14,21,28d各组大鼠取损伤近段坐骨神经进行S-100蛋白检测。结果:纳入动物5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假手术组术后2,28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分别为-6.42和-5.7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对照组和17β雌二醇处理组术后4,7,14,21d坐骨神经功能开始恢复,17β雌二醇处理组在术后21,28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分别为-16.73和-16.14,而手术对照组在术后28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为-16.32,可见17β雌二醇处理组大鼠功能恢复比手术对照组早1周左右。②光镜下观察术后14d17β雌二醇处理组损伤近段坐骨神经新生纤维较多,轴突直径较大且形状规则,纤维密度大、髓鞘较厚,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术后28d手术对照组与17β雌二醇处理组变化基本一致,接近假手术组。③术后14d17β雌二醇处理组损伤近段坐骨神经电镜观察见大量新生神经纤维密集,许旺细胞包绕,轴突大小接近、形态均一,鞘内细胞器较多且清晰,明显优于手术对照组。术后28d手术对照组、17β雌二醇处理组新生神经纤维均基本成熟,差异不明显,已接近假手术组。④在周围神经损伤中S-100仅表达于许旺细胞中。术后14d 17β雌二醇处理组阳性显色深且范围宽,与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21,28d手术对照组与17β雌二醇处理组又无明显差异。结论:17β雌二醇能加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的恢复以及神经纤维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中神经调节蛋白(NRG) 1及其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 2表达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点处髓鞘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7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19只。模型组和推拿组夹持右侧坐骨神经造模;假手术组仅分离后暴露坐骨神经,不夹持。术后7 d,推拿组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点法、拨法、揉法,作用于殷门、承山、阳陵泉,分别于造模前、术后7 d、28 d行斜板测试,于术后3 d、7 d、28 d,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NRG1、ErbB2蛋白表达,术后28 d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损伤点处髓鞘的变化。结果 术后7 d和28 d,模型组和推拿组斜板测试角度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28 d,推拿组评分高于模型组(P< 0.05)。坐骨神经损伤点中,术后3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7 d和28 d,各组NRG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28 d,模型组和推拿组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L4-6脊髓中,术后3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7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0.05),模型组和推拿组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28 d,推拿组NRG1表达高于模型组(P< 0.05),ErbB2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28 d,模型组髓鞘崩脱严重,推拿组神经损伤点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神经纤维髓鞘保留较完整;模型组g-ratio值低于假手术组(P< 0.05),推拿组高于模型组(P< 0.05),且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三法三穴”推拿手法能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推拿干预周围神经损伤起效机制与维持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 4-6脊髓中NRG1和ErbB2蛋白表达,维持正常髓鞘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壳聚糖神经导管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13mm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8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九室及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Wistar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实验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大鼠右侧13mm坐骨神经缺损。实验组无菌条件下抽取股骨髓腔内骨髓组织,贴壁分离法纯化、增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09L-1细胞浓度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混合,植入自体神经再生室内;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细胞外基质凝胶,生理盐水对照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生理盐水。实验评估:术后12周观察以下指标:①大体观察:观察再生神经。②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选择印迹清晰的足印分别测量正常足(N)和伤侧足(E)的3个指标:足印长度(PL):足尖到足跟的最大距离;足趾宽度(TS):第1~5趾的距离;中间足趾宽度(IT):第2~4趾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mm。坐骨神经指数=-38.3[(EPL-NPL)/NPL] 109.5[(ETS-NTS)/NTS]] 13.3[(EIT-NIT)/NIT]-8.8。坐骨神经指数值为0~-11%表示神经功能完全正常,-100%表示神经功能完全丧失,-11%~-100%表示部分神经功能恢复。③电生理检测:检测患侧小腿三头肌肌电图,检测再生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波幅。④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手术侧腓肠肌湿质量/对侧正常腓肠肌湿质量×100%。⑤神经组织学检查:苏木精-伊红及Loyez苏木精髓鞘染色,光镜下观察再生神经横断面再生神经髓鞘的形成;Loyez苏木精髓鞘染色及Bielschowsky改良镀银染色,观察纵向切片再生神经神经纤维;神经细丝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生的神经轴突染色。随机选取部分正常坐骨神经作为正常对照。⑥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⑦再生神经纤维图像分析:观察再生神经有效神经截面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有髓神经纤维直径、髓鞘厚度。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术后12周,实验组及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导管内均有再生神经生成,外形似正常神经,直径较正常神经细,生理盐水对照组导管内无再生神经通过间隙。②坐骨神经指数:术后8,12周实验组坐骨神经指数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分别为(-72.18±3.11)%,(-76.85±2.76)%;(-62.91±2.87)%,(-69.63±2.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85,P<0.01)。③电生理检查:术后12周实验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分别为(41.29±3.83),(32.64±3.52)m/s;(3.21±0.34),(2.85±0.22)mV],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39,P<0.01)。实验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肌电图呈部分失神经电位表现,生理盐水对照组则为完全失神经电位。④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实验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69.32±2.65)%,(66.72±1.75)%,(53.41±1.9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9.32,P<0.01),实验组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25,P<0.05)。⑤组织学检查:术后12周实验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密集,神经导管交界处无瘢痕,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多且直径较粗大,排列更为规则。⑥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和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均见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⑦再生神经纤维图像分析:术后12周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有效面积、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及髓鞘厚度均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结论:壳聚糖神经导管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并可以作为种子细胞构建人工神经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实验证明周围神经损伤时,轴突的变性与神经元凋亡都与Ca2+的超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目的:利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观察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协同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2008-11在辽宁医学院手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同系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质量220~260 g;维拉帕米为辽宁卫星制药厂产品,国药准字H21022847;神经生长因子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同系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在右侧梨状肌下缘5 mm切断坐骨神经后立即原位缝合造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①维拉帕米+神经生长因子组:腹腔注射维拉帕米4 mg/(kg·d),术侧腓肠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0.6 μg/d.②维拉帕米组:腹腔注射维拉帕米4 mg/(kg·d),术侧腓肠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③神经生长因子组:术侧腓肠肌注神经生长因子0.6 μg/d,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④空白对照组:分别腹腔,肌注等量生理盐水.以左侧坐骨神经为正常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对各组再生神经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测定,组织学观察及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结果:术后12周,维拉帕米+神经生长因子组足部溃疡的出现与愈合以及展抓反射出现的时间均早于其他各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恢复率分析表明:维拉帕米+神经生长因子组>维拉帕米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空白对照组.光镜和电镜下可见:维拉帕米+神经生长因子组再生的神经纤维最多,轴突较为粗大.有髓神经纤维多,髓鞘完整,优于其他3组.神经纤维直径恢复率分析表明:维拉帕米+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维拉帕米组>空白对照组.结论:维拉帕米与神经生长因子对促进周围神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均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机械强度,无毒副作用,可控的降解速率等特点。目的:观察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手术显露36只Wistar大鼠坐骨神经,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游离坐骨神经后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切断坐骨神经后行神经断端直接吻合,实验组于神经吻合断端包裹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结果与结论:①神经电生理学检测:术后4,6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P均〈0.05)。②组织学检测:对照组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实验组吻合口光滑平整,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明显降解吸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对照组有髓神经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且轴突再生率和再生轴突成熟度较低。③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检测:对照组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阳性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表明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能减轻神经术后粘连,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机械强度,无毒副作用,可控的降解速率等特点. 目的:观察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手术显露36只Wistar大鼠坐骨神经,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游离坐骨神经后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切断坐骨神经后行神经断端直接吻合,实验组于神经吻合断端包裹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 结果与结论:①神经电生理学检测:术后4,6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P均<0.05).②组织学检测:对照组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实验组吻合口光滑平整,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明显降解吸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对照组有髓神经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且轴突再生率和再生轴突成熟度较低.③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检测:对照组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阳性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表明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能减轻神经术后粘连,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7.
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模型所引起的行为学及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①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坐骨神经结扎组12只制备右侧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模型,正常对照组6只不干预,假手术组6只手术但不结扎,观察处理后42d内自发痛、触诱发痛、热刺激及冷刺激痛觉过敏等行为学变化。②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坐骨神经结扎后3,7,14,21,28,35,42d组9组,处理同前,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观察坐骨神经和脊髓组织大体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轴突髓鞘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7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变化:坐骨神经结扎组大鼠术后3d即出现明显的自发性疼痛,机械刺激痛阈值从术前的(17.33±5.42)g降至(3.28±1.37)g;热刺激爪退缩阈值从(12.13±2.37)s缩短至(10.43±1.65)s;冷刺激抬足次数从(3.50±1.09)次增加至(14.75±2.34)次。术后7 ̄14d这些阈值的变化逐渐达高峰,并持续至观察期结束(42d)。②坐骨神经结扎大鼠坐骨神经结扎部位及其远端轴突水肿,部分脱髓鞘。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模型可以产生明显的、稳定的自发性疼痛和诱发性疼痛等类似临床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其局部病理变化与症状相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冷冻处理后的异体周围神经移植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6/2003-12在广西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取4只作为供体,切取双侧坐骨神经,制成10mm神经段,深低温冷冻储存2周备用。其余32只作为受体,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组与正常对照组,16只/组,将兔左侧坐骨神经造成10mm长缺损,用复温后的同种异体神经进行移植桥接。神经节苷脂组每天每只局部注射质量浓度为1g/L的神经节苷脂溶液1mL,连续14d;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随机取4只进行电生理检查、组织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肌肉湿重测定以及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作为受体的32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两组兔术后大体观察比较:正常对照组均有足底及足趾溃疡,神经节苷脂组有6只发生足跟溃疡。两组动物左后肢均无力,行走不稳。②两组兔术后不同时期电生理检测结果比较:与正常对照组传导速度、电位波幅比较,术后2,4,8周神经节苷脂组基本无变化(P>0.05),术后12周明显升高[(28.62±2.42),(21.78±2.43)m/s;(5.48±0.36),(4.67±0.53)mV;P均<0.05]。③两组兔术后不同时期组织学观察结果比较:术后2周,正常对照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崩解,许旺细胞增生不明显;神经节苷脂组崩解反应较正常对照组慢,许旺细胞增生明显。术后4周,正常对照组许旺细胞增生活性低,有髓神经纤维密度低;神经节苷脂组许旺细胞增生活跃,有髓神经纤维密度较大;术后12周,正常对照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少,神经束膜间毛细血管增生明显,神经纤维瘢痕化明显;神经节苷脂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多,有少许神经纤维瘢痕化,神经束膜间毛细血管清晰。④两组兔术后12周超微结构观察比较:正常对照组可见结缔组织无定形结构中夹杂少量变性神经纤维,轴突电子密度低且有空泡,许旺细胞细胞器及有髓轴突稀少,部分再生轴突及髓鞘发生wallerian变性脱髓;神经节苷脂组可见大量神经纤维髓鞘增厚和)旺氏细胞细胞器更丰富,轴突电子密度深且均匀,许旺细胞外有完整基膜包绕,变性神经纤维少。⑤两组兔术后不同时期肌肉湿重Guadros指数的测定:术后4,8,12周,神经节苷脂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表明正常对照组肌萎缩较重。⑥两组兔术后不同时期再生神经纤维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有髓神经数目、纤维直径、髓鞘厚度及轴突直径比较,术后2,4,8周神经节苷脂组基本无变化(P>0.05),术后12周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83.6±184.3),(1520.2±124.3)个/400倍视野;(16.45±1.86),(10.08±1.62)μm;(6.48±0.72),(4.72±0.56)μm;(4.40±0.42),(3.04±0.34)μm;P均<0.05]。结论:再生神经能够顺利地通过移植体进入远端,使再生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等指标明显升高,证明兔同种异体神经经冷冻处理后桥接神经缺损可引导神经纤维再生,且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可促进异体移植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热量超短波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再根据取材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1、2、3周后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坐骨神经制作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以微热量超短波治疗。3组大鼠均于手术1、2、3周后处死并取其坐骨神经,然后行苏木精-伊红(HE)、甲苯胺蓝染色,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 结果入组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织学改变均表现为神经轴突变性;手术2、3周后,2组大鼠坐骨神经均出现轴突再生。手术2、3周后,治疗组有髓神经轴突数量分别为(238.4±23.1)个/高倍镜视野和(556.7±52.4)个/高倍镜视野,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且手术1、2、3周后,治疗组坐骨神经bFGF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P<0.05)。 结论微热量超短波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远侧神经段的神经再生,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运动功能、神经传导速度(MCV)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选取60只,钳夹其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只,另12只仅暴露单侧坐骨神经,不钳夹为假手术组。术后实验组对其坐骨神经钳夹伤处行超短波辐射,每天7 min;对照组行无效辐射;假手术组不作处理。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2、、4和6周末时检测坐骨神经运动功能、MCV及损伤神经中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MFS)达2分和1分所需要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6周,实验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4、6周,实验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中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0.01)。结论:超短波能缩短神经修复的时程,增加其损伤神经中VEGF的表达,改善组织缺血缺氧,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