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的结果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对可能影响脑卒中后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51.2%,36.9%的误吸患者为无症状性误吸。年龄、脑卒中史、病变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误吸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发生率很高,年龄、脑卒中史、病变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43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观察12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将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就年龄、性别、居住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卒中类型以及卒中部位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抑郁发生率与病程的关系、抑郁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 2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病变部位、独居丧偶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与脑损害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及家庭社会关系等多因素有关,提示对于具有抑郁高发因素的脑卒中患者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急性脑卒中性质和脑卒中不同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结果126例病人中轻度SAS35例,中度SAS46例,重度SAS24例,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SA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98例幕上病变和28例幕下病变的比较,2组发生SAS的发生率和类型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SAS发生率高,不同性质和不同卒中病灶可能与SAS的类型、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急性脑卒中性质和脑卒中不同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结果126例病人中轻度SAS35例,中度SAS46例,重度SAS24例,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SA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98例幕上病变和28例幕下病变的比较,2组发生SAS的发生率和类型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SAS发生率高,不同性质和不同卒中病灶可能与SAS的类型、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1-12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年龄≥65岁急性脑卒中患者127例,分为吞咽障碍组70例,无吞咽障碍组57例,分析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患者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5.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脑干梗死是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吞咽障碍组住院期间发生肺炎21例(30.00%),无吞咽障碍组发生肺炎5例(8.77%)。吞咽障碍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P<0.01)。结论老年卒中患者容易发生吞咽障碍,肺炎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61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结果睡眠障碍组与非睡眠障碍组性别、平均年龄、卒中部位比较无差别;但各年龄段中,<50岁发生4例,50~60岁发生6例,61~70岁发生8例,>70岁发生8例(P<0.05)。睡眠障碍组在既往病史、卒中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其与性别、卒中部位无相关性,但与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性质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及时发现其相关因素并积极预防、治疗,有利于加快脑卒中后患者机体康复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脑卒中患者和非卒中查体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观察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脑卒中(卒中组)36例,非卒中者(对照组)56例,分三个年龄段(36~50岁、51~60岁、61~70岁),其中卒中者又按病程分为急性发病后<2周,2周~6月,>6月等观察.P300检查采用NDI-500神经电检测仪.计算机显示结果后打印记录.结果(1)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波幅显著变小(p<0.001);(2)不同年龄段二组相比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显著减少.且对照组中年龄61~70岁组其P300潜伏期比36~50岁组明显延长;(3)卒中病程>6月组P300潜伏期与<2周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减少(p<0.05);(4)小病灶者P300潜伏期与大病灶者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学习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年龄增高,认知功能下降.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认知障碍.卒中病程越长患者认知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卒中单元中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及心理障碍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进入此研究的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严重程度,应用SCL-90量表测评心理障碍情况,筛选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并进行心理障碍的分类。分析心理障碍与脑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急性期发生心理障碍者108例,发生率为54.54%,抑郁状态是最常见的类型;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越高(P<0.001)。结论卒中后患者易发生心理障碍,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首发脑卒中患者第4周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 共调查127例患者,其中113例完成所有调查,将诊断为PSD的患者列为PSD组,其余患者为非PSD组.比较2组的卒中性质和卒中部位.结果 从卒中病灶发生的部位看,左侧病灶发病率(59.18%)高于右侧病灶(38.16%),前部病灶(50.85%)高于后部病灶(29.63%).皮层病灶(57.14%)高于皮层下病灶(33.80%).2组病灶数目比较,多灶患者PSD的发生率(59.68%)明显高于单灶患者(37.25%)(P<0 .05).卒中性质与PSD无明显关系(χ2=3.86,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狭窄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 缺血性卒中患者23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121例)和≥60岁组(109例),比较不同组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60岁组颈动脉颅外段和后循环颅外段狭窄的比率较<60岁组高(P<0.01);<60岁组颅内动脉闭塞较≥60岁组多见(P<0.01),<60岁组颅内动脉闭塞较同组颅外动脉闭塞多见(P<0.01)。结论 不同年龄缺血性卒中患者狭窄血管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1.
伴运动性失语脑卒中患者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伴运动性失语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方法 采用失语抑郁量表(ADR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首次卒中伴运动性失语(失语组,66例)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无失语卒中患者(对照组,66例)进行比较.结果 失语组抑郁发生率(62.12%)明显高于对照组(25.76%)(P<0.01);失语组中、重度抑郁发生率(41.46%、12.20%)明显高于对照组(29.41%、0;P<0.05~ 0.01);且抑郁发生率随失语程度加重而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 卒中伴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抑郁的发生率与失语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便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调查显示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由于观察时点和所采用的便秘诊断标准不同;而国内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观察方面,且研究人群通常包括既往存在便秘的患者,无法确切的分析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卒中后便秘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共收集154例脑卒中发病7 d以内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以罗马Ⅱ标准评定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情况,记录包括各种危险因素在内的病史、体征以及12周内的复发或死亡病例.发病1、4周均用NIHSS行神经功能评定,用BI和MRS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于12周时再次测评BI、MRS.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0.0进行处理;用Kaplan-Meier法分析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Cox回归确定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影响因素,便秘组与非便秘组患者4周及12周预后不良率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卒中后4周累积便秘发生率为55.31%,便秘的发生风险以7天内为最高,7天后呈下降趋势,半数患者在卒中后11天发生便秘.利用Cox模型对患者的基本特征、疾病情况及卒中后进食方式等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发病1周时的BI和排便环境改变是影响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日常生活能力越低的患者,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危险性越高,有排便环境改变的患者较无改变的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高;与非便秘组比较,中度脑卒中便秘组患者卒中发病第4周及第12周预后不良率明显增高(P<0.01;P=0.012).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较低且排便隐蔽环境改变者易发生便秘;卒中后便秘对部分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关注脑卒中患者肠道功能的改变,预防便秘的发生,这可能提高部分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促进病人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疼痛(poststroke pain,P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年龄、女性、饮酒、抑郁症、高脂血症、糖尿病7个危险因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及抑郁症为PSP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及抑郁症患者更易患PSP,应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血管疾病再次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自2012-08—2014-02来我院神经内科就治的脑卒中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缺血性卒中145例(68.40%),出血性卒中67例(31.60%),再选取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的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入院时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血管疾病再次发生的关系。结果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面,卒中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8,P0.01),缺血性卒中组与出血性卒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卒中的病情程度相关,程度越重,Hcy浓度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神经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412、0.513,P0.01);预后方面,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卒中组高Hcy患者血管疾病再发生率高于低Hcy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Hcy升高是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对于卒中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80岁以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4.5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57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和既往病史。根据年龄分组,年龄≥80岁(80岁以上组)20例,年龄80岁(80岁以下组)37例。治疗前和治疗后NIHSS评分判断疗效,比较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时随访改良Rankin量表判断预后。结果 80岁以下组和80岁以上组治疗后14 d有效率分别为64.9%和75.0%(P=0.43),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7%和5.0%(P=0.65),病死率分别为2.7%和15%(P=0.08),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6.8%和50%(P=0.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用于治疗80岁以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1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186例经CT和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根据卒中病灶的部位、病程、肢体肌力与非抑郁组对照比较.结果 (1)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5.2%;(2)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3)病程在3~6月时更易发生抑郁;(4)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肌体肌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抑郁症状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卒中部位、病程、肌体肌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及糖皮质激素的改变及预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反应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血糖及糖皮质激素的检测。并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1例,出血性卒中8例);老年组14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59例,出血性卒中82例)。结果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糖皮质激素亦为老年出血性卒中组最高,两组相比P<0.01。从病情程度比较: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病情重,死亡率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应激反应越重,预后越差。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检测血糖及糖皮质激素,有利于病情的诊治及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7月~2009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收治的158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观察对象,登记患者基本信息.发病2w、3m、6m后予HAMD量表评分观察预后.结果 卒中后抑郁在发病14d时发生率为45.6%,3m后50.0%,6m后48.9%,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发病6m时重度抑郁出现.女性、年龄在40-50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大专或大专以上、自评性格为内向急躁、月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周工作时间在51-60h有PSD高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3m达峰,发病人群随时间变化,女性、年龄在40-50岁之间、高文化程度、自评性格为内向急躁、低收入、高工作强度患者可能有卒中后抑郁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睡眠觉醒障碍的早期诊断与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观察研究,使用Ewing试验评估ANS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并应用PSQI评分评估脑卒中后3个月的失眠程度。分析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将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成像标志物与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障碍联系起来,分析缺血性卒中合并ANS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对预后的影响以及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44例(84.6%),年龄(58.85±9.52)岁。ANS功能障碍的比例高达90.4%,10例(19.2%)严重ANS功能障碍患者在脑干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最高。经过3个月的随访,发现与非严重ANS功能障碍组相比,严重ANS功能障碍组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更严重,但未发现严重的ANS功能障碍与睡眠障碍之间的联系。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普遍存在ANS功能障碍,尚未发现严重的ANS功能障碍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ANS调节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BI)与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脑卒中组男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正常对照组男性及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组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年龄50岁患者的PSQI总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50~59岁、60~69岁、≥70岁的患者及对照组各年龄段患者(均P0.01)。与无睡眠障碍患者比较,脑卒中组睡眠障碍患者的BI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更易伴发睡眠障碍,在年龄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