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2型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周围神经传导正常组(78例)和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组(121例)进行SSR检测,比较SSR与常规电生理检测的敏感性,并分析SSR与病程、亚临床的关系。结果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组的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率明显高于周围神经传导正常组(P<0.05),病程越长,SSR异常率越高,异常程度越明显。病程超过10a的糖尿病患者潜伏期最长,波幅降低最明显,消失率最高(P<0.05)。结论 SSR异常程度与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的程度相一致,SSR可作为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及植物神经状况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交感反应(SSR)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6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SSR检测。根据SSR参考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SSR正常组和SSR异常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SSR正常组为238例(67.23%),SSR异常组为116例(32.77%)。SSR异常组中上肢异常率(16.95%)显著低于下肢异常率(27.68%)(P=0.001)。与SSR正常组比较,SSR异常组病程显著延长,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率显著增高(均P0.01),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网膜病变(OR=1.588,95%CI:0.991~2.545,P=0.045)及NCV异常(OR=3.052,95%CI:1.847~5.042,P=0.000)是2型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SSR的异常率为32.77%;下肢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糖尿病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SSR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NCV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相关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共采集脑卒中患者8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脑卒中患者分为无抑郁组、轻中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选取22名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进行SSR测定,记录首次达峰时间及SSR波幅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为67.05%,PSD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SR首次达峰时间延长;波幅减低(均P0.05)。PSD组与无抑郁组相比,SSR首次达峰时间延长;SSR波幅减低(P0.05)。重度抑郁组与轻中度抑郁组相比,SSR首次达峰时间延长;SSR波幅减低(均P0.05)。结论 PSD患者SSR明显异常,抑郁越重,其异常程度越明显,SSR检测可有助于PSD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评价作用。方法选用36例P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行SSR检测,并对患者进行SCOPA-AUT评分及H-Y分级,评价SSR与PD自主神经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PD患者SSR总异常率61.1%;H-Y评分0~1.5分者,SSR异常率为35.7%,H-Y评分2.0分者,SSR异常率77.3%;伴随自主神经症状的PD患者中(PD-AS),SSR异常率85.7%;不伴随自主神经症状者(PD-NAS),SSR异常率26.7%。结论 SSR可客观评价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并检测PD自主神经的亚临床损害,且随患者运动症状加重,SSR异常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并探讨SSR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VBI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及恢复期行SSR检查,并以5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VBI患者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Lat)及波幅(Amp)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SSR总异常率为66.1%(37例)。恢复期Lat和Amp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SSR异常率为8.9%(5例)。结论 VBI患者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暂时性损害,病情控制后交感神经功能可随之改善,SSR检查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患者抑郁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相关性。方法选取神经内科就诊、符合入组的CTTH患者5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两组均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SSR检测。结果 CTTH患者轻度抑郁(HAMD817分)26例,占48.15%;中、重度抑郁(HAMD>17分)10例,占18.52%。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和中、重度抑郁患者SSR潜伏期均延长(p<0.01),而波幅均降低(p<0.01);无抑郁的CTTH患者SSR潜伏期亦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而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抑郁患者较轻度抑郁患者SSR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降低(p<0.01)。结论 CTTH患者抑郁发生率高,CTTH患者存在皮肤交感神经兴奋性减低,伴发抑郁重者变化更为明显,SSR检测为CTTH的诊断和治疗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改变特征.方法测定88例T2DM患者的上、下肢体的SSR改变特征;并分析与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以下简称HbA1C)的关系.选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T2DM患者的上、下肢SSR的异常率分别为68.5%、58.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进一步发现,病程越长,HbAIC水平越高,SSR异常率越高.结论 T2DM患者存在着广泛的植物神经神经病变,SSR技术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对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SSR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等多项生化指标,同时分析与SSR异常有关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SSR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与病程<5年组比较,5~10年组、病程≥10年组上肢SSR潜伏期延长(P<0.05),而波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不同病程组间SSR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周围神经病变组SSR异常率高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自主神经症状的有无对SSR异常率无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lc是2型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的相关因素.结论 SSR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HbAlc是2型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F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F波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对6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F波检测,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上下肢SSR的潜伏期及波幅,F波的平均潜伏期,F波时限及F波出现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SSR异常率为42.2%,F波的异常率为37.5%,SSR及F波导常与患者的病程相关,而与血糖水平无关。结论:SSR及F波可作为评价2型糖尿患者自主神经及周围运动纤维近端损害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特点及其与焦虑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首发抑郁症、19例复发抑郁症和2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SSR潜伏期和波幅。结果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双侧上下肢SSR波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性抑郁症的左上肢SSR波潜伏期显著长于首发稀有症(P=0.034);抑郁症的双侧上下肢SSR波潜伏期和波幅与HAMD、HAMA的评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可能并不能敏感地反映抑郁症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因而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11.
皮肤交感反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皮肤交感反应 (SSR)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病变的关系 ,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 80例糖尿病患者及 30名健康人四肢进行SSR测定 ,对两组SSR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行t检验。结果 两组SSR的起始潜伏期、N波、P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N波波幅、P波波幅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健康对照组全部可引出SSR ,而糖尿病组仅 2例患者四肢可正常引出SSR ,78例 (97 5 % )患者至少有一肢SSR潜伏期异常。结论 SSR为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客观依据 ,可发现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纤维的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部位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脑梗死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SSR)的异常变化与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 64例脑梗死患者测试SSR ,并比较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 (MCAI)与脑干梗死SSR异常的特点。结果 :脑梗死组SSR异常率 62 5 % ,MCAI单侧SSR异常率明显高于脑干梗死组 (P <0 0 5 ) ,双侧SSR异常脑干梗死组显著高于MCAI组 (P <0 0 1)。结论 :脑梗死后存在严重的交感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诊断慢性乙醇中毒自主神经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早期发现慢性乙醇 (酒精 )中毒者自主神经病变。方法 :对 48例慢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SSR)的检测 ,并与 5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乙醇中毒组SSR潜伏期显著延长 (P <0 0 1 ) ,下肢波幅明显减低 (P <0 0 5) ,患者的饮酒年限、饮酒量与SSR呈正相关。结论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可作为评价乙醇中毒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SR)对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2例PD患者(PD组)和26例年龄、性别、身高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上下肢SSR检测。将PD组根据有无自主神经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根据Hoehn-Yahr分级将PD组分为早期PD组(1~2期)和中晚期PD组(3~5期)。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D无论有症状组还是无症状组SSR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论中晚期PD组还是早期PD组SSR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中晚期PD组较早期PD组潜伏期显著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③SSR上下肢潜伏期与Hoehn-YaHr分级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SSR上下肢波幅与Hoehn-YaHr分级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①SSR是检测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敏感手段,可发现亚临床自主神经损害,有助于早期诊断;②PD患者运动系统障碍越重,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先兆偏头痛(MWA)患者发作间期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失常。方法对48例MWA患者和36例健康人群(HC)的经颅多普勒(TCD)和皮肤交感反应(SS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WA组的TCD大脑中动脉最高平均流速(MFV-MCA)异常率和SSR异常率分别为64.6%和58.3%,与HC组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MWA组的SSR主要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与HC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WA组TCD的异常改变和SSR的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符合率=68.7%,Kappa值=0.343,P=0.017)。结论在发作间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确实存在脑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TCD与SSR存在一致性异常有助于鉴别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发病机制和原因。  相似文献   

16.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在评价2型糖尿病(T2DM)自主神经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T2DM患者进行SSR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2组SSR的起始潜伏期、N波潜伏期、波幅、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2DM组72例(72%)患者至少有一肢SSR异常.血糖控制满意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比较,起始和N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和面积无显著性意义(P>0.05).T2DM组病程<5年与病程≥5年比较,潜伏期、波幅、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可作为评价T2DM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电生理指标;T2DM患者SSR与血糖控制水平相关,与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和43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SSR测定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加以比较。结果抑郁症组治疗前SSR测定的异常率为84.4%(38/45),而治疗后异常率为13.3%(6/45)。治疗前SSR测定波潜伏期及波幅值较治疗后及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抑郁症组HAMD评定分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SSR波潜伏期与HAMD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波幅与HAMD分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测定可作为判定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以寻求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依据。方法 对40例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及3 7例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和3 8名健康人分别进行了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组SSR测定异常率为75% ,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SSR测定异常率为49% ,两病例组SSR波潜伏期延长明显,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 0 1 )。而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组与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组SSR波潜伏期和波幅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 0 1 )。结论 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存在较严重的损害,SSR可判断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为识别抑郁症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自主神经及脑神经损害中的意义。方法对1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S)、交感皮肤反应(SSR)、心率变异趋势图(RRIV)及瞬目反射(BR)检测,分析检测异常率及其与年龄、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154例患者中NCS、SSR、RRIV及BR异常率分别为72%、58%、73%和7%。NCS、SSR及RRIV异常率与年龄无关,而与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有关。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值与病程呈负相关,而与糖化血红蛋白值无关,SSR与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呈正相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自主神经受损证据,为早期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52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SSR和ERP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中SSR和ERP测定中的P300成分异常率分别为87.3%(48/55)和83.6%(46/55),两者异常吻合率为76.4%(42/55)。卒中后抑郁组SSR测定结果中,SSR潜伏期和波幅值较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RP测定中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较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N2、P3波潜伏期与SSR测定中潜伏期以及波幅与波幅之间呈正相关(r=0.29~0.36,P<0.01),而两者潜伏期与波幅之间呈负相关(r=-0.32~-0.33,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