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颅压综合征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50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可伴恶心、呕吐、眩晕、颈强直、发热,CSF压力低于70mmH2O,15例患者CSF中有轻度一中度白细胞增多和蛋白增高,2例患者为血性CSF,10例患者脑电图异常;50例患者中有40例行头CT检查正常,10例头颅CT显示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呈不同程度均匀一致缩小。治疗:以大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并给予激素治疗,其中5例鞘内注入生理盐水+氟美松治疗。结论:认识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病因、CSF及影象学表现至关重要,因其极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相混淆。  相似文献   

2.
<正>自发性低颅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又称自发性低脑脊液容量(pontaneous cerebrospinal fluid hypovolemia,SCFH)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疾患。虽然其典型的临床特点是体位性头痛,在临床上的漏诊和误诊率仍较高。由于国内很多神经诊疗中心一直沿用陈旧的诊疗观念,有些明确诊断的患者得不到规范的治疗。低颅压的病理基础是硬脊膜脑脊液瘘,文献报道瘘口以胸腰段脊柱多发,而颈段特别是高位颈段相对罕见。本文报道1例轻微外伤后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脑脊液(CSF)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可伴恶心、呕吐、头晕、耳鸣、行走不稳、复视、颈肩部疼痛、颈强直;CSF压力均<70mmH2O,蛋白升高11例,WBC增多9例,RBC增多7例;28例行头颅CT检查,21例正常,3例双侧脑室系统缩小,3例硬膜下积液,1例硬膜下血肿;22例行头颅MRI检查,5例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8例硬脑膜增厚并弥漫性强化,1例"脑下垂"改变;给予大量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是PIH特征性症状,腰穿CSF及头颅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及脑脊液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5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目眩、颈强直等表现,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O,3例患者CSF红细胞增多,4例患者CSF蛋白增高,25例患者中23例头颅CT检查正常,2例双侧脑室系统均匀性缩小,给予大量补液,支持、对症治疗,症状严重者予以鞘内激素注入治疗,症状均消失。结论正确了解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并鉴别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8例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以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耳鸣为主要表现,部分伴有神经系统体征,腰穿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O,27%患者红细胞增多,33%脑脊液蛋白增高,影像学检查可见硬膜增厚、强化、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等表现,给予大量补液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影像学可呈现硬膜增厚强化等特征性改变,治疗以大量补液为主。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3岁。因急起后体位性头痛伴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晨起后出现头颈部持续性剧烈胀痛,平卧后头痛减轻,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非喷射性。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既往体健,无头颅手术及外伤史,亦未行腰穿或脑脊液引流术。外院查头部CT、MRI、MRA,颈胸段MRI均未见异常。查体:血压110/75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颈软,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腰穿测压为0,可见淡红色清亮脑脊液,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和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脑脊液(CSF)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S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CSF压力均<70mmH2O,细胞数增高2例,蛋白增高9例;16例行头颅CT平扫,11例正常,2例脑肿胀,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积液;9例行头颅MRI检查,4例硬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脑下沉改变.结论 认识SIH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CSF及影像学特征,可提高SIH的确诊率;本病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再综合征(PIH)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脑脊液(CSF)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15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CSF压力均小于70mmH2O,细胞数增高2例,蛋白增高9例;13例行头颅CT平扫,9例正常,2例双侧脑室系统缩小,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积液;9例行头颅MRI检查,4例硬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脑下沉”改变。结论认识PIH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CSF及影像学特征,可提高PIH的确诊率;本病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低颅压综合征是临床少见的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2O的一组症侯群。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坐立位时头痛加重,平卧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可伴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现将我科2007—06~2009—06收治的9例上呼吸道感染后低颅压综合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特点,脑脊液(CSF)及影像学改变,以了解PIH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3例PI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PIH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均<70mmH2O,细胞数增高者2例,蛋白增高者6例;11例行头颅CT平扫8例正常,2例(例4、9)硬膜下积液,1例(例7)例双侧侧脑室缩少;6例行头颅MRI 2例(例1、5)硬脑膜增厚,并均匀强化,1例(例9)硬膜下积液,1例(例13)"脑下沉"。结论 PIH患者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症状,脑脊液压力<70mmH2O,头颅CT/MRI可提示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增厚及"脑下垂"等改变。经大量补液及鞘内注入生理盐水,口服尼莫地平等,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低颅压头痛的少见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资料1.病例1:男性,40岁,机关干部。因体位性头痛2月于2003年2月24日入院。2月前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头顶枕疼痛,自诉有搏动感,直立位时明显,平卧后缓解。数天后疼痛局限于枕后部,在当地医院行局部封闭治疗效果不明显。2月21日在成都363医院行头颅MRI检查提示脑膜增厚强化,小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 25例患者均给予平卧位休息,部分患者行足高位治疗.每日静滴生理盐水或5%葡萄生理盐水2000~3000ml,其中7例在补液疗法的基础上再给予鞘内注入生理盐水10~20ml加地塞米松5mg/次,2次/周.结果 经5~15d治疗, 25例患者均症状消失,复查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外观清亮,压力正常,糖、氯化物及蛋白质均正常.结论 SIH患者经卧床休息,大量饮水补液,硬膜下液体或晶体物质注射,硬膜外血贴疗法等治疗,完全可以治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表现为血性脑脊液改变的低颅压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颅压综合征是指颅内压降低(脑脊液压力〈70mmH2O)而以头痛为突出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头痛多为体位性,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表现为血性脑脊液(CSF)改变的并非少见,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近3年我们收治的26例低颅压综合征巾有7例CSF呈血性改变。现就7例血性CSF改变的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作如下分析,以提高对以血性CSF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低颅压综合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LH)是指原因不明的低颅压病征,临床上以坐位或起时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部强直为主要表现,平卧时头痛消失或减轻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45例原发性低频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全部病例均有坐立时头眩晕等,二例癫痫样发作,腰穿压力〈0.686kPa,其中10例负压,脑脊液含少许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含量增高,经头低足高位休息,补充大量液体,鞘内注射生理盐水,一般3周左右恢复,预后良好。文中提出原发性低频压综合征可能与病毒感染、身体状况不佳有关,其发病机理是否有脊髓蛛网膜下腔调节障碍或/蛛网膜颗粒样结构吸收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符合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经补液等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低颅压综合征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体位性头痛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腰椎穿刺及头部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低颅压综合征(intrae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IHS)为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因颅内压降低引起的体位性头痛。在病因与治疗上均有比较明确的特点,但是临床误诊率较高。笔者对近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13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SIHS患者的临床表现、CSF和头颅影像学的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可伴有恶心、头晕、耳鸣、复视、听力下降和颈项强直;CSF压力均低于60mmH2O,轻中度白细胞增多和蛋白增高,黄变3例;4例行头颅MRI检查,均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13例行头颅CT检查,11例正常,1例硬膜下血肿,1例双侧硬膜下积液。硬膜外保留置管注入生理盐水治疗4例,全部迅速治愈。结论 认识SIHS的临床特点、CSF改变和MRI的特征,对及时诊断有重要价值;硬膜外保留置管注入生理盐水治疗SIHS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