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红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195-196,199
目的:观察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年龄都在60岁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用由营养师制订饮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为医院常规膳食。分别于营养支持实施前1d、实施后第21天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化验指标,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结果: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营养状况的有关指标。观察组术后血色素、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达到了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期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及呼吸功能。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经鼻喂管肠内营养支持2周,其中试验组采用低碳水化合物营养制剂,对照组采用正常匀浆制品。比较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及免疫指标体重(BW)、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Pa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短期低碳水化合物营养支持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早期营养护理对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8月~2020年9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09例食管癌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营养干预,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项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理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理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早期营养护理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入院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支持法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术前口服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的5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及术后第8天测量体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并于第8天留取患者24h尿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结果:两组免疫、营养指标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较肠道准备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氮平衡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应用在外科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8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以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和支持后2周的营养指标:总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肝肾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没有差异(P>0.05).营养支持2周后,患者血清中总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并且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应用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和总胆红素含量没有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总胆红素则明显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危重症患者进行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促进机体各项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食道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6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术后两组连续行6 d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功能恢复后同时予流质饮食。观察组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10 g/d。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抽血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等炎性反应指标和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态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炎性反应指标和营养状态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有效减轻食道癌患者术后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胃营养支持联合康复外科护理在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肠胃外科行胃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肠胃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肠胃营养阻碍情况、营养指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指南推荐及执行策略、ICU资源、营养专家支持、患者营养输注、患者家属态度行为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转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水平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胃营养支持联合康复外科护理在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肠胃营养阻碍情况及营养指标水平,提升患者肠胃恢复效果,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基于处方模板的食管癌围手术期动态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将2019年4~7月于我院实施基于处方模板的围手术期动态营养支持模式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将2018年4~7月于我院实施传统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模式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营养指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药品费用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7 d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更短(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药品费用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处方模板的围手术期动态营养支持的建立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营养状态,降低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术行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态和放射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46例食管鳞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营养组和常规组,每组23例.营养组患者在放疗前行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术,并行营养支持.常规组患者放疗期间常规饮食.比较2组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各项营养学相关指标,评估2组患者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组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体质量等营养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放疗后营养学相关指标较放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放疗急性毒性反应重于营养组.结论 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术应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能有效改善营养状态,减轻放射损伤,且安全、方便,是值得临床推广的肠内营养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老年性衰弱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老年性衰弱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分成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营养状况、生命质量及衰弱等级。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输出量(LVCO)、左室每搏量(L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总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体质量均增加,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为(92.36±6.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3±6.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衰弱分级4级、5级占比高于对照组,6级、7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可改善老年性衰弱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营养状况,降低衰弱分级,提升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常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及营养支持的治疗意义。方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和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OD、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OD水平明显上升、MD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摄入量、体重等指标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缓解患者的应激状态及实施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提高维持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同配伍低蛋白饮食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长期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开同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照组只给予低蛋白饮食,令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6个月后对各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⑴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各项生化指标、体重指数、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存在蛋白质营养不良,开同配伍低蛋白饮食可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的浓度,有效地改善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营养支持对行新辅助化疗肠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4例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比例为32∶32。研究组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和新辅助化疗治疗,而对照组在术前只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在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情况,两组患者在进行化疗前,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体重、白细胞含量、血红蛋白含量、总蛋白含量、前清蛋白含量以及转铁蛋白含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化疗前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D4水平、CD8水平以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新辅助化疗肠癌患者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口服水解蛋白应用于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80例拟行TK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常规营养支持,同时每天口服水解蛋白;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营养支持.2组在行TKA术后连续营养支持5d后检验相关指标,比较2组在营养支持前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营养治疗后实验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前白蛋白(PAB)均相对于治疗之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b、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HCT)、球蛋白、TC数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的T-BIL、D-BIL、I-BIL、ALT、AST有改善的趋势,但T-BIL、D-BIL、I-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营养支持联合口服水解蛋白在拟行TKA患者中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匀浆膳营养支持治疗患者52例为对照组,采用序贯性营养支持治疗患者52例为观察组,治疗疗程均为3周,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上皮肌围、皮褶厚度均略有增大,观察组上皮肌围、皮褶厚度均略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2%)明显低于对照组(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在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机体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胆肿瘤患者术前营养支持对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7月入院时术前NRS2002评分≥3分的原发性肝胆肿瘤患者50例,按是否采用术前营养支持,分成术前营养支持组和非术前营养支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术后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 术前营养支持组的术后BMI、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酸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而其术后的BMI、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肌酐、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程度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肝胆肿瘤患者其术前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应重视术前的营养评估,并给予必要的术前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免疫营养疗法对口腔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制定更加安全、有效、合理、个体化的口腔癌围术期营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法收集2021年5月—2022年4月湖南省某三甲医院的口腔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患者围术期间采用不同干预方案进行营养管理,其中干预组采取口服免疫营养制剂,对照组则采用标准肠内营养配方。术后出院前1 d评价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前后差异(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的生存质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共纳入82例患者,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1例。治疗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营养指标、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阶段体重和BMI数值均有所下降,且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5)。干预组的NRS-2002及PG-SG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进食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营养支持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6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和非营养支持组 (各32例 ) ,营养支持组术前7d予肠外营养及术后早期予肠外 +肠内营养 ,非营养支持组仅予输注葡萄糖等。手术前后检查血常规、血特种蛋白、淋巴细胞 ,测24h尿氮含量。另选择常规体检正常者30名作正常对照组。结果 胃癌患者入院时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术前1d营养支持组经术前营养支持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数显著升高 (P<0.05或0.01) ,与非营养支持组比较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 (P<0.05) ;术后第1、3天血浆蛋白虽有下降 ,但下降幅度平缓 (P>0.05) ;而非营养支持组与术前相比 ,上述指标明显下降 (P<0.05)。术后7d时 ,营养支持组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营养支持组 (15.62% )高于营养支持组 (6.25% )。结论 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合理营养支持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免疫状况 ,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足量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管饲患者的BMI、营养不良发生率、术后体重下降及营养指标的影响,以及评价该方法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常规术后家庭肠内营养宣教的食管癌管饲患者136例为对照组,干预组: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常规术后家庭肠内营养宣教+营养食谱干预的食管癌管饲患者146例作为干预组。研究对象均为家庭肠内营养管饲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干预前后体重、BMI、营养不良发生率、体重丢失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出院时,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体重、BMI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指标中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干预3周后,干预组体重、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3周后体重丢失和BMI变化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营养指标相比,干预组总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白蛋白略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肠内营养能够为食管癌术后管饲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可以明显预防术后体重丢失,降低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