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滑石粉-硅藻土夹心滤器过滤自来水,浓缩和回收水中人工污染的猴轮状病毒SA-11。浓缩和回收试验的结果表明,此方法对猴轮状病毒的回收率可达70%,并有可能用于从环境水体检出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用滑石-硅藻土(Celite 503)层浓缩实验性污染饮用水样品中的肠道病毒。作者用含有以3∶1混合的滑石和硅藻土的多层滤器吸附病毒,即在一种普通的金属滤器上加有4个过滤层,其顺序为:上面是一张AP 25圆盘状预滤膜,下面是两张夹有滑石-硅藻土层的 Whatman 氏114号滤纸。用1升样品做实验时,将滑石-硅藻土层(300mg 滑石和100mg 硅藻土)置于直径47mm 的滤器中;用10~1,000升样品时,则将滑石-硅藻土层(1.2g 滑石和0.4g 硅藻土)置于直径  相似文献   

3.
最近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是引起几乎半数住院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体,甚至成人流行性急性胃肠炎也与轮状病毒有关。罹患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病人每克大便排出的病毒量达到10~9病毒颗粒。本文研究目的是比较污染和未污染的新鲜水以及含盐成份的河口水中猴轮状病毒以及三种肠道病毒同时的失活速度和存活时间,以确定表面水中轮状病毒能存活多长时间这样一个涉及到公共卫生的问题。检查的水样系从Texas东海岸数处河口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氯、二氧化氯、过乙酸和臭氧作消毒剂,对污水中的人轮状病毒、猴轮状病毒(SA-11),脊灰1型,柯萨奇B_5型和埃可1型病毒以及f_2噬菌体进行了灭活实验。向500 ml Pyrex烧杯中加入100 ml污水,置水浴中搅拌下,再加入每毫升含有10~5~10~6的病毒感染单位,最后加入消毒剂。氯和二氧化氯的最初投加剂量分别为5.0、10.0、15.0 mg/l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太平洋中部岛屿的一次人轮状病毒流行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恢复期患者血清和该地区其它岛屿无轮状病毒感染的健康居民血清,应用血凝抑制(HAI)、补体结合(C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三种方法检测血清中轮状病毒抗体水平,并作了比较。三种试验所用的轮状病毒抗原分别为:HAI抗原(以猴轮状病毒SA-11株在CV-1细胞培养增殖后,用氟碳  相似文献   

6.
人轮状病毒常常引起婴幼儿和儿童急性胃肠炎。由于人轮状病毒在组织培养上繁殖困难,而猴轮状病毒SA_(11)株则容易在组织培养上繁殖,因此本文使用猴轮状病毒SA_(11)株替代人轮状病毒抗原以作检测人轮状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抗原系采用在非洲绿猴肾细胞株上繁殖的猴轮状病毒SA_(11)株,对照抗原系市售牛轮状病毒NCDV株。被检测血清  相似文献   

7.
两种方法浓缩污水水样及HBV-DNA基因探针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滑石粉-硅藻土浓缩法和Al_2(SO_4)_3·18H_2O浓缩法,浓缩某医院经处理的污水水样,并用基因探针检测该污水水样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将污水水样浓缩液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再用HBV-DNA基因探针进行杂交。经放射自显影,结果表明,用Al_2(S0_4)_3·18H_2O浓缩法浓缩的经处理污水水样中发现有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其阳性率为50%;而用滑石粉-硅藻土浓缩法浓缩的经处理污水水样中未发现有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从妇幼保健院腹泻患儿临床样本中分离鉴定一野生型人A组轮状病毒株,并对其毒力进行测试。 方法 采集水样粪便样品,应用A组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采用点杂交(Dot blot)方法检测,感染vero细胞并用TRIzol法提取病毒RNA,SDS-PAGE电泳分析病毒RNA迁移型式,以轮状病毒VP7通用引物扩增特异性鉴定,体内毒力分析。 结果 Dot blot显示粪便中轮状病毒阳性,用通用引物PCR能扩增出轮状病毒特异条带,RNA电泳迁移型式为4:2:3:2。感染病毒株的vero细胞病变显著,实验鼠水样性腹泻严重,生长缓慢。 结论 分离获得的病毒株属野生型人A组轮状病毒,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城市典型河流生境条件下人类腹泻病毒的污染特征,阐明环境水体病毒污染规律。方法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采集海河天津城市区域水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腹泻病毒[轮状病毒(HRVs)、诺如病毒(HuNoVs)、肠道腺病毒(HadVs)、星状病毒(AstVs)、肠道病毒(EnVs)]的浓度。结果在36份海河水样中,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出率最高,均为91.7%,其次是肠道病毒83.3%,诺如病毒75.0%,而轮状病毒的检出率最低,为58.3%。肠道病毒在7—9月出现高峰期,其他腹泻病毒均在10月—次年1月出现高峰期。结论人类腹泻病毒在海河中均呈现一定的时间分布规律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自来水处理过的污水及生污水中人轮状病毒用Filterite滤膜技术浓缩和免疫荧光法测定,方法简单、可靠,并已应用于现场调查。一、吸附-洗脱试验:蒸馏水,自来水(事先加入硫代硫酸钠到最终浓度为0.05mg/l进行脱氯),二级处理过的污水和生污水分别用猴轮状病毒SA 11及脊髓灰质炎病毒(LSC株)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西安市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病例发生情况。采集人体及环境标本进行病毒和细菌病原检测,综合分析可疑传播因素和途径。结果 本次疫情从 2014年 6 月 6 日开始至 20 日结束,共发生病例633例,总的罹患率为 4.52%。由1号井和2号井供应直饮水的N1和N2宿舍楼发病人数明显高于由3号井和4号井供应的宿舍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病例的标本,检出31人诺如病毒阳性,3人轮状病毒阳性,1人腺病毒阳性;14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阳性、10人肠黏附性大肠杆菌阳性,同时感染二者的有7人。1号井水样大肠菌群数严重超标,部分水样菌落总数超标。结论 本次疫情主要由诺如病毒引起,同时还伴有轮状病毒、腺病毒、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黏附性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混合感染的胃肠炎暴发疫情,供水井污染为可疑流行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门诊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现状,分析本辖区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方法以2011—2015年在北京市西城区两所三甲医院成人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例作为监测对象,对其进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检测腹泻病例共714例,200例检测阳性,总阳性率28.01%;其中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0.08%;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8.63%。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轮状病毒阳性率(χ~2=7.211,P<0.05)。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病例中有腹泻10次以上、恶心、呕吐、水样便症状的病例百分比明显高于检测阴性病例;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病例中有腹痛症状的病例百分比明显低于检测阴性病例,腹泻10次以上的病例百分比明显高于检测阴性病例;诺如病毒及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病例中,便常规检查分别有白细胞和红细胞的病例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检测阴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西城区成人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较为普遍,腹泻多次水样便、恶心、呕吐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次数较多的无腹痛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的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于大量水样中病毒的浓缩,主要采用吸附-洗脱方法,然而洗脱液的用量较大,在接种于细胞培养之前又需进一步浓缩。以前曾报道过一些关于第二步浓缩洗脱液的方法,它包括两相分离、小直径膜滤器、聚乙二醇脱水、有机物的絮凝和氢氧化铝絮凝而后脱水等步骤。本文报告的是用聚乙二醇作第二步浓缩洗脱液的方法。实验水样为渥太华河的净化水和未处理的河水。将水样通过滑石-硅藻土层,再用100ml 10%的小牛血清盐水(pH9.0)洗脱,收集洗脱液,并将已知量的病毒加入洗脱液中。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婴幼儿病毒感染与腹泻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4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血液和粪便进行常规检测,采用免疫金层析技术检测粪便标本的轮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的表达水平,对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4例腹泻患儿中免疫金层析技术和RT-PCR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7.9%和46.0%;RT-PCR检测星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1.10%、19.40%和15.32%;重叠感染91例,其中轮状病毒与星状病毒重叠感染28例最为常见;急性胃肠炎患儿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胃肠功能紊乱患儿(P<0.05);病毒感染在1岁以下腹泻患儿更常见(P<0.05),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粪便性状常见水样;胃肠功能紊乱患儿血液C-反应蛋白(CRP)>10、白细胞(WBC)>10×109/L和粪便WBC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急性胃肠炎患儿(P<0.05)。结论 RT-PCR可以提高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轮状病毒为腹泻患儿特别是<1岁患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毒性因素,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泻以水样便更常见,胃肠功能紊乱患儿血像变化比急性胃肠炎患儿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最近进行的关于恒河猴轮状病毒疫苗的试验已显示,该疫苗在预防由该病毒引起的临床疾病方面是有效和安全的。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允许将这种疫苗用来对婴儿进行常规免疫。从轮状病毒所致的腹泻高发病率与死亡率证明这种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很需要,据统计每年有1/3的住院腹泻患者是因感染该病毒,并由此导致873000例患者死亡。在美国,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死亡相对较少,但该病毒却是儿童患腹泻疾病最常见的病原。每年约有23000名住院患者由轮状病毒所致,因而,引用轮状病毒旨在减轻该病毒所致腹泻的严重性及其昂贵的住院费用,及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是病毒性胃肠炎的另一个主要病原体。1973年Bishop等首次提出轮状病毒是婴儿胃肠炎的重要病因,并在十二指肠的肠上皮细胞内找到病毒颗粒。它是人畜共患的一种疾病,虽然交叉感染不常见,但可发生。Hodes等(1978)用电镜发现小牛的大便中含有轮状病毒。人的轮状病毒成功的引起小牛、羊羔,猪和猴有症状或无症状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对淡水环境中轮状病毒的生存能力了解虽不多,但这种资料对确定水在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上是有价值的。作者于1983年3月和5月在Britannia水处理厂采集了渥太华河未经处理的河水样品(RW),采样的当天在实验室采集经传统处理的龙头水样品(TW)。将RW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获取过滤水样品(FW)。三种水样经实验室病毒污染后置4℃和20℃培养,在64天的实验期内分别做蚀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调查收集发病资料、处置经过和供水情况,采集病例、无症状人群肛拭子及水样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核酸,综合分析该事件的发生和处置情况。结果本次事件自2020年6月27日—7月10日共报告病例66例,罹患率为2.77%。所有病例均使用共同的水源,7月1—2日水样检测结果为A群轮状病毒阳性,病例、无症状人群肛拭子均有检出A群轮状病毒核酸。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此次事件为一起农村水源水受A群轮状病毒污染后经水传播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示相关部门关注农村水源保护,确保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20.
轮状病毒是婴儿和青少年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感染者粪便中排毒量通常>10~(12)/g在环境中轮状病毒可存活几天。轮状病毒往往致病,确定致病剂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作者研究了轮状病毒CJ N株引起成人感染和致病的剂量。毒株为1名18个月婴儿粪便中分离的,未经传代的CJ N病毒。参试人员为18~45岁健康成人,以血清中和抗体≤1:30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