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对1987年2至3月湖北三所中学曾患红斑性肢痛症的209名中学生,追踪观察一年,复发率为14·4%,复发病例集中于一次持久的强寒潮期,复发症状较初发时轻。  相似文献   

2.
1987年2~3月,湖北省某中学发生红斑性肢痛症流行,总发病率为11.2%(98/872),男生发病率为3.2%(26/692),女生发病率为40%(72/180)。本文就其病因学、流行病学及临床医学进行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患女,41岁,左足背疼痛、发红20年,伴双足红、痛3年。患于20年前出现左足背疼痛、发红、肿胀,每年于5~10月发病,天冷后症状消失,长途行走及热水浸泡后症状加重,一直服用中药治疗,症状可减轻,无关节疼痛及其他不适,多次查血常规、尿常规等未见异常。3年前出现双足交替疼痛、发红、肿胀。家  相似文献   

4.
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EM)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以烧灼样疼痛,明显红斑和皮温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当肢体末端处于低位或者受热时患肢疼痛加重,抬高肢体或遇冷时会减轻。第1例EM是由Graves于1834年所描述,在1878年Mitchl用3个希腊词语:erythtos(红)、melos(末端)、algos(疼痛)组成了"erythromelalgia",并且简练地概括了这个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患男 ,1 6岁。以反复性双足趾红斑灼热疼痛 5年 ,加重 2 0 d收入院。 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足趾红斑、灼热、肿痛 ,阵发性发作 ,呈尖锐刺痛 ,经冷水浸泡后好转 ,此后常反复发作 ,甚至5~ 6次 / d,每次持续数分钟至 1 h不等。曾在外院诊断为红斑性肢痛病 ,并口服“芬必得、消炎痛”等药治疗 ,起初可缓解症状 ,以后则几乎无效果。2 0 d前无明显诱因又复出现双足趾红斑、灼热肿痛加重 ,并波及双足其它足趾及双侧足背至踝部 ,局部皮温明显升高 ,红斑明显 ,疼痛难忍 ,常不能忍受而哭叫 ,常行冷水浸泡双足、或赤足放于凉水泥地板上、或用…  相似文献   

6.
7.
林祖文 《海南医学》1995,6(4):237-238
红斑性肢痛症为一种少见的肢端剧烈疼痛皮肤发红发热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但近年来屡有暴发流行的报告,我市干1990年3月间,发生一起红斑性肢痛症暴发流行,现将几所中学所发生的652树红斑性肢癌症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52例中,男219例,女433例,男女比例约1:2。年龄13—20岁,其中13-15岁492例占754%。1.2流行病学资料:暴发流行干3月,我市地处闽西北,3月气候寒冷,温差大,当时最低气温710C,最高气温ZI.SC。652例中,住校生600例,占92%,学生宿舍拥挤,地面潮湿,窗户关闭,通风差,生活条件艰苦,热水供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8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发现其发病原因与气温改变有密切关系,此外与学习紧张,宿舍拥挤等也有一定的关系。患者血流变学检查,血粘度增高,说明患者末梢血管运动功能失调,导致微循环有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11岁,因发作性手足疼痛7d于2004年12月24日入院.患儿自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足疼痛,呈针刺样,伴患处皮肤发红、发胀,持续约半小时缓解.以后每天均发作数次,每次持续约10~30min不等,以夜间为著.疼痛遇热加重,遇冷减轻.曾到市中医院骨外科就诊为"四肢末端疼痛待查",予以口服维生素E、消炎痛等药物,疼痛有所减轻.既往体健,无类似发作史,家族中无类似发作史.查体:发作间歇期四肢末端无红肿,关节活动无障碍.门诊以"肢痛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后给予口服维生素B1、静滴抗生素、能量等药物.  相似文献   

10.
儿童红斑性肢痛症一例樊越波患儿,男,8岁。因双足疼痛反复发作1年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阵发性疼痛,呈烧灼样,夜间发作频繁,发作时疼痛难忍,持续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需将双足浸泡冷水中方可缓解,冬季较其它季节发作频繁,劳累后和感冒时发作机会较...  相似文献   

11.
红斑性肢痛症34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黄海明(深圳市福田医院外科,广东518030)关键词红斑性肢痛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图号R747,401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当患处温度超过一定界限时,疼痛可立即发作,而降低温度,如浸入冷水中即可缓...  相似文献   

12.
13.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双足背疼痛3个月余,发热伴血三系减少1个月余"入院。2011年3月患者感冒后出现左足背疼痛,伴红肿,行走后及下垂时间久后发作,平卧抬高下肢后缓解,未予重视,4月时患者出现双足背行走时红、肿、痛,局部皮温高,呈阵发性,当地医院拟诊"丹毒",予阿洛西林、头孢美唑钠治疗20 d,症状未缓解。后考虑患者可能为  相似文献   

14.
红斑性肢痛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宽性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以肢端间歇性烧灼样疼痛、红宽和温度升高为特征。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很有限。本文就近年来在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由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诱发的肢体阵发性疼痛。现代医学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自2000年以来,我们以自拟“化瘀解毒汤”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3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48岁,其中10岁以下9例,11岁~20岁21例,21岁以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1例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的护理讨论,制订了对证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1周后病人痊愈出院,出院后跟踪随访三年,无复发及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18岁。睡觉后双足轻微疼痛两年。加重呈持续性烧灼样痛1个月。查双足呈“短靴状”皮肤潮红、肿胀明显,皮肤灼热。经阿司匹林、脉络宁、抗生素、中草药及双侧股动脉阻滞等治疗均无效,后行硬膜外腔置管注药止痛。L_4~L_5间隙穿刺,向头侧置管3cm,吗啡2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由硬膜外导管注入。1小时后双足痛未能减轻,改用0.25%布比卡因10ml注入,5分钟后疼痛减轻而入睡。次日上午查双足及小腿下端肿胀显著消退,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