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故张震夏先生是上海中医学院老中医、老教师,原上海市传染病总院中医顾问,长期从事温病教学工作和传染病的治疗。对于温病的理论有很深的造诣,治疗温病有丰富的经验。他极力推崇叶天士关于卫气营血的理论,反复嘱咐我们这一代从事中西医结合的医务工作者,一定要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探讨卫气营血的机理。兹将他治疗温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戴春福在男性不育症的治疗上重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提出了微观辨证的四种分型及用药经验,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卓越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略论温病活血化瘀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温病本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是微观辨证的不断引入,为温病的诊断与治疗开拓了新途径。近年来,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温病卫气营血的不同阶段,皆有血瘀现象存在。从而揭示了“血瘀是温病重要病理变化”的事实。基于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4.
王军仓  赵明德 《新中医》1995,27(5):32-34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4例王军仓,赵明德主题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温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卫气营血辨证儿童川崎病,又称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CLS),为婴儿及儿童时期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临床以皮肤多形性斑丘疹,眼结膜充血,口...  相似文献   

5.
<正> 《温病贯珠集》一书,广泛搜集温病大家王孟英的温病医论、医案和方药,分学术贡献、论治经验及方药述略专题介绍,是迄今为止全面系统地整理研究王孟英温病理论及诊治经验的唯一专著,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教学与临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全书近30万字,施仁潮编著,潘澄濂研究  相似文献   

6.
贾英杰教授是天津市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工作30余载,对恶性肿瘤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贾教授提出了“本元亏虚,癌浊丛生”为恶性肿瘤基本病机,并力倡“黜浊培本”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法则。贾英杰教授注重传承中医经典,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扬温病、伤寒思维,并提出恶性肿瘤“动态辨治”学说。  相似文献   

7.
洪亨惠  张攀 《光明中医》2014,(6):1287-1288
洪亨惠,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其父洪子云学习中医,对伤寒、金匮、温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湖北省中医院从医35年,尤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8.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国家大力举措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医药自古以来在同疫病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和理论,经受了历史考验。文章从运用伏邪温病发病机制探讨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优势,利用古人对伏邪温病总结的发展规律指导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实现古为今用,为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新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9.
史志云 《新中医》1994,26(2):15-16
刘仕昌教授治疗温病昏谵经验史志云主题词刘仕昌,温病,谵妄/诊断,谵妄/中医药疗法温病过程中昏谵证的出现,提示病情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后果堪虞。刘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温病辨证论治方法,积累了治疗温病昏谵的丰富经验,现介绍如下。1温病昏谵的临床特点温...  相似文献   

10.
正洪敏俐教授系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漳州市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三十余年,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经验尤为丰富,其根据临床发病特点的不同,灵活运用伤寒、温病学说,临床疗效显著[1]。笔者整理介绍洪敏俐教授治疗外感热病医案3则,阐述其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试论杜建教授“清热早逐”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教授系福建中医学院院长,主任医师、温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杜师对温病学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临床有较深研究。创立“清热早逐法”运用于温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收效明显,试论述如下:1 温病的病因病机简述 温病是由温邪侵袭机体所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其病机特点可概括为:(1)温邪炽盛,卫气营血四期均以高热为主症;(2)传变较快,卫分期短,易内陷生变;(3)耗气伤阴,易出现邪盛心虚的危重证候。  相似文献   

12.
近代天津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较为兴盛的地域之一,其代表医家、医著不胜枚举。津沽中西医结合医学承袭传统中医学术之本,兼采“西学中用”的治学思路,推动了中医汇通学派的发展。本文以津门名医杨达夫温病学术思想及其辨治常见内科疾病的系统理论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其西学中用、精研温病的学术贡献,其中包括三焦辨证的理论内涵、三焦辨证的诊疗原则与西医治疗的对应性。并明辨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寒温一体”的理论特色,将历代伤寒与温病之争合二为一。同时以喘病为例,本于中医寒热、虚实、痰的辨证纲领,融合西医病理机制,体现其中西汇通辨识疾病的思辨模式,以期为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温病杂气病因说难以发展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杂气病因说难以发展的原因分析戴春福,翁晓红福建中医学院(350003)吴又可比较明确系统地阐述了杂气病因说在中医病因学中独树一帜。然至今,杂气病因说地位远不如“六淫”病因说,使杂气病因说几乎停滞于吴氏阶段。引起杂气病因说难以发展的原因有多方面,现...  相似文献   

14.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出台的甲型H1N1诊疗方案中,第一时间加入了中医辨证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了首例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医专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具有强烈传染性,从中医学上看属温病范畴。中医在几千年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对传染病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治疗经验。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  相似文献   

15.
郁仁存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癌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咏梅 《北京中医》2006,25(9):534-535
郁仁存主任是国内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数十年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他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本文根据郁老师有关卵巢癌的论述及经治病例,总结郁老师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武兴伟  谢世平  许前磊 《中医杂志》2011,52(22):1898-1900
提出认识温病卫分证的辨证规律的必要性,通过对温病的辨证规律总结和前瞻性研究,提出中西医结合研究卫分证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应用卫分证理论,特别是对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9月确诊的9例HLH患者。结果:9例患者中有5例与感染相关,其中4例为EB病毒感染相关,4例为肿瘤相关,临床表现均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本病属祖国医学温病中伏邪温病的范畴。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存活4例,死亡5例。结论:HL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及早诊断和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王秀芸 《陕西中医》2006,27(2):254-255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温病”的范畴,临床表现有三大症状(高热、出血现象和肾功能损伤),早期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改变病理损伤,阻断病情发展,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姜春华老医生多年来在各地期刊发表的论著,我们甚为赞佩!今读姜老在本刊今年第8期发表的《叶天士的温病、杂病的理论与治疗》一文(以下简称“该文”)第一段第二节“温病的治疗方药问题”中说:“近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20.
清热化瘀法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浅论南京中医学院龚婕宁(210029)呼吸道传染病大多归属“温病”之列,具有起病急骤、传变迅速、易波及血分等特点。随着卫生防疫措施的普及推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开展.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但因该类疾病传染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