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保守治疗及临床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时限及妊娠结局。方法60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其发病孕周分为3组,A组(〈28周)14例,B组(28~31^+6周)27例,C组(32~33^+6周)19例。分析3组孕期治疗时限、孕妇并发症、胎儿及围产儿结局。结果A、B、C组保守治疗时间分别为(8.4±6.6)、(10.3±7.2)、(9.2±6.2)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孕妇并发症低于A、B组(P〈0.05);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可行,但需严密监测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发病孕周越晚,孕妇并发症越少,围产儿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痢前期发病母婴结局。方法对64例早发型重度子痢前期病例根据其孕周分为A组(孕期〈28周)、B组(28周≤孕期〈32周)、C组(32周≤孕期〈34周)。比较3组间孕妇终止妊娠和保守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围生儿存活情况、孕妇死亡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3组间终止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保守治疗时间与A、C2组比较,A组并发症发生率与B、C2组比较差异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生长受限和胎儿窘迫发生率与C组比较、B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率高,且孕周越小发生率越高.在保证孕妇安全下可保守治疗适当延长胎龄,以期尽量使胎儿成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围产期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发病孕周分为3组,即A组(孕周〈28周),B组(28周≤孕周〈32周),C组(32周≤孕周〈34周)。【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随孕周增加而降低,但ABC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随孕周的延长而下降,且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婴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母婴预后,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护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5例围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分娩时机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方法 195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妊娠高血压(42例),轻度子痫前期(69例),重度子痫前期(84例),与正常分娩对照组(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三组:孕30~33^+6周(A组,n=12),孕34~36^+6周(B组,n=35),孕37-40周(C组,n=37)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对照组比较,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围生儿疾病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高血压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A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患者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 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重要措施,时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母儿结局及期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性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109例患者,根据发病孕周分为三组:小于30周42 例(A组),30~31+6周28例(B组),32~33+6周39例(C组).比较三组期待治疗的时间,孕妇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三组孕妇期待治疗时间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发病越早,围生儿死亡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围生儿预后差,其母儿结局与发病孕周密切相关,可在严密的母婴监护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行期待疗法.  相似文献   

6.
张茜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125-2126
目的 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孕周<34周)46例(A组),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孕周≥34周)45例(B组),同时期产检正常孕妇(孕周<34周)30例(C组),≥34周孕妇30例(D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含量(Hb)、血细胞比容(HCT)。结果 A组TP、Hb、HCT显著低于B组,且A组TP、Hb、HCT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血清TP、Hb、HCT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可能与低蛋白血症、贫血相关,改善孕期营养状况可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型、期待治疗时间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4周)病例84例,按终止孕周分成A组(≤31+6周)38例和B组(32~34周)46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经过和母儿结局。结果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并且A组最常见并发症为肾功能异常(50%)及胎盘功能不良(47.4%),B组最常见并发症为HELLP综合征(2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围产儿死亡率及早产儿住院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1),两组的围产儿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有先兆症状后干预越早,可改善围产儿预后(P〈0.01);A组期待治疗时间长者围产儿结局明显好于期待治疗时间小于1周者(P=0.02),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时间越早,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随之增加,及早诊治,在终止妊娠前短期的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期治疗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93例,以产妇孕周差异为依据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31例,A组孕28~29周,B组孕30—31周,C组孕32~33周,对三组产妇的预期治疗时间、孕龄延长、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及围生结局进行对比。结果B组产妇的预期治疗时间、孕龄延长、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均明显高于A、C两组(P〈0.05),C组产妇的预期治疗时间明显高于A组(P〈0.05),但两组产妇的孕龄延长、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及窒息率均有所下降。结论给予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预期治疗能有效改善产妇新生儿的围生结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妊娠结局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6例孕龄为28—33+6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实验组),并将399例孕龄在34周以上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发病孕龄、终止妊娠孕龄、孕龄延长时间、终止妊娠的方式、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围产儿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实验组保守治疗时间为(13.5±1.2)d,对照组为(9.6±1.O)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0,P〈0.001)。剖宫产率实验组为70.8%(167/236);对照组71.2%(284/399),两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2,P=0.911)。两组胎死宫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与2.8%,x2=0.026,P=0.871),但新生儿中重度窒息率(25.8%与10.8%,X2=20.792,P〈0.001)及围产儿病死率(22.O%与6.9%,x2=27.782,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度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在保证母亲安全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保守期待疗法,既可以避免或减少孕产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又能适当延长孕龄,降低围产儿患病率和病死率,终止妊娠的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母婴结局。【方法】收集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04例,根据子痫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LOSP),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EOSP组剖宫产率91.23%(52/57)与LOSP组93.19%(137/14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EOSP组胎儿生长受限(FGR)、低蛋白血症、早产、DIC、心衰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O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OSP组低出生体质量、婴儿入NICU、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脑损伤高危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O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早产率高,剖宫产是主要分娩方式,其母婴结局与发病孕周密切相关,适当的期待治疗并适时中止妊娠可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1.
赵瑞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608-4609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08-01-2011-10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86例,按发病孕周分为2组,A组56例(孕28~32周),B组30例(孕32~34周)比较期待治疗两组的围生儿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孕次、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确诊孕周、分娩孕周及治疗时间均较B组小(P<0.05),A组围产儿病死率、FGR/新生儿窒息率较B组升高(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越早,终止妊娠的时间越早,对围产儿结局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34周的早发重度子痫前期病例126例,按首诊孕周分成A组28+1~32+6周45例和B组33+1~34+6周81例。分析发病孕周、终止妊娠时间及方式、孕周延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和小于孕龄儿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均没有孕产妇死亡和子痫发生,但围产儿的预后差异有显著性,B组围产儿死亡率及发病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在终止妊娠前短期的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及提高生成率,发病孕周愈早围产儿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3.
佩尔地平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佩尔地平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a^2+、Mg^2+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33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佩尔地平治疗组)66例;B组(酚妥拉明治疗组)67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压,血清Ca^2+、Mg^2+浓度和尿蛋白的变化等。结果①血压变化:各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以收缩压下降为主,其中A组下降尤为显著,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药后3d达到显效水平,而B组为用药后4d,同时发现B组出现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2.99%。②血清Ca^2+、Mg^2+浓度的变,化:各组治疗后血清Ca^2+、Mg^2+浓度均有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尿蛋白下降比较: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均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妊娠结局:A组平均维持妊娠时间较B组显著延长(P〈0.05),胎儿Apgar评分A组优于B组,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尔地平配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但疗效肯定,可能对顽固性高血压也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44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A、B、C三组,A、B、C三组均予以解痉镇静和扩容利尿及营养支持性对症治疗,A组增用75IU/(kg·d)的低分子肝素治疗;13组增用50IU/(kg·d)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三组治疗1周后的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7.92%(47/48),显著高于B组的87.50%(42/48)及C组的58.33%(28/48),且B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凝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剖宫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及终止妊娠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安全性高,且分娩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30~34周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积极治疗和期待治疗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0年5月至2(}04年10月我院收治孕30-34周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53例,分为积极治疗组(A组27例)和期待治疗组(B组26例),比较其对母儿的影响。结果 期待治疗组重要器官损害累积数高于积极治疗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胎儿窘迫、小于胎龄儿、围产儿死亡率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孕30-34周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应提供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重度子痫前期96例临床特征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颖  李国芸  毕冬华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2):110-111,112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妊娠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96例,以孕34周为界分为早发子痫组(32例)和晚发子痫组(64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妊娠并发症、围产儿结局。结果早发子痫组脏器损害发生率、妊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及新生儿病死率与晚发子痫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均较高,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最迅速、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的发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34周的早发重度先兆子痫孕妇46例,A组21例,发病孕周25~32周;B组25例,发病孕周33~34周。记录分析两组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并发症发生率、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结果两组孕妇均无死亡和子痫发生病例,A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及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度先兆子痫发病孕周,是影响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收治的21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其中早发型49例,即24-34孕周发病者;晚发型164例,即≥34孕周发病者)及其新生儿2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情况、并发症/合并症及母婴结局。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孕周较晚发型早(P〈0.01),治疗时间较晚发型长(P〈0.05),其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合并症较晚发型严重,母婴结局明显较晚发型严重。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胎情况,严格选择病例进行保守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期产检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本区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产检、住院且最终分娩的158例EOS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其怀孕期间有无定期产检分为有定期产检的产检组(53例)和没有定期产检的对照组(105例),比较分析两组孕妇的并发症以及胎儿的结局情况。【结果】对照组初产妇58例(55.24%)明显低于产检组的45例(84.91%),对照组有子痫前期病史者5例(5.24%)明显低于产检组的lo例(18.87%),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最高值/舒张压最高值平均为(180.54±22.95)/(119.92±12.87)mmHg明显高于产检组患者的(159.93±19.02)/(110.13±9.86)mmHg(P均〈0.05)。两组的各严重并发症,两组新生儿体质量与阿普加评分,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围产儿死亡39例(37.14%)明显高于产检组的9例(16.98%)(P〈0.05)。【结论】定期产检对孕妇EOSP的及时发现极为重,早期诊断的EOPS孕妇病情常常能够在临床有效干预措施下得到缓解,从而延长期待治疗的时间以减少围产儿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29例。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的早产、胎盘早剥发病率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早发型与晚发型的围产儿结局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越早病情越重,母儿危害大,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