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真 《安徽医药》2018,22(1):118-121
目的 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椎管狭窄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76例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优良率、腰椎生理前凸角及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52.63%),观察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44.74%)明显高于对照组(13.1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10.49±1.5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35.69±3.19)°与术前的Cobb角(27.61±2.2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11.71±2.21)°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1.23±0.49)分及JOA评分(26.79±3.77)分与对照组VAS评分(2.14±0.56)分及JOA评分(20.13±2.5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S合并椎管狭窄经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冠状Cobb角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恢复,椎间隙融合情况良好,腰腿疼痛症状也得以有效缓解,但由于内固定降低了脊柱的灵活度及顺应性,邻近节段的退变较重.  相似文献   

2.
赵卫民  于贵昌  邢辉同 《河北医药》2016,(23):3630-3632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1例以腰部及下肢症状为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5岁。手术方式采用选择性多节段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对患者术前、首次随访、终末随访的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术前与终末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优良率90.5%。结论以腰部及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可通过狭窄节段椎管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显著减小手术创伤,减少相邻节段的退变,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非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4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腰椎管狭窄症20例。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骨密度测量值T值≤-2.5排除出本研究病例。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上述3个时间点手术节段及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36个月,平均(23±6)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2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在术后有所增加,但3个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在术后均有所增加,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在术后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能够很好地改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的随访发现其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部分活动度,且不显著增加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但对邻近节段退变的预防效果需进一步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经椎体间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改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技术治疗52例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痛VAS和JOA评分的改善情况,评估滑脱复位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末次随访腰背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有显著变化(P<0.05);随访腰椎滑移程度术前与术后3、12个月比较有显著变化(P<0.05),滑脱复位满意;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及腰椎CT示腰椎椎间植骨融合达到临床融合标准,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拔钉、断裂.结论 改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患者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联合非融合技术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腰椎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腰椎融合联合非融合技术进行治疗,术后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腰椎VAS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手术前(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17.95%(P0.05)。结论: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腰椎融合联合非融合技术均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腰椎融合联合非融合技术能够有效避免邻近节段退变发生,远期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自体椎板棘突碎骨植骨与髂骨植骨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33例)和对照组自体髂骨椎间组(B组,30例),研究组采用了腰椎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椎板棘突碎骨植骨融合术,而对照组采用了腰椎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测定JOA(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5±3.2)个月,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间隙高度丢失(1.2±0.4)mm,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2.4±0.5)mm,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融合率为97.3%,B组融合率为98.4%,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回收骨回植的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可作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化方法,较取髂骨快植入法创伤小,简单,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使用内固定器械在后路腰椎固定术中出现上位临近椎间变性的病例和没出现的病例就腰椎形态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8月手术并有2年以上随访时间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2岁,术后随访时间24~87(38.8±17.1)个月。使用术前的X线和CT影像,最后随访时单纯的X线影像进行评价。结果 7例被确认上位相邻椎间变性,术后固定的椎间隙抬高明显要大。另外退变的椎间关节角度虽然呈现比较大的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节段椎间隙的过度抬高是加速相邻节段椎间退变的危险因素,术中要有所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访观察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MRI表现,讨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3月268例在该院行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腰椎固定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术后退变与MRI表现,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5年,其中有症状性退变15例,均为固定近端相邻的椎间盘,而且此节段椎间盘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固定治疗后出现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年龄有关,术前已有退变的与相邻节段腰椎间盘术前的退变程度及固定节段多少有关,退变加快,但椎间盘退变的MRI表现与出现临床症状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应用方法及早期疗效。方法对12例患者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脊髓椎病8例,神经根型4例,记录术前及术后VAS、JOA、NDI评分,及手术前后置换间隙与临近间隙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使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末次随访VAS、JOA、NDI评分结果分别为(1.92±1.53)、(15.33±0.78)、(7.5±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活动度与术前相比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短期内可以缓解颈椎病患者神经症状,同时不降低椎间隙高度及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钉融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冶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弓根钉融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冶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86.75±42.11)ml、术后引流量(64.25±31.5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5.42±40.36)、(137.75±56.14)ml,住院时间(10.02±1.0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36±4.5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腰部VAS评分、腿部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腰部VAS评分、腿部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钉融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冶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4h,术中出血量为230~1350mL,术后随访9~36个月,X线片复查显示没有椎弓根钉误置、断钉以及拔出等情况发生,大部分患者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其中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手术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手术,而并发症要低于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手术。结论脊髓造影诊断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按照有效减压和限制破坏的原则,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采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下关节突切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改良术式进行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JOA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融合良好。结论该术式能对椎管充分减压,椎间融合满意,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行腰椎融合术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加,老年患者常合并有骨质疏松,是椎体融合的不利因素,会增加骨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特立帕肽即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可促进骨形成,临床用于治疗有骨折高风险的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有研究表明,特立帕肽可提高行腰椎融合术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植骨融合率、缩短融合时间,并可增加内植物稳定性,且...  相似文献   

14.
雷新玮  祁吉  郭德安  王晖 《天津医药》2000,28(7):390-391
目的:评价在腰椎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的稳定性的判断中单纯平片检查是否充分。对象与方法:对35例腰椎平片诊为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的病人进行CT检查。分别根据Gehweiler及Scotte所描述的平片及CGT估价椎体骨折稳定性标准,来判断骨折的稳定与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片分析结果,35例中24例诊断为稳定性骨折,11例诊断为不稳定性骨折;CT分析结果诊断为稳定性骨折10例,不稳定性骨折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丰富腰椎管区病变的超声诊断影像资料。方法对509例腰腿痛患者,用超声诊断方法检测各病例的腰椎间盘。结果提示腰椎间盘声像图异常398例512节段,阳性检出率为78.19%(398/509),其中完整光团型275节段(54%),缺损光团型120节段(24%),片状模糊型32节段(6%),宽带型68节段(13%),光带消失型11节段(2%),光带移位型6节段(1%)。结论超声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各种典型图像分型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70例.微创组患者给予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法评估治疗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返岗情况和治疗前后腰椎稳定性(腰椎Cobb角、腰椎曲度指数、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治疗后3、6个月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返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治疗后腰椎Cobb角、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明显低于传统组,腰椎曲度指数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和JO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治疗后6个月优良率和JOA得分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VAS得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创伤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有效维持患者的腰椎稳定性,对患者返岗和近期疗效无明显提升作用,但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工作、缓解其疼痛症状和提高其远期疗效,且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评价椎弓根螺钉不同置钉深度对胸腰椎骨折矢状面重建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6具新鲜人尸体固定腰段(L_1~L_3节段)脊柱标本,以预损伤方法制作胸腰椎骨折模型.选用直径为6 mm的U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L_1和L_3椎体各植入2枚Schanz钉,在L_1和L_3前缘正中各植入1枚空心钉,两空心钉根部之间距离设为正常的高度.在椎体前方轴向加载(前负荷),螺钉间的轴向加压模拟撑开复位操作(后负荷).分别在椎体后缘(D1)、椎弓根钉道1/2(D2)和钉道全长(D3)3个置钉深度轴向加载,观测两空心钉根部的直线距离,以后负荷加载至恢复原高度为止,记录椎弓根螺钉置钉深度、骨折椎体高度及后负荷.结果:在3种不同的置钉深度时,随着后负荷的增加,伤椎椎体高度均相应增大,但增加幅度有所不同.当骨折椎体达到完全复位时,D1、D2、D3工况下后负荷分别为 (2 630±13)g、(2 339±61)g和(2 221±164)g.D1与D2之间、D1与D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D2与D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植入椎体的深度与伤椎复位能力及胸腰椎骨折矢状面重建相关,其植入深度在椎弓根通道1/2至椎弓根通道全长时力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8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Opiate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drugs for pain relief. However, the repeated use of opiates induces tolerance to their analgesic effect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is morphine-induced tolerance is associated with apoptosi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c.v.) administration of riluzole, an anti-glutamatergic drug, on morphine-induced apoptosis in the lumbar region of the rat spinal cord. Animals were given daily injections of morphine and vehicle, morphine and riluzole, or riluzole alone. Nociception was assessed using a hot plate apparatus, and apoptosis was assessed using the in situ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labeling (TUNEL) method. The levels of anti-apoptotic factors Bcl-2 and HSP 70 and the pro-apoptotic agent caspase-3 were evaluated using immunoblotting. The glutam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lumbar spinal cord was measur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c.v. administration of riluzole attenuated morphine tolerance and reduced the number of TUNEL positive cells. Immunoblotting revealed that the levels of the selected anti-apoptotic agents were grea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riluzole can attenuate the morphine-induced elevation of glutamate in the lumbar spinal cord. In conclusion, i.c.v. administration of riluzole attenuated morphine-induced tolerance to analgesia and apoptosis in addition to preventing the morphine-induced increase of glutamate in the lumbar spinal cord of rats.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液晶热像图诊断仪原理,操作方法,检查坐骨神经痛的具体部位,以及异常液晶热像图分类和临床意义。对于椎间盘脱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等住院病人做了热像图检查,其中手术证实典型热像图42例,基本典型11例,经脊髓造影证实典型热像图20例,基本典型为11例。该检查方法在确定坐骨神经根性病变方面其准确率为96%,如果适应症选择恰当可做为诊断腰椎间盘脱出症等压迫坐骨神经根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